注意:以下圖書只作自學研究自途

中醫學

王旭高临证医案


书名:王旭高临证医案
作者:王旭高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



<目录>



属性:临证医案,非古也。古人视病不立案语,但书方药。自宋设医学科命题考试医生,取其学问高等者,入太医局。
自后医生诊病,相沿先立案语,后书方药,但随作随弃,无有辑之者。如宋之许知可、张季明,明之薛立斋、
陈维宜、孙文垣,以及国初喻嘉言、徐大椿辈,虽有医案类,皆因治疗效验,笔诸于书,其文
乃记事,非临证也。良以病多转变,方难一定,恐泥学人眼目,故作者恝置之。然余谓医之有方案,犹名法家之有
例案,文章家之有试牍。对病书方,因题立义,相对斯须,人之性命系焉,己
之得失亦系焉。虽不足为根柢之学,而病者之情形,医者之学识心思,尽在于是。苟能溯其脉证,观其变化,奚
啻与病者医者一堂共语,不大可触发手眼哉!故叶氏《临证指南》,海内风行。
然叶案语意高深,方多平淡,学人践其迹,未必入其室。因叶负一时重名,所视者非富贵膏粱,即病深气竭,贫贱
初病者寥寥焉。盖气体不同,方法即异,读其书而得其用者鲜矣!余旧得无
锡王泰林旭高先生方案二卷,爱而藏之,以篇页无多,未梓。更求二十余年,不可得。客春游梁溪访老友刘君石香,
石香出十卷示余,云新得于李氏者。亟假归读之,其心思之敏,见识之超,
清华而不高深,灵变而有矩 ,视叶案易于学步。且复诊甚多,前后推究,考其得失,尤足以资助学人。因并余所
藏者,去其重复,合而选之。间有字句冗沓率意处,略为删整,根据类编次,分
二十六门。每门附以拙论,略见大意。其有精警与未惬意者,复随案指出,正之有道,非敢有意毁誉也。原书十卷,
约得五六,厘为四卷,命儿辈录出,不敢自私,付之梓人,以公同学焉。
\x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孟春耕霞方氏序于倚云吟馆\x



<目录>卷之一

温邪门

属性:某 久患三疟未愈,劳力更感风温,而发时证,及今八日。壮热烦躁,汗不能出,疹不能透,热郁蒸痰,神
糊呓语,两胁疼痛,难以转侧,胸闷气粗,动则欲厥。所以然者,邪热与瘀伤混
合,痰浊与气血交阻,莫能分解,以致扰乱神明,渐有昏喘之险。
豆豉(五钱) 苏梗(一钱) 郁金(一钱) 赤茯神(三钱) 连翘(三钱) 丹皮(钱半) 当归
(三钱) 杏仁(三钱) 天竺黄(钱半) 木通(一钱) 猩绛(七分) 菖蒲(五分) 青葱 枇杷叶
渊按∶郁金、杏仁解气郁,当归、葱、猩解血郁,豆豉、苏
梗从里达表,尤宜佐黄芩、鲜地等以解热郁,否则热不解而诸郁亦不开,热蒸痰阻,陷入胞络易易。
宋 湿温过候,斑疹并见,心胸烦懊,神识模糊。脉数混混而不清,舌心苔干而不腻。湿蕴化热,
热渐化燥。气粗短促,目赤耳聋。阴精下亏,风阳上亢。虑其内陷昏痉。拟生津达邪,兼芳香逐秽。
鲜斛 淡豆豉 竹茹 连翘 橘红 赤苓 天竺黄 黑栀 菖蒲 郁金 羚羊 陈胆星 牛黄清心丸(五
分) (加)犀黄(三厘)
又 湿温邪在太阴、阳明,湿胜于热,太阴为多;热胜于湿,阳明为甚。日晡烦躁,阳明旺时也。口虽渴,
苔仍白腻,乃湿蕴
化热,余湿犹滞,气火熏蒸,蒙蔽清窍,故斑疹虽透而神识时糊,脉沉小而数疾,皆邪郁不达之象。倘若热甚风动变
劲,便难措手。
半夏 赤苓 鲜斛 连翘 川连(姜汁炒) 菖蒲 通草 豆豉 郁金 益元散 竹茹 茅根 黑栀
渊按∶宜参凉膈散缓缓通下,不致下文化燥内陷耳。盖湿温
虽不可早下,而热胜挟滞者,不下则热邪挟滞不去。湿邪亦从热化燥化火也。
又 湿温旬日,脉数较大于昨,热势较盛于前,所谓数则烦
心,大为病进,并非阴转为阳、自内达外之象。舌苔白浓,上罩
微灰,面红目赤,阳盛之征;头昏耳聋,阴虚之象;小溲窒塞,
气化不及也。当生津以彻热,利窍以化湿。救阴不在肾而在生胃
津,去湿不可燥而在通小便。盖汗生于津,津充汗出而热解;小肠为心之府,小便通利,心火降而神清。
羚羊角 赤苓 菖蒲 竺黄 泽泻 益元散 知母 鲜斛 通草 竹叶 鲜薄荷根
另∶用珠子(五分) 血珀(五分),为末,调服。
渊按∶名言傥论,勿草草读过。
又 湿热郁蒸,如烟如雾,神识沉迷,脉时躁时静。静则神
倦若寐,躁则起坐如狂,邪内陷矣。虽便不通,而腹鸣不满,肠
胃不实,其粪必溏,未可骤攻下之。大凡温邪时症,验舌为先。
今尖苔白,上罩微霉,邪在营气之交。叶氏云∶邪乍入营,犹可
透热,仍转气分而解,如犀、羚、元、翘等是也。从此立方,参以芳香宣窍。
犀角 羚羊角 鲜斛 竺黄 元参 连翘 益元散 赤苓 竹茹 至宝丹(一粒)
又 前方加鲜地、栝蒌仁、枳实。
又 舌黑而干,湿已化燥;频转屎气,脘腹按痛,邪聚阳明,
肠胃已实,当商通腑。但小便自遗,肾气虚也。正虚邪实,津枯
火炽,惟有泻南补北,勉进黄龙汤法。
鲜地 人参 生军 元参 元明粉 菖蒲 竺黄 连翘 竹叶 甘蔗汁(代水煎药)
渊按∶蔗汁生饮最妙。代水煎药,不但腻膈,且失凉润之性矣。
又 下后舌黑稍退,而脉反洪大,神识仍昏,阳明火旺也。
清阳明燔灼之火,救少阴涸竭之阴,用景岳玉女煎。
鲜地 元参 鲜斛 知母 竺黄 麦冬 石膏 竹叶 芦根 蔗汁(一杯,冲)
又 津回舌润,固属休征;风动头摇,仍为忌款。温邪虽
退,元气大虚,虚风上扰不息,又防眩晕厥脱。今当扶正熄风,参以生津和胃。
生洋参 钩钩 天麻 茯神 制半夏 石决明 秫米 陈皮 麦冬 竹茹 甘蔗皮
渊按∶热滞虽从下而松,肝家阴液早为燥火所伤,故见证如此,迟下之累也。
胡 素有肝胃病,适挟湿温,七日汗解,八日复热。舌灰唇
焦,齿板口渴,欲得热饮。右脉洪大数疾,左亦弦数。脘中仍
痛,经事适来。静思其故,请明析之。夫肝胃乃腹中一脏一府,
木乘土则气郁而痛。若不挟邪,安得寒热?即有寒热,断无大
热,以此为辨也。又询大便坚硬而黑,是肠胃有实热,所谓燥屎
也。考胃气痛门,无燥屎症,惟瘀血痛门有便血,然此症无发狂
妄喜之状,则断乎非蓄血,此又一辨也。渴喜热饮,疑其为寒似
矣。不知湿与热合,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必饮热汤而湿乃开,
胸中乃快,与阴寒假热不同,再合脉与唇,其属湿温挟积无疑。
《伤寒大白》云∶唇焦为食积。此言诸书不载,可云高出前古。
豆豉 郁金 延胡 山栀 香附 赤苓 连翘 竹茹 蒌皮
外用葱头十四个,盐一杯,炒热,熨痛处。
按∶病本湿温挟食,交候战汗而解,少顷复热为一忌。汗出
而脉躁疾者,又一忌。适值经来,恐热邪陷入血室,从此滋变,
亦一忌。故用豆豉以解肌,黑栀以清里,一宣一泄,祛表里之客
邪。延胡索通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兼治上下诸痛。郁金苦泄以
散肝郁,香附辛散以利诸气,二味合治妇人经脉之逆行,即可杜
热入血室之大患。栝蒌通府,赤苓利湿。加竹茹、连翘,一
以开胃气之郁,一以治上焦之烦。外用葱、盐热熨,即古人摩按之法,相赞成功。
渊按∶此虽有食积,亦不可下,以胸痞脘痛,渴喜热饮,中
焦湿饮郁遏不开,寒热错杂,阳明之气失于顺降。若遽下之,轻
则痞膈,重即结胸矣。同一湿温夹滞,其不同有如此者。
又 服药后大便一次,色黑如栗者数枚,兼带溏粪。脘痛大
减,舌霉、唇焦俱少退,原为美事。惟脉数大者变为虚小无力,
心中觉空,是邪减正虚之象,防神糊痉厥等变。今方九日,延过两候乃吉。
香豉 青蒿 沙参 赤芍 川贝 郁金 黑栀 竹茹 稻叶 金橘饼
渊按∶大便通而痛减,乃葱盐按摩之功也。葱能通气,咸能
顺下,阳明之气得通,胃气自然下降;胃气通降,大便无有不通
者。夫便犹舟也,气犹水也,水流顺畅,舟无停滞之理。若但知
苦寒攻下,不明中气之逆顺,是塞流以行舟耳!
秦 温邪十二日,斑疹遍透,神识仍糊,大便屡行,齿垢未
脱。舌尖红,中心焦,阴津灼也。左脉大,右脉小,元气弱也。
昨投清泄芳开,是从邪面着笔;今诊脉神委顿,当从元气推求。
要知温属阳邪,始终务存津液;胃为阳土,到底宜济甘凉。所虑
液涸动风,易生痉厥之变;胃虚气逆,每致呃忒之虞耳!
羚羊角 沙参 生草 竺黄 菖蒲 鲜石斛 犀角 元参 洋参 泽泻 茯神 芦根 蔗汁
另用濂珠粉三分,上血珀末三分,开水调服。
又 昨用甘寒生津扶正,病势无增无减。然小便得通,亦气
化津回之兆也。症交十三日,是谓过经,乃邪正胜负关头。从此
津液渐回,神气渐清,便是邪退之机;从此而津液不回,神糊益
甚,便是邪进之局。正胜邪则生,邪胜正则重。仍以生津救液,冀其应手。
羚羊 鲜斛 沙参 洋参 麦冬 泽泻 赤苓 元参 蔗汁 芦根 珠黄散
又加知母、川贝。
又 甘寒清润,固足生津,亦能滋湿。向之舌绛干焦者,今
转白腻,口多白沫,是胃浊上泛也。小便由于气化,湿滞中焦,
气机不畅,三焦失于输化,故不饥,不思纳,小便不利也。法宜宣畅三焦。
豆卷 赤苓 猪苓 泽泻 生苡仁 杏仁 通草 竹茹 陈
皮半夏曲 谷芽 血珀(五分,研末,冲服)
渊按∶帆随湘转,妙于转环。脾肾阳气素虚,阳邪一化,阴
湿即来。在脉神委顿时早防之,庶免此日波变。然不料其变之如
是速耳。古方大豆卷治筋挛湿痹,苏地用麻黄汤浸,借以发汗,与此症总不相宜。
又 瘀热蓄于下焦,膀胱气痹不化,少腹硬满,小溲不利。
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恐生喘呃之变。开上、疏中、渗下,俾得三焦宣畅,决渎流通。
紫菀 杏仁 桔梗 川朴 陈皮 赤苓 猪苓 泽泻 苏梗 血珀 通草
又 照方加参须(五分),煎汤调下血珀(五分)。外用田螺二枚,葱白
一握,桃仁三钱,曲少许,麝香五厘,肉桂五分,合打烂,炖温,敷脐下关元穴。
又 温邪甫退,少腹板硬,膀胱气化无权。昨议疏泄三焦,
小便仍不畅。今少腹硬满过脐,其大如盘,按之不痛,脉沉小,
舌白腻,身无热,口不渴,所谓上热方除中寒复起是也。夫膀胱
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赖肾中阳气蒸腾。肾阳不足,膀胱水气凝
而为瘕,须防犯胃冲心呃厥等变。急急温肾通阳泄水,犹恐莫及。
肉桂五苓散,送下金匮肾气丸三钱。
渊按∶须此方解下焦之围,再佐葱、盐按摩更妙。
又 通阳泄水,与病相投,虽未大减已奏小效。腹中觉冷,中阳衰弱显然。
照方加木香、炮姜。
尤 症交十二日,目赤耳聋,舌白烦渴,脉洪大而汗出。当
辛凉以彻气分之热邪,甘凉以救肺胃之津液。
北沙参 麦冬 知母 竺黄 元参 生石膏(薄荷同打) 滑石 竹叶 芦根
又 目张不语而神慧,与汤则咽,身能转侧。舌苔灰白,脉
形洪滑。并非邪闭心包,乃肝阳夹痰火阻塞清明之府。勿再芳香开达,开则邪反内陷矣,慎之!
羚羊角 川贝 郁金 茯苓 胆星 石决明 远志 鲜斛 竹油 姜汁 北沙参
渊按∶清火熄风,豁痰通窍,丝丝入扣。惟沙参可斟酌,以其补肺也。舌苔灰白,痰火征兆。
又 目张不语,多汗脉大。阳盛阴虚,防其厥脱。急救其阴,希图万一。
生洋参 石决明 沙参 茯神 麦冬 川贝母 五味子
又 目已能合,口已能言,但舌蹇而言涩。汗多稍收,脉大
稍敛,似有一线生机。所嫌两臂动强,恐其发痉。拟存阴熄风法。
羚羊角 鲜地 生地 洋参 沙参 石决明 麦冬 钩钩 蔗汁
渊按∶几乎类中。大抵平素肺肾阴气不足,肝阳有余,年过四十者,每有是证。
华 温邪八日,神识模糊,斑色红紫,脘腹拒按,结热旁
流。舌红干燥,目赤唇焦,而又肤冷汗出,脉伏如无。邪热内闭,阴津外泄,颇有内闭外脱之虑。勉进黄龙汤法。
大生地 参须 生军 枳实 连翘 天竺黄 元参 菖蒲 鲜斛
渊按∶肤冷、汗出、脉伏,非虚象,乃闭象也。从斑色红紫上看出。参须可斟酌。
某 久病元气未复,又感湿温,已愈旬日。解表、疏中、通
下之药,皆已服过。现脉仍数,舌白腻。头汗多,身热不解,咳
嗽不扬,小溲不爽。且以分泄三焦,再看转机。
豆卷 杏仁 赤苓 腹皮 川朴 桔梗 蒌皮 苏梗 泽泻 滑石 通草
高 舌白,口渴,咽痛。湿温化热,症方四日。年高正虚,势防战汗。冀其无变为佳。
薄荷 桔梗 射干 滑石 牛蒡子 橘红 杏仁 枳壳 蔻仁 芦根
又 温邪挟积化燥。昨服药后战汗不透,大热虽减,里热仍炽。舌霉边白,脉形不显。高年恐其内陷。
大力子 香豉 鲜斛 连翘 黑栀 薄荷根 滑石 枳实
又 胸脘板痛拒按,此属结胸。舌心燥边白,此挟痰水,挟
气积。症交七日,温邪内伏,将燥未燥,将陷未陷。昨午投生津
达邪一剂,今结胸症已具。势不容缓,再进小陷胸法。
川连 半夏 枳实 蒌仁 香豉 黑栀
渊按∶仲景小陷胸以枳实佐川连,栝蒌佐半夏,苦泄辛润,
开中焦之痞,以化痰水热邪。方名陷胸,与诸泻心汤出入,并非
下剂。今人以蒌、枳为通腑之药,殊属可笑。
顾 温邪得食则复。舌心尖焦黄而干,边苔白腻,心胸痞
闷,此挟积,挟气,挟痰,挟水。大便已十二日不通,其势不得不下。
半夏 茯苓 泽泻 川连 枳实 川朴 蒌仁 大黄 元明

杨 胸闷头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有汗而热不解,是伤
于风也。舌薄白,边色干红。阴亏之体,邪未外达,而津液暗
伤,渐有化燥之象。症交七日,中脘拒按,似欲大便而不得出,
少阳之邪传及阳明,胃家将燥实矣。防其谵语,拟少阳、阳明两解法。
柴胡 淡芩 半夏 枳实 甘草 香豉 黑栀 蒌仁 桔梗 滚痰丸(钱半)
渊按∶从大柴胡、陷胸变化,不用大黄、黄连,以阴亏液
伤,拒按在中脘,不在大腹也。借滚痰丸以微通之,心灵手敏。
又 得汗得便,邪有松机,是以胸闷、心跳、烦躁等症悉
除,而头痛略减也。虽自觉虚馁,未便多进谷食,亦未可就进补剂,但和其胃,化其邪可耳。
香豉 豆卷 半夏 川贝 赤苓 陈皮 郁金 川斛 通草 竹茹
又 用和胃化邪法,一剂颇安,二剂反剧。良以畏虚多进谷
食,留恋其邪,不能宣化,郁于心胸之间,湿蕴生痰,热蒸灼
液,烦躁、恶心、错语。两手寸关脉细滑数,两尺少神,舌边干
红,心苔黄腻,皆将燥未燥,将陷未陷之象。拟导赤泻心各半法,生津化浊,和胃清心。
犀角 川连 鲜斛 枳实 半夏 赤苓 连翘 黑栀 橘红 生甘草 通草 郁金 竹茹 芦根
万氏牛黄清心丸(五分)。
渊按∶阳明痰热未清,遽进谷食,致有下文如是大变。宜仿仲景食服法,佐大黄以微下之。
又 症交十三日,身热不扬,神昏,舌短苔霉。邪入膻中,闭而不达。急急清泄芳开,希冀转机。
犀角 连翘 枳实 竺黄 芦根 菖蒲 黑膏 牛蒡 元参 薄荷根 郁金 鲜斛
紫雪丹五分,另调服。
又 神情呼唤稍清,语仍不出,邪欲达而不达。胸胁红点稍
现,迹稀不显,斑欲透而不透。口臭便秘,时觉矢气,阳明燥实
复聚。舌短心焦边绛,膻中之火方炽。芳开清泄之中,参以生津荡实。
前方加沙参、细生地、磨大黄。
又 口臭喷人,胃火极盛。斑疹虽见,透而未足。目赤神
糊,脉洪口渴。急急化斑为要。古法化斑,以白虎为主。今仍参以犀地清营解毒,再复存阴玉女煎。
犀角 黑膏 麦冬 竺黄 大生地 知母 沙参 洋参 菖蒲 人中黄 芦根 石膏(薄荷打)
渊按∶前方未知下否。若未通,可再下之,所谓急下以存阴
也。有犀地、白虎清营救液,见证有实无虚,不妨放胆。
又 目能识人,舌能退场门,症渐有生机。当大剂存阴,冀其津回乃吉。
大生地 鲜石斛 麦冬 洋参 元参 生甘草 鲜生地 石膏 犀角 沙参 蔗汁
又 黑苔剥落,舌质深红,阴津大伤,燥火未退,左脉细
小,右脉洪大,是其征也。际此阴伤火旺,少阴不足,阳明有
余,惟景岳玉女煎最合。一面存阴,一面泻火,守过三候,其阴当复。
鲜生地 生石膏 元参 洋参 大生地 黑山栀 生甘草 知母 沙参 连翘 芦根
渊按∶右脉洪大,阳明热结夹滞显然。
又 频转屎气,咽喉干燥,燥则语不出声。此阳明火势熏蒸,津不上承。重救其阴,兼通其腑,再商。
大生地 鲜生地 麦冬 生军 海参 北沙参 生甘草 元参 元明粉
渊按∶从前欠下,尚是实热见象,海参嫌腻膈。
又 下后液未回,急当养阴醒胃。
生洋参 茯苓 橘红 麦冬 蔗皮 大生地 石斛 沙参
元参 谷芽
又 耳聋无闻,舌干难掉,阴津大伤。用复脉法。
大生地 麦冬 元参 洋参 阿胶(川连三分,拌炒) 生甘草 鸡子黄
又 迭进滋阴大剂,生津则有余,泻火则不足。今交三候,
齿垢退而复起,神识已清,非阴之不复,乃燥火未清耳。今当法取轻灵。
洋参 枳壳 川贝 橘红 赤苓 枣仁(猪胆汁炒) 川连
雪羹汤煎。
又 诸恙向安。每啜稀粥,必汗沾濡,非虚也,乃津液复而
营气敷布周流也。小溲涩痛,余火未清。惟宜清化。
冬瓜子 鲜石斛 通草 黑栀 生谷芽 甜杏仁 甘草梢
又 病退。日间安静,至夜发热神昏,乃余热留于营分也。
小溲热痛,心火下趋小肠。仿病后遗热例,用百合知母滑石汤合导赤散。
木通 草梢 竹叶 知母 鲜生地 滑石 百合
泉水煎服。
范 阴虚挟湿之体,感受时令风温,初起背微恶寒,头略胀
痛,欲咳不爽,发热不扬,舌白腻,大便溏。峻投消散,暗劫胃
津,以至饥不欲食,嗜卧神糊,呃忒断连,斑疹隐约。症方
八日,势涉危机。阅周先生方,洵尽美善,僭加甘草一味以和
之,具生津补中之力,未始非赞襄之一助也。若云甘能滋湿,甘
能满中,孰不知之!须知苔薄光滑,胸不满而知饥,乃无形湿
热,已有中虚之象,此叶氏所以深戒苦辛消克之剂,幸知者察焉!
牛蒡子 前胡 橘红 竺黄 郁金 刀豆子 桔梗 神曲
菖蒲 连翘 薄荷叶 竹茹 甘草 枇杷叶
渊按∶此痰呃也。中虚挟痰,胃气通降不顺所致。
又 症逾旬日,系温邪挟湿,病在气营之交。苔白腻而边
红,疹点透而不爽,寐则谵语,寤则神清,呃声徐而未除,脉象
软而小数。周先生清营泄卫、理气化浊,恰如其分。
羚羊角 连翘 竺黄 川连 橘红 牛蒡子 半夏 丁香
柿蒂 竹茹 薄荷根 通草 茅根
渊按∶寐昏寤明,痰火阻塞上中焦显然。方较上首好。
又 热处湿中,神蒙嗜卧,呼之则清,语言了了。舌白腻,
脉软数,知非邪陷膻中,乃湿热深漫于上焦,肺气失宣布耳。呃
尚未除,胃浊未化。拟从肺胃立法。
射干 杏仁 郁金 橘红 代赭石 川贝 沙参 桔梗 通草 旋复花 茅根 冬瓜子
渊按∶开肺降胃,更为得旨,所以呃除神清。
又 呃除,苔稍化,欲咳不扬。仍从前法加减。
前方去代赭石,加蛤壳、赤苓。
又 去旋复花、射干、桔梗,加豆卷。
又 便泄数次,粘腻垢污。胃浊以下行为顺,故连日沉迷嗜
卧,昨宵便惺惺少寐,且屡起更衣,愈觉神烦倦乏耳。今便泄未
止,舌苔仍白,身热已和,酒客中虚湿胜。拟和中化浊,仿子和甘露饮。
生洋参 于术 赤苓 泽泻 滑石 鸡距子 广藿 木香 葛花 橘红 通草 竹茹
渊按∶痰从便去,热亦随之,中焦之浊清,上焦之热亦降,
故诸恙若失,转惺惺少寐耳。然苔未化,余湿未清,脾胃转运未复也。不可早补。
又 病已退,湿未楚。前方加减。
前方加参须、于术、神曲、谷芽。
孙 温邪袭肺,肺失清肃,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
喘息痰嘶,舌干口腻。昨日之脉据云弦硬,现诊脉象小而涩数,
阴津暗伤,元气渐馁,颇有喘汗厥脱之虑。夫温邪为病,隶乎手
经,肺胃位高,治宜清肃。痰随气涌,化痰以降气为先;气因火
逆,降气以清肃为要。姑拟一方,备候高明酌夺。
鲜石斛 射干 杏仁 象贝 沙参 苏子 桑皮 沉香 芦根 竹油(冲服) 冬瓜子 枇杷叶 姜汁
渊按∶议论明晰,最宜学步。方中沉香易黄芩则善矣。盖热
化肺清,不患不降。凡诸清肺药皆能降气,沉香属木,降肝不降肺耳。
黄 舌干而绛,齿燥唇焦,痰气喘粗,脉象细数。无形邪热
薰蒸于膻中,有形痰浊阻塞于肺胃,而又津枯液燥,正气内亏,
恐有厥脱之变。拟化痰涤热治其标,扶正生津救其本。必得痰喘平,神气清,庶几可图。
羚羊角 旋复花 葶苈 杏仁 川贝 鲜石斛 元参 茅根
竹油 沉香 代赭石 苏子 姜汁 枇杷叶 滚痰丸(三钱,人参汤送下)
又 头汗淋沥,痰喘不止,脉形洪大,面色青晦,舌红干
涸,齿板唇焦。此少阴阴津不足,阳明邪火有余,火载气而上
逆,肺失降而为喘,症势危险,深虑厥脱。勉拟救少阴之津,清
阳明之火,益气以敛其汗,但肺以定其喘,转辗图维,冀其应手乃妙。
大生地(海浮石拌捣) 洋参 牛膝 五味子 石膏 桑皮 川贝
炙甘草 麦冬 人参(一钱,另煎,冲)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脉形洪大,合之头汗面青,上实下虚大着。从补下纳
气之中,想出清热救津之法,故能应手。人参、石膏、粳米,救肺清热,亦所以救肾也。
又 汗稍收,喘稍平,脉大稍软。但气仍急促,心中烦躁,
舌红干涸,齿垢唇焦。津液犹未回,虚阳犹未息,上逆之气犹未
降,虽逾险岭,未涉坦途。今少腹似有透 之象,是亦邪之出路。仍拟救少阴,清阳明,再望转机。
大生地(蛤粉炒) 洋参 沙参 元参 麦冬 鲜生地 牛膝 通草 豆卷 五味子 竹叶 枇杷叶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前方应手,此即头头是道。通草、豆卷,淡渗泄表。
恐其耗津。不必虑邪之不去,津气回而邪自不容矣。
又 阴津稍回,气火未平。仍宜步步小心,勿致变端为幸。
大生地 洋参 沙参 元参 泽泻 麦冬 天竺黄 鲜石斛 石决明 茯神 芦根
张 温邪两候不解,脉形洪大中空;神昏蒙而如醉,舌淡红
而无苔。与汤亦不却,不与亦不讨;呓语如呢喃,叮咛重复道。
昨日用芳开,神情略觉好。然凭症而论之,乃津枯而液燥。是必
甘寒润燥生津液,俾得气化津回方保吉。聊立方法以备参,候高明以商夺。
大生地 鲜石斛 沙参 茯苓 麦冬 羚羊角 鲜生地 竺黄 甘蔗汁 芦根尖
渊按∶案语清华,方法简洁,非学识兼到者不能。
许 温邪内蕴,痰浊上泛。壮热无汗,神识模糊,气逆痰多,舌腻尖红,大便不通。势防厥脱。
羚羊角 葶苈 杏仁 川贝 竺黄 黑山栀 蒌仁 枳实 豆豉 菖蒲
滚痰丸三钱。此方效。
渊按∶实热夹痰,滚痰丸甚合,煎方亦好。
吴 温邪五日,舌苔干黄,壮热无汗,胸腹板满硬痛,手不
可近。此属结胸。烦躁气喘,口吐涎沫。防其喘厥。
黑山栀 豆豉 蒌仁 川连 杏仁 生大黄 葶苈 柴胡 枳实 淡芩 元明粉 皂荚子
凡结胸症,烦躁气促者死。此方是大柴胡汤、大小陷胸、栀豉合剂。
渊按∶烦躁无汗而有气喘者,柴胡不可用。用柴胡仍蹈前人治
伤寒之故辙也。幸有硝、黄、连、杏主持其间,否则坏矣。
又 下后结胸之硬满已消,而烦躁昏狂略无定刻,舌苔干
燥,渴欲凉饮,壮热无汗。邪气犹在气分。以苦辛寒清里达表,冀
其战汗无变为妙。幸其壮热无汗,可冀战汗。若汗出而仍壮热,
则内陷矣。此方三黄石膏汤、鸡苏散与栀豉合剂。
又 战而得汗,脉静身凉,邪已解矣。舌黄未去,胃中余浊未清,尚宜和化。
川贝 赤苓 豆豉(炒) 连翘 黑山栀 通草 滑石 枳壳(炒) 竹茹
凡战汗后脉静身凉,用方大法,不外乎此。
严 病后元气未复,温邪乘虚窃发。初起即便壮热神糊,舌
干,肩膊胁肋疼痛。今方二日,邪未宣达,已见津涸之象,其为
重候可知。当此论治,是宜达邪以解其表。然叶氏云∶初起舌即
干,神略糊者,宜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昏愦而后救里,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北沙参(一两) 牛蒡(三钱) 杏仁(三钱) 焦曲(三钱) 黑山栀(钱半) 豆
豉(三钱) 连翘(三钱) 竺黄(一钱) 枳壳(一钱) 茅根(一两) 鲜薄荷根(五钱)
渊按∶深得叶氏心传。
孙 营阴素亏之体,感受温邪,病起肢麻寒热,旋即便泄神
糊。今交七日,脉数而洪,舌燥齿干,必荡气促。阳明之火方
炽,少阴之阴已涸。又腹硬痛,大便三日不通。积聚于中不下,
气火尽浮于上。似宜通降为先。然阴津大涸,不得不先养其津。姑拟一方备商。
鲜生地(一两四钱) 北沙参(二两) 磨苏梗(五分,冲) 杏仁(三钱) 天
竺黄(钱半) 茯神(三钱) 麦冬(五钱) 川贝(三钱) 悉尼汁(一杯,冲) 枇杷叶(三片)
渊按∶先养正救津,斯为老眼无花。
又 津回舌润,汗出甚多,热势亦退。惟心烦不寐,大便不通。仍以前方加减。
前方去苏梗,加细生地一两,天冬三钱,麻仁三钱。
蔡 温邪发斑透疹,总在肺胃两经。邪热郁蒸,从里达外。
血分热炽则发斑,气分热炽则发疹。邪从外入,由气传营。热自
内出,由营达气。此症胸前先发斑点,身未觉热。数日之后,始
发寒热,续布痧疹。似乎营分先有伏热,而后温邪凑集,肺胃受
病,始见咳嗽寒热等症。然斑已将化,疹已透齐,即有余邪,清
之解之可已;乃反胸痞烦闷,气升恶心,喉痛难咽,其故何欤?
良以怀孕八月,适当太阴、阳明养胎之候,邪热甚于肺胃,胎气
失荫而上逆,繇是胸高气逆,烦躁不得卧,岂非病虽由热,而实
乃胎气上冲所致也。为今之计,清解肺胃温邪,以化斑疹热毒,
是为正治。然燎原之下,液灼津伤,亦必养其津液。胎气上升,
为变最速,尤要先平胎气。肺主一身之主,又必降其肺气。肺气降而得卧,胎安不上冲,庶无喘厥之虞矣。
鲜生地(一两) 淡豆豉(三钱,同鲜地研) 川贝母(三钱) 磨苏梗(五分,冲)
磨犀角(五分,冲) 磨郁金(五分,冲) 纹银(一两,先煎) 元参(二钱) 白薇
(三钱) 竹茹(一钱) 野苎根(五钱) 枇杷叶(三片,去毛)
又 温邪上受,自气传营;而化火上炎,由胃及肺。喉属肺
经,咽属胃经。凡咽喉之症,属实火者多,因肺胃之阳盛。肾脉
循喉,肝脉绕咽,系虚火者,始关肝肾之阴亏。是其大略也。此
症乃斑痧之后,喉痛色赤,全由邪火炽张。图治之方,犀角地
黄,不出甘寒清解。昨吐红痰,无非气火熏蒸。今观脉色,已觉
神清爽朗。喜逢知己,共斟酌而揣摩,幸谢主人,转忧疑为欣
慰。立夏恰今朝,病能减而即是退;怀麟当此疾,胎不动即是
安。大便才通,亦是转机之兆。小心调理,冀无欲速之讥。略泐数行,伏希晒政。
犀角 羚羊角 川贝 鲜石斛 元参 知母 鲜生地 麦冬 枇杷叶
金银花露、绿豆皮煎汤,与燕窝汤相和频饮。
又 夫温邪燔亢之余,余热固未能净;肺胃燎原之下,阴津
必受其戕。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叶氏之名言;安胎须顺气,
阴火忌上冲,妇科之要论。此症儿及两候,温痧既退,安得邪火
复炽?喉肿既消,何以燥痛复盛?所以然者,胎当七八月之间,
正肺与大肠司养之际,肺肠相为表里,肺主气而大肠主津,肺受
火淫,燥热移于大肠,大肠当养胎之际,遂移热于胞络。《内
经》云∶人有重身,九月而暗,是胞之络脉绝也。胞脉者,系于
肾而络胞胎。今热上迫肺,故音哑、咳嗽而喉复痛也。按此段经
文,明指胎中阴火,当九月之期有此音哑一症,教人勿亟治之,
惟恐伤其胎气耳。兹方八月,即得音哑咳频,岂非殃及池鱼之谓
欤!今以甘凉生津治其上燥,参入咸寒以降阴中伏火,经所谓热
淫于内,治以咸寒是也。须知治病要察机宜,养阴而火自降,指
久病虚羸而言。火退而阴自充,乃暴病未虚之症。先辈有提其要
曰∶暴病多实,久病多虚。是其义也。然欤否欤,仍候华先生裁正。
北沙参(一两) 川贝(去心,勿研,三钱) 元精石(三钱) 知母(三钱,秋石
煎汤拌浸) 蝉衣(一钱,去翅足) 大豆卷(三钱) 元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枇
杷露(一杯,冲服) 野苎根(三钱) 赤苓(三钱) 生甘草(四分) 纹银(五分)
改方加羚羊角钱半,鲜生地七钱,黑山栀钱半。
渊按∶伏温由内达外,由里传表,从少阴而出太阴,所以退而
复来,轻而再重,不尽由乎胎热。疹属肺,肺主一身之表。斑属胃,
胃为万物所归,温邪每从两经而达也。胞络者,乃胞门子户之胞,
非心包络。胞络系肾,少阴之脉贯肾,上入喉中,热邪由少阴上干喉中,故音哑。甚则喉痛。
鲍 半月不大便,症交十二日,神昏舌煤,齿垢干枯。阳明
邪火极炽,少阴阴液已亏,肠中宿垢不下,邪热无从出路。不下
恐火盛劫液而痉厥,下之恐亡阴而呃脱。极难着笔,姑备一方。
犀角 鲜生地 生大黄 茯神 当归 菖蒲 大生地 连翘 枳实 麦冬 竺黄 元明粉
渊按∶一面养阴彻热,一面通腑最稳当。硝、黄宜轻用。
又 便解三次,神气渐清,舌煤已化。今拟生津。
鲜石斛(一两) 川贝(二钱) 茯神(三钱) 元参(三钱) 生甘草(五分) 麦
冬(三钱) 竺黄(钱半) 竹茹(一钱) 北沙参(一两) 大生地(一两) 甘蔗皮(一
两)
沈 阴虚之体,感受温邪,反复。今交九日,神识时迷,舌
满碎腐,脉象渐沉。防其昏厥。备方候致和先生晒政。
犀角(四分,磨冲) 连翘(三钱) 丹皮(钱半) 栝蒌仁(三钱) 鲜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竺黄(钱半) 鲜薄荷根(一两)
另∶珠子三分,血珀四分,研细末,芦根汤送下。
又 照前方去蒌仁,加大生地、生洋参、沙参、麦冬。
又 阴津大亏,痰火炽盛,内风暗动,痉厥将至。煎药不肯沾唇,姑以汤方备试。
参须(一钱) 川贝(二钱) 石决明(八钱) 杏仁(三钱) 芦根(一两) 竹油
(三十匙,冲) 麦冬(三钱) 羚羊角(钱半,先煎) 悉尼汁(一杯,冲) 蔗汁(一杯,冲)
又 症势稍转机。仍候济慎先生裁正。
羚羊角 鲜生地 大生地 天冬 麦冬 鲜石斛 北沙参
石决明 西洋参 钩钩 芦根 竹油 茯神 蔗汁 梨汁 淡姜汁 生甘草 元参(二味,济慎先生加)
渊按∶数方养阴则有余,泻火尚不足,致有下文邪热逗留之弊。
又 照前方加元精石,备候济慎先生裁正。
大生地 川贝 鲜石斛 石决明 元参 丹皮 麦冬 生洋参 北沙参 芦根 甘蔗汁
又 腑气不通,阳火不降,阴津不升。元气虽虚,不得不通其腑。
大生地(八钱) 鲜石斛(五分) 北沙参(一两) 元参(三钱) 知母(钱半)
生大黄(三钱) 当归(三钱) 生洋参(三钱) 麦冬(三钱) 芦根(一两)
洪 温邪初起,胸闷头痛,发热有汗。先宜凉解。
牛蒡子 豆豉 黑山栀 连翘 桔梗 橘红 荆芥 杏仁 薄荷 芦根
秦 发汗太过,津液内夺。昨日生津以达邪,汗虽未出而疹
点已化,热虽未退而脉象稍和,是佳兆也。苔煤而不甚燥,神糊
而有时清,犀角、地黄虽可用,然大势无变,方亦无事更张,仍照前方加味。
北沙参(一两) 竺黄(钱半) 鲜石斛(一两) 连翘(三钱) 麦冬(三钱) 茯
神(三钱,朱拌) 生甘草(四分) 元参(三钱)茅根(一两,去心) 灯心(三尺,朱拌) 九节菖蒲(八分)
渊按∶神糊苔煤,鲜石斛可用,北沙参不可用。虽养肺阴,
究嫌补肺助痰,麦冬亦然。此老好用二物,瑕瑜并见。
张 久患便血,阴气先伤于下。今感温邪挟积,肺胃之气阻
窒。上喘下泄,发热口渴,舌绛如朱,额汗不止,遍体无汗,脉小数疾。厥脱险象,勉拟一方备正。
葛根(一钱) 黄芩(钱半) 石膏(三钱,薄荷同研) 赤苓(三钱)黄连(四分)
杏仁(三钱) 牛蒡(元米炒,三钱) 生甘草(四分) 枇杷叶(三片)
上药用水两盏,煎至一盏。另用∶
人参(一钱) 麦冬(钱半) 五味子(五分,炒) 生地(四钱) 阿胶(二钱,蛤粉炒)
用水两盏另煎,煎至半盏,冲和前煎,徐徐服下。
此为复方法。病系温邪,而阴虚欲脱,故立此法。凡暴喘多
实,而壮热舌干,宜从清解。惟久患便血,今更下泄不止,所谓喘而
不休,泄痢不止,水浆不入者不治。故不得不救其阴,希图万一。
渊按∶阴血既耗于下,脾气复伤于中,故一感温邪而上喘下
泄。泄为脾陷,喘为肾逆,两脏不守,厥脱易易。头汗者,阴不
守而阳越也。身无汗者,阴液虚而气不能化也。舌绛如朱,胃阴
亏而心火炽。脉小数疾,阴血虚而邪火伏。两方颇有心思,惟葛
根嫌升发,牛蒡嫌泄肺。盖阴阳两虚,中气不守,气虽陷,不可
升,汗虽无,不可发,急急顾虑中气阴液,犹恐不及。然肯用心如此,敬服之至。
幼 阳明热邪充盛,遍体发出紫斑,鼻血龈碎。急与清解,防内陷。
犀角 石膏 薄荷 茜草 丹皮 鲜生地 连翘 紫草 元参 茅芦根
仁渊曰∶温邪一证,前人每与伤寒混同论治。自喻嘉言始力
辨其非,然犹不能跳出。至叶天士乃别开生面,吴鞠通继之,温
热之治始大昌明。然非前人之误,前人亦为古人所误也。一误于
《内经》∶热病者,伤寒之类也。遂谓伤寒即温病,温病即伤寒,
漫无分别。再误于王叔和集仲景《伤寒论》,以温病搀入伤寒之中,
以为温热乃伤寒之变证,至后人有春变为温,夏变为暑之说,其实
伤寒与温热相去霄壤。然温病亦非一端,有冬温,春温,冬温春发,
风温痧疹,湿温之别。风温痧疹即春温一类,以感春令贼风,
伤其皮毛,内合于肺,引动伏温,故见证咳窒气粗,或发痧疹。
病在肺胃气分,宜辛凉轻泄上焦,不可用重剂及血分药。若冬
温、春温轻者,亦在肺胃,咳窒气促;重者,或发自少阳、少阴。
甚有涉厥阴者,由其阴精先虚,邪热蓄伏于虚处,其机一发,少
阴阴精先已告困,液涸劫津,昏痉颤振接踵而至,起而腰痛胁痛,
有汗不解者,不可轻视。盖腰为肾府,胁乃少阳经络游行之地,
肾水不足,木火炽张故也。吾吴地处温下,湿动最先,冬温夹湿
者少。春温已有夹痰、夹湿,湿温乃湿热相合。清其热尤须开其湿。
清热用苦泄凉润,开湿不得不佐辛通淡渗,而化燥者即不合。盖湿
从热化,见热而不见湿矣。温邪以验舌为先,不可动辄发汗。有汗固
不可再发,即无汗亦宜视其津液何如。若热盛液亏,妄汗最易昏
痉,轻则咳窒气促,重则口鼻出血。辨六经与伤寒同,治法与伤
寒大异。自汉唐及元明,多以伤寒之方治温热,虽经叶天士等大
畅厥旨,然乡曲之士,遵师传而日读《汤头》、《医宗必读》等书,仍以羌、独、柴、前为发表套剂,其祸尚未息也。



<目录>卷之一

暑邪门

属性:温 暑邪挟积,身热腹痛,先与疏达。
香薷 川朴 花槟榔 砂仁 藿梗 苏梗 赤苓 焦六曲
陈皮 通草
又 腹痛拒按,当脐有块,壮热无汗,舌苔黄腻,气升烦懊。防其发厥。法以表里两解。
柴胡 淡芩 枳实 赤苓 赤芍 半夏 元明粉 生大黄
又 投大柴胡汤法,下出碎块溏粪两次。腹痛不减,烦懊不
安,气升呕逆,舌苔黄燥。食积填塞阳明,暑邪内走厥阴。防其昏厥。拟以泄厥阴,通阳明。
川连(吴萸炒) 楂炭 淡豆豉 黑山栀 栝蒌仁 当归 龙荟丸(三钱,绢包煎) 枳实 苏梗 木香(三味
磨冲)
外敷方∶
葱(一把) 盐(一杯) 丁香(一钱) 飞面(三钱)
打烂,敷痛处。此四磨饮合小陷胸、栀豉、左金合剂。疏通
气分,泄肝化积。再用外敷法,其气有不通行者乎!
渊按∶暑必挟湿,湿为阴邪,最能阻碍阳气。故暑湿病多脘
腹痞痛,积滞内阻,暑湿之不化,实由气机之不通。下而痛仍不
减,乃未得辛通之药,中焦痞滞未去耳。
丁 暑乃郁蒸之热,湿为濡滞之邪。暑雨地湿,湿淫热郁,
惟虚者受其邪,亦维素有湿热者感其气。如体肥多湿之人,暑即
寓于湿之内;劳心气虚之体,热即伏于气之中。于是气逆不达,
三焦失宣,身热不扬,小溲不利,头额独热,心胸痞闷,舌苔黄
腻,底绛尖红,种种皆为湿遏热伏之征。邪蕴于中,不能外达,
亦不下行,颇虑内闭之变。拟以栀豉上下宣泄之,鸡苏表里分消
之,二陈从中以和之,芳香宣窍以达之,冀其三焦宣畅,未识能奏功否。
淡豆豉 黑山栀 通草 半夏 菖蒲 鲜荷叶 六一散 薄荷 赤苓 竹茹 蔻仁(研,后下)
吴 劳碌之人,中气必虚。暑湿热秽浊之气,自口鼻吸入气
道,满布三焦,虽舌苔满布,而胸无痞闷,非邪伏膜原之比。重
浊之药,徒伤中气,与湿热弥漫之邪无益。今交五日,神气似清
而浑,恐其过候有耳聋、神迷、呃逆等变。为治之法,且以芳香理气逐秽再议。
刀豆子 郁金 泽泻 石菖蒲 杏仁 栝蒌仁 陈皮 滑石
香薷 桔梗 北沙参 赤苓 藿香 佛手 鲜荷叶 鲜佩兰叶
顾 久处南方,阳气泄越,中脏常寒,惯服温补。现患温
疟,及今旬日。舌尖已红,根苔满白,便泄稀水,兼有蛔虫,渴
不欲饮,口中甜腻,皆是湿遏热伏之象。就锡邑治法,葛根芩连
是主方。若合体质而论,似宜温中渗下,清上解肌,拟用桂苓甘露法,试服之以观验否。
生石膏(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钱半) 肉桂(三分) 滑石(三钱) 生茅
术(一钱) 茯苓(三钱) 藿香(一钱) 通草(八分) 木香(四分)
又 照前方加北沙参五钱。
丁 咳嗽已久,近患时温之后,原气未复,又感暑风,闭其汗孔,身复发热。法当先理暑风,用轻剂宣上。
桑皮 苏梗 杏仁 川贝 橘红 茯苓 冬瓜子 竹茹
此虚而挟邪,暂用轻扬表法,未便着手。
蒋 三疟日久,又感暑风,咳呛痰血,热势变乱。且以解暑,清肃肺胃。
香薷(一钱) 北沙参(五钱) 冬瓜皮(三钱) 六一散(四钱) 神曲(三钱)
青蒿(钱半) 杏仁(三钱) 丹皮(钱半) 桑叶(钱半) 白扁豆(三钱) 枇杷叶(二片)
渊按∶咳呛痰血,肺阴、肺气已伤,虽有表邪,香薷用宜斟酌。
李 暑邪内闭,恶寒发热,脉象不达,口不能言,先有咳嗽,此肺气闭塞。拟开而达之。
射干(五分) 桔梗(一钱) 连翘(三钱) 豆豉(三钱) 杏仁(三钱) 象贝(三钱)
香薷(一钱) 橘红(一钱) 菖蒲(五分) 竹茹(一钱) 牛蒡子(二钱) 玉枢丹(四分,磨冲)
安 连日烦劳忧虑深,暑邪伤气易归心。神昏脉数细而沉,
病危甚!邪闷心包,如火如焚。舌色干黄唇齿燥,耳聋便泄津枯了!三焦皆病须分晓,究治疗,河间热论宜参考。
鲜石斛 竺黄 连翘 菖蒲 赤苓 北沙参 通草 益元散 茉莉花 竹茹 薄荷叶 芦根 鲜荷叶
紫雪丹,另调服。
李 暑湿阴分之气,从口鼻肌表而入,寒热,便泄,头胀。拟芬芳逐秽,分消湿热方法。
藿香 川朴 焦六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大腹皮 砂仁 通草
仁渊曰∶两日相合而成暑字,暑为阳邪,行役道途,力作田
间,辛苦于烈日之中,受天地炎热之气而病者,名曰伤暑。此外
飧凉袭冷,乘风露卧,皆因避暑而感受寒风冷湿之邪,虽病在暑
天,名曰暑湿,其与伤炎热之暑不同,不得以暑邪名之。前人有
阴暑阳暑之论,皆蛇足也。然盛暑之时,反多阴寒之病者何?盖
天地之化,盛极则变,六阳尽泄,一阴早寓乎其中,地上则热,
地下已寒,人身小天地,何莫不然!且湿土司令,湿浊为盛,热
蒸湿腾,湿热相合,最易感病,故四时之病,惟盛夏为杂,寒
湿、热湿、霍乱、泻痢、痧秽、暑风,名目不一,随其所感与其
人之本体而变焉,要皆暑天兼有之证,非伤暑热之正病也。然证
虽夹杂,要不离太阴阳明脾胃两经。试思夏令用药,不外芳香、
辛淡、苦泄,虽有治心,治肺,治肝胆、膀胱,用寒、用热之不
侔,莫不为中焦脾胃开脱,不但湿土司令主气使然,以脾胃属土,
喜燥恶湿,暑天之病,无有不夹湿耳。



<目录>卷之一

伏暑门

属性:李 暑湿先伏于内,凉风复袭于外,交蒸互郁,皆能化火,
湿遏热伏,其热愈炽。故其为疟也,先寒后热,日轻夜重。经旨
所谓先伤于热,后感于寒。喻氏所谓阴日助阴,则热减而轻,阳
日助阳,则热甚而重也。夫疟之发,必从四末始,既必扰及中
宫,故心胸烦躁,中脘痞塞。又必先呕吐而泄泻,泻已乃衰,腹中
犹胀。所以然者,热甚于中,蒸熏水谷之湿,上泛而复下泄,热
势得越,烦躁乃安,余湿复聚,故仍作胀也。今当疟退,脉弦带
数,舌苔白腻,小溲不爽,本有胃寒,痰浊素盛,虽从未得汗,
表邪未解,而病机偏重于里,法从里治。大旨泄热为主,祛湿兼之,解表佐之,是亦表里分消,三焦并治意。
葛根 淡芩 川连 甘草 苍术 川朴 橘皮 藿香 菖蒲 赤苓 泽泻 薄荷 滑石 郁金 竹茹
渊按∶泄泻呕吐,乃兼有之症,非必有之症,由暑湿秽浊郁
遏中宫,太阴失升,阳明失降,不克分化使然。
杨 年过花甲,病逾旬日,远途归家,舟车跋涉,脉沉神
昧,舌强白,中心焦,身热不扬,手足寒冷,气短作呃,便泄溏
臭。是属伏邪挟积,正虚邪陷之象。深虑厥脱。
大黄 人参 制附子 柴胡 半夏 茯苓 陈皮 淡芩 泽泻 当归 枳实 丁香 柿蒂 竹茹
渊按∶虚象实象杂沓而至,立方最宜斟酌,如无实在把握,还从轻面着笔,否恐一误不可收拾。
又 症尚险重,再望转机。
桂枝 柴胡 人参 白芍 川连 半夏 枳实 丁香 陈皮 蔻仁 炙甘草 竹茹
又 伏暑化燥,劫津动风,舌黑唇焦,鼻煤齿燥,神昏,手
指牵引。今早大便自通,据云病势略减。然两脉促疾,阴津消涸,邪火燎原,仍属险象,恐其复剧。
犀角 羚羊角 鲜生地 元参 芦根 钩钩 鲜石斛 六一散 沙参 连翘 通草 天竺黄 枇杷叶 竹叶
珠黄散,另调服。
陆 外有寒热超伏之势,里有热结痞痛之形;上为烦懊呕
恶,下则便泄溏臭。此新邪伏邪,湿热积滞,表里三焦同病也。易至昏呃变端。拟从表里两解,佐以芳香逐秽。
柴胡 生大黄 淡芩 枳实 半夏 川连 栝蒌皮 赤苓 郁金 菖蒲 蔻仁
又 投两解法,得汗得便,竟安两日。昨以起床照镜,开窗
看菊,渐渐发热,热甚神糊,两目上视,几乎厥脱。逮黄昏,神
渐清,热渐减,脉沉不起。据述热时舌色干红,热退舌色黄腻。
此乃湿遏热炽,将燥未燥,将陷未陷,但阳症阴脉,相反可虞。
勉拟河间甘露饮,涤热燥湿之中,更借桂以通阳,苓以通阴,复
入草果祛太阴湿土之寒,知母清阳明燥金之热。
甘露饮去滑石、白术,加茅术、草果、知母、姜汁、葱白头。
某 暑邪内闭不达,神糊舌白,恐其昏厥。芳香透达为宜。
鲜藿香 天竺黄 菖蒲 赤苓 连翘 益元散 郁金 竹茹 泽泻
另至宝丹一丸,菖蒲汤化下。
又 暑湿内蕴,热势起伏,胸痞泄泻,神糊心跳,经行未
止。乃正虚挟邪,虑其晕厥。据云腹胀恶心,且宽中理气。
太无神术散去草,加茯苓、泽泻、苏梗、葛根、淡芩、党参、柴胡、砂仁、通草 竹茹。
某 怀孕六月,感暑热伏邪,恶心懊 。炎天居舟,防其晕厥堕胎。
青蒿 大腹皮 半夏 赤苓 川朴 淡芩 焦六曲 苏梗 陈皮 鲜佛手
某 暑湿热阻滞阳明,积垢虽下,尚未尽净。夜间热甚,神识沉迷。所
虑津伤化燥等变。今以生津、泄热、化浊佐之。
鲜石斛 赤苓 连翘 香豉 栝蒌仁 大竺黄 淡芩 山栀 菖蒲 竹茹
某 伏暑为病,湿热居多,阴虚之体,邪不易达,此其常
也。然阴虚大有轻重之分,须知此症虚亦不甚,邪亦不多。耳鸣眩
悸,口渴胸痞,微寒微热,脉形弦数。未便大补,亦不可重剂攻邪。但得脉情无变,可保无虞。
洋参 半夏 茯神 甘菊花 蔻仁 青蒿 陈皮 钩钩 刺蒺藜 秫米 豆卷 竹茹
胡 伏暑三候,神糊呃逆,手肢微痉,痰多舌白,渴不多
饮,音低,脉大而虚,殊属棘手。今日忽周身干燥而痒,烦躁不
安。细询病原,从未得汗。按仲景云∶汗出不彻,身痒如虫行皮
肤中,久虚故也。吴又可云∶发根燥痒,心烦如灼,名曰药烦,
中气虚也。《金匮》云∶声如从瓮中出,是中气之湿也。又按
《内经》∶言微音低,谓之夺气。由此推之,明是中虚浊恋,液
涸痰蒙,势极凶危。惟有和中宣化,听其胃气自为敷布,以冀万一生机。
洋参(三钱) 橘饼(三钱) 甜杏仁(三钱) 豆卷(五钱) 蜜梅(一枚) 北沙
参(三钱) 麦冬(三钱) 枇把叶(蜜炙,二片) 姜汁(少许)
上方取辛甘化浊,酸甘化液。考又可药烦条中重用人参、生姜,和中宣化,法有来历。
某 营阴素亏,伏邪晚发,热势起伙,心嘈胸闷,舌心光红,边薄白。疟邪初起,势防加重。
豆豉 赤苓 半夏 沙参 桑叶 青蒿 黑山栀 陈皮 淡芩
某 症经九日,热势起伏,神糊,舌干黑。此伏邪壅遏,劫
液入营之势也。高年最易昏痉之变。
鲜生地 天花粉 黑山栀 犀角 菖蒲 香豆豉 鲜石斛 薄荷叶 连翘 芦根 天竺黄
吴 暑湿伏于太阴,中焦阳气不化。神蒙若寐,身热不
扬,肢冷脉濡,手指牵引,舌根牵强,风痰阻络之象。服过通阳
益阴,云蒸化雨之法,病亦无甚增损。然舌苔灰白浓指,口泛甜
味极甚,中宫有浊,阳不舒化。仿缩脾饮醒中化湿浊。浊化则口甜减,阳舒则蒙昧清。
党参 乌梅 淡干姜 草果 炙甘草 砂仁 茅术 大生地 茯苓 生姜 大枣
渊按∶据舌苔、口甜而论,湿痰阻遏中宫,阳不舒化无疑。党参、
乌梅、生地酸甘助阴腻膈,大不相宜,矛盾一至此乎!手指牵引,
虽属木燥土虚,肝风内动,当此上中焦湿痰蒙闭,肺胃气机不能
舒布,即欲养阴,如胃气不化何!治病当先急者大者,若头痛医头,便为庸手。
赵 高年元气素亏,未病以前先已倦怠乏力,微觉咳嗽。五
六日以来加以发热,热势起伏,是有新邪乘虚而袭,引动伏邪晚
发也。今诊脉小数而虚,干咳欲呕,舌边光红,根苔白 ,热甚无汗,津枯邪恋,虑其化燥神昏。
北沙参 苏子 青蒿 杏仁 川贝 牛蒡子 前胡 橘红 通草 枇杷叶
吴 伏邪内蕴为瘅疟,外发为流注。入于肺则喘咳,注于肠则便溏。正虚不克支持,幼孩当此,易致成惊。
青蒿 杏仁 淡芩 泽泻 荆芥 象贝 桔梗 橘红 赤苓 六一散 双钩钩
童 伏邪晚发,朝凉暮热,头痛胸闷,舌白无汗,似宜疏
达。至于腰痛眼花,其阴内亏,邪不易达,恐致淹缠,宜小心为是。
秦艽 赤苓 青蒿 苏梗 杏仁 甘菊花 枳实 杜仲(姜汁炒) 豆豉 桑叶
顾 病方三日,外无大热,而虚烦懊 ,反复不安,寐则神
思扰乱,舌苔白腻,恶心欲呕,腹中鸣响,大便溏泄秽臭。邪积
在里,气机不达。用栀、豉以发越其上,陈、朴以疏理其中,
葛以散之,苓以泄之,夏、秫和胃而通阴阳,阴阳交则得寐。明日再议。
渊按∶起病即是湿痰挟滞,阻遏中宫,热郁不达之象,勿谓外热不扬而轻视之。
又 伏暑至秋而发,其发愈晚,其伏愈深,故其为病也,大
起而大伏,热一日,退亦一日,既非间疟,又非瘅疟。瘅疟则但
热不寒,间疟则寒热往来。此症微寒发热,热一昼夜而退,退亦
不清,名之伏暑,其说最通。夫暑必挟湿,湿蕴则化热蒸痰,痰
不易出,热盛劫津也。身重属湿,烦躁属热,热来口渴,渴不多
饮,仍是湿遏热炽见象。舌苔白而干枯,是湿邪在于气分,气虚
故湿不易化也。叶氏云∶舌白而薄者,肺液伤也。病方八日,邪
未宣达,刻下用方无庸深刻,但须解表而不伤正,去湿而不伤阴,清
热而不助湿,生津而不碍浊,中正和平,耐心守服,扶过两候,始冀渐安。
黑山栀 连翘 茯苓 川贝 通草 北沙参 滑石 泽泻 豆豉 枇杷叶 鲜薄荷根
渊按∶伏邪深重,脾肺气弱,力不足以化达之,故大起大伏耳。
马 幼稚伏湿挟积,阻滞肠胃,蒸痰化热,肺气窒痹,是以
先泻后咳,继以发热。今便泄已止,更气急痰嘶,肺气阻痹尤
甚。法当先治其肺,恐肺胀生惊发搐,其变有莫测耳。
葶苈子(三钱) 莱菔子(三钱) 六一散(三钱) 枇杷叶(三片)
渊按∶遏重消痰泻肺,清热化积,即在其中。
又 痰气喘逆,平其大半。热势起伏,退而复作。时下多疟,须防转疟。
白萝卜汁(一杯) 鲜薄荷汁(半杯)
二味略煎,去渣,加入冰糖三钱,烊化,再以姜汁一滴冲服。
渊按∶此方更妙。
何 伏暑挟积,寒轻热重,已经月余。舌心焦黄,舌边白腻。
阳明积热,化火劫津,炼浊成痰,将至蒙闭,至于脘痛拒按。两
经攻下,痛仍不减,苔犹未化,非清化不能荡其实,拟用凉膈散加味。
凉膈散 鲜石斛 川连
两下之后,舌心犹然焦黄,故仍可用下法。然舌边白腻,必挟水气,凉膈散中再加半夏亦可。
陆 伏邪挟积,但热不寒,头痛鼻血,便泄稀水。热甚于里。拟清里解表法。
葛根芩连汤 豆豉 连翘 枳实 黑山栀
鼻血,便泄稀水,知其为热。不用犀角者,其舌苔白也。不用大黄者,其脘腹按之不痛也。
李 伏邪湿热内蕴,三焦气机不达。午后发热,胸闷头胀,
尿少无汗。舌苔白腻,脉象软细。拟开上、疏中、渗下,仿河间法。
豆卷 杏仁 陈皮 藿梗 滑石 赤苓 桔梗 半夏 焦六曲 川朴 通草
胡 素有痰饮咳嗽,今夏曾经吐血,是肺受热迫也。兹六、
七日来伏暑内蕴,凉风外袭。病起先寒栗而后大热,热有起伏,
表之汗不畅,里之热不退。所以然者,痰饮阻于胸中,肺胃失其
宣达故耳。舌色底绛,望之粘腻,心苔白浓如豆大者一瓣,此即
伏暑挟痰饮之征,而况气急痰嘶乎!据云二十六日便泄数次,至今
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却不硬痛,小溲先红浊,今则淡赤不浑,
乃湿热痰浊聚于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达膀胱,故湿浊上逆
为痰气喘 之候。病机在是,病之凶险亦在是。法当从此理会,
涤痰泄热,降气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肃上焦尤为要务耳。
葶苈子 郁金 川贝 杏仁 枳实 羚羊角 胆星 连翘
赤苓 竹油 枇杷叶 滚痰丸(入煎绢包)
陈 余邪余积,留恋未清;元气元阴,消耗欲竭。暂停苦口
之药,且投醒胃之方。化气生津,忌夫重浊;变汤蒸露,法取轻清。效东垣以化裁,希弋获以图幸。
清暑益气汤 荷叶 香稻叶
蒸露,每晨温服四、五杯。
渊按∶汤丸膏散,古人各有意义,非徒具虚文。若变汤为
露,法取轻清,惟大邪去而胃气不胜苦药者宜之,此处恰合。
徐 热伏心胸,湿蕴脾胃,病起如疟,延今两月。胸中热闷,
饮食不思,从未得汗。舌色底绛,苔如酱瓣,此即湿遏热伏之验
也。无汗者津液亏,徒发其汗无益也。生津彻热,化湿开胃。胃气敷布,其汗自来。
川连 黑山栀 豆豉 广皮 香薷 麦冬 赤苓 薄荷 生姜 六一散
此药煎好,露一宵,早起温服。
浦 伏邪挟积,阻塞中宫。疟发日轻日重,重则神糊烦躁,
起卧如狂。此乃食积蒸痰,邪热化火,痰火上蒙包络,怕其风动
痉厥。脉沉实而舌苔黄,邪积聚于阳明,法当通下,仿大柴胡例备商。
柴胡 淡芩 川朴 枳实 生大黄 栝蒌仁 半夏
又 下后热净神清,竟若脱然无恙。惟是病退太速,仍恐变幻莫测。拟方再望转机。
川连(姜汁炒) 陈皮 半夏 淡豆豉 淡芩 枳实 郁金 栝蒌仁 六神曲 竹茹
病退太速,仍恐变幻,老练之言宜省。
凡下后方法总以泻心加减,仍用栝蒌、枳实何也?盖因胸痞未舒,舌苔未化故耳。
又 昨日疟来,手足寒冷,即腹中气撑,上塞咽喉,几乎发
厥,但不昏狂耳。此乃少阴疟邪,内陷厥阴,上走心包为昏狂,
下乘脾土为腹撑。脾与胃为表里,前日昏狂,病机偏在阳明,故
法从下夺。今腹胀,舌白,脉细,病机偏在太阴,法当辛温通
阳,转运中气为要。随机应变,急者为先,莫道用寒用热之不侔也。
淡芩 半夏 陈皮 茯苓 熟附子 川朴 丁香 槟榔 草果 白蔻仁 通草
前方用寒,后方用热,随症用药,转换敏捷,不避俗嫌,的是一腔热血。
渊按∶少阴阴邪,上凌君火,下乘脾土,经所谓有余则制己
所不胜,而侮己所胜。案亦老练,必如此转语,方不为病家指摘,否则虽有热肠,亦招谤怨。
又 投姜、附、达原、神、香、二陈合剂,喉中 痰声顿
时即平,腹胀遂松。今脉缓大,神气安和,腹中微觉胀满,痰多粘腻。脾脏阳气虽通,寒热痰涎未化。仍宗前法,轻减
其制。
前方去附子、槟榔,加大腹皮。
又 腹中之气稍平,湿热余邪未尽,所以微寒微热,仍归疟
象。头胀身痛,知饥能食。法拟疏和,兼调营卫。
二陈(去甘草) 豆卷 青蒿 秦艽 焦六曲 谷芽 生姜 红枣
仁渊曰∶暑邪与温邪异,伏暑亦然。当暑感而即发者,为暑邪。暑天受暑湿之邪,不即发,秋后复感凉风,闭其
汗孔,欲发不能速发,外则形寒,内则发热,寒热起伏无已,有类乎疟,为伏
暑。古人谓往来寒热属少阳。余谓暑湿伏邪,往来寒热,全由脾胃为病。少阳胆甲,因脾胃失化波及之耳。盖脾为阴
土,恶湿喜燥,澡则升化,湿郁之而不得升;胃为阳土,恶热喜凉,凉则顺
降,热阻之而不得降。升降窒滞,故多胸腹痞闷。木寄土居,土失温凉,木不条畅,必然之势。湿重者多寒,热甚者
多热。热则消水而口渴。湿郁于中,又渴不多饮。湿热互蒸,胃浊不化,舌
苔每布白腻。底绛者,热为湿遏也;淡白者,湿胜也。化黄、化燥、化灰,热胜于湿。湿亦化燥,化火也。胸腹痞
满,板硬拒按,或挟痰挟食,视其人之本体及所感之轻重而为变迁。论治∶
初病以苦辛芳淡为正轨,徒为发汗无益。盖苦能泄热,辛能通气,芳可解郁,淡可利水,使中宫郁遏通解,不汗自
汗,不便自便,为邪在气分治法。入营则不然,若初入营分,犹可透营就
气,仍从气分而解。已陷营分,昏蒙狂呓,犀地、牛黄、至宝之类,亦所必需。劫津化燥,痞结硬满,邪实阳明,
救阴通腑与温邪同治。但温邪从温化火,火退而病解;伏暑从湿化燥,燥去而
湿或再来。所以然者,湿虽化燥,终属阴邪,且湿最伤中,中虚而阴湿易生。故清到六、七,须为审顾。下法亦有
不同。温邪可下宜速,伏暑可下宜缓。温邪下之邪清,伏暑下之邪未必清。温
属火,为阳,性速,暑夹湿,多阴,性迟。温邪阳明兼少阴者多,伏暑兼太阴者多也。甚有大便半月不通,胸腹痞
满,仍属无形湿热而不可下者。总宜验舌,若浓白而未化黄燥者,虽满亦不
可下。下之不但邪势不服,中气大伤,更为难治。须识气通病解四字,其于治伏暑,思过半矣。再者热虽灼而汗少,
苔虽燥而灰黄,若渴饮不多,或多而胸痞,凉苦可用,须佐芳香。若龟板、
鳖甲、鲜石斛、鲜生地等,清滋沉降宜慎,每见愈投愈燥者矣。其故由暑必夹湿,中气不升化,清滋抑遏而邪愈不化也。



<目录>卷之一

疟疾门

属性:严 年届六旬,元气素弱,向有肝气,近患三疟。两月以
前,先受伏暑;小愈之后,三疟遂作。脉弦,肝胃尤甚。木胜胃
土,恶谷厌纳,痰多呕恶,心跳少寐,便闭溺赤。盖胃气一虚,
百病丛生矣。高年虽大便两旬不通,未可以通阳为务。培养中气,启胃化痰,是为扼要;调和营卫,退其寒热佐之。
党参 冬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当归 桂枝 淡芩 枣仁 泽泻 谷芽 鹿角霜 生姜 红枣
上方以六君子汤坐镇中宫,补脾健胃,气运则痰湿自化,气
旺则津液自生。合入当归、桂枝,和营散邪。更复鹿角霜之通阳
者,以治背独恶寒。再加黄芩以泄热,监制桂、鹿之辛温,使无
偏畸,不失调和之义。枣仁安神,泽泻去湿,谷芽醒胃,姜、枣调和营卫,皆佐使之助耳。
某 大疟百日,营卫两虚。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胃阳
虚则胸腹时痛而吞酸,脾阴虚则经事愆期而盗汗。补脾胃以化其疟痰,和营卫而退其寒热。营卫一和,盗汗自止。
党参(姜汁炒) 冬术(土炒) 半夏 茯苓 陈皮 川连(吴萸三分,煎汁
拌炒) 制首乌 白芍(桂枝三分,煎汁拌炒) 煨姜 红枣
吴 三疟一载有余,经停将及两载。腹中胀满,有块作痛。
是血先凝结于前,气复阻滞于后,加以寒痰积聚,中气失运。法当先运其中。
六君子去炙草,加木香、当归、川朴、生姜、茺蔚子、红枣。
石 三疟久而痰涎聚,肝胆逆而郁火盛,以致发狂。今狂已退,痰火犹未全除。拟化胃经之痰,平肝胆之火。
半夏 茯苓 橘红 牡蛎 淡芩 川贝 牛膝 鳖甲 白术(土炒) 竹茹 钩钩
徐 盗汗便溏,心脾之病也。脾气不运则便溏,心阴不守则
盗汗。大疟日久,寒热仍作,营卫不调。补心脾,和营卫,归脾
汤加减治之。
党参 黄 冬术 熟地 白芍 砂仁 六曲 枣仁 归身 茯神 木香 牡蛎 浮麦 红枣
渊按∶运脾气,补脾阴,和营卫,温督脉,前数方皆虚疟,久疟治法。
营 久患疮疥,湿热浸淫,复因外感暑湿为疟,缠绵不已,
变为三疟。诊脉濡小,其湿仍恋,而元气渐伤,虑加腹满,宜早图之。然须安逸忌口为要。
白术 半夏 赤苓 陈皮 大腹皮 川朴 神曲 藿梗 蔻仁 通草 鸡距子
此用正气散去甘、桔、苏、芷,加通草、蔻仁,疏通气分之湿,用鸡距子以解酒湿。
朱 厥阴过升,阳明失降,疟成烦闷、痞呕,当变柴胡制而为泻心法,和阳明即所以和少阳也。
川连(姜汁炒) 半夏 广皮 藿梗 白蔻仁 竹茹(姜汁炒)
此人舌苔半边白如水晶粉团,必有痰饮。后于此方中加生姜三片,其呕即止。
渊按∶本不当去生姜。若去之,便失南阳制方之义矣。
庄 但热不寒,此为牡疟,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 桂枝 半夏 伏苓 陈皮 川朴 草果 炙甘草 生姜 红枣
又 疟发间日,但热不寒,口腻多涎,乃寒痰郁于心下,阳气不得宣越故也。
蜀漆 桂枝 半夏 陈皮 茯苓 羌活 菖蒲
另∶独头蒜六枚,黄丹六分,雄黄五分,共研末为丸。清晨朝向东分五服,开水送。
又 舌白胸闷,背寒独甚。拟宣通阳气,以化痰浊。
麻黄汤合二陈汤,加鹿角霜、石菖蒲。
又 疟止,当调胃气。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白蔻仁 生姜 红枣
孙 间疟变为大疟。其寒也,三日一作;其热也,日无间断。
此卫气不得疏通,邪痹不达,是属卫实而营虚,营虚故内热不止也。拟和营卫以祛邪。
桂枝 白芍 柴胡 半夏 赤苓 天花粉 淡芩 陈皮 生姜 红枣
徐 左脉细弦,肝肾亏也;右脉软弱,脾胃虚也。三疟之后,
气血两亏。补肝肾,调脾胃,养气血,必得安逸少劳而后可也。
党参 大熟地 杜仲 枸杞子 冬术 茯神 归身 陈皮 白芍 生姜 红枣
王 三疟止作,延及五年,营卫之不调,脾胃之不和,肝肾
之不足,不言可知矣。近今月经频至且多,而有血块,腹反胀满,
何也?夫血之与气,犹权衡也。和则平,偏则病,一胜必一负。
血去多则血虚,血虚则气旺,非真气之旺也。气无血以涵之,则
气肆横而有似于旺耳。盖疟久必伤脾,脾伤则肝亢。脾统血,肝
藏血,肝亢则血不藏,脾虚则血失统,故经事频来;而仍有血块
者,肝亢则火炽下焦,冲任之血受其迫燥,欲下而不尽下,故凝
而为瘀,瘀则结块也。图治之方,藏统肝脾之血,而固冲任之
经,一层。调其气之肆横而致和平,又一层。是治月事与腹满之
法。至于理脾胃,调营卫,又为三疟久缠之治。合而成剂,不出求本之图。
党参(元米炒) 冬术(川朴五分,拌炒) 香附(醋炒) 丹参 陈皮 茯苓
乌药 鳖甲 当归炭 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茜草炭 乌贼骨(漂淡)
鲜生地渣(姜汁炒焦) 姜渣(鲜生地汁炒焦)
鳖甲煎丸十五粒,药汁送下。
渊按∶因脾气伤而血失统,血去舍空,其气更失所根据,故腹
益胀满。调养脾气,治胀即所以摄血;润养肝阴,固血即所以涵
气。妙在交加散清血热而不寒滞,通营气而不辛散,其心思识
力,超越寻常。若辛香耗气以治胀,苦涩凉腻以治血,则失之远矣。
叶 疟为少阳病。少阳者,胆与三焦也。胆失清宁,则烦而
不寐;三焦失其输转,故胸闷而大便带溏,口腻味甜。热甚烦闷,热处湿中,故热愈甚也。拟温胆法。
半夏 茯苓 陈皮 枣仁 枳壳 天竺黄 川朴 青蒿 秫米 佩兰 竹茹
曾 浴出当风,腠理闭塞,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恋
而不化,变为三疟。疟发不透,湿热内走经络,四肢无力,微微
内热,是半虚半实之症。和脾胃,化湿热,通经络,达肌表,标本兼治。
茅术 半夏 香薷 茯苓 秦艽 独活 泽泻 防风 川朴 陈皮 通草 姜皮 生苡仁
奚 三疟发于夜,而渐移至日中,原有自阴出阳之象。今届春深,阳气升发,当助其升举,参以化痰为法。
柴胡 防风 茯苓 丹皮 杜仲 冬术 制首乌 半夏 陈皮 牛膝
黄 大疟十番,寒热虽轻,而邪陷入于三阴。治必从中以达
外,体质虽虚,未可便投补药,仿王晋三加减达原饮。
柴胡 川朴 半夏 茯苓 当归 草果 川贝 花槟榔 陈皮 红花
童 大疟日久,小愈复作,寒热虽轻,其根不断。根者何?水饮痰涎是也。欲治其根,必温中土,用四兽饮加减。
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蜀漆炭。
尤 久疟之后,脾虚木郁,痰阻气滞,胸闷恶心,头眩心嘈,经事不调。拟舒木郁,兼以化痰。
柴胡 石决明 半夏 陈皮 当归 炙甘草 茯苓 丹皮 砂仁 薄荷
又 投逍遥合二陈法,木郁稍舒,痰气稍化。今从前法加减。
柴胡 炙甘草 杏仁 冬术 陈皮 半夏 焦山栀 茯神 砂仁
吴 疟不离乎少阳,即兼阳明、太阳,亦必使其还返少阳而
后已。今预于疟发之前,先用柴胡引入少阳之界,则邪气从枢转出矣。
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知母、草果、陈皮。
渊按∶仲景小柴胡治伤寒往来寒热,非治风疟往来寒热。风
疟与伤寒判若天渊,后人往往借用,积习深矣。风疟早用柴胡,必纠缠难愈,须中焦湿热半化,或秋深邪深乃合。
又 疟脉自弦,弦大者为阳,其邪易达。今疟来热势稍轻而短,邪有退机矣。仍从前法。
照前方加沙参、茯苓、通草。
又 疟势渐衰,当和中气,以化痰浊、养心阴,合病体标本而施治也。
沙参 陈皮 麦冬 炙甘草 冬术 半夏 扁豆 枣仁 茯苓 生姜
渊按∶疟病最忌扁豆,想未知之耳。
奚 三疟变为日作,延来两月有余。今则热发于夜,口干汗
少,邪恋营分,其阴已亏。而又胃弱纳少,怀孕半身,恐其正虚不克支持。姑拟和胃、扶正、达邪。
党参 制首乌 冬术 茯苓 川朴 天花粉 柴胡 防风 陈皮 淡芩
丁 三疟久延,营卫两伤,复因产后,下焦八脉空虚。今病
将九月,而疟仍未止,腹中结块偏左,此疟邪阻于血络,聚于肝
募,是属疟母。淹缠不已,虑成疟劳。夏至在迩,乃阴阳剥复之
际,瘦人久病,最怕阴伤。趁此图维,迎机导窍,和阳以生阴,从产后立法。稍佐搜络,以杜疟邪之根。
制首乌 冬术 白芍 杞子 当归 地骨皮 青皮 川芎 香附 乌梅 另鳖甲煎丸,每日服十粒
用四物去地,换首乌,从产后血分立脚。
渊按∶产后阴血固属虚耗,然久疟而至结块,必湿热痰涎,伏膜原未化,此方宜斟酌之。
又 三疟日久,腹中结癖。夏至前和阳生阴,通调营卫,参
入搜络方法。节后三疟仍来,但热势已减,癖块略小,然口干心
跳,营阴大亏,情怀郁勃,多令化火伤阴。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疟来多沃酸水,盖肝木郁热,挟胃中之宿饮上泛使然。夫养营阴
须求肝润,理肝郁必用苦辛。久疟堪截,癖块宜消。惟是体虚胃弱,诸宜加谨为上。
党参 冬术 鳖甲(醋炒) 当归 茯神 枣仁 香附 三棱(醋炒) 川连(吴萸炒) 牡蛎 陈皮
渊按∶膜原所伏之邪见矣。
又 丸方。
川贝 半夏 知母
共研细末,姜汁、醋各半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
曹 劳疟,因劳碌而发。寒热似疟,淹缠不已,虑变疟劳。
舌苔白而干燥,胃燥气伤也。法当益气生津,用益气补中意。
党参 黄 冬术 炙甘草 麦冬 归身 陈皮 青蒿 五加皮 生熟谷芽
张 间疟,寒热,舌苔满白。用柴胡达原饮。
柴胡 黄芩 半夏 青皮 花槟榔 草果 川朴 茯苓 生姜
舌苔满白,邪伏膜原,必用槟榔、草果。若舌苔白而燥者忌用。
仁渊曰∶疟证甚多,所感不同,命名各异,《内经》言之详
矣。而诸疟中风疟最多,经谓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乃暑天
喜当风取凉,露卧湿地,受冷湿、热湿之邪,不使随汗泄出,秋
后凉风闭其汗孔,疟始发矣。前哲云“疟不离少阳”,其实不然。
夫伏暑与疟,同一邪耳,寒热间断者为疟,不断者为伏暑。但
伏暑虽重于疟,其伏较浅;疟虽轻于伏暑,其伏较深。伏暑邪在
太阴、阳明,不涉膜原者多,疟疾涉膜原者多。惟邪伏膜原,所
以纠缠不清。膜原二字,古人多未讲明。夫膜在脏腑之外,肌肉
之里,乃肌肉之里层皮也。俗名膜壑。原乃经穴,六腑皆有之。
经谓横连膜原,言不但邪在脏腑,并横及于肌肉之里,而伏于膜
壑之原,伏甚深矣。亦太阴、阳明所主。所谓少阳,亦犹伏暑之
寒热往来,脾胃升降失职,木郁不达耳。惟脾胃失化,湿浊阻
遏,所以疟必有痰,痰即湿饮。故疟发时能呕出黄涎苦水,其愈
较易。治能开其中焦,化其湿饮,最为先着。观古人清脾,休疟,
四兽等方,无不为开中化痰立法。即久而为疟母,为黄胆、中
满,皆湿热痰浊纠结不化,伤其脾胃所致。即各种疟疾,所因不
同,所治各异,要不离太阴、阳明--脾胃也。脾胃一病,痰湿自生。谚云“无痰不作疟”,其信然欤!



<目录>卷之一

痢疾门

属性:马 高年下痢,一日夜百余次。舌苔白 ,身热恶心,诊脉
细,饮食不纳,痢下五色,皆为忌款。败毒散法初起的是,然须
人参扶正和胃。若喻氏痢疾门中,五色噤口,不治者多。尚祈商政是荷。
参须 败毒散 陈米(荷叶包) 石菖蒲
苗 湿伤于下,风伤于上,热处于中。湿夹热而成痢,痢下
红血,湿热伤血分也。风夹热而咳嗽,痰稠舌白,风热伤气分也。从手太阴、阳明,一脏一腑立法。
豆豉 荆芥炭 黄芩 薄荷 焦六曲 桑叶 黑山栀 杏仁 桔梗 薤白头 赤芍 通草
孙 湿温邪陷厥阴,下痢色紫后重,左脉沉小,右脉弦大,
舌黄,晡热,是阳明积热内恋,而木来乘土。高年体虚神怯,防其厥脱。
沙参 川连 白头翁 升麻 淡芩 焦六曲 川朴 通草 楂肉 秦皮 葛根 金银花 白芍 砂仁
又 前方升阳明,泄厥阴,以提下陷之邪。今改用败毒法,祛其邪,从表解,即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也。
人参败毒散去薄荷、生姜,加神曲。陈米煎汤代水。
又 舌苔灰黄,腹痛下痢,是阳明湿热积滞。而倦怠音低,
正气大虚,饮食不纳,虑延噤口重症。仍以苦辛寒化肠胃之湿
热,而开通其气,冀其谷进、热和、痢减为妙。
北沙参 川石斛 川连 木香 石菖蒲 川朴 枳实 滑石 白芍 淡芩 焦楂肉 陈皮 荷叶 鲜藕
又 下痢不减,胃气略开。病将半月,高年元气内亏,湿热未化,深恐生变。
沙参 淡芩 川连 川朴 枳实 白芍 广木香 木瓜 西洋参 茯苓 通草 荷梗
又 痢将半月,色如败酱,腹痛后重,舌苔灰黄。湿热胶滞,肠胃不和,纳谷殊少。高年防其虚脱。
西洋参 川连 陈皮 六神曲 谷芽 青皮 当归 白芍 地榆炭 淡芩 砂仁 茯苓皮
又 考治痢方法,因于暑湿热阻滞肠胃者,不出苦辛寒药疏
通理气。若胃不纳者,谓之噤口痢,九死一生。今高年体弱,胃
不纳谷,舌色灰黄,身热腹痛,既不可补,又难用攻,只得宣通化滞,开其胃气。
白头翁汤加枳实、红曲、白芍、青皮、楂肉炭、木香、荷叶蒂、茉莉花蒂、砂仁(半生半熟炒研)、稻叶。
某 红痢日久,脾气必虚,营气必耗。前方理中汤下驻车
丸,颇验。奈轻听人言,服红曲、滑石末,致痢复剧。脉迟缓而
涩,舌薄白而底绛。渴不贪饮,口恶甜味。素体多湿,今脾阳失
运,湿又动于中矣。徐灵胎云∶血痢挟湿者,胃风汤最妙。《医
归·痢疾门》亦采是法。
八珍汤去地、草,加肉桂、升麻、粳米。
渊按∶理中汤温运中阳,驻车丸分导湿热,从脉象迟涩看出。红曲、滑石适与相反。
李 久吃洋烟,脉沉而细。病方三日,微寒微热,头略胀痛,
昼不痢,痢在夜,是属寒邪;而反色赤者,寒伤营也。当以和营散寒、温通阳气为法。勿与常痢同治。
防风根 白术 陈皮 木香 白芍(桂枝三分,煎汤炒) 炮姜 砂仁
服二剂愈,应手之至。
渊按∶脉细肢寒,昼不痢,痢在夜,乃脾阳不能统摄营阴也。
蔡 右脉细弦,木侮土也;左脉细弱,肾水亏也。病由肝气
而起,水不涵木也。兹患下痢赤白,木胜土衰,湿热不化也。华
先生用补中升阳,参入育阴,从本求治,极有见地。鄙意再参温化,乃兼顾脾肾之阳气也。
党参 茯苓 冬术 归身 阿胶 杜仲 白芍 炮姜 木香 川连 神曲 菟丝饼
尤 伏暑挟积,湿热内蕴。胸痞呕恶,发热舌燥。通腑之后,
变为下痢,痢色红白腻冻,饮食不纳,虑成噤口。须得胃开谷纳,痢减不呕为妙。高年颇为重症。
川连 淡芩 白芍 陈皮 青皮 茯苓 焦楂肉 川朴 沙参 砂仁 谷芽 玫瑰花
此病两脉虚濡,脾胃元气大弱,似宜参入扶正为善。然下痢
古称滞下,起于湿热居多,早补早敛,往往受累,此河间苦辛宣
通腑滞之法,所以为痢门必采之方。若补阴阳,治脾胃,多为久痢而设也。
宋 远行伤饥,饮酒伤胃,而成休息下痢。痢经两载不愈,许学士香茸丸最妙。今师其意,变汤服之。
杜仲 菟丝饼 丁香 当归 白芍 炮姜 鹿角霜 木香 茯苓 砂仁
陆 《脉经》云∶代则气衰,细则气少。多指阳气为言。今
下痢而得促脉,脾胃之阳微特着。况形衰畏冷,而小便清长者
乎!惟是下痢赤者属血分,腹中痛为有积,立方从此设想,寻其罅而通之补之,亦治病之机巧也。
附子枳实理中汤送下驻车丸。
薛 先患红痢,续加以疟,又变泄泻,泻止仍痢,两月有余。
脉弦硬,昼无小便,每交子后至辰便痢数次,小溲亦得稍通。此
伏暑湿热蕴于肠胃及厥阴。厥阴之表便是少阳,故先见热痢,后
兼疟象,乃厥阴、少阳表里同病也。疟后大便溏泄者,少阳木邪
侮土也。泻止而疟痢仍作者,胃气强旺,土不受邪,仍还厥、少
两经也。小便少者,阴气亏则渗愈少,当滋其化源也。今清厥阴
之热而举清阳,兼益肾之阴,运脾之湿,从白头翁合胃风汤意。
白头翁汤加防风、白术、白芍、五味子、大熟地、伏苓、神曲、谷芽、北沙参。
渊按∶议论如秋月寒潭,开后学心思不少。方亦精妙。
王 厥阴有寒,肠中有热。少腹冷痛,下痢红粘,身热肢寒,
汗出舌腻,恶心不食,虑成噤口。拟辛通厥阴之寒,苦泄肠中之
热,用姜萸当归四逆汤加香、连、芩、楂主之。
桂枝 白芍 吴茱萸 炮姜 炙甘草 木通 当归 川连 木香 黄芩 楂肉炭 砂仁
渊按∶有热深厥深之象,乃湿热积重遏肠胃,气机不得通化,宜佐通因通用法,使胶粘之邪速去。
范 肝胃不和,湿热积滞为痢。痢延半载,仍脘腹胀痛,恶心。治以苦辛泄肝和胃,佐以分消运化。
川连 茯苓 川朴 木香 楂肉 青皮 陈皮 砂仁 赤芍 白芍
另用驻车丸三钱,乌梅丸一钱,相和服。
又 痢减腹仍痛,肝胃未和也。现值经来,脉弦寒热,血虚木郁。拟养血疏肝。
八珍汤去草,加香附、木香、陈皮、神曲、砂仁。另驻车丸、乌梅丸、归脾丸各一钱,相和服。
张 便痢白腻如水晶鱼脑色,小便不利,少腹偏右板窒。诸
医以为肠痈,固以相似。然考肠痈为病,有寒有热。《金匮》并
出二方,如大黄牡丹汤,苡仁附子败酱散,概可见矣。但此症则属寒积,脉弦紧而数,面色青而不渴,宜用温通。
肉桂五苓散加楂肉、砂仁。
又 温通已效,仍从前方加炮姜、木香。
又 欲溺不爽,溺后气向下坠,便痢白腻虽稀,然腰尻酸
痛如折。全属阳虚气陷之象。仿东垣参入前法。
西党参 升麻 冬术 肉桂 茯苓 泽泻 炮姜 木香 诃子(煨) 砂仁 生鹿角
此方连三剂,大便白腻全无,脾胃已开。按此症并非肠痈,
乃寒积下痢耳。因诸医皆云肠痈,只得委曲周旋,但从肠痈有寒
有热,轻轻转笔,折入温通方法,既不碍医,又与病相合,不得
不然之事也。故志之。
某 休息痢将及五年,腹中块垒时痛,痢下仍兼干粪。脉弦
迟,苔灰白。此虚而有寒积也。《本事方》云∶痼冷在肠胃,泄
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理,不可畏虚养病。此症的是。姑拟
一方备采。信则服之,疑则勿服。
参须(三钱) 熟附子(三钱) 干姜(二钱,炒) 甘草(钱半) 当归(钱半,酒炒)
大黄(三钱,酒炒) 川朴(三钱) 枳实(三钱,土炒) 元明粉(二钱)
共研细末,蜜水泛丸。每日三钱,砂仁汤送下。
渊按∶痢疾湿热未清,早服兜涩,往往延成休息,用温下法
颇为合拍。但大黄分量宜重一倍,否则不但积不去,且不敌姜、附之温燥耳。
张 症有变迁,治无一定。痢疾多由积滞,而烟客中气素
亏,肾气亦损。小溲不利,肾虚阳气不化也;舌红无苔,肾虚阴
津不升也。腹不痛,无积可稽;气下注,清阳下陷。种种虚象,
所以淹缠不易奏功。夫有胃则生,古人是训;而大烟伤气,剥削
可虞。故烟痢一症,医家难以着手。诸宜自爱,谨慎为上。
熟地炭 白芍 川芎炭 肉桂 泽泻 归身炭 党参(元米炒) 冬术 茯苓 蜜炙粟壳
渊按∶熟地不宜炒炭。
某 泄痢白腻,腹不痛,脉沉细。此寒也。宜温之。
吴茱萸 茯苓 木香 陈皮 炮姜 六神曲 焦白术 诃子 乌药 砂仁
李 河间论痢属热者多,而景岳论痢属寒者不少。此症腹不
甚痛,但肛 且胀,脉紧肢寒,并不发热,兼素有寒疝,苔白不渴,寒象为多。宗景岳论治之。
吴茱萸 茯苓 炮姜 木香 炙甘草 焦六曲 陈皮 砂仁
邢 休息痢必有积,延来两月,近今发热,湿热郁蒸于肠
胃,痢色或白或赤。化湿热以运中州,疏积滞以和气血。勿以为日既久,遽投固涩也。
白术 川连 白芍 木香 当归 茯苓 广皮 楂炭 升麻 泽泻 防风
另∶资生丸,补中益气丸、驻车丸等分,相和一处。每朝服三钱,开水送下。
徐 红痢匝月,仍腹痛后重。据云,先曾发热三次。此属中
虚表邪传里。现今脉细肢寒,太阴阳气已弱;小便艰难,膀胱气
化又钝。拟开其中焦,化其湿热,兼升阳解表,亦表里双解之法也。
柴胡 桂枝 茯苓 泽泻 川连 木香 白术 党参 砂仁 炮姜 炙甘草
张 疟后劳碌感寒,疟邪复发,更加红痢后重,此中虚气陷,湿热未楚也。用败毒散。
活人败毒散加神曲、楂炭、陈皮。
许 热伏营中,久痢纯血,腰疼腹痛。舌苔薄白,底绛,兼
有紫点。此属湿热挟瘀之候。病将一载,法以咸苦通涩兼施。
杜仲(盐水炒) 阿胶(川连炒) 川断(盐水炒) 黄柏(盐水炒) 地榆炭 白
芍防风根 炙升麻 当归 生熟砂仁
又 投咸苦通涩之剂,诸恙皆减,仍宗前法增损。
原方去黄柏、防风,加熟地、淡芩(醋炒)、荷叶蒂。
高 三疟汗少,邪不外达,饮食不节,变增泄泻。今竟下痢
红白粘腻。自来体质气虚多湿,最怕淹缠。急宜忌口为要。
羌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花槟榔 莱菔子 陈皮 炙甘草 茯苓 山楂炭 焦六曲 木香 砂仁
金 红痢三年,腹左结块板硬不移,按之则痛,漉漉作声,
即便下痢。此瘀凝寒积,久留于肠腑。当以温药下之。
苍术炭 川熟附 枳实炭 地榆炭 茯苓 当归 通草 桃仁(炒黑研) 大黄(酒炒)
仁渊曰∶洁古芍药汤亦治痢要方,湿热积郁结肠胃甚者,宜
通下以开壅塞,使邪不久留,正气不致大伤,何数十证无一及之
者,或未遇此等耳。夫痢疾古名肠 ,夏秋湿热居多。邪壅肠胃
重而经络轻者成痢,肠胃轻而经络重者为疟疾、伏暑。亦有经腑
同病,寒热痛痢并作者,初宜苦辛芳淡通而化之。挟表则活人败
毒散。积重痛甚者,因而竭之,洁古芍药汤。病有寒热虚实,药
有补泻温凉,非一法所能概也。若噤口不纳者难治。乃湿热伤
胃,邪势捍格,绝不思谷,治法虽多,须中气尚有根柢,犹或可
治。烟痢亦难治,因久吸洋烟,肾精脾气先已告困,迨痢疾一
发,势即不支,故诸药不效耳。初起视其正尚可支,急为逐邪,
切勿彷徨。辗转三五日后,脏真伤而津气竭,欲攻不能,欲补不
可,即棘手矣。若邪正并急,尤宜舍邪顾正,或温补脾胃,或清
补气液,佐彻邪一二味,能受即是生机。否恐邪未化而正已脱,
但不可早用兜涩,无益而害之。盖兜涩莫过洋烟,洋烟不灵,岂
禹粮、石脂、诃、粟、榴皮能为力乎?苟元气津液可恃,邪不自
容,痢中自有去邪,邪化痢止,必然之理。虚不受补者死,且胃
气亦不可恃。平人能纳谷者,虽重可治。烟痢脾肾脏真受伤,虽
能纳谷,不过稍延时日,待胃败则死耳。盖脾为仓廪,后天之
本;肾为先天,二阴锁钥故也。根柢一坏,神丹莫挽矣。论脉弦
急大者死,缓弱者生。须看其所下何如。若虚坐努责,或紫水败
酱,虽腹痛后重,虚象大着矣。切勿再进苦寒伤胃,宜温运脾
肾,疏达肝木。木达气升,其痛自止;痢随痛减,胃气亦醒。达木用肉桂最妙,盖甘缓辛通发散为阳,最能畅达郁结也。



<目录>卷之一

黄胆门

属性:王 两目身体皆黄,小便自利色清。此属脾虚,非湿热也,名曰虚黄。
黄 (一两) 白芍(三两) 伏苓(二两) 地肤子(二两)
酒浸服。
周 伏暑湿热为黄胆,腹微痛,小便利,身无汗。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表而汗之。
麻黄 连翘 杏仁 淡豆豉 茵 草 赤苓 川朴 枳壳 通草 六神曲(炒)
赤小豆一两,煎汤代水。
朱 湿热内走太阴,遍体发黄,肌肤粟起,小便黄赤。与茵 栀子柏皮汤。
茵 连翘 赤苓 大黄 泽泻 黑山栀 黄柏 淡芩 通草
曾 脉形乍大乍小,面色暗晦不泽,似有一团阴气阻遏于
中。苔黄而湿,腹满足肿,小便黄赤,又有湿遏热伏之形。色症
合参,是属女劳黑疸。变为腹满,在法难医。姑拟泄肾热以去脾湿,仿《金匮》法。
冬瓜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姜皮 黄柏 川朴 茵
陈大麦柴煎汤代水。
施 三疟止而复作,腹满平而又发。今目黄脉细,面黑溺
少,防延黑疸。然疸而腹满者难治,姑与分消。
制附子 大腹皮 陈皮 麦芽 绵茵 赤苓 滑石 焦山栀 通草 栝蒌皮
渊按∶疸而腹满,前人未言其故。余谓肝脾脏气两伤,木土相克也,故难治。
又 面色黎黑,腹满足肿,脉沉而细。此脾肾之阳不化,水湿阻止于中,证势甚重。且与通阳燥湿。
四苓散加肉桂、川朴、陈皮、大腹皮、焦六曲、细辛、香橼皮、麦芽。
黄 面黄无力,能食气急,脱力伤脾之证也。用张鸡峰伐木丸。
皂矾(一两,泥土包固,置糠火中,煨一日夜,取出,候冷,矾色已红,去泥土净)
川朴(五钱) 茅术(一两,米泔浸,切,炒) 制半夏(一两) 陈皮(二两,盐水炒) 茯苓(一两) 炙甘草(五
钱)
共研细末,用大枣肉煮烂为丸。每服二钱,开水送。饮酒者酒下。此方颇效。
仁渊曰∶黄胆亦湿热郁遏之病,与伏暑、疟疾同一来路。古
人谓如 酱,湿热壅遏不泄所致。但有阴黄、阳黄、女劳、谷、
酒之分。同是湿热,阳黄则黄色鲜明,脉大口渴,其证多实,治
如茵 五苓、平胃、栀子柏皮等,甚则茵 大黄之类,开化中
宫,分泄湿热,从小便而出,其黄自退。阴黄则脾肾阳气素虚,
不能升化其邪,黄色暗晦,脉细皮寒,口不渴,分化湿热,宜佐
通阳理脾,如茵 五苓佐理中、真武之类。谷疸则食伤脾胃,酒
疸则酒伤肺脾,皆湿热阻而不化,各有所主。女劳黑疸,最为难
治,乃内伏湿邪,更伤女劳而得,肾精大伤,根本已坏,湿热之
邪深伏厥、少,正气不能胜任故也。又有虚黄一证,并非黄胆,
乃中虚木胜,土色发见于外,其黄色淡白,小便不变,脉弱口
淡,能食而无力,俗名懒黄,乃劳倦内伤之症,宜崇土疏木,调
补中气,如补中益气之类。诸黄证虽以分泄湿热为主,尤须察其阴阳虚实,有无兼证而调之,始为尽善。



<目录>卷之二

中风门

属性:钱 类中五年,偏痱在右。元气不足,痰流经络。近今两
月,谷食大增,虽为美事,亦属胃火。火能消谷,故善食而易饥
也。调治方法,不外补养精血,熄风通络,和胃化痰。
制首乌 当归 大熟地 刺蒺藜 三角胡麻 桑寄生 茯苓 半夏曲 麦冬肉 新会皮
渊按∶此肝肾水亏而虚火盛者,故以滋水熄风为治。
赵 风中廉泉,痰阻舌本,口角流涎,舌蹇而涩,右肢麻木仆中根萌。拟熄风和阳,化痰泄络。
羚羊角 石决明 胆星 法半夏 茯苓 甘菊炭 远志 煨天麻 橘红
渊按∶痰火用事,故泻火化痰,通络熄风。甘菊不宜用炭。
某 口歪于左,手废于右,肝风胃湿,互相牵掣。舌强而蹇,痰留心脾之络也,类中显然。
党参 当归 半夏 茯神 钩钩 石决明 川断 秦艽 胆星 桑枝
渊按∶脾虚生痰,肝虚生风。运脾即是化痰,养肝佐以熄风,为虚实参半之治。
王 两手关脉皆见一粒厥厥动摇之象,此脾虚木盛,内风动
跃之候也。左半肢体麻木不仁,头眩面麻,此属偏枯,虑延仆中。
制首乌 当归 白芍 茯苓 陈皮 煨天麻 秦艽 石决明 刺蒺藜 池菊 钩钩 桑枝
复 两关脉厥厥动摇之象大减,其内风有暗熄之机。左手屈
伸稍安,左足麻木未愈。今拟补肾生肝,为治本之计。
地黄饮子去桂、附。
渊按∶去附、桂,水中之火尚不虚也。
金 左手脉沉弦而涩数不调,乃血虚而肝风暗动也;右关脉
独缓滑,胃有湿痰,尺寸俱弱,金水两虚。症见耳聋,两肩膊 而难举,痰多,口中干腻,是其征也。
大生地 麦冬 归身 石决明 半夏 蒺藜 钩钩 橘红 牡蛎 元参 指迷茯苓丸
丁 脉左弱为血虚,右弱为气虚,气血两虚,上为头眩,半
身以下皆形麻木而成瘫痪,甚则心乱神昏,此肝风挟痰所致。法当清上补下。
淡苁蓉 大生地 天冬 牛膝 元参 菖蒲 大麻 萆 茯苓 陈皮 黄柏 洋参
渊按∶清阳明以利机关,养肝肾以滋阴血,运脾气以化湿痰,丝丝入扣。
孙 血不养筋,肝风走络,左臂酸痛,或止或作。法当养血通络。
制首乌 当归 杞子 豆衣 丹参 蒺藜 苡仁 茯苓 秦艽 桑枝 红枣
蒋 酒客中虚嘈杂,木胜风动,头旋掉眩,兼以手振,此内风挟痰为患。须戒酒节欲为要。
天麻 冬术 茯苓 杞子 沙苑子 钩钩 制首乌 当归 白芍 半夏 石决明 池菊
谢 久患肝风眩晕,复感秋风成疟。疟愈之后,周身筋脉跳
跃,甚则发厥。此乃血虚不能涵木,筋脉失养,虚风走络,痰涎凝聚所致。拟养血熄风,化痰通络。
制首乌 紫石英 白蒺藜 半夏 茯神 洋参 陈皮 羚羊角 石决明 煨天麻 枣仁 竹油 姜汁
渊按∶疟后脾气必虚,风动虽由木燥,痰聚由于脾虚。若舌苔浊腻,运脾化痰尤不可少。
薛 年已六旬,肾肝精血衰微,内风痰涎走络,右偏手足无
力,舌强言涩,类中之根萌也。温补精血,兼化痰涎,冀免偏枯之累。然非易事,耐心调理为宜。
苁蓉干 巴戟肉 茯神 木瓜 半夏 杞子(盐水炒) 远志肉(甘
草汤制) 海风藤 萸肉(酒炒) 牛膝 杜仲(盐水炒)
又 肾藏精,肝藏血,肾肝精血衰微,筋骨自多空隙,湿热
痰涎乘虚入络,右偏手足无力,舌根牵强,类中之根。温补精
血,宣通经络,兼化痰涎,守服不懈,加以恬养安泰,庶几却病延年。
苁蓉干 党参(元米炒) 牛膝 半夏 杞子(盐水炒) 陈皮 续断 茯苓 巴戟肉 桑枝
又 丸方。
苁蓉干(二两,酒煮烂,捣入) 党参(三两,元米炒) 熟地(四两,砂仁末、
陈酒拌,蒸烂捣入) 麦冬(二两,去心,元米炒) 枣仁(三两,炒、研) 巴戟肉(三
两,盐水炒) 归身(二两,酒炒) 萆 (三两,炒) 制首乌(四两,炒) 茯神
(三两) 牛膝(三两,盐水炒) 天冬(二两,去心,元米炒) 半夏(二两) 陈皮(二两
五钱) 杜仲(三两,盐水炒) 虎骨(三两,炙) 菖蒲(一两) 杞子(四两,盐水炒)
上药各选道地,如法制炒,共研细末。用竹沥四两,姜汁三
两,捣入,再将白蜜为丸,如黍米大,用瓷器装好。每朝服五钱,开水送下。
唐 风痰入络,脑后胀痛,舌根牵强,言语不利,饮食减进。久防痱中。
羚羊角 防风 制僵蚕 生甘草 羌活 远志肉 川芎 桔
梗桑叶 薄荷 钩钩
又 颈项胀是风,舌根强属痰,风与痰合,久防类中。
熟地 白芍 续断 杞子 杜仲 秦艽 当归 牛膝
渊按∶实多虚少,前方恰合。后方大补,与痰阻舌本者不宜。
费 类中之后,手足不遂,舌根牵强,风痰入络所致。防其复中。
党参 大生地 制南星 白芍 秦艽 冬术 制首乌 羚羊
角虎骨 归身 牛膝 海风藤 沙苑子 茯苓 枣仁 杜仲 生苡仁 陈皮 川贝 半夏
上药煎浓三次,加竹沥二茶杯,姜汁二十匙,白蜜二杯,阿胶四两,烊化收膏。
某 劳碌伤气,肝风、阳气弛张;肥体气虚,湿热痰火扰
动。忽然磕睡,几乎跌仆,舌强言漫,右偏肢痱。此属偏中,犹
幸神识尚清,痰涎未涌,或可图幸。治以熄风化痰,安神清火,冀其得效为妙。
羚羊 决明 天麻 竺黄 茯神 菖蒲 川贝 胆星 半夏 橘红 嫩钩 竹沥 淡姜汁
范 惊动肝胆,风阳与胃中之痰浊交互入络。营卫营运之
气,上下升降之机,阻窒碍滞。周身皮肤,肌肉,关节麻木不
仁,胸脘不畅,饮食无味,口多涎沫,头昏心悸。风阳抑郁不
伸,痰浊弥漫不化。苔白而裂,大便干燥。胃虽有湿,而肠液已枯矣。拟清火熄风,化痰渗湿,参以养血滋液。
羚羊 苁蓉干 天麻 决明 半夏 麻仁 制南星 泽泻 橘红 茯神 当归 嫩钩 姜汁 竹沥
渊按∶饮食不化精微而化痰浊,致胃湿肠燥,由气秘不行,中焦升降失其常度耳。
何 右关脉独滑动如豆,此有痰浊在中焦也。中脘皮肉觉
浓,手足筋脉时或动惕,痰走经络之象。法当攻补兼施。
朝服香砂六君丸三钱,夜服控涎丹十四粒,朱砂为衣。
陆 素有痰饮咳嗽,土弱金虚。金虚不能制木,并不能生
水;土弱不能御木之侮,并不能生金而化痰。病情有似风痰瘫
痪,足软难行,口流涎沫,舌左半无苔,口常不渴,脉虚弦滑,
大便坚燥。种种见症,皆显金土水不足而风痰有余。病根日久,调之不易,姑拟一方备采。
苁蓉干 半夏 五味 牛膝(盐水炒) 麦冬(元米炒) 巴戟天 麻
仁熟地 茯神 陈皮 肉桂 竹沥 姜汁
吴 体肥多湿,性燥多火。十年前小产血崩,遂阴亏火亢,
肝风暗动,筋络失养,其根已非一日。去秋伏暑而成三疟,疟久
营卫偏虚,遂致内风夹痰扰络,右半身麻痹而似偏痱,调理渐
愈。今但右足麻辣热痛,痛自足大趾而起,显系血虚肝经失养。
据云,腿膝常冷,足骱常热。并非足骱有火而腿膝有寒也。想因
痛处则热;上腿之处气血不足,故寒也。至于左胫外 皮肉之
内,结核如棉子,发作则痛甚,此属筋箭,是风痰瘀血交凝入络
而成,与右足之热痛麻辣不同。今且先治其右足,姑拟一方请正。
大生地 萆 茯苓 阿胶 天麻 五加皮 归身 牛膝 冬术 独活 丝瓜络 木瓜
渊按∶筋箭之名甚新。仁渊曰∶中风一证,昔河间言火,
东垣言气,丹溪言痰,各持其说。以余观之,要不外阴精阳气不
能转输布化,或痰或火或气得以乘间窃发,阻其窍隧经络,致无
故昏仆,或口噤语蹇,手足偏废,虽有脏腑经络之分,总是本虚
标实。惟本虚故容易受邪,而风也,火也,痰也,虽名外邪,其实
风即逆气所化,痰即饮食所生,火亦阳气偏盛,乃化良民为盗贼
耳。《内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阴气者,乃五脏之精气
也。精气暗亏,三邪易发,故病者每在四十以后,少壮者鲜焉。
王清任《医林改错》谓全属虚证,治以大剂黄 ,虽属偏见,不
为无因。而细想病情,若非真脏大虚,安有如是猝暴!与外感伤
风、中风,岂可同年而语!彼则贼自外来,此则舋由内起。古人
以小续命加减治一切中风,余每疑焉。盖以辛温发散之方,而治
内伤精气之病。朱丹溪曰∶西北方气寒土燥,或有真中风;东南则
因湿生痰,痰生火,火生风耳。若然,则西北之病仍是外感风邪
而名为中风,与猝然昏仆偏废,大相悬绝,岂可混同论治!余生
长东南,未见西北之病,读书至中风一篇,每不满意于古人焉。



<目录>卷之二

肝风痰火门

属性:王 血虚肝风上逆,痰涎走络。头眩心跳,干咳痰少,右肩臂不能举,足热无力。养阴以熄风阳,化痰以调脾胃。
党参(元米炒) 生地(海浮石同拌) 半夏 决明 沙苑(盐水炒) 茯神
枣仁 蛤壳 茯苓 陈皮 嫩钩 竹二青
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痰先化气,气化痰自失。
生地 茯神 嫩钩 陈皮 沙苑 决明 蛤壳 枣仁 竹茹
张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肾,
蒙昭尤。此段经衣冠文物指肝胆风阳上盛,久痛不已,必伤少阴肾
阴。肾阴一衰,故目KT KT 无所见,而腰痛复起也。前方清镇无效,今以育阴、潜阳、镇逆法。
生地 龟板 杜仲(盐水炒) 牡蛎 茯神 枣仁 磁石 阿胶(米
粉炒) 女贞(盐水炒) 沙苑(盐水炒) 石决明
渊按∶此厥阴头痛也。三阴经皆至颈而还,惟厥阴上额交
巅。甚则入肾者,木燥水必亏,乙癸同源也。
杨 郁火内燔,气血消灼,湿热不化,酿成疡毒;四肢麻
痛,眼鼻牵引,肝风内动,脾胃受戕,虑延败症。姑先清气血之燔,佐以熄风通络。
羚羊角 连翘 木防己 苡仁 滑石 黑山栀 赤苓 丝瓜络 丹皮 钩钩 通草 藿香叶
渊按∶湿热风火内盛,故以清火化湿,通络熄风,不涉虚,故不用补。
荣 病起肝风,继增痰饮吐酸,所以口目筋掣,而胸膈不利
也。近因暑热上蒸,咽喉碎痒,暂投凉剂,喉患即解,而胸脘愈
觉撑胀。夫肝风之动,由于阴血之亏;而痰饮之乘,又系胃阳之
弱。病涉两歧,法难兼用。今且宣化胃湿以祛痰,稍佐平肝降热。
法半夏 茯苓 陈皮 麦冬 杏仁 旋复花 川贝 山栀(姜汁炒) 郁金 丹皮 白蔻仁 竹茹
渊按∶此等病最难看,其实在中焦脾胃也。盖饮生于脾,聚
于胃,苟能治得痰饮,肝风无有不愈。脾气既升,肝自不郁;胃气既降,肝自清宁。何风之有!
朱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
项,故凡风邪中于项、入于脑者,多令目系急而斜视,或颈项强
急也。此症始由口目牵引,乃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从火出,其
源实由于水亏,水亏则木旺,木旺则风至。至于口唇干燥赤碎,
名唇风,亦由肝风胃火之所成也。治当清火、熄风、养阴为法。
大生地 丹皮 沙参 钩钩 桑叶 羚羊角 石决明 白芍 川斛 芝麻 元参心 蔗皮 藜皮
顾 血不养筋,筋脉牵掣,昼日则安,暮夜则发,不能安卧,病在阴经。宜养血以和经脉。
大生地 党参 黄 川芎 茯苓 柏子仁 当归 白芍 枣仁 桑枝
何 肝风阳气上冒,头左偏痛,连及左目难开。胸脘气胀,肝木乘胃。法以泄降和阳。
羚羊角 蔓荆子 川连 刺藜 池菊 钩钩 石决明 神曲 茯苓 半夏 桑叶
施 久遗下虚,肾水不足,肝风暗动,上升则头痛眩晕,乘
中则或吐或泻。近来夜寐出汗,左目锐 赤肿,少阳木火上盛
也。法以上熄风阳,下滋肾水,中和脾胃,外实腠理,用汤丸并进。磁朱六味丸淡盐汤送下。
石决明 怀药 白芍 元参 牡蛎 沙苑子 茯神 党参 芡实 红枣 浮麦
潘 情怀郁勃,肝胆风阳上升,右目昏蒙,左半头痛,心嘈
不寐,饥而善食,内风掀旋不熄,痛势倏忽无定,营液消耗,虑
其痉厥。法以滋营养液,清熄风阳。务宜畅抱,庶克臻效。
大生地 元精石 阿胶 天冬 池菊 羚羊角 石决明 女贞子 白芍 钩钩
复 服滋阴和阳法,风阳稍熄。第舌心无苔,心嘈善饥,究属营阴消烁,胃虚求助于食。议滋柔甘缓。
大生地 石决明 麦冬 阿胶 白芍 大麻仁 女贞子 橘饼 洋参 茯神
渊按∶舌心无苔,胃阴虚也。加炙草守中壮水更妙。
李 肝风阳气弛张,兼挟湿热,上混清窍,左耳常流清水,时或作痒,右鼻燥而窒塞,头晕沉沉。法以熄风和阳。
羚羊角 石决明 池菊 钩钩 粉丹皮 黑山栀 磁石 蒺藜 赤苓 通草 豆衣 左慈丸(三钱)
吴 上年夏季痰火迷心,神呆语乱。愈后至今复发。现诊脉
浮小弱,舌心红而苔白。语言错乱,哭笑不常。凭脉而论,似属
心风。盖由风入心经,蕴热蒸痰所致。用《本事方》独活汤。
独活 防风 淡芩 山栀 元参 鲜地 茯苓 甘草 橘红 竹叶 石菖蒲 胆星
渊按∶心脾有伏痰积热,故见症如是。
宋 营血内亏,不能涵木,加以恼怒,肝风暗动,不时头昏脚软,防其跌仆。今宜养血熄风。
党参 当归 白芍 川贝 陈皮 茯神 枣仁 香附 橘叶 砂仁 石决明 刺蒺藜
渊按∶营虚由脾不化,心不生。党参、当归补脾以生营,砂
仁、橘叶快脾以疏肝,余亦清金制木,利气养营者也。
徐 少腹之块已平,小便已利而反不禁。素有肝风脾泄宿
恙,近增右手麻木。脉象弦大而滑,时觉痰多气升。此中气已虚,精血不足,内风走络,脾湿生痰。法当兼顾。
制首乌 怀山药 冬术 归身 白芍 菟丝子 沙苑子 茯苓 党参 半夏 陈皮 桑枝
朱 血与津液,其原皆禀于胃。胃气虚则血少而风动,风煽
胃中,则精液亏而火炎。夫胃与大肠同属阳明,故上为牙痛,左
肩亦痛,下则便艰而痔痛也。头眩心跳,血虚故也。拟养阳明气血,以滋津液为法。
制洋参 柏子仁 归身 麦冬 升麻 新会皮 元精石 黄 于术 茯神 荷蒂
渊按∶胃气虚未必风动。惟胃虚不能布化精微,营阴失其资
生灌溉,始木燥风生。上有牙痛,下有痔痛,津枯金燥,风火交煽矣。
又 补气血以止痛,生津液以润肠。
制洋参 熟地 黄 于术 当归 柏子仁 陈皮 麦冬 麻仁 生谷芽
钱 外风引动内风,头偏右痛,不能着枕。用青空膏。
羌活 柴胡 防风 川连(酒炒) 甘菊 焦栀 黄芩 桑叶 丝瓜络 钩钩
薛 头风痛偏于右,发则连及牙龈,甚则呕吐痰涎。肝风袭于脾胃,寒痰流入经络。温补泄化为法。
竹节 白附子 黄 羌活 刺蒺藜 半夏 吴萸 制僵蚕 钩钩
渊按∶头痛牙痛,属热者多,而亦有寒痰流络用温散者。
胡 少腹胁肋,肝之部也。腰,肾之府也。年老则精血枯而
络脉空,肝气乘虚入络,湿热又从之为患。补养精血,疏肝通络,兼化湿热以治之。
川楝子 香附 乌药 当归 茯苓 旋复花 延胡 新绛 陈皮 苁蓉干 青葱管
又 补养精血,疏通脉络,胁肋之痛稍减。惟小溲短少,夜
半以后脘腹觉胀,是浊气不化也。前方加通阳泄浊之品。
川楝子 吴萸 乌药 杞子 当归 延胡索 茯苓 车前 橘叶 苁蓉干 九香虫 两头尖 小麦芽
苏 肝阴久亏,风阳上扰不熄,头顶目珠皆痛,痛则心嘈难
过,漾漾如呕,多烦少寐,大便燥结。高年当春分节阳升勃勃之际,自宜育阴熄风,镇逆宁神。
生地 茯神 阿胶 沙参 鲜首乌 麻仁 沙苑子 枣仁 甘菊 石决明 炙甘草 麦冬 金器(先煎)
又 耳目昏花,初起多由风热,次则因于肝火,久则必致阴
虚。此证已及半年,其为阴虚阳亢无疑。毓阴以和阳,壮水以制火,是定法也。
大生地 麦冬 丹皮 磁石 茯神 石决明 焦栀 元参 枣仁 沙苑子 北沙参
另磁朱丸二钱,每朝盐花汤送下。
华 病久正虚,阴阳两弱,坎离不交,夜不成寐,久卧于
床,不耐烦劳。兹因舟行跋涉,远道就诊,忽然神糊不语,两手
不定,遮睛 发,烦躁不安。诊脉促乱,饮食不进。想由舟中热
闷,鼓动风阳,扰乱神明,卒然生变。姑拟熄风和阳,安神定志。冀得神清谷进,或可再商。
生洋参 茯苓 丹皮 沙苑 石决明 天竺黄 竹茹 枣仁 嫩钩 远志肉 金箔
渊按∶痰浊为风阳煽动,堵塞神明,猝然不语,须豁痰开
窍。豁痰如羚羊、胆星、竹沥之类,开窍如牛黄、至宝、苏合之类,随证用之,或者有济。
苏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满于中宫,多因脾
弱。目痛头疼,心嘈便结,阴亏阳亢之征;舌苔浊浓,纳少恶
心,胃虚浊泛之象。高年久病,图治实难,勉拟一方备参。
人参 半夏 天麻 橘皮 元明粉 茯神 沙苑(盐水炒) 磁石 黄柏 元精石 干姜
又 头痛减而得寐,苔薄白而带灰。火降则神安,湿化则燥显。前方加减,再望转机。
前方去干姜、黄柏,加知母、北沙参、姜竹茹。
又 头痛虽减,风阳犹未全平。舌苔灰白,痰浊仍未全化。
心跳若饥,营阴亏而有火。闻喧欲晕,阳上亢而下虚。拟养营阴
以降火,和胃气而化痰,参以镇逆,佐以宁神。
制洋参 牡蛎 茯神 沙苑 石决明 大生地 半夏 陈皮 杏仁 元精石 竹茹
钦差 军事倥偬,劳心劳力,眠食无暇,感冒风邪,引动内
风,犯胃凌上,半边头痛,呕吐黄水。拟去外风以熄内风,兼和胃气而化痰湿。录方呈电。
荆芥 秦艽 防风 天麻 石决明 陈皮 茯苓 白芷 甘菊 钩钩 半夏 竹茹 白蔻仁
某 情怀郁抑,元气内亏,心中难过,虚火肝风上逆,唇口
肿痛,头眩耳鸣,食少无力,时常太息。防其痰火神蒙之变,非轻证也。
羚羊角 沙苑子 川石斛 天竺黄 石决明 嫩钩藤 枣仁 甘菊花 元参 丹皮 灯心
又 痰火神烦不寐,防患疯癫。
枳实 天竺黄 石决明 茯神 羚羊角 胆星 川连 竹沥 姜汁 枣仁
竹沥达痰丸三钱,开水送。
朱 水亏不能涵木,阳升阴不上承。时际春深木旺阳升之
候,是以寒热,头痛,胸痞,少寐,便结等症见也。仿赵养葵法。
大生地(砂仁拌) 茯神 丹皮 柴胡(盐水炒) 枣仁 女贞子 麦
冬(朱砂拌) 归身 陈皮 生姜 石决明 红枣
渊按∶从逍遥散参入滋水养肝,颇有巧思。
陈 脉诊左关独弦滑,风阳挟痰上扰阳明,头额偏左连及腮齿皆痛。拟熄风阳,兼清痰火。
羚羊角 制僵蚕 桑叶 丹皮 嫩钩钩 甘菊花 石决明 鲜银花藤 刺蒺藜
另∶细辛三分,荆芥钱半,生石膏五钱,共研粗末,泡汤漱
口。 另∶乳香一钱,没药一钱,生南星一钱,生半夏一钱,僵蚕一钱,冰片三分,共研细末,和入陈酒干面调敷。
徐 丧弟悲哀太过,肝阳升动无制。初起病发如狂,今则心
跳少寐,头晕口干,略见咳嗽。拟安神养阴、清火降气为法。
石决明 丹皮 枣仁 茯神 川贝 北沙参 广橘红 麦冬 元参 竹茹 枇杷叶
章 经曰∶上虚则眩。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病机论曰∶诸
风掉眩,皆属于肝。是眩晕不出虚、风与痰三者为患。健忘筋
惕,虚与肝之病也。吐痰干腻,津液所化也。从三者治之,虽不中,不远矣。
生洋参 天麻 天竺黄 川贝 茯神 制南星 石决明 牡蛎 甘菊花 牛膝 女贞子 嫩钩钩
又 眩晕虚风兼夹痰,前方布置已成斑。病来心悸宗筋缩,养血清肝理必参。
生洋参 天竺黄 天麻 川贝 嫩钩钩 羚羊角 石决明 菖蒲 茯神 大补阴丸
诸 外风引动内风,头两边及巅顶俱痛。咳嗽,舌苔白,身
热,能食知味,病在上焦。古方治头痛都用风药,以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也。
荆芥(一钱) 川芎(八分,酒炒) 杏仁(三钱) 防风(钱半) 甘菊花(一钱)
淡芩(钱半,酒炒) 枳壳(一钱) 羌活(钱半) 本(一钱)
上药研粗末,外加松萝茶叶三钱,分三服,开水泡服。另细辛三分,雄黄一分,研末,搐鼻取嚏。
渊按∶古方清空膏,一派升散,全无意义,可用之证甚少。
唐 肝风太旺,肝阴又虚。气旺则火动而风生,阴虚则液亏
而血弱。血弱则心跳,液亏则口干。火动故发热,风生则头痛。拟佐金以平木,培土以熄风,养血以柔肝,益阴以退热。
归身 丹皮(盐水炒) 北沙参(吴萸三分,拌炒) 枣仁 陈皮 冬术(
土炒) 刺蒺藜 豆皮 茯神 白芍 橘叶
陆 阳升头痛,心虚善忘,痰火迷心,若昧若狂。安神定
志,人参可用,而腻补且缓,以其纳少痰多也。舒郁化痰,川贝
最妙,而燥劫须忌,以其舌苔干白也。潜阳熄风,须参重镇,而收涩当戒,恐反敛其痰也。
人参 茯神 川贝 石决明 蛤壳 枣仁(川连三分,拌炒,研)
又 脉细数,懒言倦卧,其为精气神三者皆虚。然舌苔白
腻,有痰且有饮。再察神情,静则气怠而若虚,动则气上而自
乱,是虚而有痰兼有火也。火伏则痰不上升则静,静则虚象现;火
动而痰升则躁,躁则虚象隐。非不虚也,痰火为之起伏也。治不
越十味温胆加减。临症各有心思,悉关根柢。
参须 川贝 茯神 枣仁 石决明 橘红
又 阴遏于外,阳伏于内。阴如迷雾,阳若日光。今阳为阴
遏,故沉沉默默而蒙昧,脉亦为之不显。有时阳光见 ,则起坐
而神清,脉亦为之稍起。顷之阴霾四合,阳气复翳,则仍昏昏如
寐。前案谓有痰饮郁于其中,十味温胆屡投不应。再思病源起于
头眩心悸,苔白多痰,常服苍术见效。近因神乱若痴,多从事于
痰火,清滋重镇,阴胜于阳,以致变幻。然欲开阴雾,法必通
阳,譬之离照当空,而后阴雾始散。议进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味。
苓桂术甘汤加远志。
渊按∶此从喻氏《寓意草》得来。昧者见神乱若痴,从事于
痰火,不思心主阳神,痰为阴物,以阴邪遏其阳气,灵明为之蒙
闭颠倒。《内经》云∶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癫狂二证,未可混
治。世医一见神志昏乱,多从事于痰火,由不读《内经》耳。
仁渊曰∶肝风痰火,乃类中之渐也。故次于中风之后。原夫
肝之所以生风,由肾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风起;脾弱
不能运化饮食精微而生痰浊,痰浊为风阳煽动,上盛下虚。轻则
眩晕摇颤,气升呕逆,重则癫狂昏仆,与中风同类。案中治法,
大都上熄风阳,下滋肾水。痰多者,以化痰为主,虚多者以养阴
为主。虚而寒者宜温,虚而热者宜凉。亦有本虚标实,痰火上盛,
不得不先泻火开痰,俟标邪退而再图其本。见证虽属肝胆,而病
根全在脾肾。盖木之生也,栽培在土,滋灌赖水。苟土浓水润,
燥湿得宜,虽有大风,枝叶动而根干不摇;惟土薄水亏,始根
露干枯,无风且萎,有风宁不摇动乎!且脾土既虚,肺金失恃,
金虚不能制木,火升转欲焚金。将军之性,非可直制,惟咸苦甘
凉,佐微酸微辛,经所谓∶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
之,以辛散之。夫咸苦酸甘,益阴泻火,以柔济刚。辛味虽阳,以能通散,助金而制木也。



<目录>卷之二

虚劳门

属性:赵 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胃有寒饮,则呕吐清水。虚火
燥金,则咽痛。肝木乘中,则腹胀。此时调剂,最难熨贴。盖补
养心血之药,多嫌其滞;清降虚火之药,又恐其滋。欲除胃寒,
虑其温燥劫液;欲平肝木,恐其克伐耗气。今仿胡洽居士法,专
治其胃。以胃为气血之乡,土为万物之母,一举而三善备焉。请试服之。
党参 冬术 茯苓 半夏 枣仁 扁豆 陈皮 怀山药 秫米
渊按∶土虚木燥,积饮内生。原木之所以燥,由脾不运化精微而生营血以养肝木耳。治胃一言最扼要。
复 阴虚则阳不藏,水亏则木自旺。金衰不能制木,脾弱更
受木刑。久病不复,便谓之损。调补之外,何法敢施。
党参 茯神 枣仁 熟地 冬术 当归 陈皮 川贝 神曲 五味子 龙眼肉
又 阳明为阳盛之经,虚则寒栗。少阴为相火之宅,虚则火
升,咽喉燥痛,耳鸣颧赤所由来也。至于腹中撑胀,虽为肝旺,
亦属脾衰。心跳少寐,咳嗽短气,心营肺卫俱虚矣。虚者补之,是为大法。虚不受补,谓之逆候。古有明训,后人莫得
异议。
党参 怀山药 神曲 元参 白芍 茯神 大生地 枣仁 陈皮
侯 病已两月,外皮不热,而脉微数急,是里有热也。里热
属阴虚,非关表邪,并无头痛恶寒。愈散其邪,愈虚其表,故反
增咳嗽也。若谓湿热,亦似是而非。夫湿热蕴于中焦,必有胸痞
恶心见症。此证无之,其非湿热明矣。近来数日腹中不和,大便溏。且以和中为主,兼理其脾肺,再商治本可耳。
党参 茯苓 木香 广皮 砂仁 冬术 神曲 川贝 款冬花
又 和补相投,诸恙俱减。惟脉数未静,究属元气真阴亏
损。但前之补在肺脾,再参入肾药,兼养其阴,以观动静。
党参 冬术 白芍 豆皮 莲肉 首乌 归身 茯苓 沙苑子 谷芽
丁 营阴虚则风阳易逆,脾胃弱则肝木易横。心嘈、头眩、
耳鸣,液涸阳升之兆;腹胀、脘痞、厌食,脾虚气滞之愆。今吐泻之余,实系肝强脾弱。宗越人肝病缓中论治。
人参 茯苓 冬术 竹茹 麦冬 半夏 陈皮 橘叶 刺蒺藜(鸡子黄拌炒)
薛 阴亏营损,风木之脏失涵;木胜风淫,仓廪之官受制。
是以头痛肢麻,腹满嗳气,心跳少寐,掌热腰酸等症见也。所虑
水土俱弱,肝木独强。强者难于骤服,弱者宜急扶持。今再益营
阴以抚绥之,实仓廪以堵御之,佐金气以制治之,亦剿抚兼行之法也。
大生地 归身 白芍 谷芽 怀山药 潞党参 神曲 茯神 陈皮 刺蒺藜 红枣 川连(吴萸炒)
张 气虚则脾弱,肝强侮其所胜,食即饱胀,腹中气冲作泄也。扶土泄木,一定法程。
炙甘草 防风根 砂仁 陈皮 冬术(川朴五分,煎汁拌炒) 焦神
曲茯苓 炮姜 白芍(吴萸三分,煎汁拌炒)
薛 便泄半载,脾肾两亏;脉沉细涩,阴阳并弱。阳萎不
举,精伤特甚;面白无华,气虚已极。足跗浮肿,阳虚湿注于
下;纳食嗳气,胃虚气逆于中。调治之方,自宜脾肾双补,阴阳
并顾。然刚热补阳,恐劫其阴;滋腻补阴,恐妨其胃。刻下节届
清明,木旺土衰之候。脾者,土也。肾属坎水,一阳藏于二阴之中。当于补土中兼顾肾脏阴阳为是。
怀山药 炮姜 炙甘草 党参 五味子 菟丝子 砂仁 茯苓 冬术 鹿角霜
如不效,党参换人参,鹿角霜换鹿茸。
复 脾肾双补,略见小效。今腹中鸣响,气向下坠,属脾虚
气陷。舌心光红,脉沉细数,为肾脏阴伤。用补中升阳法。
高丽参 怀山药 冬术 炙甘草 肉果 五味子 陈皮 菟丝子 沙苑子 川断 鹿角霜 白芍
丁 养心营以济肾阴,清肝热以安相火。
生地 茯神 丹皮 黑山栀 豆衣 枣仁 麦冬 北沙参 五味子
吴 气血两虚,心跳头眩。肝郁不舒,胸中痞胀。用景岳逍遥饮参入丹溪左金丸。
大熟地 香附 当归 陈皮 白芍 茯神 枣仁 砂仁 白术 吴萸炒川连
渊按∶熟地恐碍膈。头眩属痰阻中脘最多。
冯 夜凉昼热,热在上午,此东垣所谓劳倦伤脾也。上午热属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加神曲、茯苓。
李 病将半载,寒热淹缠。前方补营,兼以疏郁,心悸腹胀
仍然。兹更便溏足肿,是脾气虚弱也。脉缓无力,当补其脾,进归脾加减法。
防风根 党参 黄 冬术 茯苓 大腹皮 归身 白芍 枣仁 木香 荷叶蒂
渊按∶可参与桂枝、姜、枣。
赵 心肾虚而不交,脾肝虚而不调。内风上扰,头眩心跳;
中土式微,不寐纳少。交济坎离,须借戊己以为媒;欲平肝风,亦宜培土。
党参 归身 白芍 冬术 茯神 远志 枣仁 神曲 沙苑

钱 心脾营阴内亏,肝胆风火上逆。内热头眩,项间结核。脉虚形弱,治以养营。然病由内生,不易速效。
大生地 洋参 元参 归身 白芍 石决明 茯神 嫩钩钩 豆衣 香附 广皮 川贝 十大功劳
汪 肾水不足,君火上炎,相火下炽。心中如燔,舌光如
柿,阳事易举,阴精易泄。拟清君以制相,益肾以潜阳。所虑酷暑炎蒸,亢阳为害耳。
川连 淡芩 黄柏 阿胶 甘草 大生地 鸡子黄(一枚,搅和冲服)
另∶鸡子一个,破头,纳大黄三分,蒸熟。每日服一个。
又 投咸苦坚阴降火,以制亢阳,心中之燔灼,舌色之光
红,已减三分之一。然上午之身热如燎者未退,幸纳食颇增,苦寒可进,再望转机为吉。
川连 大生地 淡芩 元参 蛤壳 阿胶 元精石 甘草 鸡子黄(一枚,冲服)
又 舌干红,知饥善食。水亏阳亢,土燥于中。咸苦坚阴之
剂,虽衰其燔亢之势,未能尽除其焰。犹畏炎暑,湿热相火蒸腾。复入清中固下,仍不出咸苦之例。
洋参 甘草 川连 生石膏 蛤壳 知母 麦冬 阿胶 大生地
黄柏末,猪胆汁丸三钱。每朝开水送下一钱。
渊按∶胃气未败,可任苦寒咸润,直折其炎上之火,然亦须防胃败。虚损之所以难治者,大都如此。
金 骨胳瘦小,先天元气不足。夏秋寒热,至今不已。脉细
数弱,气血两亏。头不痛而但身疼,或口沃清水,此胃气虚寒也。当商温补,仿东垣法。
党参 茯苓 陈皮 桂枝 柴胡 黄 半夏 神曲 当归
干姜 砂仁
渊按∶中气虚寒,少阳胆木之气抑遏,故寒热纠缠。升阳益胃汤恰合,尤妙在加干姜。
又 补中益胃,温卫气,开腠理,诸恙皆减,仍从前法。
前方去神曲、干姜,加白术、白芍。
张 劳碌内伤脾,倦怠而无力。凛凛畏寒频,淅淅盗汗出。
咳多痰带红,食少身无热。土衰金不生,卫虚营不摄。延来半载余,劳损难调适。
炙甘草 当归 白芍 冬术 党参 怀山药 黄 麦冬 茯神 五味子 红枣
渊按∶此非劳倦伤中,乃劳损伤精也。所因不同,见证亦异,勿得混治。
又 益元气,补脾土。土旺而金自生,气足而力自足。
前方去甘草,加陈皮、生熟谷芽。
陈 先后天俱不足。痰多鼻血,阴亏阳亢之征;纳少腹疼,
土衰木横之兆。是以年将弱冠,犹然幼稚之形;面白无华,具见精神之乏。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
党参 茯苓 冬术 陈皮 黑芝麻 怀山药 白扁豆 炙甘草 砂仁 建莲肉 粳米
上药为末,米饮汤调服,加白糖少许。枣汤调服亦可。
附丸方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当求精血之属,治其肾也。
熟地 菟丝子 牛膝 白芍 鹿角霜 山药 五味子 归身 川柏 杜仲 茯苓 甘杞子
泽泻 天冬 龟板 丹皮 山萸肉
上为末,用鲜紫河车一具,洗净,煮烂,将上药末杵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朝盐花汤送下三钱。
温 卫气虚则洒洒恶寒,营气虚则蒸蒸发热。营卫并出中
焦,总以脾胃为主。补脾胃则金有所恃,不必治肝而肝自驯
矣。
党参 冬术 当归 川贝 玫瑰花 黄 茯苓 白芍 陈皮
某 咳嗽发热日久,前投补益脾胃之药六、七剂,谷食加
增,起居略健。但热势每交寅卯而盛,乃少阳旺时也。少阳属
胆,与肝相为表里。肝胆有郁热,戕伐生生之气,肺金失其清
肃,脾胃失其转输,相火日益炽,阴津日益涸,燎原之势,不至
涸竭不止也。其脉弦数者,肝胆郁热之候也。刻下初交夏令,趁
其胃旺加餐,拟进酸苦益阴和阳,清彻肝胆之郁热。考古有柴前梅连散,颇有深意。
柴胡(猪胆汁浸炒) 白芍 乌梅 党参 炙甘草 淡秋石 前胡 麦冬 川连 薤白头
徐 肺脾两虚,心营亏损。咳嗽气塞,骨蒸夜热,脉形软数,面白无华。劳损根深,夏至防剧。
怀山药 茯苓 枣仁 川贝 党参 五味子 扁豆 苡仁 款冬花 橘饼
又 脉软数为气虚,骨蒸心跳为血虚,咳嗽头眩,面色萎黄,脾肺两虚之候也。
党参 扁豆 陈皮 五味子 款冬花 茯苓 枣仁 川贝 炙甘草 红枣
奚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热气熏于肺则咳嗽,咳久则
音哑,肺遗热于大肠,则肛门结疡,皆阴虚之为病也。至于阳虚
之说,一则卫外之阳,一则胃中之阳。惟胃中阳虚,呕酸水痰涎。症成劳损。今当扶土生金。
党参 五味子 川贝 半夏 金石斛 茯苓 麦冬 扁豆 陈皮 炮姜 地骨皮 十大功劳
又 投扶土生金法,谷食反减,夜热增重,乃胃阴失降,虚阳外浮也。夫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
为阳土生肺金。今诊
左脉数疾,为心肝阳亢之象。肝火戕胃,心火烁金。宜其食减热增,夏令防剧。
金石斛 党参 谷芽 陈皮 川贝 石决明 川连 麦冬 半夏 沙参 五味子 茯苓
又 前方退心肝之火,养肺胃之阴,其热稍减而咳未平。然
此为肺虚而咳,本非易治之症。再从前法加减。
党参 川贝 桑白皮 五味子 沙参 麦冬 炙甘草 地骨皮 石决明 粳米
又 咳嗽内热俱减,惟脉之细数不退,仍为可虑。
党参 地骨皮 茯苓 白芍 川贝 麦冬 五味子 沙参 炙甘草
每晨服八仙长寿丸三钱,开水送。
张 左寸关搏指,心肝之阳亢;右关小紧,脾胃虚寒,是以
腹中常痛,大便不实。病延四月,身有微热,是属虚阳外浮。近
增口舌碎痛,亦属虚火上炎,津液消灼,劳损何疑。当以温中为主,稍佐清上,俾土浓则火敛,金旺则水生。
党参 炮姜 麦冬 茯苓 炙甘草 白术 五味子 灯心
渊按∶坤土不能坐镇中宫,虚阳因而上浮,未可以口舌碎痛辄进清降。腹痛便溏,脾土虚寒已着,不得不温矣。
王 病后胃气不醒,脘腹饱胀,近增寒热恶心,痰升气逆,
咳呛口干,阻塞咽嗌,大便艰难,小便短涩,左胁有块,大如覆
杯,撑攻作痛。此因脾胃不足,肝木亢逆,清气不升,浊气不
降,攻消克伐,元气愈伤,纳谷大减,津液日枯,虚火内炽,戕
及肺胃,渐见火升颧赤、脉数内热之象,当成劳损。宜以扶土为
主,升清降浊,佐以泻火清金,俾得中气安和,自然饱胀渐解。
党参 升麻 川连 怀山药 延胡 茯苓 柴胡 白芍 杏
仁枳壳 通草 陈皮 半夏 川楝子 苏梗 蔷薇露 枇杷叶
渊按∶痰升气逆咳呛,虽有寒热,升、柴不可用。因攻克而
元伤胃减,仍以连、楝苦寒,延、枳破气,元乃矛盾,欲望中气
安和,其可得乎!法虽从东垣得来,但东垣不是如此用法。用古人方,须会其意,若徒袭其貌,适为所误耳。
杨 先咳嗽而四肢无力,肺脾两虚。加以怒动肝木侮脾,土
益受戕,脘腹胸胁撑攻。曾经吐血,乃心火乘胃,胃中瘀血上
溢。大便溏薄,每月必发寒热数次。姑拟扶土生金,佐以平木。
异功散加白芍、川贝、麦冬、神曲、川连(吴萸炒)、川朴、沉香、五味子。
渊按∶乃土虚木横而胀也。川连、川朴益其胀耳。
又 就脉数内热,咳嗽,脘胁仍痛而论,乃阴虚肝郁成热,肺失清肃,仍防吐血。
北沙参 陈皮 川贝 延胡 白芍 金铃子 茯苓 丹皮 橘饼 麦冬 藕汁(冲服)
朱 阴虚肝郁,郁火刑金。咳嗽痰中带血,乳房颈间皆结
痰,心空嘈杂,头眩目花,腰酸腿软,劳损之根。治主养阴,佐以化痰。
大生地 归身 白芍 阿胶 茯神 豆衣 玉竹 香附 枣仁 沙参 石决明 丹皮 紫
菀川贝 钩钩 女贞子 藕节 橘叶 红枣
王 脾虚气陷,肛门先发外疡。疡溃之后,大便作泻,迄今
一月有余。自云下部畏冷,而两脉弦硬不柔,此谓牢脉,症属阴虚。法以温中扶土,升阳化湿。
党参 防风根 炮姜 陈皮 冬术 川芎 补故纸 砂仁 神曲
四神丸一两,资生丸二两,和服。日三钱,开水送。
渊按∶虽从阴虚而起,目前脾虚阳弱,不得不先治之。
冯 病延半载,骨蒸不已,鼻血时流,周身骨痛。营阴大
亏,虚火内亢。脉沉搏数,口燥渴饮。劳损根深,入夏防剧。拟
滋少阴,清阳明。
大生地 知母 元参 地骨皮 鳖甲 胡黄连 石膏 党参 炙甘草 麦冬 佩兰叶
丁 营阴内亏,头眩心嘈,下午微寒内热。能食无力,胃中有热则消谷,脾虚气弱则无力也。
党参 沙苑子 茯苓 川连 枣仁 知母 女贞子 白芍 冬术 麦冬 竹茹
王 左脉空大,肾水亏也。倦怠无力,脾气弱也。食少则阴虚,阴虚生内热,症属内伤。
补中益气加黑山栀、白芍。朝服六味丸四钱。
渊按∶阴虚有二,有营中之阴虚,有肾中之阴虚。营阴虚故从东垣,若六味地黄则治肾阴虚。
徐 二月间吐痰带血,血止之后,略兼干咳。交清明节,咳嗽渐甚。四月初,身加发热。今诊脉
细数,形容消瘦,行动气升。此属肾气先亏于下,复因劳碌感邪,延绵不已,虑成劳损。静养为佳。
阿胶 牛蒡子 炙甘草 茯苓 杏仁 川贝 款冬花 元沙参 蛤壳 枇杷叶
孙 久有咳嗽血痰之恙,今复肛门结疡,是肺遗热于大肠。
脉数音哑,劳损之根。时当夏令,火旺金衰,颇有气逆血沸之虑。
沙参 地骨皮 阿胶 白芍 麦冬 杏仁 白扁豆 川贝 枇杷叶 丹皮 白蜜(二匙,药汁调服)
高 脉沉取数,其阴内亏,其热在里,劳损之候。症见咳吐
白痰,心腹不时疼痛,痛则气满,得矢气则稍宽。病兼肝郁。据
云咳嗽已及三年,初无身热,则病从痰饮而始,宜从痰饮气郁例
治之。
法半夏 炙甘草 桂木 茯苓 冬术 陈皮 川贝 神曲 归身 丹皮 白芍 香附 沉香 橘饼
又 痰饮咳嗽发热,肺肾两亏,湿热不化。用苓桂术甘合二陈治其肺脾,都气丸兼治其肾可也。
苓桂术甘汤合二陈,加沉香、杏仁、川贝。都气丸四钱,盐花汤送下。
石 行动短气而喘,头眩心跳,得食则胀。肝肾虚而气不纳,脾胃虚而气不运。用补中益气送下六味丸。
补中益气汤加茯神、半夏、神曲,砂仁煎汤,送六味丸四钱。
某 费心太过,中气不足,湿热内蕴。咽下至胸,常若空空,行动无力,臀发湿疮。宜自安逸,防其心跳头眩。
冬术 半夏 茯苓 陈皮 归身 砂仁 党参 香附 苡仁 萆 桑枝
赵 脉沉数,手足冷,胸闷食少,脾胃衰弱。大便干燥者,
肠中之津液枯也。法当温中土,润大肠,仿菟丝子丸加减。
吴茱萸 淡苁蓉 花槟榔 怀牛膝 砂仁 柏子仁 川熟附 陈皮 菟丝子 茯苓 怀山药
渊按∶槟榔一味,取其沉降直达下焦,引领辛润诸药至大肠耳,非欲其破滞气也。
又 前方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
穆 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今将二方并合服之。
党参 黄 冬术 茯神 归身 炙甘草 砂仁 枣仁 升麻 柴胡 制半夏 木香 陈皮
薛 肾气虚逆,非滋不纳;脾弱运迟,滋则呆滞。然则如何
而可?曰,补肾之阳,即可以转运脾气。从仲景肾气丸化裁。
大熟地(附子三分,炒) 五味子 茯苓 怀山药 肉桂心 麦冬(
元米炒) 牛膝(盐水炒) 山萸肉 陈皮 紫石英 补故纸(盐水炒) 胡桃肉
丁 病本阳虚土弱,而乏生生之气,故脾胃大惫。时当夏
暑,温药难投,补脾虽不若补肾,然酷暑郁蒸,湿热用事,不若补脾胃为稳。
高丽参 陈皮 冬术 炮姜 茯苓 白扁豆 益智仁 谷芽
羊 病本阴虚,时当酷暑,潮热干咳,渐入损途。养阴冀其
退热,然药宜轻不宜重,恐过滋反伤脾胃也。健脾可以加餐,然亦不宜燥,恐燥则劫烁肺阴也。姑拟一方备正。
生洋参 白扁豆 五味子 丹皮 麦冬肉 地骨皮 生苡仁 怀山药 沙参 茯苓 枇杷叶
奚 黄昏咳嗽,肺热也。黎明气升,肾虚也。纳食倒饱,脾
虚也。补肾纳气治其下,清金化痰治其上,运脾培土治其中,三焦并治。
大生地 沙苑子 麦冬 川贝 茯苓 怀山药 六神曲 沙参 牛膝 枇把叶
冯 久咳痰稠,上午发热,面色青黄。左脉细数,右脉软
弱。病属上损。幸大便不溏,尚未过中及下。加谨调养,交夏至节无变再议。
党参 炙甘草 怀山药 麦冬 五味子 青蒿(酒炒) 白芍(桂枝
三分,拌炒)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枣仁 煨生姜
又 咳嗽脉细数,前上午发热,今下午亦热,阴气渐伤。大
便间或带血,脾气虚也。从景岳理阴煎例。扶过夏至节,一阴来复,病无增变,庶几可延。
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生地、怀山药、白芍、白扁豆、川贝、
阿胶、红枣。
赵 漏疡日久,阴津暗渗。加以咳嗽气耗,考试劳神,于是
咳甚气升,便溏内热、音哑喉痛等等,接踵而至。脉象细数,已
成劳损。夫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一有所伤,便为大患,况三者皆虚乎!敢谢不敏,幸熟察焉。
沙参 甜杏仁 麦冬(元米炒) 生甘草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怀山药 十大功劳
童 年已十七,天癸未通,骨胳瘦小,先天不足也。不时鼻
衄,虚火上炎也。腹痛绵绵,中虚木横也。曾见蛔虫,木横则虫
动也。此属童损。先天不足之症,以后天补之,难矣。
茯苓 怀山药 陈皮 当归 茜草炭 乌药 冬术 白芍 丹皮 川椒 乌贼骨
廉 肾阴虚而气升喘逆,心阴虚而心跳少寐,胃气虚而痰饮
留恋,肝风动而头眩震掉,肠液枯而大便坚干。经云∶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肠胃津枯,当滋气血,拟都气丸意。
大生地(蛤粉炒) 茯神(辰砂拌)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沉香 柏子仁 石决明 怀山药 麦冬 西洋参
李 阴亏于下,气逆于上,抑塞于中,煎熬津液,气急痰
凝,病成煎厥。本属为难,而药必清滋,效非容易。所虑酷暑将临,外受炎蒸之热,内无宁静之期,则有甚加剧耳。
鲜生地 枣仁(猪胆汁炒) 元参 茯神 牡蛎 女贞子 石决明 羚羊角 远志(甘草汤制) 竹茹
渊按∶煎厥证《内经》述之,世不多见。大抵水亏木燥,肝
家风阳挟痰上扰,阻气机,塞窍隧,与肝风痰火有同类耳。
朱 心跳少寐,是血虚也。气攻作胀,是肝虚也。头眩筋
惕,是肝风也。食少便溏,是脾虚也。平肝气,熄肝风,养营阴,补脾土,是其治也。
制香附 青陈皮 茯苓(赤白各半) 归身 白芍 沙苑子 制首乌 神曲 砂仁 姜 枣
倪 据述有时惊悸,有时肌肉顽木,或一日溏泄数次,或数
日一大便,坚干难出,惟小便常红。此心气郁结,脾气失运。失
运则生湿,郁结则聚火。火则耗精,湿则阻气而气机不利矣。拟荆公妙香散加味,补益心脾,通达气机立法。
西洋参 黄 茯神 桔梗 远志 怀山药 麝香(调服) 辰砂 木香 川连(盐水炒) 炙甘草 麦冬(元米
炒)
共为末,藿香、陈皮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徐 昔立斋治病,每定一方,令人服数十剂,非心精识果,
乌能如此!然非病家信之真,任之专,亦乌能如此!林也不才,
何敢妄希前哲。然审病既的,药当不谬。从此加鞭,以图进益。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怀山药 沙参 茯神 枣仁 牡蛎 白芍 洋参 阿胶 红枣 浮麦
此妇年三十四五,从未生育,因惊恐患怔忡头昏,耳鸣火升,发热汗出,食少便坚,将及百日。服此方
三十帖见效。即将此方加重,煎膏常服,几及一年,全愈。后生一子。
谢 汗多表虚,便泄里虚,腹痛中虚,气升肾虚。经停肝虚,多梦神虚。三焦皆病,五脏无一不虚。
姑拟培土为主,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党参 冬术 茯苓 沙苑子 怀山药 白芍 枣仁 陈皮 五味子 白扁豆 丹皮 红枣 浮麦
渊按∶五脏皆虚,独治后天脾胃,诚为扼要。然便泄腹痛,宜少佐温脾更妙,以阳虚甚于阴虚也。
仁渊曰∶此编集痰饮咳嗽,五脏阴阳偏虚之证,非尽属虚劳也。若虚劳证,经谓∶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
气不盛,上焦不
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言努力劳倦,伤其中气,致中气衰少,不能布化水谷,
肺经治节不行,热气蕴于胸中,不得发越而生内热,乃伤脾胃氤氲之气也。治曰∶劳者温
之。《金匮》曰∶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遗精、失血、盗汗,劳之病也。治以桂枝龙牡、小建中、
黄建中等汤,即祖《内经》劳者温之之法。HT HT 相传,后人莫得异议。然余窃
有疑焉。盖《内经》之所谓劳,乃劳伤其中气也。故以酸甘温煦之药,温之补之,使卫旺生营,脾胃阴阳之气
有所倚赖,则虚可补,劳可复。若《金匮》则相火旺而遗精,阴精虚而火升失血,
热蒸于营而盗汗,亦用甘酸温煦以养之。一则伤其中气,一则损其精血,病不同而治则同,此何故也?近世治法,
于劳倦伤中者,祖仲景、东垣。于遗精失血者,不敢祖桂枝、建中等法,都
从事于朱丹溪、葛可久滋阴之法,亦始效而终不效。良以苦寒滋降,能平炎上之火,易伤中焦之气,胃气一伤,
百药莫治,故越人有上损及中,下损及中皆不可治之说。然则丹溪、可久既不可
恃,《金匮》方究竟可用否?曰∶仲景为千古医祖,非贻误后人者。若内伤劳倦,于仲景、东垣法不得异议。若遗
精失血,自元明后诸贤无敢用其方者,诚以相火方炎,阴血上溢,投以刚热,
恐益其势耳。昔人聪明才智,岂逊于今,必有试而不合者矣。议
者多疵丹溪,余则不敢出违心之论。盖滋降之法,可暂用,不可久用。审其胃气元气可任,暂投以平炎上之火,
止其逆流之血,亦治之必须。否则温既助火,凉则伤中,日从事于轻描淡写,坐以
待毙,亦何取乎!俟血止火降后,以甘平味浓固精纳气之药以补
养之。经曰∶损者益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曰∶损
其肾者益其精,损其肺者养其气。病伤精气者,仍从精气求之,庶于病情有益耳。



<目录>卷之二

吐血门

属性:叶 血止咳不已,脉沉带数,其根犹未去也。盖气犹风也,血犹水也,咳则气逆不顺,血亦逆而不顺矣。经
络不和,血不宁静,必降其气而后血不复升,亦必充其阴而后火乃退耳。
大生地 紫菀 丹皮 川贝 赤苓 元精石 甜杏仁 沙参 赤芍 枇杷叶
渊按∶此喻妙极,从《内经》天暑地热悟会得来。
尤 血止干咳,阴虚也。急以生津救肺。
沙参 丹皮 麦冬 茯神 五味子 桑白皮 蛤壳 川贝 鲜藕 甜杏仁
侯 脉数血涌,胃气大虚。胸中痞塞,大便带溏,是痞为虚痞,数为虚数。咳血三月,今忽冲溢,唇白
面青,断非实火。大凡实火吐血,宜清宜降;虚火吐血,宜补宜和。古人谓见痰休治
痰,见血休治血,血久不止,宜胃药收功。今援引此例。
人参(一钱) 白扁豆(一两) 川贝(三钱) 茯苓(三钱) 藕汁(一杯,冲) 好墨汁(三匙,冲)
又 脉数退,血少止,而反恶寒汗出。盖血脱则气无所根据,气属阳,主外,卫虚则不固也。最怕喘呃暴
脱。犹幸胸痞已宽,稍能容纳。仿血脱益气例。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人参 炒扁豆 五味子 炙甘草 炮姜炭 怀山药 藕汁
又 血脱益气,前贤成法。今血虽大止,而神气益惫,唇白面青,怕其虚脱。欲牢根底,更进一层。
人参 炮姜 陈皮 大熟地(砂仁拌炒) 麦冬 冬术 炒扁豆 五味子 附子(秋石汤制)
灶心黄土煎汤代水
又 肝肾之气从下泛上,青黑之色见于面部。阴阳离散,交子丑时防脱。勉拟镇摄,希冀万一。
人参 大熟地 紫石英 五味子 麦冬 肉桂 茯苓 青铅 坎
又 血止三日,痰吐如污泥且臭,是胃气大伤,肺气败坏而成肺痿。痿者,萎也。如草木萎而不振,终
属劳损沉 。《外台》引用炙甘草汤,取其益气生津,以救肺之枯萎。后人用其方,恒
去姜、桂之辛热,此症面青不渴,正宜温以扶阳。但大便溏薄,
除去麻仁可耳。
人参 炙甘草 麦冬 阿胶 大生地 炮姜 五味子 肉桂 紫石英
又 病势仍然,从前方加减。
前方去炮姜,加制洋参。
又 连进炙甘草汤,病情大有起色。但咳呛则汗出,肺气耗散矣。散者收之,不宜再兼辛热,当参收敛之品。
人参 大熟地(沉香末拌炒) 炙甘草 阿胶 五味子 黄 粟壳 大枣
渊按∶如此险证,一丝不乱。景岳所谓非常之病,非非常之医不能治。
某 久咳失血,精气互伤。连进滋补,颇获小效。但血去过多,骤难充复。从来血症肺肾两虚者,宜冬不
宜夏。盖酷暑炎蒸,有水涸金销之虑。今交仲夏,宜日饵生津益气,大滋金水之虚,
兼扶胃土,则金有所恃。且精气注成于水谷,久病以胃气为要也。
制洋参 大熟地 麦冬 黄 怀山药 大生地 五味子 茯苓 陈皮 炙甘草 白扁豆 党参
又 血止,胃稍醒,仍守前法。
前方加粟壳蜜炙。另用白芨一味为丸,每朝服三钱。
朱 中气素虚,兼患痰饮,冬必咳嗽。近劳碌感寒,忽气升吐血,微寒发热,汗则心嘈。其血必三日一
来,寒热亦三日一作。盖热邪内炽,逼血上行,病在三阴之枢,恐其下厥上竭,冲溢喘脱。
麻黄 西洋参 白芍 麦冬 五味子 归身 炙甘草 黄 川贝 荆芥炭 茅根 藕汁
渊按∶汗出心嘈,营阴虚矣。麻黄总属不宜。
邢 先天不足之体,曾发虚痰,溃而将敛。交春阳气升发,渐觉喉痒,咳嗽,二三日来,忽然吐血。
今又大吐血,色鲜红。诊脉细促,心嘈若饥。一团虚火,炎炎莫御。用药虽已清降,亦
当预顾真阴。否则恐血脱阴伤而晕。
生地 沙参 丹皮炭 茜草炭 小蓟炭 阿胶 麦冬 五味子 朱茯神 京墨汁(三匙) 童便(一杯,冲)
又 照前方加川贝、茅根。
又 节届春分,阳气勃勃升动。血证际此,稍平复盛。良以身中之肝阳,应天时之阳气上升无制,故又
忽然大吐。急当休养其阴,兼以清降。所恐火愈降而阴愈伤耳。
羚羊角 元参 鲜生地 丹皮 大生地 茯神 麦冬 阿胶 茜草炭 石决明 侧柏叶汁 茅根 藕汁
渊按∶降火滋阴,亦不得不然之势。
张 阴虚内热,咳嗽痰红,脉数无神,渐延劳损。
沙参 白芍 川贝 丹皮 白扁豆 麦冬 甜杏仁 茯神 丹参 茜草炭 百合(一两,煎汤代水)
吴 血色紫而有块,此属肝火乘胃,瘀凝上泛也。仿缪仲醇法。
阿胶(蒲黄炒) 丹皮 白芍 苏子 鲜石斛 降香 大黄(醋炒成炭) 藕汁 黑山栀 白扁豆 枇杷叶
程 咳嗽而至于失血音哑,津液枯槁,劳损成矣。脉形细弱,精气内亏。《内经》于针药所莫治
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黄 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津气旺,阳生阴
长,而复其真阴之虚,盖舍此别无良法也。今仿其意而损益之。
黄 (秋石三分,化水拌,炙焦) 茯神 白芍 麦冬 川贝 生甘草 炙甘草 玉竹 沙参 橘饼
顾 酒客湿热熏蒸,肺受火刑而失清肃之令。咳嗽音哑,吐血痰红,喉痹干燥,是皆肺火见证,尚非全属
阴虚。虽然火亢不息,久必伤阴,究宜戒酒为上。治以清肃高源,兼养胃阴为法。
沙参 甜杏仁 丹皮 元参 山栀 川贝 茜草炭 鸡距子 藕汁 茅根
某 始由寒饮咳嗽,继而化火动血。一二年来血证屡止屡发,而咳嗽不已,脉弦形瘦,饮邪未去,阴血
已亏。安静则咳甚,劳动则气升。盖静则属阴,饮邪由阴生也;动则属阳,气升
由火动也。阴虚痰饮,四字显然。拟金水六君同都气丸法,补肾之阴以纳气,化胃之痰以蠲饮。饮去则咳自减,
气纳则火不升。
大生地(海浮石拌炒) 半夏(青盐制) 麦冬(元米炒) 五味子(炒) 紫石英(
) 丹皮(炒成炭) 牛膝(盐水炒) 怀山药(炒) 蛤壳(打) 诃子 茯苓 青铅 枇杷叶(蜜炙)
渊按∶咳血一证,非尽由阴虚。若痰饮久咳,乃胃络受伤,胃气不降,血从气逆而来。治痰饮,降胃气,
血自止矣。徒事滋阴,恐气愈逆而血愈多也。
范 脉虚数,两尺愈虚。心肝脾胃俱受其病,惟肾独虚。心肝火亢,肺胃受戕,痰由湿生,血随气逆,
咳嗽黄痰带血,掌中觉热。法宜养肾之阴,以清心肝之火,而肃肺胃之气。
大生地(海浮石拌) 丹皮炭 沙参 川贝 白扁豆 甜杏仁 茜
草炭 生苡仁 阿胶(米粉炒) 茯苓 藕节 枇杷叶
顾 头痛呕血,皆在上午,阳经之火无疑。法以清降。
犀角 羚羊角 麦冬 石决明 生石膏 知母 丹皮(炒焦) 竹叶 钩钩
又 清泄阳明之火,头痛已减,仍用前法。
羚羊角 元参 生石膏 麦冬 泽泻 知母 石决明 淡芩 生甘草
许 形寒饮冷则伤肺,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咳嗽也。咳而欲呕曰胃咳。加以用力劳动,阳络
受伤。痰中带血,久而不已,易入损门。
旋复花 代赭石 杏仁 丹皮 郁金 半夏曲 款冬花 橘红 紫菀 茯苓 枇杷叶
某 咳嗽吐血,晡热便溏,腹中有块攻痛。肺肾阴伤,脾阳复弱,肝木横于中矣。饮食少纳,仓廪空虚,
心如悬罄,何恃不恐?
党参 白芍(吴萸三分,拌炒) 怀山药 枣仁 新会皮 川贝 款冬花 丹皮(炒焦) 茯神 沙苑子 生谷芽
某 饥饱劳伤,其病在胃,胃为多气多血之乡,胃伤则血从吐出。拟和胃、降气、化瘀法。
沙参 生苡仁 丹皮(炒焦) 茜草炭 杏仁 郁金 炙甘草 桃仁泥 白扁豆 茯苓 藕节
某 咳嗽成劳最难治,《十药神书》传葛氏。生津顺气化痰浊,补血安神分次第。病经一载元气亏,节届
春分恐危殆。安谷则昌古所言,姑拟一方补脾胃。
玉竹 怀山药 生苡仁 白扁豆 川贝 茯苓 甜杏仁 款冬花 生谷芽 沙参
朱 操劳思虑,阴津元气内亏,脾失运而生痰,肺失降而为咳。痰中带红,时生内热。劳损之根,勿得轻视。
大熟地 川贝 生苡仁 怀山药 丹皮(炒焦) 甜杏仁 麦冬 茯神 半夏 枇杷叶
吕 脉数左寸独锐,心经有火,吐血不止,法宜清养。
犀角 鲜生地 淡芩 阿胶(蒲黄炒) 丹皮(炒焦) 山栀 杏仁 茜草炭 茅根 藕节
庞 去秋咳嗽,些微带血,已经调治而痊。交春吐血甚多,咳嗽至今不止,更兼寒热,朝轻晡甚,饮食少
纳,头汗不休。真阴大亏,虚阳上亢,肺金受烁,脾胃伤戕,津液日益耗,元气日益损。脉沉细涩,口腻而干。
虚极成劳,难为力矣。姑拟生脉六君子汤,保肺清金,调元益气。扶过夏令再议。
生洋参 沙参 麦冬 五味子 白扁豆 制半夏 茯神 陈
皮炙甘草 枇杷露(一小杯,冲服) 野蔷薇露(各一小杯,冲服)
生脉散保肺清金。六君子去术嫌其燥,加扁豆培养脾阴,土
旺自能生金也。不用养阴退热之药,一恐滋则腻肠,一恐
凉则妨胃耳。从来久病总以胃气为本,经云有胃则生,此其道也。
雷 久咳带血,今又音哑咽痛,此怒动肝火,肺失清肃,所谓金破不鸣。宜培土生金,稍佐降火。
沙参 甜杏仁 白扁豆 元参 茯苓 桔梗 生苡仁 蝉衣 川贝 玉竹 白蜜 猪板油(同蜜烊化,冲服)
薛 吐血鼻血,牙血发斑,斑中出血,阳明之火极炽。而腹满濡软,少阴之气不运。病已三月,血有间断,
有瘀血在腹中故也。食少,身热,脉数,其阴已虚。拟养阴化瘀,清胃和中。
大生地 五灵脂(醋炒) 归身炭 犀角 白芍 炮姜炭 茜草炭 茯苓 丹皮炭 焦山栀 荆芥炭 延
胡索(醋炒) 陈皮(盐水炒) 鲜藕
又 血上下溢,责之中虚,而邪复扰之。血去既多,余热上炽,鼻血时流,便血时下,中州之扰犹未已也。
安中州,清热邪,理中汤加味治之。
西洋参(元米制) 白术炭 牛膝炭 黄芩 炙甘草 茜草炭 丹皮炭 炮姜炭 赤苓 百草霜 伏龙肝
渊按∶脾阴虚而伏热扰血分,黑归脾,黑地黄最合。
某 吐血时发时止,阳络受伤,或夹瘀凝而然,不足虑也。血止之后,喉痒干咳,却不相宜。夫干咳则气热
而火动,火动则难免其血之不来。倘加内热,易入损途。刻下胃纳甚少,先议养胃阴一法。
川石斛 丹皮 郁金 茯苓 炙甘草 生苡仁 麦冬 沙参
川贝 白扁豆 鲜藕
薛 痰饮久咳,咳伤肺络,失血。脉不数,舌苔白。不必过清。但顺气化痰,气顺则血自归经,痰化则
咳嗽可止。
苏子 杏仁 川贝 茜草炭 郁金 桑白皮 丹皮 蛤壳 冬瓜子 藕节 枇杷叶
渊按∶非但不可过清,直不宜清耳。仲景云∶痰饮须以温药和之。可谓要言不繁。
华 咳嗽内伤经络,吐血甚多。脉不数,身不热,口不渴,切勿见血投凉。法当益胃,拟理中加味。
党参(元米炒) 白扁豆(炒焦) 炙甘草 炮姜 白芍 归身炭 血余炭 丹皮炭 杏仁 藕节 陈粳米
李 伤酒吐血,血出于胃。虽属无妨,其阴久亏。拟和胃降火法。
鲜石斛 川贝 丹皮 白扁豆 茯苓 山栀 白芍 沙参 炙甘草 元参 茅根 鲜藕
钱 内则阴虚有火,外则寒邪深袭。失血咳嗽,又兼三疟,病已数月。疟来心口酸痛,胸腹空豁难过。
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阳营卫之偏虚也。拟黄 建中法,和中
脏之阴阳而调营卫。复合生脉保肺之阴,复脉保肾之阴。通盘合局,头头是道矣。
归身炭 炙甘草 大生地(砂仁炒) 五味子 鳖甲 黄 青蒿 沙参 白芍(桂技三分,拌炒) 阿
胶麦冬 煨生姜 红枣
渊按∶三疟寒热,并非阳维为病。心口 痛难过,乃胃有寒痰,肝有蕴热,肺胃失顺降之常,再袭寒邪
而咳血矣。腻补之方,恐不相合。
殷 肝胃不和,脘痛呕酸,兼以酒湿熏蒸于胃,胃为多气多
血之乡,故吐出瘀血甚多。血止之后,仍脘中作胀,呕吐酸水。法宜调和肝胃,切戒寒凉。
制半夏 陈皮 郁金 乌药 桃仁泥 炮姜炭 延胡 茯苓 香附 鸡距子 苏梗
孙 热在中脘部分,时吐红痰带臭,不甚咳嗽。病在于胃,留热伏于中宫。法当清泄。
犀角 冬瓜子 射干 当归 桃仁 苡仁 元明粉 川贝 连翘 大黄(酒浸炒) 金银花
又 不咳嗽,但吐红痰如脓,自觉灼热在胃脘之中,将及二月。此非肺痈,乃瘀伤湿热留胃中故也。当以清化。
川贝 冬瓜子 当归 苡仁 沙参 连翘 川石斛 金银花 赤豆 芦根
郁 历春夏秋,血症屡发。诊脉虚弱,形容清瘦,年方十七,精未充而早泄,阴失守而火升。异日难名之
疾,恐应褚氏之言。治宜滋水降火,须自保养为要。
大生地 生洋参 丹皮炭 茯神 白扁豆(炒焦) 怀山药 茜草炭 阿胶(蒲黄炒) 麦冬 茅根 莲肉 鲜藕
仁渊曰∶少年咳血,多起于遗精,遗精多由于妄想。夫男子二八精道通,情欲念起。起而不遂,则相火时
动。动而不已,致精关不得闭固,则梦交精滑。阴精下虚,相火上炎,迫其血府,
咯血之症生焉。中年之辈,由劳碌伤阴,阴气内虚,最易怒动肝火。火迫其血,血遂上溢。始也咯血不咳嗽;
既而胃气失降,肺脏为相火煽灼,或稍感微邪,渐增咳嗽,劳损成矣。夫咯血易
治,咳嗽难医。所以然者,咯血为火炎迫血,气逆血溢,寻其源而清之,降之,养之,和之,或不因火迫而吐
者,亦随其证而调之,无有不止者。若咳嗽则下焦阴气既虚,胃气逆而肺气亦耗,
阴火时时上炎,肺无宁静之日,愈咳愈伤,愈伤愈咳,不至水涸、金枯、土败不已。故咯血证一加咳嗽,十死
八九。亦有先咳嗽而后带血者,此先损其肺,后及其肾也。其寒热者,营卫虚而
金火相争也。盗汗者,肺气虚而卫不固,营为热迫也。咽痛者,肺阴枯而虚火上冲。便溏者,脾不守而金绝土
败,死期至矣。即越人上损下损及中不治之谓,盖后天之生生亦绝矣,此论阴虚咳血则
然。若不由阴虚者,如痰饮久咳,胃气逆而络伤,过饥过饱,疾行伤其胃络,郁热壅于肺胃,负重努力,
斗殴伤络,更有妇人肝经壅热,经不顺行,皆有咯血呕血证,未可见血即事滋阴凉降,须
求其本而治之。夫治血莫若顺气。气为血帅,气降而血自降,气顺而血自归经。即咳嗽一证,切勿沾沾治肺。
盖咳虽属肺,其致咳不在肺而在肾。夫肾,藏精者也。肾藏精虚,肾气无所根据恋,
上冲阳明,煽动肺脏,胃气逆不得降,肺欲不咳,安可得乎?古人谓肺犹钟也,钟不自鸣,有击之而后鸣。
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沙其钟,钟破而鸣如故。此言深有至理。王应震云∶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喘生勿耗气,遗精不渗泄,明得此中趣,方是医中杰。当三复斯言。



<目录>卷之二

臌胀水肿门

属性:陆 经停一载有余,肝气不时横逆,胸脘胁肋疼痛,呕吐酸水,大腹日满,青筋绽露,此属血臌。盖由肝
气错乱于中,脾土受困,血海凝瘀,日积月大,状如怀子,而实非也。今病已极深,药力恐难见效。
川楝子 丹参 归尾 香附(盐水炒) 延胡索 五灵脂(酷炒) 陈皮 砂仁 红花 淡吴萸
朱 肿胀已退,脉象较前稍大,汗出至膝而止。阳气有流通之象,阴湿有消化之机。今以温理中州,中州得
运,庶几决渎流通,寒转为温,否转为泰矣。然须调养百日,庶无反复之虞。
熟附子 冬术 茯苓 通草 桂枝 焦六曲 牛膝 陈皮 泽泻 姜皮
又 肿胀由乎脾肾,阳虚水湿偏淫。通阳化湿水邪平,方法原为对证。面目四肢俱瘪,单单大腹膨
,更兼遗泄再伤阴,久病恐难胜任。
桂枝 陈皮 冬瓜皮 益智仁 姜皮
另∶六味丸三钱,药汁送下。
王 湿热素伏下焦,皮肤顽癣。近感风邪着腠理,陡然寒热,面目上部先肿,蔓延中下,今大腹阴囊足胫
悉肿。据云阳物暴缩,足冷,似属阴寒,然鼻中热气上冲,此乃阳被湿郁,气不
宣通,非阳衰可比。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肺主一身气化,俾得肺气宣通,斯风与湿自然而解。
射干 杏仁 大腹皮 苡仁 茯苓 泽泻 桑白皮 冬瓜子 通草 丝瓜络 沉香 琥珀 枇杷叶
渊按∶阳被湿遏,肺气不得宣通,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的对。五皮饮虽加杏仁、射干,恐仍不能开泄肺表。
复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腹满足浮囊肿,水泛而侮土也。腹中气攻胀痛,土虚则木横也。欲泄水,
必崇土;欲平气,必疏木。
吴萸炒川连 沉香 白术 葶苈子 茯苓 大腹皮 香附 陈皮 川朴 泽泻
渊按∶中焦阳气伤矣,左金非崇土之方。肺失通调,膀胱不化,何不用桂枝,且能疏木。
复 面黧腹肿,脉沉而细。此脾肾之阳不化,水湿阻滞于中。症防加剧,姑且渗湿通阳。
肉桂炒白芍 茯苓 猪苓 白术 大腹皮 细辛 泽泻 川朴 陈皮 焦六曲 麦芽 香橼皮
金 风湿相搏,一身悉肿,咽痛发热,咳而脉浮,拟越脾法。
麻杏甘石加赤苓、腹皮、通草。
复 风水者,在表之风邪与在里之水湿合而为病也。其症头面肢体浮肿,必兼咳嗽,故为风水。更兼食积,
其腹必满。三焦不利,法当开上、疏中、达下治之。
羌活 防风 枳壳 杏仁 大腹皮 川朴 茯苓 橘红 泽泻 莱菔子 桑皮 青葱 生姜
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风水。故古人有越脾、麻黄赤豆等治表实肿胀,无羌、防等方也。
细参本草,自无此等杂治。
冯 产后数十日,忽发肝风,心荡不寐,继以血崩。今周身浮肿,气逆不得安卧,头眩,口不渴,病势
夜重,血虚气胜,木旺土弱也。土弱不制水,水反侮土。土既受木克,又被水侮,是
为重虚。欲培土,先补火,佐以泄木。即《内经》虚者补之,盛者泻之之义。
肉桂 冬术 茯苓 泽泻 大腹皮 木香 陈皮 炮姜 神曲 通草 血珀
渊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和养肝脾之气,以招失亡之血,其胀自消。
秦 腹胀足肿,纳食则胀益甚。湿热挟气,填塞太阴,臌胀重症。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青皮 泽泻 枳壳 黑丑 山楂炭 甘遂(面包煨) 通草 生姜
复 腹胀稍宽,足仍浮肿。运脾化湿,冀其渐平。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川椒目 苍术 泽泻 陈皮 焦六曲 黑丑 通草 枳壳 生姜
渊按∶二方乃湿热实胀治法。
三诊 腹盈月余,得食则胀甚。两进攻消运脾之法,胃脘之胀已松,大腹之满未化,再议疏通消导。
旋复花 五加皮 赤苓 泽泻 槟榔 黑丑 鸡内金 木香 通草 砂仁
朱 腹满,面黄,足肿。近因戽水受寒,又加疝痛。脾虚有湿,肾虚有寒。防其疝气上攻,大腹益满。
平胃散去甘草,加茯苓、小茴香、神曲、吴茱萸。
杨 脉沉,小便不利,面目肢体大腹阴囊悉肿,病属里水。鼻中流血,喉间略痛,肺家有郁热也。拟越婢汤。
蜜炙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白术 赤苓 泽泻 陈皮 防己 淡芩
复 水湿侵入经络,外溢肌肉。发汗利水诸法,效而不愈。今拟通阳渗泄。
五苓散加巴戟肉、川朴、车前子、陈皮、牛膝、五加皮、大腹皮、姜皮。
王 病后脾虚气滞,浮肿食少,大便溏泄,法当温脾。
党参 茯苓 泽泻 木香 冬术 炮姜 茯神 神曲 砂仁 谷芽
张 痢后阳虚,水湿不化,腹满面浮足肿,而色青黄,脉来虚细。虑延臌胀重症。
川熟附 猪苓 茯苓 白术 党参 上肉桂 泽泻 陈皮 神曲 砂仁
又 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冀其胀消肿退。
熟附子 肉桂 白术 猪苓 泽泻 茯苓皮 冬瓜皮 川朴 陈皮 通草
渊按∶两方治半虚半实,乃通阳泄水法。
尤 脾虚木横,腹中结癖,寒热似疟,延及半载。惟脾虚则营卫不和,故寒热;惟肝横则气血凝滞,
故结瘕。今食少便溏,舌红口渴,大腹日满,足跗浮肿,形肉瘦削,脾肾阴阳两伤。际
此火亢金衰之候,火亢则阴益虚,金衰则木无制,深秋水土败时,虑其增剧。急宜健运和中,稍兼消暑。
喻嘉言所谓刚中柔剂,能变胃而不受胃变。此法是矣。冀其脾胃稍醒为吉。
连理汤加陈皮。
朱 时令水湿内袭,与身中素有之湿热相合,骤然浮肿,充斥上下三焦。拟宣表泻里之法,以消其水。
香薷 川朴 通草 大腹皮 赤苓 泽泻 杏仁 滑石 车前子 莱菔子 葶苈子 葱白头
某 痞块由大疟日久而结,多因水饮痰涎与气相搏而成。久则块散腹满,变为臌胀,所谓癖散成臌也。
脉细如丝,重按至骨乃见弦象,是肝木乘脾也。口干,小便短少,是湿热不运也。匝
月腹日加大,急宜疏通水道,泄木和中。
五苓散加川朴、姜汁炒川连、青皮、陈皮、大腹皮、木香、车前子、通草。
附∶浓朴散
川朴(姜汁炒,三钱) 枳壳(三钱,巴豆七粒合炒黄,去巴豆) 木香(晒干,
研,三钱) 青皮(醋炒,三钱) 陈皮(盐水炒,三钱) 甘遂(面包煨,三钱) 大戟
(水浸,晒干,炒,三钱) 干姜(炒黄,三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用砂仁、车前子泡汤调下。是治癖块散大成臌之妙剂。
渊按∶此方诚妙。但可施正气不虚者。若久病及老年气血衰弱之人,恐目前稍松,转瞬而胀益甚,
将不可治,用者宜审慎之。
僧 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泛滥莫御。今先从上泻下。肺主一身之气,又曰水出高源,
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从太阳,其实不离乎肺也。
葶苈子 杏仁 川朴 陈皮 茯苓 川椒目 生姜 大枣
控涎丹,每日服五分。
渊按∶水肿实证,治法如是。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葶苈泻肺,椒目泻肾。控涎丹不及舟车丸合拍。
某 暑湿伏邪挟积,阻滞肠胃,中州不运,大腹骤满,腹中
时痛,痛则大便粘腻,色红如痢,小水短少。脉沉滑数,是积之征也。拟大橘皮汤送下木香槟榔丸。
四苓散加橘红、大腹皮、木香、木通、滑石、砂仁末、川朴。煎汤送木香槟榔丸三钱。
又 气与水相搏,大腹骤满,脉沉,小便不利,大便欲泄不泄。法以疏气逐水。
香薷 大茴香 泽泻 莱菔子 赤苓 大戟 甘遂 枳壳 黑白丑 生姜
王 内有湿热,外着风邪,风与水搏,一身悉肿。此属风水。当发汗。
羌活 香薷 陈皮 防风 赤芩 焦六曲 通草 葱白 生姜
某 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
川连(姜汁炒) 香附 砂仁 川朴 青皮 焦六曲 怀山药 茯苓 陈皮 泽泻
渊按∶黄连治胀,乃开中州湿热也。土虚木乘之胀,大非所宜。
陆 疟后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姑先和中清化为法。
川朴 川连 焦六曲 赤苓 大腹皮 枳壳 泽泻 黑山栀 陈皮 砂仁
渊按∶连、朴此证甚合。
张 木旺乘脾,腹胀如鼓,形瘦脉细,症属瘅胀。法当温通。
淡干姜 茯苓 川朴 砂仁 怀山药 吴茱萸 陈皮 泽泻 大腹皮
金匮肾气丸五钱,开水送。
渊按∶虚胀治法,以川朴易党参则善。
陶 年甫十三,断无忧郁之理,而腹满如臌,微微内热,将及两月,其义何居?良以童心太甚,饥饱不
调,冷热不节,向有胃寒呕酸之疾,今反不呕,腹渐胀大,饮食不纳,内热时生。是非劳碌伤脾而失运,
寒饮停聚而腹胀也。脾虚故内热生,单单腹胀,名之单胀,然治法不同也。今以温利中州,稍佐苦泄,取柔
中之刚,能平胃而和脾。
党参 茯苓 半夏 陈皮 白芍 川连(吴萸炒) 炮姜 泽泻 川朴 冬瓜皮
渊按∶饮食不节伤脾胀,宜佐消导,如鸡金、谷虫之类。
孙 疮疥平面浮起,渐至腹满,胸闷气塞,小便不利,肿势日甚。水湿之气,一无出路,证成疮臌,防加
气急。发汗而利小便,是两大法门。
麻黄 杏仁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葶苈子 川朴 通草 车前子 姜皮
又 肿势已平,小便通利。前方加减。
防风 白术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杏仁 川朴 通草 葶苈子 车前子 葱白头 姜皮
孙 脾虚胀满,面浮足肿,小便不利。脉形细数,元气大亏。虑其喘急之变。
党参(元米炒) 牛膝 茯苓 巴戟肉 陈皮 泽泻(盐水炒) 车前子 冬术(土炒) 怀
山药 苡仁 杞子炭 生熟谷芽
沈 先泄泻而后目盲。服单方,目明而渐腹满,是脾虚木横。又服草药,寒性伤中,病成臌胀。其根
已久,恐难骤效。
焦白术 冬瓜皮 川朴 茯苓 陈皮 焦六曲 大腹皮 泽
泻砂仁 苡仁 陈香橼皮
杨 两尺脉滑,湿热积滞在于下焦。小便不利,大腹胀满,是下焦不利,中焦气不通也。
肉桂 赤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大戟 神曲 陈皮 冬瓜皮 姜皮
冯 风水相搏,一身面目悉肿,咳嗽,气升不得卧。症势险重,用越婢法。
麻黄 生甘草 杏仁 石膏 赤苓 泽泻 陈皮 葶苈子 大腹皮 生姜 大红枣
又 用越婢法,虽得微汗,手肿稍退,余肿未消,咳嗽气急,良由劳碌之人,脾胃不足,急不行运。
今以扶脾和中理气,宣达三焦,冀其气化流通。
冬术 生 皮 大腹皮 防己 陈皮 防风 茯苓皮 冬瓜皮 姜皮
何 内有湿热生疮,外受风寒浮肿。风湿相搏,症成疮臌。防加喘急。
防风 羌活 杏仁 大腹皮 橘红 赤苓 桔梗 荆芥 川朴 桑叶 通草
杜 风水相搏,一身暴肿,上则咳嗽,喉有痰声,下则溏泄,小便不利。发汗而利小便,是其大法。
计不出此,迁延匝月,节近清明,天气温暖,肺胃久蕴之风,从中暗化为热。反服肾气汤
方,意欲通阳化水,阳未通而阴先劫,水未化而火反起矣。于是舌燥唇焦齿黑,心烦囊缩,胸腹肤红,
危险之象,已造极中之极。勉拟清肃肺胃,存阴泄热,以冀转机为幸。
生石膏 杏仁 通草 茯苓皮 豆豉 北沙参 麦冬 川贝 丹皮 芦根 鲜薄荷根
绿豆汤代水。
又 肺得热而不降,肝有火而上升,胃居于中,受肝火之冲激,欲降不能而反上逆,由是呕吐不纳矣。
昨用清金以通决渎,幸水道已通,高原得清肃之令。然中焦格拒,艮阳失游溢之权,
似宜转运其中。但肝火炽甚,徒运其中无益也。当清肝之亢,以衰木火之威,胃不受肝之克,而中气得和,
则呕可以宁矣。
川连(姜汁炒) 黄芩(姜汁炒) 半夏 泽泻 陈皮 黑山栀 竹茹(姜汁炒) 茯苓皮 川贝 芦根 枇杷叶
当归龙荟丸(三钱) 绿豆生姜汤送下。
渊按∶风水坏证也。两方应变俱佳。
尤 疟止之后,腹胀足肿,湿热内归太阴,防成疟臌。但小便清利,是属脾虚。拟浓朴温中汤加味。
川朴 茯苓 陈皮 干姜 草豆蔻 木香 半夏 冬瓜皮 姜皮
廉 脾有湿热积气,渐渐腹满足肿,纳食则胀,证成气臌。
白茯苓 川朴 白术 苡仁 苏梗 五加皮 泽泻 陈皮 砂仁 通草
奚 湿热内阻肠胃之间,横连膜原。膜原者,脏腑之外,肌肉之内,膈膜之所舍,三焦决渎之道路,邪
留不去,是为肿胀。胀属气,肿属水。是必理气而疏决渎,以杜肿胀之萌。
黑白丑(各五钱) 莱菔子(一两) 砂仁(一两)
用葫芦大者一枚,将三味纳入,再入陈酒一大杯,隔汤煎一柱香。取出葫芦中药,炒研为末,再以葫芦
炙炭共研和。每晨服二钱。
惠 湿伤脾肾之阳,先腰痛而后足肿,脘中作痛,口沃酸水。用甘姜苓术汤合五苓散加味。
甘草 干姜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肉桂 半夏 陈皮 通草 五加皮
渊按∶沃酸一证,《内经》言热,东垣言寒,究竟辛通药最效。
又 前用辛温通阳,甘淡祛湿,脘痛,足肿,呕酸等症皆除,惟跗肿未退。减其制以调之。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断 苡仁 牛膝 陈皮 通草 桑白皮 五加皮
薛 先足肿而后腹满,面浮,寒湿伤于下而渐上攻也。通阳化湿以利小便立法。
桂枝 泽泻 陈皮 川朴 桑白皮 莱菔子 五加皮 茯苓皮 半夏 大腹皮 姜皮
骆 疮之湿热与肝之气郁互结于里,近感风温,寒热咳嗽,骤然浮肿,证属疮臌。
苏梗 杏仁 川朴 桔梗 赤苓 泽泻 枳壳 橘红 大腹皮 茯苓 莱菔子 姜皮
又 湿夹热而生疮,风合湿而为肿。风从外入,故寒热而咳嗽;湿自内生,故腹满而气急。用仲景麻杏
苡甘汤加味。
麻黄 杏仁 苡仁 甘草 川朴 滑石 连翘 淡芩 枳壳 莱菔子 元明粉 薄荷叶
共研粗末,滚汤泡服。
又 四肢面目肿退,而腹满未宽。在表之风寒虽解,在里之湿热未治。今拟宽中理湿。
赤苓 苡仁 陈皮 大腹皮 杏仁 泽泻 莱菔子 川朴 通草 枳壳 姜皮
白 火炎于上,水溢高原。肺金受邪,面红浮肿,唇鼻俱赤,而有皮烂之形。腹部腿足亦肿,三焦俱受
其病矣。行步咳喘,邪在手太阴无疑。用吴鹤皋麦门冬汤泻火泄水为法。
麦冬 冬瓜皮 通草 姜皮 桑白皮 丝瓜络 枇杷叶 陈粳米
渊按∶此水肿之变证也。用轻清宣化上焦,所谓轻可去实。
范 下有湿热,上受风温,初起寒热,即便周身浮肿,咳嗽气塞,似与风水同例。拟越婢加术汤。
麻黄 葶苈子 半夏 赤苓 焦白术 桑白皮 射干 通草 杏仁 大腹皮 冬瓜皮 姜皮
诸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盖风伤于上,湿伤于下,气道蕴塞,肺失宣降,脾失转输,上则咳喘,
下则溲涩,中则腹满,而水肿成焉。证名风水,载于《金匮》。病在肺脾,法以开上、疏中、渗下,从三焦分泄。
二陈汤 前胡 射干 川朴 泽泻 车前子 羌活 桔梗 桑白皮 大腹皮 通草 姜皮
范 伏邪湿热,内蕴太阴阳明。身热腹满,面浮足肿,两膝酸痛,小便短少。拟通经络以解表,燥湿热以清里。
羌独活 防风 川朴 陈皮 大腹皮 苡仁 柴胡 前胡 泽泻 赤苓
渊按∶湿热作胀,病在太阴阳明脾胃,从败毒散加减,以分疏其内伏之邪。既有身热,宜佐苦寒一二味
泄之,所谓苦辛通降,甘淡分利之法也。
仁渊曰∶《内经》言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此气胀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此水胀也。
五脏六腑皆有胀,统气与水而言之也。石瘕、肠覃,女子血凝气滞而病胀也。
后贤分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法已大备,似无庸再议。然余观劳损者病在精,肿胀者,病在气,无论气臌、
水臌、血臌,最重在肺脏。盖肺主一身治节,管领五脏六腑之气。肺气一伤,周身治
节不行,于是脾失健运,肝木横逆而为气臌;肾失枢转,膀胱水道不利而为水臌;肝失疏泄,气滞血凝而为血
臌。谓非皆由肺气
伤残,不能化水,化血,自化之病乎?虽然,所因甚多,所病各异。从外感而得者多暴、多实、多热,从内伤
而得者多缓、多虚、多寒。水肿多实证,其来也暴;气肿多虚证,其来也缓;湿热肿在虚实之间,其来也
不暴不缓,必先见别证而后胀满。若水肿之咳逆喘呼,非大实,即大虚,不可不辨。实则肺气壅塞不
降,虚则肾气奔逆不纳。虚证固宜温补,实证必须泻降。如水肿实证,即舟车、禹功亦不为峻,但不可过剂。
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或从虚实间进之法,投峻药一服,续投调理药三二
日,再进一服最稳。余验过数人。至单腹胀,乃脾肺肾真气败坏,全属虚证。血臌、肠覃、石瘕,虽病在血分,
不可专求之血,宜导气以通血。气为血帅,古人明训,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之三

积聚门(附虫积)

属性:孙 厥阴寒气乘胃,直犯中州,虫动不安,腹痛如刀之刺,口吐酸水清涎。法宜辛温,佐以酸苦,泄之通之。
川楝子 延胡索 川连 青皮 吴茱萸 川椒 焦楂炭 乌药 使君子 竹二青
金 少腹两旁结块,渐大渐长,静则挟脐而居,动则上攻至脘,旁及两胁,已八九年矣。据云始因积经半
载,疑其有孕,及产多是污水,后遂结块。想是水寒血气凝聚而成。
甘遂(面包煨,三钱) 香附(盐水炒,一两) 三棱(醋炒,一两) 蓬术(醋炒,
一两) 桃仁(炒,五钱) 肉桂(另研,一钱) 川楝子(五钱,巴豆七粒合炒黄,去
巴豆) 五灵脂(醋炒,五钱) 地鳖虫(酒浸,炙,二十一个)
共研为末,炼白蜜捣和为丸。每服十丸,日三服。
渊按∶水寒血气凝聚冲脉之分,果是实证,此方必效。
金 脐以上有块一条,直攻心下作痛,痛连两胁,此属伏梁,为心之积,乃气血寒痰凝聚而成。背脊热而
眩悸,营气内亏也。法当和营化积。
当归 半夏 瓦楞子 香附 丹参 茯苓 陈皮 木香 延胡索 川楝子 砂仁
渊按∶眩悸亦寒痰为患,未必即是营虚,否则背脊之热何来。
又 投化积和营,伏梁之攻痛稍缓,背脊之热亦减,仍从前制。
前方去茯苓、瓦楞子、木香,加茯神、玫瑰花。
王 腹中癖块,渐大如盘,经事不来,腰酸带下。此属营虚
气滞,瘀积内停。近日水泻,伤于暑湿。当先治其新病。
平胃散去甘草,加芍药、香附、吴茱萸、焦六曲。
又 腹块如复盘,上攻则痛,下伏则安。足跗浮肿,时时沃酸。从肝脾胃三经主治。
川楝子 延胡索 吴茱萸 川椒 木香 蓬莪术 制香附 陈皮 茯苓 川连(姜汁炒)
又 腹中结块,内热微寒,四肢无力,口沃酸水。肝脾气郁,营卫两亏,劳损之象。
党参 香附 当归 丹参 川楝子 川椒 延胡索 冬术 干姜 青蒿梗 神曲 大枣
渊按∶内热微寒,乃肝脾郁结,肺金治节不行,营卫不调也。宜参逍遥、左金法。
丁 肝之积,在左胁下,名曰肥气。日久撑痛。
川楝子 延胡索 川连 青皮 五灵脂 山楂炭 当归须 蓬莪术 荆三棱 茯苓 木香 砂仁
又 左胁之痛已缓。夜增咳嗽,寒痰走于肺络。宜肺肝同治。
旋复花 杏仁 川楝子 荆三棱 茯苓 款冬花 半夏 新会皮 蓬莪术 新绛 青葱管
蒋 少腹结块,渐大如盘。此属肠覃,气血凝滞而成。拟两疏气血。
香附 五灵脂 红花 当归 泽兰 桃仁 延胡索 丹参 陈皮 砂仁
大黄 虫丸,每服二十粒,开水送。
金 气从少腹上冲咽嗌,则心中跳,胁中痛,初起寒热而呕,此奔豚气之挟肝邪者也。半月以来,
寒热虽止,气仍上逆。脉沉弦小。宜宗《金匮》法。
二陈汤去甘草,加当归、白芍、吴茱萸、香附、川朴、槟榔、苏梗、沉香、姜汁、东行李根。
又 奔豚之气渐平,脘中之气未静。当从肝胃求治。
淡吴萸 半夏 香附 川楝子 延胡索 茯苓 焦六曲 陈皮 白芍 蔻仁
丁 久患休息痢,止数日后气攻胸脘板痛,上下不通,几至发厥,须大便通始减其痛。匝月大便仅通三
次。板痛者聚而成块,偏于右部,是脾之积也。脉沉紧而细,当与温通。
熟附子 淡干姜 川朴 陈皮 茯苓 香附 大腹皮 延胡索 沉香化气丸 东垣五积丸
米 右关尺牢弦,腰腹有块攻痛,是肝肾之积在下焦也。用缓消止痛法。
肉桂 雄黄 尖槟榔
共研细末,用独头蒜捣丸。早晚服各五丸,开水送。
渊按∶雄黄散结,槟榔破滞,肉桂温散下焦沉寒痼冷,又能温脾疏肝。丸以独蒜,以浊攻浊,深得制方之妙。
唐 经停十月,腹微满,脉沉细涩,脐上心下块长数寸,是属伏梁,因七情恚怒气郁痰凝所致。经曰∶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洁古谓∶养正积自除,不得过用克伐。今拟
开郁正元散法,理气行血,和脾化痰,寓消于补之中。
二陈汤加归身、川芎、冬术、山楂炭、延胡索、香附、麦芽、苏梗、砂仁、茺蔚子。
钱 少腹有块,痛则经来如注,气升如喘。冲脉久伤,肝木肆横。
香附(醋炒) 紫石英 当归 白芍(酒炒) 木香 三棱(醋炒) 大熟地 牛膝 小茴香(盐水炒) 青皮(醋
炒)
某 前年秋季伏暑症中,即结 瘕,居左胁下。春来下午必发微热,晨必吐痰,食面必溏泄。此当时热邪
未清,早进油腻面
食,与痰热互相结聚于肺胃之络,当以攻消为主。
柴胡(三钱,酒炒) 青皮(一两,巴豆五钱同炒;去豆) 三棱(五钱,醋炒)
蓬术(五钱,醋炒) 雄精(一两) 大黄(一两,皂荚子三粒,合炒去皂荚子)
上药为丸,每服一钱。下午服六君子丸三钱。
渊按∶柴胡、青皮疏肝胆而升清,莪、棱破滞气而消块,大黄攻热积,巴豆逐寒积,皂子去油腻之积,
雄精开结化痰也。无坚不破,无攻不利,正气不虚者可用。
陈 病起逢食则呃,食入则胀。今脐上至心下一条胀痛,坐久则知饥,行动则饱胀,此属伏梁。
胃为心之子,故胃亦病也。仿东垣五积治例。
川连 吴茱萸 干姜 陈皮 香附 半夏 茯苓 丁香 延胡索 五灵脂
渊按∶所谓食呃也,病在肠胃。
钱 脉微细,阴之象也。少腹有块,上攻及脘,自脘至嗌一条气塞,发作则大痛欲厥,头汗如雨。用方
大法,固宜以温通为主矣。惟舌有黄腻浊苔,便泄臭秽,必兼湿热,而块痛得按稍
减,中气又虚,方法极难周顾,尚祈斟酌是荷。
川楝子 乌药 肉桂 乌梅 木香 淡吴萸 泽泻 延胡索 茯苓 川连(酒炒)
又 下焦浊阴之气,上乾清阳之位。少腹胸胁有块,攻撑作痛,痛甚发厥。昨用温通,病势稍减,
脉仍微细,泄仍臭秽,恶谷厌纳,中气大亏,阴气凝结,当脐硬痛。恐属脏结,攻之不可,补之亦难,诚为棘手。
肉桂 吴茱萸 炮姜 枸杞子 乌药 木香 延胡索 金铃子 白芍 茯苓 泽泻 萱花 金橘饼
丁 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腹中微痛。用HT 济槟榔丸。
槟榔(炒) 桃仁 当归(酒炒) 青皮(酒炒) 沉香 火麻仁 党参(元米
炒) 茯苓(烘) 木香(烘) 乌药(烘) 大熟地(砂仁拌炒) 白芍(酒炒)
上药为末,用神曲三两,煮糊为丸。每朝三钱,开水送。
伍 胸脘有块,大如碗,每午后则痛,甚于黄昏,连及背胀,时沃清水,诸药无效。
枳壳(九枚,纳入阿魏三钱,炙焦) 牡蛎(二两) 肉桂(三钱) 白蛳螺壳(二两)
共炙为末。每痛发时服一钱,开水送。
渊按∶枳壳破气。阿魏佐肉桂散寒,以浊攻浊。牡蛎软坚。白蛳螺壳始用于丹溪,云化伏痰,消宿水。
周 食填太阴,肝气欲升而不得,胃气欲降而不能,气塞于中,与食相并,脘胁疼痛,气攻有块,
汤饮辄呕,上不得纳,下不得出,法当疏运其中。
半夏 橘红 青皮 莱菔子 川朴(姜汁炒) 吴茱萸 赤苓 白蔻仁(研冲)
另∶苏梗、枳壳、槟榔,三味摩冲。
丁 脉迟细,脘中有块,纳食撑胀,腹中漉漉作声,嗳腐吞酸,大便坚结。此脾胃有寒积也。
当以温药下之,仿温脾法。
附子(制) 干姜 枳实 大黄 桂木 陈皮 半夏
洪 结癖累累,久踞腹中。年逾六旬,元气下虚,中气已弱,肝气肆横,腹渐胀满。脉沉弦细,
细而沉为虚为寒,沉而弦为气为郁。病关情志,非湿热积滞可比,攻消克伐难施。拟商通
补。补者补其虚,通者通其气。
六君子汤加、苏梗、肉桂、香附、川朴(姜汁炒)、白芍、生姜。
冯 脉右关滑动,舌苔黄白而腻,是痰积在中焦也。左关弦搏,肝木气旺,故左肋斜至脐下有梗一条,
按之觉硬,乃肝气入络所结。尺寸脉俱微缓,泄痢一载,气血两亏。补之无益,攻之
不可,而病根终莫能拔。根者何?痰积,湿热,肝气也。夫湿
热、痰积,须借元气以营运。洁古所谓养正积自除,脾胃健则湿热自化,原指久病而言。此病不谓不久,
然则攻消克伐何敢妄施。兹择性味不猛而能通能化者用之。
人参 茯苓 于术 青陈皮 炙甘草 泽泻 枳壳 神曲 茅术 当归(土炒) 黄 白芍(吴萸三分,
煎汁炒) 防风根
又 丸方∶制半夏三两,分六分。一分木香(二钱,煎汁拌炒);一分
白芥子(二钱,煎汁拌炒);一分乌药(三钱,煎汁拌炒);一分金铃子(三钱,煎汁拌
炒);一分猪苓(二钱,煎汁拌炒);一分醋拌炒。炒毕,去诸药,仅以半夏为末,入雄精三钱,研末,射香
一分,独头蒜三个,打烂,用醋一茶杯,打和为丸。每晨服一钱五分,开水送。
渊按∶制法极佳,通化肺脾之痰,疏理肝胆之结,丸法亦有巧思。诸凡与此证相类者,皆可用之。
曹 寒饮痰涎气血凝结成癖,踞于脘肋,下及腰间,久必成囊而为窠臼。如贼伏于隐僻之处,一时难以攻
捣。昔许学士有此论,法当内和脾胃,外用攻消,今仿其意。
半夏 茯苓 乌药 白芥子 当归 青皮 泽泻 吴茱萸 延胡索 桂枝 杜仲(姜汁炒) 生木香 生熟谷芽
华 脾虚胃弱,则湿热不运而生痰。痰停中脘,则食不化而成积。胃脘结块,按之则痛,面色青黄,
木乘中土。饮食少纳,虑延胀满。
党参(姜汁炒) 半夏 陈皮 川朴 茯苓 白芥子 山楂肉 砂仁 六曲 鸡内金
丁 血虚木横,两胁气撑痛,腹中有块,心荡而寒热。病根日久,损及奇经。经云∶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任脉为病,男疝女瘕。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合而参之,谓非奇经之病乎?调之不易。
黄 党参 茯神 白薇 枸杞子 沙苑子 白芍 当归 陈皮 香附 紫石英。
又 和营卫而调摄奇经,病势皆减。惟腹中之块未平。仍从前法增损。
前方去枸杞子,加砂仁、冬术。
孔 病由肝气横逆,营血不调,腹中结瘕,脘胁攻痛,渐致食减内热,咳嗽痰多,当脐动跳,心悸少寐,
口干肠燥,而显虚劳血痹之象。极难医治,姑仿仲景法。
党参 茯苓 枣仁 乳香 没药 桃仁 当归 川贝 香附 白蜜 地鳖虫(酒炙)
又 前方养营化瘀,下得血块两枚。腹满稍软,内热咳嗽未减。今且和营启胃,退热止咳,再望转机。
西党参 茯苓 丹参 广皮 血余炭 川贝母 杏仁 当归 阿胶 地鳖虫
又 气滞血瘀,腹满有块攻痛,内热已减,咳嗽未平。拟两和气血方法。
党参 香附 郁金 茯苓 山楂肉 延胡索 当归 杏仁 阿胶 桃仁 沉香 血余炭
又 咳嗽不止,腹仍满痛。肝肺同病,久延不已,终成劳损。
桃杏仁 车前子 川贝 当归 丹皮 阿胶(蒲黄炒) 旋复花 苏子 茯苓 新绛
许 腹痛,大便泄出细虫,延来日久,中气渐虚,此胃中寒积也。法当温中补中。
川连(盐水炒) 炮姜 木香 白芍 白术 使君子 吴茱萸 乌药 川椒 伏龙肝(煎汤代水)
某 阅病源是属虫病无疑。虫由湿热所化,脾土不运而生。其发于月底之夜,原有脾胃虚寒。寒属阴,
故夜发也。寒久化热,土虚木强,其发移于月初,必呕吐胸热,两乳下跳,虫随酸苦痰涎而出,多寡不一,或
大便亦有,腹中微痛,虽口渴甚,不能咽水,水下复呕,呕尽乃平,至中旬则康泰无恙矣。所以然
者,月初虫头向上,且病久呕多,胃阴亏,虚火上炎,故胸中觉热。虚里跳动,中气虚也。中气者,胸中大气,
脾胃冲和之气,皆归所统。脾胃中气虚甚,故跳跃也。病延一载有余,虫属盘
踞,未易一扫而除。图治之法,和中调脾,杜生虫之源;生津平肝,治胸热口渴;化湿热,降逆气,
以治呕吐。久服勿懈,自可见功;欲求速效,恐不能耳。
川楝子 芜荑 党参(元米炒) 白术 青皮 制半夏 白芍 茯苓 焦六曲 干姜 陈皮 榧子 蔻
仁使君子肉
渊按∶病从脾胃寒湿而来,湿郁生热,热郁生虫,变成本寒
标热。本寒则藏真伤而气结生积,标热则湿热阻而虫属内踞。
吴 喜食生米,积聚生虫。腹痛面黄,口流涎沫,虫之见症无疑。先拟健脾化虫。
茅术(米泔水浸) 青皮 鹤虱 榧子(炒打) 芜荑 尖槟榔 陈米(炒黄)
共研为末,每朝调服三钱,略用砂糖少许。
马 心之积,名曰伏梁。得之忧思而气结也。居于心下胃脘之间,其形竖直而长。痛发则呕吐酸水,
兼夹肝气、痰饮为患也。开发心阳以化浊阴之凝结,兼平肝气而化胃之痰饮。
桂枝 石菖蒲 延胡索 半夏 川连 吴萸(炒) 茯苓 川楝子 陈皮 蔻仁 郁金 瓦楞子
朱 久有伏梁痞痛呕酸之患,是气血寒痰凝结也。自遭惊恐奔波,遂至脘腹气撑,旁攻胁肋,上至咽嗌,
血随气而上溢,甚至盈碗盈盆。两载以来,屡发屡止,血虽时止,而气之撑胀终未
全平。近来发作,不吐酸水而但吐血,想久伏之寒化而为热矣。立方当从气血凝积二字推求,备候商用。
郁金 香附(醋炒) 丹参 茯苓 炒黑丹皮 苏梗 延胡索(醋炒)
韭菜根汁(一酒杯,冲) 童便(冲) 鲜藕
另∶用云南黑白棋子二枚,研细末。用白蜜调,徐徐咽下。
渊按∶血从惊恐而来,所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乱血逆,必然之理,棋子治何病未详。
又 肝郁化火,胃寒化热,气满于腹,上攻脘胁,则血亦上出。前方疏理气血之壅,病情稍效。今以化肝
煎加减。盖肝胃之气,必以下降为顺,而瘀凝之血,亦以下行为安。气降而血不复升,
是知气降而火降,瘀化而血安,必相须为用也。
郁金 三棱(醋炒) 延胡索 川贝 青皮 桃仁 泽泻 焦山栀 茯苓 苏梗 丝瓜络 鲜藕 鲜苎麻(连根叶)
范 素有肝胃气痛,兼挟寒积。脘腹胀满,痛及于腰,咳不可忍,舌苔白腻,渴不欲饮,大便似利不利,
脉沉弦而紧。恐属脏结,颇为险候。非温不能通其阳,非下不能破其结,仿许学士温脾法。
制附子 干姜 肉桂 川朴(姜汁炒) 生大黄 枳实
渊按∶咳不可忍,上焦之气亦闭矣。所谓五实证非耶?
又 脘腹胀满,上至心下,下连少腹,中横一纹,如亚腰葫芦之状。中宫痞塞,阴阳结绝,上下不通,
势濒于危。勉进附子泻心一法,温阳以泄浊阴,冀其大便得通。否则恐致喘汗厥脱,难以挽回。
制附子 川连(姜汁炒) 川朴(姜汁炒) 生大黄(酒浸)
长流水煎。再服备急丸七粒,砂仁汤送下。
又 两投温下,大便仍然不通。胸腹高突,汤水下咽辄吐,肢渐冷,脉渐细,鼻煽额汗,厥脱可忧。
按结胸、脏结之分,在乎有寒热、无寒热为别。下之不通,胀满愈甚,乃太阴脾脏受
戕,清阳失于转运。崔行功有枳实理中一法,取其转运中阳,通便在是,挽回厥脱亦在是,惟高明裁酌之。
此证死。
仁渊曰∶五积六聚,积属脏而不移,聚属腑而无定。又曰 瘕, 者,真也,其块不散;瘕者,假也,
聚散不常。夫五积虽分属五脏,不过分其部位病形,使学人有所遵循耳。究在脏腑之
外,乃寒痰汁沫瘀血凝结于膜壑曲折之处,因脏气不能运化,积
年累月,受病非一途。先宜观其虚实,即形气实者,亦不可专于攻伐,况夫虚多实少!且痞气、肥气、多于奔
豚、伏梁。即今之癖块居脘胁之下,因久疟而生者十七八,又名疟母。由服药不
当,或早用堵截,或饮食不节,致湿热痰浊漫无出路,郁于膜原之分,中气不化,日久成积。初宜开化其邪,
兼调营卫。中虚者,先调其中,湿热化而块自消,中气和而块亦消,养正逐邪,
各有分寸。六聚较积轻浅,病在气分,营卫不和,气聚有形,必挟肝邪,疏肝和脾以调气机,自效。积聚之
证,大抵寒多热少,虚多实少,桂枝、肉桂、吴茱萸为积聚之要药,能温脾疏肝,使气机通畅故也。盖气温则
行,血寒则凝,营运其气,流通其血,为治积第一法。有热再佐连、柏之类,参以活变。若虫积乃由湿
热食滞而生,或寒邪郁其湿热,肠胃之气不化,而九虫生焉。《千金方》分属五脏,不过分病形以定治法耳,
未免凿空。盖无论何虫,不过伏在肠胃曲折之处。如果伏于五脏,必然五脏被咬,其人尚能生乎!虫积既从
湿热食滞而生,固多实证,治无补法。即久虚亦必先去其虫而后调补之,不可泥养正积除之说也。



<目录>卷之三

脘腹痛门

属性:胡 腹中雷鸣切痛,痛甚则胀及两腰,呕吐酸苦水。此水寒之气侮脾,乃中土阳气不足也。温而通之。
附子理中汤去草,加川椒、吴茱萸、水红花子。
又 脾脏虚寒,宿积痰水阻滞,腹中时痛,痛甚则呕。仿许学士法。
附子理中汤加当归、茯苓、吴茱萸、枳实、大黄。
渊按∶温下之法甚善,惜以后易辄耳。
又 腹痛,下午则胀,脉沉弦。此属虚寒挟积。前用温下,痛势稍减。今以温中化积。
川熟附 党参 干姜 花槟榔 茯苓 当归 青皮 陈皮 乌药
又 腹痛三年,时作时止,寒在中焦,当与温化无疑。然脉小弦滑,必有宿积。前用温下、温通两法,
病虽减而未定。据云
每交午月其痛倍甚,则兼湿热,故脉浮小而沉大,按之有力,此为阴中伏阳也。当利少阴之枢,温厥阴之气,
运太阴之滞,更参滑以去着法。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茯苓 木香 白术
另∶用黄鳝三段,取中七寸,炙脆,共研末,分三服。
渊按∶既知宿积,何不再进温下?三年之病,谅非久虚。脉浮小沉大,乃积伏下焦。盖痛则气聚于下,
故脉见沉大。此论似是而非。
又 腹痛,左脉弦,木克土也。仲景云∶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主之。若不止者,小柴胡汤。所以疏土
中之木也。余前用四逆散,即是此意。然三年腹痛,痛时得食稍安,究属中虚,而漉
漉有声,或兼水饮。今拟建中法加椒目,去其水饮,再观动静。
老桂木 白芍 干姜 炙甘草 党参 川椒目
渊按∶此寒而有积,为虚中实证,与建中甘温不合,故服之痛反上攻,以甘能满中,胃气转失顺下也。
又 用建中法,痛势上攻及胃脘,连于心下,左脉独弦滑,是肝邪乘胃也。姑拟疏肝。
金铃子 延胡索 吴茱萸 香附 高良姜 木香 白檀香
沈 肝胃气痛,发则呕吐酸水。治以温通。
二陈汤去草,加栝蒌皮、吴茱萸、白胡椒、当归、香附、川楝子。
时 脘痛不时发作,曾经吐蛔,兼见鼻血。女年二七,天癸未通。想由胃中有寒,肝家有火。
金铃子散加五灵脂、香附、干姜、川连、使君子肉、乌药、乌梅、茯苓。
又 肝胃不和,脘胁痛,得食乃安,中气虚。拟泄肝和胃。
二陈汤去草,加川连、六神曲、乌药、高良姜、香附、砂仁。
殷 呕而不食,病在胃也。食而腹痛,病在脾也。痛连胸胁,肝亦病矣。气弱血枯,病已深矣。和
胃养血,生津益气为治。
淡苁蓉 枸杞子 归身 火麻仁 大麦仁 茯苓 半夏 陈皮 沉香 砂仁
谭 脘痛欲呕,甚则防厥。
党参 陈皮 茯苓 川椒 吴茱萸 蔻仁 生姜
冯 脾胃阳衰,浊阴僭逆。每至下午腹左有块,上攻则心嘈,嘈则脘痛,黄昏乃止,大便常艰。
拟通胃阳而化浊阴,和养血液以悦脾气。
淡苁蓉 陈皮 吴茱萸 茯苓 柏子仁 郁李仁 沙苑子 乌梅 川椒 制半夏
又 脘痛呕酸,腹中亦痛。非用辛温,何能散寒蠲饮。
二陈汤去草,加淡苁蓉、当归、干姜、吴茱萸、乌药、砂仁。
又 温肾通阳以散沉寒之气。久服腹痛自已。
前方去当归,加川熟附、葫芦巴。
顾 当脐硬痛,不食不便,外似恶寒,里无大热,渴不多饮。寒食风热互结于脾胃中,用《局方》
五积散合通圣散,分头解治。
五积合通圣,共为末。朝暮各用开水调服三钱。
又 用五积合通圣温通散寒,便通而痛未止。脉迟,喜食甜味,痛在当脐,后连及腰,身常懔懔恶寒。
此中虚阳弱,寒积内停。拟通阳以破其沉寒,益火以消其阴翳。
四君去草,加肉桂、制附子、木香、元明粉、乌药、苁蓉。
又 温脏散寒,腹痛已止。今当温补。
淡苁蓉 杞子 熟地 当归 茯苓 陈皮 吴茱萸 制附子 乌药 砂仁
渊按∶尚嫌腻滞。仍从四君加减为妙。
袁 三四年来腹痛常发,发则极甚,必数日而平。此脾脏有寒积,肝经有湿热,故痛则腹中觉热。拟温脾兼以凉肝。
金铃子散加陈皮、茯苓、干姜、白术、川朴、白芍、神曲、砂仁。
又 腹中寒积错杂而痛,古今越桃散最妙,变散为丸可耳。
淡吴萸 干姜 黑山栀 白芍 炙甘草。
神曲末一两,煮糊为丸。每朝服三钱,开水送下。
夫越桃散惟姜、栀二味。吴萸、白芍者,复以戊己法。加甘草取其调和也。
某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腹中结瘕,亦气之不运也。
二陈汤去草,加白术、沙苑子、焦神曲、苡仁、泽泻、砂仁、通草。
又 肝胃不和,脘腹作痛,呕吐酸水痰涎,经来则腹痛。先与泄肝和胃。
川连 半夏 陈皮 茯苓 栝蒌皮 薤白头 干姜 蔻仁 猩绛 旋复花
又 腹中久有癖块,今因冷食伤中,腹痛泄泻,呕吐不止,心中觉热。拟苦辛通降,先止其呕。
二陈汤去草,加黄芩、川连、川朴、苏梗、藿梗、蔻仁、泽泻。改方加神曲。
某 自咸丰四年秋季,饱食睡卧起病,今已五载。过投消积破气之药,中气伤戕。脘间窒痛,得食则安,
不能嗳气,亦不易转矢气,脉迟弦。肝胃不和,阳虚寒聚于中。拟通阳泄木法。
苓桂术甘汤加陈皮、白芍、吴茱萸、干姜、大枣。
又 胸背相引而痛,症属胸痹。
二陈汤去草,加栝蒌仁、制附子、桂枝、干姜、吴茱萸、蔻仁、竹茹。
孙 中虚土不制水,下焦阴气上逆于胃。胃脘作痛,呕吐清水,得食则痛缓。拟温中固下,佐以镇逆。
四君子汤去草,加干姜、乌药、白芍、熟地、紫石英、代赭石、橘饼。
渊按∶土虚水盛,用熟地未合。若欲扶土,不去草可也。
秦 悬饮居于胁下,疼痛,呕吐清水。用仲景法。
芫花 大戟 甘遂 白芥子 吴茱萸(各三钱) 大枣(二十枚)
将河水两大碗,上药五味,煎至浓汁一大碗,去滓,然后入大枣煮烂,候干。每日清晨食枣二枚。
渊按∶此十枣汤变法也。以吴萸易葶苈,颇有心思。
某 寒气凝聚,少腹结瘕,时或上攻作痛。法以温通。
小茴香 吴茱萸 木香 青皮 乌药 延胡索 三棱 砂仁 香附
钱 脉微细,阴之象也。少腹有块,上攻及脘,自脘至嗌一条气塞,发作则块攻大痛欲厥,头汗如雨。
用方大法,温通无疑。惟舌黄腻浊苔,便泄臭秽,必兼湿热;而块痛得按稍减,又属虚象。
金铃子散加人参、乌梅、乌药、泽泻、补故纸、吴茱萸、木香、肉桂、枸杞子、五味子、茯苓、肉果。
又 水饮痰涎与下焦浊阴之气,盘踞于中。中脘腹胁有块,攻撑作痛,痛甚发厥。昨用温通,痛势稍减。
但脉仍微细,泄仍臭秽,谷食厌纳,中气大虚,阴气凝结,当脐硬痛,恐属脏结。攻之不可,补之亦难,仍为棘手。
前方去人参、五味、乌药、故纸、肉果,加白芍、干姜、萱
花、橘饼。
某 腹中有寒,疼痛不止,法当温通。
金铃子散加干姜、吴茱萸、当归、枸杞子、官桂、木香、乌药、紫石英。
张 寒气稽留,气机不利。胸背引痛,脘胁气攻有块。宜辛温通达。
二陈汤去草,加栝蒌皮、薤白头、干姜、吴茱萸、延胡索、九香虫。
某 肝胃不和,腰胁胸背相引而痛。舌光无苔,营阴内亏。大便溏薄,脾气亦弱,并无呕吐痰涎酸水等
症。宜辛温通阳,酸甘化阴。
陈皮 茯苓 苏梗 吴茱萸 沙苑子 枸杞子 薤白头 白芍 橘饼
渊按∶脾肾虚寒宜甘温,营阴内虚宜柔缓,故不用姜、附刚燥之药。
某 饮停中脘,脘腹鸣响,攻撑作痛。大便坚结如栗,但能嗳气而无矢气,是胃失下行而气但上逆也。
和胃降逆,逐水蠲饮治之。
二陈汤去草,加代赭石、旋复花、神曲、干姜、白芍、川椒、甘遂、泽泻。
某 丹田有寒,胸中有热,中焦不运,湿甚生虫。与黄连汤。
川连 肉桂 吴茱萸 干姜 砂仁 使君子 半夏 青皮 乌药 花槟榔
又 虫痛,面黄吐涎。拟苦辛法。
川连 桂枝 川椒 蔻仁 乌梅 芜荑 焦六曲 香附 合金铃子散
张 脘痛两载,近发更勤。得温稍松,过劳则甚。块居中脘,患处皮冷,法以温通。
二陈汤去草,加炮姜、吴茱萸、木香、川朴、归身、神曲、泽泻、生熟谷芽。
又 腹痛有块,肝脾不和,食少面黄。治以疏和。
丹参 白芍 怀山药 茯苓 茯神 冬术 神曲 香附 砂仁
仁渊曰∶脘痛属胃,腹痛属脾。吞酸呕苦,俗名肝气,乃积饮病也。或得之喜餐生冷,或忧思郁结。夫肝
胆属木而喜升达,寄根于土。今脾胃为生冷忧思伤其阳和之气,布化转运失职,肝
胆无温润升达之机,郁久而肆其横逆,侮其所胜,脾胃受克,气机与痰饮凝滞于中脘,故作痛耳。其吞酸呕苦
者,脾寒不化,胃中之水饮停积,如食物置器中不动,其味变焉。稼穑味甘,今胃
不能化,木乘其胜,而齐木之味,化而为酸,齐胆火之味,化而为苦。木气冲逆,泛呕不已,久久积饮成囊,
亦生癖块。由餐凉而起者,尚可治;由七情而起者,每成噎膈。盖忧思既久,中阳
受伤,呕多胃汁槁枯,始则阳气伤,继则阴津竭,营卫少生化之源,胃管干瘪,肠液不充矣。徒恃医药无益,
须怡神静养。治法喻氏进退黄连汤,最有深意,辛以化胃,苦以降逆,所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也。罗谦甫治中
汤亦合,用金以制木。若南阳之栝蒌薤白等,或辛或苦,或通或润,皆可用,务在通中焦阳气,使脾
胃之阴凝开,肝木之郁结达,其痛自已。若腹痛须分部位,当脐太阴,脐旁少阴,少腹厥阴。尤宜辨寒热虚
实,大抵寒多热少,虚多实少,热者多实,虚者多寒。《内经·举痛论》∶寒者八九,热者一二,须从脉证
细辨焉。湿郁之年,亦多是证,亦脾胃为寒湿所郁,阳气不得宣化耳。



<目录>卷之三

噎膈反胃门

属性:王 痰隔中焦,食入脘痛,口沃清水,呕吐粘痰。大便坚结,肠液枯也。时多空嗳,胃失降也。拟化痰
和胃,降气润肠法。
旋复花(盐水炒) 代赭石 杏仁 半夏 橘红 栝蒌皮 瓦楞子
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姜汁 地栗汁
胡 气郁中焦,得食则呕,已延匝月,虑成膈证。
川连(吴萸炒) 白术 半夏 藿香 陈皮 焦六曲 香附 茯苓 郁金 白蔻仁
张 营阴虚,故内热少寐。气火逆,故咽喉哽塞。拟四物以养其阴,四七以理其气。
大生地(砂仁拌) 苏梗 茯苓 当归 川朴 北沙参 白芍 半夏 枣仁 姜竹茹 枇杷叶
陈 营虚火亢,胃枯食噎。心膈至咽,如火之焚,有时呱呱作声,此气火郁结使然也。病关情志,非徒药
饵可瘳,宜自怡悦,庶几可延。
旋复花 代赭石 沙参 黑山栀 茯苓 川贝 焦六曲 麦冬 杏仁 竹茹 枇杷叶
复 气火上逆,咽喉不利,胸痛食噎,膈症已成。况年逾六旬,长斋三十载,胃液枯槁,欲求濡润胃阴,
饮食无碍,还望怡情自适。
前方加西洋参、半夏。
丁 脉形弦硬。春令见此,是即但弦无胃。纳食哽痛,大便坚燥,已见木火亢逆,胃汁肠液干枯,治之不易。
旋复花 杏仁 火麻仁 桃仁 苏子 青果 荸荠 芦根
复 前方润燥以舒郁结,今拟下气化痰之剂。
麦冬 半夏 杏仁 橘红 川贝 茯苓 竹茹 芦根 荸荠 海蜇 枇杷叶
渊按∶两方清润可喜,洵属名家。
秦 痰气阻于胸中,故痰多而胸闷,纳食或呕,两太阳胀痛。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久延不已,恐成膈症。
半夏 橘红 赤苓 吴萸汁炒川连 党参 泽泻 藿香 旋复花 枳壳 川贝 蔻仁 肉桂 大腹皮 冬术 生姜
来复丹一钱,药汁送下。
陈 丧子悲伤,气逆发厥,左脉沉数不利,是肝之气郁,血少不泽也。右关及寸滑搏,为痰为火,肺胃
之气失降,肝木之火上逆,将水谷津液蒸酿为痰,阻塞气道,故咽喉胸膈若有阻碍,
纳食有时呕噎也。夫五志过极,多从火化,哭泣无泪,目涩昏花,皆属阳亢而阴不上承。目前治法,不外顺
气降火,复入清金平木。
苏子 茯苓 半夏 枳实 杏仁 川贝 竹茹 沙参 橘红 麦冬 海蜇 荸荠
此方系四七、温胆、麦冬三汤加减,降气化痰,生津和胃。病起肝及肺胃,当从肺肝胃为主。
秦 七情郁结,痰气凝聚。胸膈不利,时或呕逆。症将半载,脾胃大虚。前用四七、二陈,降气化痰,
今参入理中,兼培中土,当顾本也。
四七汤合二陈汤。理中汤加丁香、木香、蔻仁。
徐 气郁于胸为膈,气滞于腹为臌。饮食不纳,形肉顿瘦。
阴气凝聚,阳气 没。脉细如丝。姑与培土、通阳、化气一法。
党参 肉桂 白术 大腹皮 熟附子 泽泻 茯苓 来复丹
渊按∶伤胃则膈,伤脾则臌。膈多郁火,臌多阳衰。肺金治节不行,肝木起而克贼。
周 胸痛吐清水,自幼酒湿蕴蓄胃中,阳气不宣,浊气凝聚。
遽述前年又得暴喘上气,额汗淋漓,发作数次。今又增心嘈若饥,此皆胃病。用小半夏汤。
半夏 茯苓 陈皮 竹茹 生姜
渊按∶暴喘额汗,肺肾亦病,不独胃也。
复 停饮生痰,呕吐酸水,胸中板痛。前用小半夏汤,所以蠲其饮也。今风邪伤肺,咳嗽内热。拟金
沸草散宣风降气,仍寓祛痰蠲饮,肺胃兼治之方。
金沸草 半夏 陈皮 茯苓 款冬花 杏仁 荆芥 前胡 竹茹 枇杷叶
赵 气水郁结成痰,咽噎碍食,食入辄呕清水米粒。病在胃之上脘。降气化痰之药,须择不燥者为宜。
栝蒌仁 半夏曲 川贝 橘红 丁香 蛤壳(青黛三分,同研包) 白蜜 枇杷叶 竹茹 芦根 生姜汁(冲服)
复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食入即吐是有火也。
川连 半夏 苏梗 制大黄 竹茹 枇杷叶
渊按∶《内经》病机十九条,都有不尽然者,注者不敢违背,随文敷衍,贻误后学。其实是是非非,
明眼自能别白。即如诸逆冲上之证,不属于火者甚多,未可一概论也。读经者知之。
祝 胃阳虚则水饮停,脾阳虚则谷不化。腹中漉漉,胸胁胀满,纳食辄呕酸水清涎,或嗳腐气。
法以温导,崇土利水。
炮姜 陈皮 苍术 半夏 熟附子 白术 党参 泽泻 枳实 栝蒌仁 蔻仁 谷芽
沈 食下则饱胀,作酸呕吐,病属反胃。胃脉浮按则紧,沉按则弦。弦者木侮土,紧者寒在中。
党参 干姜 半夏 陈皮 茯苓 丁香 焦六曲 荜茇 蔻仁 陈香橼
许 吐血后呃逆,迄今一月。舌白腻,右脉沉滑,左脉细弱。其呃之气自少腹上冲,乃瘀血挟痰浊阻于
肺胃之络,下焦冲脉相火上逆,鼓动其痰,则呃作矣。酌方必有济,幸勿躁急为嘱。
半夏 茯苓 陈皮 当归 郁金 丁香 柿蒂 姜汁 藕汁 水红花子
东垣滋肾丸一钱,陈皮、生姜泡汤下。阴寒呃者用肉桂五分,坎 二条,沉香六分,分两服。
渊按∶所谓气呃、痰呃是也。与虚寒不同。
某 疟后痰气阻滞胃脘,清阳不升。作呃,纳食辄呕,防成膈症。且与仲景化痰镇逆再商。
旋复花 代赭石 淡干姜 法半夏 赤苓 制香附 丁香 柿蒂
秦 纳食辄呕清水涎沫米粒,病在胃也。曾经从高坠下,胁肋肩膊时痛,是兼有瘀伤留于肺胃之络,
故呕有臭气。拟化瘀和胃,降逆止呕为治。
旋复花 归须 广郁金 杏仁 半夏 炒丹皮 茯苓 焦楂肉 橘红 蔻仁
渊按∶佐韭、姜、藕三汁更妙。
复 止呕必以和胃,气升必须降纳。
半夏 茯苓 白术 蔻仁 藿香 陈皮 老桂木 神曲 干姜 沉香 伏龙肝
李 寒热咳嗽,一载有余,咳痰带血。饮食沃噎,胸膈阻窒,又成噎膈。此必兼挟气郁而成。今且和
胃降气,冀其血止噎减为妙。
旋复花 半夏 杏仁 丹皮 橘红 茯苓 郁金 栝蒌霜 蔻仁 竹茹 枇杷叶
陈 卒然心痛,纳食哽塞,粥饮犹可。此心气郁结,防变膈证。
栝蒌仁 薤白头 旋复花 川贝母 茯神 半夏 桔梗 远志肉 竹茹
朱 脉滑大,食入哽噎不下,舌腻,此属痰膈,大肠燥火凝结。拟清痰火,佐以宣通。
旋复花 麦冬 六神曲 黑山栀 赤苓 半夏 豆豉 陈皮 杏仁 竹茹 海蜇 荸荠 枇杷叶
吴 情志郁结,阳明津液内枯,少阴之气上逆。少腹气上冲咽,咽喉觉胀,纳食哽噎。拟温养津液,
以降浊阴之气。
旋复花 代赭石 苁蓉干 枸杞子 橘红 茯苓 川贝 半夏 沉香 鸡冠 地栗
盛 气郁痰凝,胸中失旷,背寒脊痛,纳少哽噎。甚则吐出。膈症之根。
旋复花 桂枝 栝蒌皮 杏仁 竹茹 代赭石 薤白头 半夏 茯苓
又 诸恙仍然,痰稍易出。
桂枝 栝蒌皮 干姜 薤白头 陈皮 杏仁 旋复花 生鹿角 竹茹 枇杷叶
又 服温通阳气之药,呕出寒痰甚多,未始不美,惟纳食哽噎之势未除。仍以温通,再观动静。
川熟附 桂枝 薤白头 半夏 陈皮 杏仁 桃仁 栝蒌仁 姜汁 韭菜根汁
又 上焦吐者从乎气,中焦吐者因乎积。此纳食哽噎,少顷则吐出数口,且多清水粘痰,是有
痰积在中焦也。然究属膈症之根。
川熟附 半夏 瓦楞子 陈皮 苏子 莱菔子 旋复花 白芥子 桃仁 荜茇
高 坤土阳微湿胜,腹中不和。用平胃、理中合剂。
平胃散合理中汤。加延胡者,因有瘀凝也。
某 叠进温中运湿,腹中呱呱有声,朝食则安,暮食则滞,卧则筋惕肉 ,时吐酸水。中土阳微,
下焦阴浊之气上逆,病属反胃。温中不效,法当益火之源,舍时从症,用茅术附子理中合真
武法。
附子理中加茯苓、陈皮、生姜。
渊按∶水谷不化精微而生酸痰,肝木失于濡润,筋惕肉 ,是肝有燥火也。徒事温燥无益。
张 胃汁干枯,肠脂燥涸,上焦饮食尽生为痰,不生津血。纳食则吐,痰随吐出。膈症之根渐深,
高年静养为宜。
鲜苁蓉(一两) 青盐半夏(三钱) 茯苓 当归 陈皮 沉香 枳壳
又 津枯气结噎膈,苁蓉丸是主方。
照前方加炒香柏子仁、陈海蛰、地栗。每日用柿饼一枚,饭上蒸软,随意嚼咽。
盛 背为阳位,心为阳脏。心之下,胃之上也。痰饮窃踞于胃之上口,则心阳失其清旷,而背常恶寒,
纳食哽噎,是为膈症之根。盖痰饮为阴以碍阳故也。
熟附子 桂枝 杏仁 神曲 薤白头 栝蒌皮 旋复花 蔻仁 豆豉 丁香 竹茹 枇杷叶
渊按∶温中化饮,降逆润肠,不失古人法度。惟豆豉一味不解是何意思。
孔 先曾呕血,胃中空虚,寒饮停留,阳气不通,水谷不化,食入呕吐酸水,谷食随之而出。脉细肢
寒,阳微已甚。证成翻胃,虑延脾败难治。
熟附子 干姜 丁香 橘饼 苁蓉干 九香虫 二陈汤(其中甘草炙黑)
渊按∶噎膈反胃从呕血而起者甚多。盖血虽阴物,多呕则胃阳伤而不复,不能运水谷而化精微,失
其顺下之职,始则病反胃,久则肠液枯槁而为膈证矣。
严 噎膈、反胃,胃脘之病也。上焦主纳,中焦司运,能纳
而不能运,故复吐出。朝食暮吐,责其下焦无阳。拟化上焦之
痰,运中焦之气,益下焦之火,俾得三焦各司其权,而水谷熟腐,自无反出之恙。然不易矣。
旋复花 代赭石 熟附子 茯苓 枳壳 沉香 半夏 新会皮 益智仁 淡苁蓉 地栗 陈鸡冠 海蛰
仁渊曰∶噎膈证,昔张鸡峰谓神思问病,而有不尽然者。过于谋虑忧思,脾阴伤而肝火起,固有是证。
而得之呕血过多,或餐凉食冷者不少,是皆脾胃阳伤也。胃阳伤则不化而失其顺降,
脾阳伤则不运而失其升腾,饮食到胃,精微不化气血津液而变酸水痰涎。中土既失温和松燥,肝胆失其条达,
郁结不舒,横克脾胃,气结而为痛,逆升而为吐,将稼穑甘味化为木火酸苦之味呕
出,胸膈稍快。明日再积再呕,久之中焦之气日伤,津液日竭,胃管之口缩小,纳食哽嗌作痛。胃气既失
顺降,二肠自少灌溉,渣滓留滞不行,加以肝胆郁结之火日加煽灼,大便自然燥而不
通,甚至经旬始通。通下如羊矢黑粒者,不可治矣。夫噎膈固属难治,而古人治此者亦少精妙之方。云岐子
九方,劫霸攻克,固不足道。《局方》过于香燥。近惟喻嘉言黄连汤进退之议,深中
窍要。此外如丹溪五汁安中饮、左金丸等,尚可取法。若大便不通,断不可以硝、黄硬下。要知阳明气降,
始二肠津液流润,不通自通矣。若夫反胃,即噎膈之根。古人谓食不得入是有火,食
入反出是无火。盖肝胆相火,郁于胸中,清旷之地,变为燎原之场,胃口被灼,气不得降,致食不能下。
此不独噎膈,噤口痢亦是此意。若噎膈证如此,则五液被焚,不可为矣。至食入反出,
虽属无火,乃中宫失温运之职,升降不灵,木火更从而为患,与火不生土,土虚阳衰之无火大异,未可以温
燥从事。仲景论胸中有寒,丹田有热,与此相近。喻氏黄连汤,即仿其意为之进退。
治此者能想明孰寒孰热、孰虚孰实,得其机巧,则为良工矣。



<目录>卷之三

三消门

属性:李 稚龄阳亢阴亏,一水不能胜五火之气,燔灼而成三消,上
渴,中饥,下则溲多。形体消削,身常发热。法当壮水以制亢阳。
大生地 川连 麦冬 知母 五味子 茯苓 生甘草 生石膏 牡蛎 花粉
又 夫三消,火病也。火能消水,一身津液皆干。惟水可以胜火,大养其阴,大清其火,乃治本之图。
病由远行受热,肾水内乏,当救生水之源。
大生地 沙参 五味子 麦冬 牡蛎 西洋参 桑白皮 蛤壳 天冬
侯 脾胃虚而有火,故善饥而能食;肝气盛,故又腹胀也。甘寒益胃,甘温扶脾,苦辛酸以泄肝,兼而行之。
玉竹 川石斛 麦冬 党参 冬术 白芍 吴萸炒川连 茯苓 乌梅 橘饼
渊按∶深得古人制方之意,而又心灵手敏。
查 脉沉细数而涩,血虚气郁,经事不来。夫五志郁极,皆从火化。饥而善食,小溲如脓,三消之渐。
然胸痛吐酸水,肝郁无疑。
川连 麦冬 蛤壳 鲜楝树根皮(一两,洗) 建兰叶
又 服药后,大便之坚难者化溏粪而出,原得苦泄之功也。然脉仍数涩,郁热日盛,脏阴日消。
舌红而碎,口渴消饮,血日干而火日炽。头眩、目花、带下、皆阴虚阳亢之征。当寓清泄于补正之中。
川连 淡芩 黑山栀 大生地 当归 阿胶 川芎 白芍 建兰叶
大黄 虫丸,早晚各服五丸。
渊按∶建兰叶不香无用,徐灵胎论之矣。
又 诸恙皆减。内热未退,带下未止,经事未通。仍从前法。
川连 当归 洋参 白芍 女贞子 茯苓 麦冬 丹参 沙
苑子 大生地
又 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风消者,火盛而生风,渴饮而消水也。先辈谓
三消为火疾,久必发痈疽。屡用凉血清火之药为此。自六七月间足跗生疽之后,消症稍
重。其阴愈伤,其阳愈炽。今胸中如燔,牙痛齿落,阳明之火为剧。考阳明气血两燔者,叶氏每用玉女煎,姑仿之。
鲜生地 石膏 知母 元参 牛膝 大生地 天冬 川连 麦冬 茯苓 生甘草 枇杷叶
钱 古称三消为火病,火有余,由水不足也。十余年来常服滋阴降火,虽不加甚,终莫能除。然年逾
六旬,得久延已幸。今就舌苔黄腻而论,中焦必有湿热。近加手足麻木,气血不能灌溉
四末,暗藏类中之机。拟疏一方培养气血之虚,另立一法以化湿热之气。标本兼顾,希冀弋获。
大生地 当归 山萸肉 麦冬 洋参 怀山药 龟板 建莲肉
猪肚丸三钱,另服,开水下。
朱 脉左寸关搏数,心肝之火极炽。口干,小溲频数而混浊,此下消症也。久有香港脚,湿热蕴于下焦。
拟清心肝之火,而化肾与膀胱之湿。
大生地 川连(盐水炒) 牡蛎 黄 茅术 麦冬 赤苓 黄柏(盐水炒) 蛤粉 升麻
猪肚丸,每朝三钱,开水送。
庞 胃热移胆,善食而瘦,谓之食 。大便常坚结而不通者,胃移热于大肠也。胆移热于心,故又
心跳,头昏。今拟清胃凉胆为主,安神润肠佐之。
鲜石斛 淡芩 郁李仁 火麻仁 枳壳 枣仁 栝蒌皮 龙胆草 茯神 猪胆汁
另更衣丸一钱,淡盐花汤送下。
此病服此方五、六剂后,用滋阴如二地、二冬、沙洋参等煎胶,常服可愈。
渊按∶此似消非消之证。胆腑郁热移胃,传所不胜,故用苦寒直泻胆火。
方 脾阴虚而善饥;肾阴虚而溲数。肝气不舒,则腹中耕痛;胃气不降,则脘中痞窒。此二有余二不
足也。然有余不可泻,不足则宜补;肾充则肝自平,脾升则胃自降耳。
党参 怀山药 五味子 茯神 麦冬 冬术 大熟地 枸杞子 陈皮 红枣
仁渊曰∶三消为火证,人尽知之。而古人治火之方,如人参白虎、竹叶石膏、门冬饮子,玉女煎、
大补阴等法,多有不应者,其火固非实火,亦非寻常虚火可比。愚意谓肺肾真阴耗损,
肝肾龙相之火浮越无制,以故寻常泻火清火之药,不能治其燔灼。多饮而不能润其烦渴,多食而不能充其肌肤
者,固为邪火不杀谷,实由肺金治节无权,脾土虽转输运化,肺不能洒陈散精,以充灌六腑五脏,营卫失滋生
之本,致愈食愈瘦,并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失其常度,小便如膏如油,致愈饮愈渴。夫肺为相
傅,主一身治节。饮食转运,虽赖脾胃,而宣洒通调,则在相傅。今饮不支渴者,乃气不化津以蒸溉上焦也;
饥不充肠者,乃气不化液以周灌脏腑百骸也。金病而水绝其源,火益炽而消益甚。夫肾为水脏,为阴阳之窟
宅而藏五液。五液既损于前,母气复伤于后,一伤再伤,而病独重焉。是以仲圣肾气丸最有深意
焉。《金匮》云∶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不治其肺燥而治其肾燥,不独治其肾之阴,并治其
肾之阳。盖肾之阴不化,由肾之阳不腾。熟地、丹皮滋肾之阴,而佐以附、桂蒸肾之
阳,使肾阴充而肾阳升,中焦上焦均得其蒸化之力,所谓云腾致雨,品物流行,治肾即所以治肺也。若夫上
中下之分,在肺脾所伤之浅深多少。肺伤重则多上消,脾伤重则多中消,而下消则无乎不在,盖三消以肾为主也。



<目录>卷之三

痰饮门

属性:吴 饮停中脘,脘腹鸣响,攻撑作痛。大便坚结如栗,但能嗳气、不能矢气,是胃失下行,而气但上
逆也。和胃降逆、逐水蠲饮治之。
半夏 淡干姜 陈皮 茯苓 泽泻 白芍 旋复花 代赭石 甘遂(去心面包煨) 川椒(炒出汗) 焦六曲
潘 肛有漏疡,阴津先损于下。兼以嗜酒,湿热又盛于中。继因劳碌感寒,寒入肺经,与胸中素盛
之痰湿相合,咳嗽,呕吐清水,而成痰饮为患。仍饮烧酒祛寒,宜其血溢矣。况内热脉
数,阴津亦亏。欲蠲痰饮,恐温则劫其阴;欲除内热,恐清则加其咳。宜和胃降气。
生苡仁 紫菀 白扁豆 茯苓 款冬花 川贝母 郁金 杏仁 蛤壳 十大功劳
又 阴虚痰饮,逢暑既不可温,又不可清。舌苔粘腻,当和中化痰,兼以摄纳肾气。
二陈汤加杏仁。肾气丸一钱,都气丸二钱,相和,开水下。
渊按,暑天何尝不可用温?惟痰饮见吐血,以为阴虚,不敢温耳。其实血从烧酒伤胃而来,尚非真正阴虚。
又 咳呕清水,痰饮之病。脉细数,内热,阴虚之候。治痰饮宜温,治阴虚宜滋,药适相背。肝肾为
子母,不妨补母以益子;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又当和胃以化痰。拟滋燥兼行,仿东垣法而不碍。
大熟地 冬术 阿胶 五味子 淡干姜 泽泻 茯苓 半夏 肾气丸
某 痰饮咳嗽,脾胃两亏。柯氏云∶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近增气急,不得
右卧,右卧则咳剧,肺亦伤矣。素
患肛门漏疡,迩来粪后有血,脾肾亏矣。幸胃纳尚可,议从肺脾
肾三经合治。然年近六旬,爱养为要,否则虑延损症。
熟地(砂仁末拌炒) 半夏 陈皮 五味子 川贝母 阿胶(蒲黄拌炒) 炮姜炭 冬术 归身炭 款冬花
此金水六君煎合黑地黄丸,加阿胶、款冬、川贝三味,补金水土三虚,上能化痰,下能止血。
虽有炮姜,勿嫌温燥,有五味以摄之。
周 饥饱劳碌则伤胃,寒痰凝聚,气血稽留,阻于胃络,而胃脘胀痛,呕吐粘痰,殆无虚日。倘不加
谨,恐成胀满。
异功散去甘草,加炮姜、熟附子、良姜、蔻仁。
又 温胃化痰,从理中、二陈、平胃三方化裁。
六君子合附子理中,加川朴。
又 寒积中焦,胃阳不布,痰饮窃踞。为胀为痛,为吐为哕。法当温运中阳。但病根日久,必耐服药乃效。
六君子合附子理中去草,加川椒、白蔻仁。
又 中虚非补不运,寒饮非温不化。益火生土,通阳蠲饮,苓桂术甘汤主之。附子理中汤亦主之。
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去草,加半夏、陈皮、蔻仁。
又 病有常经,方有定法。药已见效,无事更张。袁诗云∶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
附子理中合二陈汤,加老生姜,老桂木。
渊按∶倜傥风流,足征读书功夫。
徐 痰饮伏于胸中,遇寒则咳而喘,心嘈气塞,头眩腰 。年逾五旬,天癸当去而不去,是气虚不能
摄血也。夫气本属阳,阳气日衰,痰饮日盛。法当通阳气以祛水饮之寒。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也。
二陈合苓桂术甘,加款冬、杏仁、蛤壳、沉香。朝服都气丸二钱,肾气丸一钱,开水送下。
秦 痰饮咳喘,脘中胀满,时或微痛。虽肺胃肾三经同病,
而法当责重于脾。盖脾得运而气化,则痰饮有行动之机也。
半夏 陈皮 泽泻 茯苓 杏仁 川朴 补故纸 干姜(五味子同研) 胡桃肉
渊按∶痰饮病轻则治肺脾,重则治肾。数方皆治饮正轨。
又 痰饮停于心下,上则喘咳,下则脘胀。多由清阳失旷,痰浊内阻。转胸中之阳以安肺,
运脾中之阳以和胃,咳喘与胀满当松。
栝蒌皮 茯苓 陈皮 薤白头 川朴 半夏(姜汁炒) 干姜 泽泻 枳实(麸炒)
胡 痰饮久留于肺胃,或咳,或喘,或胀满,皆痰气之为病
也。化胃中之痰宜苓、半,化肺中之痰宜橘、贝,从此扩充以立方。
茯苓 橘红 桂枝 紫菀 白术 半夏 川贝 炙甘草 杏仁 蛤壳
顾 阅病原,知由痰饮久留,肺脾肾三脏交伤,下则肾虚不能纳气,中则脾虚不能运气,上则肺伤不能
降气。由是咳喘不得卧,肢肿腹膨,神气疲惫,虚亦甚矣。治上无益,当治中下。
大熟地(海浮石拌炒) 五味子(炒) 补故纸(盐水炒) 牛膝(盐水炒) 蛤壳(打) 沙苑子(盐水炒) 紫
石英( ) 怀山药(炒) 麦冬(元米炒) 茯苓
黑锡丹,每朝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渊按∶治下固是,然五味无干姜、熟地,牛膝无肉桂,肺肾之气仍不能纳降。赖有黑锡丹主持,可以取效。
秦 悬饮踞于胁下,疼痛,呕吐清水。用仲景法。
芫花 甘遂 大戟 吴茱萸 白芥子(各二钱)
将河水两大碗,入上药五味,煎至浓汁一碗,去渣,然后入大枣五十枚,煮烂,俟干。每朝食大枣五枚。
渊按∶此五饮之一,乃实证也。用之得当,其效如神。
赵 寒入肺底,咳喘而呕,水饮停于心下也。腰胁痛而经停,肝肾已虚。拟开上、温中、补下。
麻黄 细辛 淡干姜 五味子 茯苓 陈皮 杏仁 炙甘草 大熟地(海浮石拌) 半夏 沉香 枇杷叶
又 痰饮咳呕清水,而致停经发热,带下淋漓,营阴虚而肝肾亏矣。脘中胀满,大便偶利则胀觉松,仍
是饮邪见症。夫痰饮宜温宜化,而阴虚宜补宜清。所虑热久停经,恐成干血劳损。
半夏 陈皮 茯苓(细辛拌炒) 生地(姜汁炒) 干姜(五味子同炒) 沙苑
子白芍 当归 川芎 款冬花
渊按∶经停发热,未必即属虚证;惟带下过多,营液虚矣。脘胀便通则松,乃肺脾气分不化也。
尤 痰饮咳嗽,朝晨必吐清水。本拟温药以化之,但时当酷暑,兼有臂痛,且以和胃化痰。
半夏 陈皮 茯苓 款冬花 苏子 杏仁 莱菔子 白芥子
指迷茯苓丸。每朝服三钱,开水送下。
许 寒咳交冬则发,兼以颈项强急不舒。
大熟地(二两,麻黄二钱煎汁浸一宿,炒松) 川贝(一两) 党参(一两,元米
炒) 陈皮(一两) 茯苓(一两,细辛二钱,煎汁浸一宿,晒烘) 款冬花(一两) 制首乌(一两) 苡
仁(一两) 五味子(五钱,干姜二钱同炒) 杏仁霜(六钱) 归身(一两,酒炒) 胡桃肉(一两)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王 脉弦迟,脐以上连胃脘胀痛,此有寒饮。《脉经》云∶迟则
为寒。仲景云∶口不渴而脉双弦者,饮也。
香砂六君汤去草,加炮姜、神曲、干姜。
又 当脐腹痛,痛则气塞胸中,气嗳不得语,脉弦大而迟。此胃中阳气不足,而有寒饮也。当以温药通之。
照前方去神曲,加香附、川熟附。
吕 阴虚挟痰饮为病。痰饮内留,故咳嗽背寒,心胸着冷则痛。阴虚,故内热也。金水六君煎加减治之。
大熟地 半夏 陈皮 沉香 蛤壳 款冬花 苏子 杏仁 沙参 茯苓
顾 头眩心悸,脉沉弦者,饮也。病发则呕吐酸水,满背气
攻作痛,得嗳则痛松,此浊阴之气上攻阳位。当以温药和之。
熟附子 桂木 半夏 陈皮 冬术 川椒 茯苓 沉香
强 中气不足,湿化为痰,气逆不降,喘息不安,夜重于
昼。脉象弦滑,滑主痰饮,痰饮属阴,故病甚于夜也。拟降气化痰,兼扶中气。
半夏 苏子 陈皮 茯苓 前胡 旋复花 神曲 竹茹 雪羹 枇杷叶
盖 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留饮久
踞不去,亦由中气之虚。欲逐其饮,先补其中。丹溪云∶补完胃气而后下之为当。兹议先补中气一法。
六君子汤去甘草,加干姜。
又 甘遂半夏汤,用甘遂五分。
又 照前方用甘遂七分。
又 照前方用甘遂一钱。
虽大便仍未泻,而腹中已觉甚安,即停。药三日。
某 春脉当弦而反微,是肝虚也。肝虚魂不藏,夜不得寐,昼日当寤而反寐,是胃虚也。胃为两阳合
明之腑,胃虚则阳气失明,故昼日反寐。补肝之虚以藏魂,益胃之虚以补气。
生熟枣仁 茯神 新会白 党参 半夏 生熟谷芽 秫米
白芍 炙甘草
渊按∶此等方案在古人亦不可多得。
某 水饮去后,中气大虚,胃液枯涸,难为力矣。夫中气大亏,非建中不可,而胃阴枯涸,非养胃
阴又不可,然则黄 建中但补中气而不能养其胃阴,仍非计之善也。今拟十全大补阴阳气
血双调,加入麦、夏、苁、附,即十四味建中法,并建其脾中肾中之阴阳,或者其有济乎!
人参须 黄 大熟地(附子三分,煎汁炒) 川芎 茯苓 半夏
白芍(肉桂一分,煎汁炒) 苁蓉 炙甘草 麦冬 冬术(土炒) 归身 金橘饼
又 肝虚无直补之法,补肾即所以补肝;中虚有兼补之方,
补火而更能生土。前投十四味建中,两建其脾中肾中之阴阳。证既大虚,药宜加峻。虚能受补,便是生机。
人参须 党参 黄 炙甘草 大熟地(附子一分拌炒) 肉桂
麦冬 归身 冬术 枸杞子 半夏 茯苓 枣仁 山萸肉(酒炒) 苁蓉
单 痰饮久留,咳喘不已。痰多粘腻,脾肾两亏。脾虚则痰不化而食减,肾虚则阳气衰而水泛,以致腹
满足肿面浮,病成溢饮。《金匮》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小青龙汤主之。然脉细阳衰,
便难液涸,肾气久虚,何堪更投发泄耗阴伤阳之剂!拟进
附子都气丸,裁去熟地者,以其痰多痞塞也。
淡苁蓉 枸杞子(青盐炒) 茯苓 泽泻 半夏 五味子 制附子 牛膝炭 胡桃肉
孙 风邪久恋肺中,寒饮停留胃脘。风能化热,咳久伤阴。积饮生痰,胃阳失布。肺之子,肾也。
胃之妻,脾也。肺伤肾亦亏,胃虚脾亦弱。脾弱故便泄,肾亏故左尺脉弦而大也。咳将一
载,虽曾吐血,而时呕清水,其为寒饮无疑。今从饮门例治。
大熟地(海浮石拌) 麦冬(元米炒) 生苡仁 五味子 陈皮 焦六曲
茯苓 半夏 干姜 紫石英 细辛 沉香
吴 喘咳多年,近加咳呛,形消肉瘦,正阴大亏。虽有痰浊,法当补纳。
大熟地 党参 半夏 陈皮 牛膝 款冬花 麦冬 茯苓 紫石英 五味子 胡桃肉
许 痰饮流落心中,心痛彻背,大便干燥,饮食哽嗌。肠胃液枯,法当温润。
淡苁蓉 麦冬 茯苓 桂木 薤白头 枸杞子 半夏 陈皮 栝蒌霜 白蔻仁
渊按∶积饮久而伤胃,将成噎膈。桂、蒌、薤白治痰饮,亦可治噎膈。盖二证皆上中焦阳微不化所致。
范 寒痰留于胃,则脘痛而吐清水;入于肺,则咳嗽而多白沫。宜仿小青龙法,辛温开达上焦。
淡干姜 茯苓 白芍 细辛 橘红 桂枝 半夏 五味子 款冬花 杏仁
顾 嗜酒多湿,湿蕴生痰。体质阴虚,烦劳伤气。去冬咳嗽,须微带血,行动气升,至今不愈。
诊脉虚小,恐加喘急。兹以金水六君煎加味。
大熟地 半夏 陈皮 茯苓 款冬花 杏仁 蛤壳 五味子 麦冬 胡桃肉
另∶金水六君丸,每朝服三钱,淡盐花汤送下。
金 痰饮停胸,清阳失旷,咳嗽眩悸,与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紫石英 五味子 陈皮 半夏 蛤壳 胡桃肉
方 向有心痛呕吐之病,得食则安,明系中虚而有痰饮伏留
于心下也。上年春季,头痛寒热,从此咳嗽喉有痰声。当时设遇明眼,用小青龙发汗散水,表邪与痰饮悉解,
何至淹缠不愈耶!迨至酷暑,邪郁化热,咳嗽带臭,肺气受伤。交白露节,秋金得
令,肺气清肃而后渐愈。至冬阳气少藏,其咳复作。交春入夏,
咳频不已,病延一载有余。诊脉双弦,形肉瘦削,口不干渴,身不发热,头眩心悸,肝肾之阴已虚,脾胃
之气亦弱,痰饮恋而未化,自浅及于深矣。昔贤谓外饮治脾肺,内饮治肾。今自外而至
于内,从肺脾肾三经立法,前后绾照,以冀各得其所。
款冬花 苏子 杏仁 川贝 茯苓 陈皮 半夏 干姜(五味
子五粒,同炒) 大熟地(海浮石拌炒) 炙甘草 牛膝(盐水炒) 蛤壳 马兜铃 姜汁 胡桃肉 枇杷叶
渊按∶外饮治肺脾,非杏、贝等清润之药可治,当求之于《金匮》。想病已棘手,方药错杂,有不得不然耳。
费 痰饮伏于胸中,咳嗽喘促。其标在肺,其本在肾。此症本虚未甚,标实有痰,法当两顾。
大熟地 茯苓 蛤壳 川贝 牛膝 半夏 陈皮 杏仁 桑白皮 枇杷叶
郝 仲景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又云∶胸中有留饮,背寒冷如掌大。此症是也。
麻黄 桑白皮 象贝 橘红 黄芩(姜汁炒) 杏仁 半夏 生甘草 茯苓 款冬花
胡 痰饮 咳嗽,饱则安,饥则甚,乃胃虚也。
黄 炙甘草 冬术 陈皮 白芍 玉竹 茯苓 杏仁 桔梗
李 胃有寒侵,肺有寒侵,两寒相得饮邪停,咳而喘呕为痰
饮。气亦宜平,痰亦宜平,病痰饮者药宜温,仲师方法细详审。
二陈汤加老桂木、吴茱萸、川椒、苡仁、生姜。
罗 干咳阴虚痰火盛,丹溪方法主生津。此由脘痛兼痰饮,烟体须当温化遵。
苁蓉(养阴温润,咸能下降) 枸杞子(甘温益血) 制半夏(燥湿痰) 茯苓
(消金燥湿) 陈皮(盐水炒,理气) 水红花子(饮停腹痛) 白蛳螺壳(痰停脘痛) 白蜜(润燥调服) 姜汁(豁
痰冲服)
又 烟体阴虚,兼夹痰饮。干咳无痰,脘痛微闷。前方咸降,
兼以温润。咳虽稍缓,痰仍内蕴。唇燥舌腻,原方加味。
苁蓉 枸杞子 旋复花 半夏 茯苓 陈皮 白蛳螺壳 海参(漂淡去砂) 姜汁(冲入) 地栗汁(冲入)
渊按∶海参入煎剂,乃叶氏之作俑也。脘痛胸闷,明系痰饮,体虽阴虚,仍不相宜。
陈 宗台先生认此症为痰饮,卓识超群,曷胜佩服。窃思痰饮久踞,中土必受其戕,而脏气互伤,
穷究必归于肾。肾为五脏之根,土为万物之本。脾土弱则清阳失旷,而气化无权;肾水亏
则真阳失藏,而源泉消涸。夫以痰饮之病,久卧不起于床,加以寒热神疲,其为水土俱败明矣。节届春分,
木旺阳升之候。木旺则土益弱,阳升则水益亏。清明节后百花齐放,将奈之何?为今之计,崇脾上而转旋清
阳,以治其中;补肾水而蛰藏真阳,以治其下。守过清明,若得病情安稳,有减无增,或者其克济乎!
苓桂术甘合二陈,上午煎服。金匮肾气丸三钱,暮服。
胡 寒饮伏留于胃脘,清阳失旷于心胸。脘中微痛,腰背牵掣觉酸,时吐清水,与苓桂术甘汤清胸中
之阳气,理中汤理脾中之阳气,阳气复则胃脘之寒饮自化矣。
照二方加陈皮、砂仁、半夏。
又 前方通胸中脾中之阳,此方兼通肾中之阳。阳气得通,三焦气机自畅,胃中寒饮自化矣。
照前方加清和丸。
萧 腹满,口舌干燥。仲景云∶肠间必有水气。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食已即吐,名曰格
塞。今兼此三者,是寒饮水气伏留于肠胃也。病已四五年,非一日可去。即宗仲景法汇集而加减之。
防己 赤苓 川椒目 泽泻 川连 大腹皮 桂木 焦白术 干姜 猪苓 半夏 白蔻仁
孙 水停心下则悸,气郁胸中则痛,痛甚则痞塞而吐白沫,得食则宽。此中虚夹痰饮为患也。
六君子汤加川朴、干姜、桂木、沉香。
杨 心胸觉冷,经事数月一来,食入则腹中胀痛,寒痰气郁凝滞不通。当以辛温宣畅,遵熟料五积意。
半夏 桂枝 茯苓 苍术 白芍 川芎 川朴 当归身 丹参 炙甘草 陈皮 枳壳 高良姜
又 苦辛温通之剂,而能调经散痞,用之而效,益信古人言不妄发,法不虚立,在用者何如耳。
前方去良姜,加茺蔚子、砂仁。
胡 阳微浊聚于胃,寒饮窃踞中宫。脘痛连胁,腹鸣漉漉。法当转运中阳,以却寒饮。
旋复花 干姜 半夏 茯苓 泽泻 陈皮 水红花子 白蛳螺壳 生姜
又 脘胁之痛虽除,脾胃之气大惫。面浮足肿,土衰水泛,脉细少神,虑其腹满。急宜温补中阳以消
水湿,又当自知节爱为上。
六君子汤去草,加炮姜、熟附子、神曲。另金匮肾气丸朝暮各服一钱五分。
某 肾中之元阳不足,胆中之火用不宣。痰饮伏留于心下,
故心胸如盆大一块,常觉板痛,背亦常寒。三四年来每交子后则
气喘,乃阳气当至而不至,痰饮阻遏,阳微阴胜故也。天明则阳气张,故喘平。至心悸咳嗽,易于惊恐,
属阴邪窃踞胸中为病。其常若伤风之状者,卫外之阳亦虚也。图治之法,当祛寒饮而逐
阴邪,斡旋阳气,如离照当空,阴邪尽扫。用仲景苓桂术甘汤,先通其胸中之阳气,再议。
茯苓(细辛一分,煎汁炒) 冬术(附子二分,炒) 党参(姜汁炒) 甘草(麻黄一
分炒) 桂木 半夏 干姜(五味子五粒,炒) 补故纸(青盐炒) 紫石英 陈皮 胡桃肉 白蛳螺壳(洗)
贾 病已两月,先呕而后咳,多吐清涎,口不渴,心胸痛而痞闷,此痰饮停于心下也。虽微有寒
热,并非外感风邪。当从胸痹痰饮门中求之。
半夏 茯苓 栝蒌皮 橘红 杏仁 生姜
渊按∶仲景治胸痹用蒌皮须同薤白,治痰饮须同桂枝,否则不效。盖胸脘之阳不化,饮痹皆不去耳。
施 背筋常冷,胸腹有块,时吐酸水。此寒痰阻于胃而太阳之气不宣,温之通之。
苏梗 桂枝 陈皮 茯苓 半夏 制附子 川椒 老生姜
仁渊曰∶《内经》无痰饮证,并无痰字。痰饮之病,始于仲景,详于《金匮》。其论痰饮有四,曰
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千金》有五饮丸,治留饮,痰饮,溢饮,流饮, 饮。明·李
时珍即《金匮》四饮加伏饮为五饮。古人以胸胃肠间有水饮内积,即名曰饮。不必尽有咳嗽也。今人以
咳嗽气逆,倚息不得卧,名之曰痰饮,乃《金匮》之支饮也。其余或已更名,如脘痛
吐酸,即古之悬饮也。饮水不化,不得汗出,身体疼重浮肿,古之溢饮也。去古渐远,其名遂更。夫五饮
之生,总由肺脾阳虚,致水饮入胃不能布化通调,停蓄胃肠之间,遂生种种病情。射肺
则咳,凌心则悸,犯肝则胁痛眩冒,入肾则喘逆,侮脾则胀满痞闷,皆中上阳气不能布化之过也。然肺脾
之阳虽虚,肾中之阳尚旺,其病犹可支持,故痰饮病有积延岁月而不死者。如此篇亦以
咳嗽气逆为痰饮,然即以咳嗽气逆而论,其因多端,未必尽属痰饮也。大抵痰饮咳嗽,其痰多沫,其气多逆,
其脉多弦、多滑,其心多悸荡,其头多眩冒,其表畏寒,冬发夏愈,其口不渴,其
舌苔多白,此痰饮咳嗽之状也。治法,《金匮》要言不繁曰∶须以温药和之。盖无论何饮,化其中上焦之
阳气为先,而肾气丸一方,即开后人内饮治肾之门。故后人有外饮治肺脾,内饮治肝肾
之说。盖饮邪久延,穷而伤肾,肾阳虚而肾气上奔,非温纳补摄不效。后贤之人参蛤蚧,黑锡丹,天真丸等,
都从肾气丸得来,为温纳肾气之法。若得病之由,或冒冷雨,或卧而受凉,或过饮伤其肺脾,非一端耳。



<目录>卷之三

痰喘门

属性:高 寒入肺底,久而化热,同一痰喘,先后不同矣。初病在肺,久必及肾,虚实不同矣。补肾纳气,
清金化痰,是目下治法。
大熟地(海浮石拌) 麦冬 川贝 蛤壳 五味子 牛膝 杏仁 沙参 地骨皮 枇杷叶 悉尼皮
卢 肾司纳气,开窍于二阴。病发每因劳碌之余,先频转矢气,而后气升上逆,短促如喘,
饮食二便如常。其病在少阴之枢,宜补而纳之。
六味地黄合生脉散,加青铅。
陆 喘哮十二年,三疟一载。疟止复来,喘发愈勤。中虚痰
饮不化,虽痰中带血,而不可以作热治也。拟六君子加杏仁、旋复、姜桂方法。
六君子汤加杏仁、旋复花、桂枝(细辛同炒)、干姜(五味子同打炒)。
渊按∶痰中见血,仍用姜、桂,非老手不辨。
冯 年逾七旬,伏暑挟湿,湿能生热。病起微寒微热,咳嗽
痰稠,曾经吐血。今血虽止而咳仍然,脉涩而数,舌苔灰白而渴,
乃湿热痰浊恋于肺胃。病将匝月,元气大伤。脾胃不醒,谷食少进。初起大便坚,今则软而带溏矣。
病在肺脾胃三经,治在化痰、降气、和中。
甜杏仁 茯苓 款冬花 蛤壳 沙参 紫菀 川贝母 苡仁 陈皮 雪羹
另∶用人参、珠子、血珀、沉香、礞石,研细末,匀和一处,再研极细。分四服,日一服。
又 夫咳嗽痰喘之病,浅则在肺胃,深则属肝肾。凡用方之法,由浅而深。按脉察色,知其虚中挟实。
实者,痰浊也,故先以化痰、降气、和中为法。两剂,咳嗽稍平,惟气之喘而短者
有出多纳少之意,则其本虚矣。左脉细微,肝肾之虚大着。虽舌苔黄浊不化,亦当以摄纳为要。
且额上汗冷,胃泛不纳,将有虚脱之虑。
人参(一钱五分) 五味子(八分) 麦冬(钱半,元米炒) 山萸肉(二钱) 泽
泻(一钱) 大熟地(六钱,附子三分煎汁,浸片时,炒成炭) 怀山药(五钱,炒)
茯苓(二钱) 紫石英(三钱) 怀牛膝(三钱) 紫衣胡桃肉(不去皮,二个)
另∶用好肉桂(三分),上沉香(三分,)坎 二条。
上三味,各研末,和一处,再研细,分作二服。今晚一服,燕窝汤调下。明日再进一服。若得额汗
收敛,左脉稍起,犹有生机可理。若不应手,难为力矣。
杜 咳嗽有年,每遇劳碌感寒即发。并无痰涎,此属气喘。据述病起受寒,早用麦冬清滋之药,遂至邪恋
于肺,曾服麻黄开达见效。然病根日久,肺气日虚。虚而不治,累及子母。今三焦并治,乃肺脾肾三脏兼顾也。
杜苏子 淡干姜(五味子合捣) 甜杏仁 橘红 半夏 款冬花 炙甘草
早服附桂八味丸一钱,金水六君丸三钱,开水送。
又 久咳,肺脾肾交虚,前用温纳相安。今交夏令,肾气丸
中桂、附嫌刚,改用都气丸可也。
都气丸三钱,朝服。金水六君丸三钱,晚服。俱盐汤下。
又 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纳气之根。肾虚不纳,则气逆而生喘;肺虚失降,则痰贮而作喘。前方辛通
肺气。补摄肾气,服下稍安,而病莫能除。良以多年宿恙,根深蒂固。然按方书内饮治
肾,外饮治肺,不越开上填下之意。
法半夏 茯苓 橘红 杏仁霜 款冬花 干姜 白芍 五味子 炙甘草
上药为末,用麻黄三钱,白果肉三十粒,枇杷叶二十片,煎
浓汁,泛丸。每服一钱,朝晚并进,与都气丸同。
王 高年烘火,误烧被絮,遭惊受寒,烟熏入肺,陡然喘逆,痰嘶,神糊,面浮。防其厥脱。
旋复花 前胡 杏仁 川贝 代赭石 茯神 苏子 沉香 桑白皮 款冬花 竹油(冲) 姜汁(冲)
渊按∶此火邪伤肺而喘也。与寻常痰喘不同,故不用温纳。
徐 喘哮气急,原由寒入肺俞,痰凝胃络而起。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即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
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若欲除根,必须频年累月,服药不断,倘一
暴十寒,终无济于事也。此非虚语,慎勿草草。
发时服方∶
款冬花 桑皮 紫菀 苏子 沉香 茯苓 杏仁 橘红 半夏 淡芩
平时服方∶
熟地 五味子 陈皮 苡仁 胡桃肉 紫石英( ) 半夏 蛤壳 杜仲 茯苓
又 喘哮频发,脉形细数,身常恶寒。下焦阴虚,中焦痰盛,
上焦肺弱。肺弱故畏寒,阴虚故脉数。喘之频发,痰之盛也。有所
感触,则病发焉。病有三层,治有三法。层层护卫,法法兼到。终年常服,庶几见效,否恐无益也。
发时服方∶
桂枝(生晒干) 款冬花(蜜炙) 橘红(盐水炒) 杏仁霜 莱菔子 桑皮(蜜炙)
共研末,用枇杷叶十片,去毛,煎汤,再用竹油半茶杯,姜
汁一酒杯,相和一处,将上药末泛丸。发喘时,每至卧时服此丸二钱,苡仁、橘红汤送下。
平时服方∶
大熟地(砂仁拌) 丹皮(盐水炒) 茯苓 牛膝(盐水炒) 泽泻(盐水炒) 肉
桂山萸肉(酒炒) 怀山药(炒) 五味子(盐水炒) 磁石
上药为末,用炼白蜜捣和,捻作小丸,丸须光亮。俟(半干),再用制半夏(三两),陈皮(二两),
炙甘草(一两),研极细末,泛为衣。每朝服(二钱)。发时亦可服。
叶 喘之标在肺,喘之本在肾。脉迟者,寒也。舌白者,痰也。以金水六君煎加味。
大熟地(蛤粉炒) 半夏 陈皮 茯苓 杜仲 款冬花 桂枝 紫菀 杏仁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喘发已平,咳嗽不止,吐出浓痰,今宜降气化痰。
苏子 旋复花 当归 款冬花 桑白皮 橘红 半夏 茯苓 杏仁
金 痰气声嘶,面仰项折,久而不已,防有鸡胸、龟背之变。盖肺气上而不下,痰涎升而不降,上
盛则下虚,故病象若此。宜清肺以降逆,化痰而理气。
生石膏 紫石英 半夏 茯苓 橘红 石决明 川贝母 蛤壳 紫菀 杏仁 竹油 姜汁
另∶不蛀皂荚三枚,去皮弦子,煎浓汤一饭碗,用大枣三十
枚,将汤煮烂,晒干,将汁再浸,再晒干。每日食枣五六枚。
某 汗出不休,气短而喘,是气血阴阳并弱也。足常冷为阳
虚,手心热为阴虚。营不安则汗出,气不纳则喘乏。法当兼顾。
大熟地(附子三分,拌炒) 黄 (防风一钱,拌炒) 归身 白芍 五味
子紫石英 茯苓 党参 冬术 浮麦 红枣
渊按∶此劳损虚喘也。金受火刑,经所谓耐冬不耐夏。夏令
见之,都属不治。黄 为汗多而设,若喘而无汗,即不相宜。
又 汗出减半,气尚短喘。今当大剂滋阴,再参重以镇怯。
人参固本丸 龟胶 磁石 紫石英 白芍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周身之汗已收,头汗之多未敛。气喘较前觉重,交午愈甚。掌心觉热,脉形细数,饮食减少。阴津
大亏,肺气伤戕。兹当炎暑,水衰火旺,金受其灼。咳嗽痰黄,渐延损症。拟清金丽水,冀其应手为妙。
沙参 麦冬 大生地 龟板 川贝母 五味子 知母 西洋参 川黄柏
仁渊曰∶痰喘之因不一,须分虚实两途。实者因风寒痰火,大都病在肺胃,从外感而来,或寒热无汗,
或不热有汗,咳嗽痰浓,便溺短赤,舌苔浓,脉数浮滑不空,乃风温痰热壅于肺胃不
得降化也。宜宣通肺络,清降胃气。有汗葶、杏、橘、贝、芩、翘、石膏等剂,无汗麻杏甘石、桑、贝、橘、
桔之类。若形寒表热不扬,咳窒不爽,脉浮而紧,乃风寒闭其肺络,元府不宣,肺气
不利,不得肃降也。宜麻、杏、苏、桔或防风通圣等开其腠理。虚者乃平素肺肾内虚,肃降摄纳无权,脾胃气
弱,不克化饮食精微,即痰饮之类。痰留肺系胃络,一触外邪,肺胃即失顺降,肾
气即为奔逆,喉间 吼有声,倚几布息,甚至自汗淋漓,无表热外感见证,脉浮滑空豁,或形瘦浮肿,种种
虚象,宜温纳镇摄。又有半虚半实之证,如素有痰饮,感寒遇劳即发,咳嗽痰沫,喘
逆倚息。仿痰饮例治之,若久病全属虚证。更有无痰而喘,火迫而喘,糖哮盐哮而喘,俱伤其肺气使然。
当求其因。古人谓实喘治肺,虚喘治肾,确有见地,然不可执一。实喘治肺,须兼治胃;
虚喘治肾,宜兼治肺。如肾气丸、黑锡丹治肾,人参蛤蚧汤治肺,人参胡桃汤肺肾兼治也。大抵痰多,脉空
弦者,以肾为主。痰少,脉虚不甚大者,以肺为主。痰稀多沫者,宜温纳,痰少色黄浓者,宜平降。一则肾阳
虚,一则肾阴虚而肺有火也。夫熟地最能消虚痰,以其能填补肾气而化无形之痰也。勿嫌腻膈而畏之。



<目录>卷之四

咳嗽门

属性:卜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盖因风温袭肺,引动心包之火上逆,故治
法仍宜宣散肺经风邪,参入宁心缓火之品。仲景方法,略示其端,但语焉而未详,后人未细审耳。
前胡 杏仁 象贝 桔梗 射干 远志(甘草汤制) 麦冬 沙参
小麦一两煎汤代水。(微妙在此一味。)
渊按∶非深入仲景堂奥不能道。用宣散肺金风温之方,加小麦一两,清心热,即补心虚,何等灵敏。
胡 咳嗽呕吐,痰浓头痛,风热上蕴,肺胃失降。
前胡 杏仁 苏子 橘红 款冬花 桑白皮 防风 桑叶 冬瓜子
丁 形寒饮冷则伤肺,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为咳嗽。自秋冬历春夏,每每夜甚,气升不得卧。
近来吐血数口,是伏寒化热,而阳络受伤矣。祛其伏寒,退其伏热,必兼降气化痰。
紫菀 杏仁 款冬花 橘红 川贝 茯苓 桂枝 淡黄芩 桔梗 半夏 桑白皮 枇杷叶
胡 肺有风邪则咳,胃有湿痰则满。肾虚则腰痛,肝虚则目花。既不可徒散,亦未可徒补,拟两顾法。
苏子降气汤去桂枝,加茯苓、玉竹、 豆衣、桑叶、胡桃肉、枇杷叶。
某 素有寒嗽,时发时止。上年岁底发时,寒热六七日方止。至春初,喉痛三日,声音遂哑,而咳嗽
作。总因风温袭于肺部。宜宣邪降气,冀免喘急。
旋复花 荆芥 杏仁 款冬花 前胡 苏子 枳壳 川贝 川芎 桔梗 蛤壳 枇杷叶
许 寒嗽交冬则发,兼患颈项强急。
大熟地(六钱,麻黄一钱煎汁浸,炒松) 茯苓(三钱,细辛五分煎汁浸,炒)
胡桃肉(四钱) 五味子(八分,淡姜一钱同炒) 陈皮(二钱,盐水炒) 半夏(钱半,炒) 川
贝(三钱) 款冬花(三钱) 苡仁(四钱) 杏仁霜(三钱) 归身(三钱,酒炒) 党参(三钱,元米炒)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晨开水送下三钱。
渊按∶久嗽宜此方。若颈项强急,未免有外风袭三阳经也,何不以汤剂兼治之。
僧 咳嗽七八年,咳甚必汗出。近半年以来痰中见血两次,肺气肾阴亏损矣。虑加内热,延成劳怯。
大熟地 归身 蛤壳 北沙参 麦冬 川贝 甜杏仁 苏子 桑白皮 炙甘草 枇杷叶
又 久嗽肺肾交虚,犹幸胃气尚旺。法以金水同治,冀精气渐生。
大熟地 归身 炙甘草 潞党参 桂枝 款冬花 炮姜 麦冬 半夏 阿胶 蛤壳
此方炙甘草合麦门冬汤。病由寒伏肺底,致成咳嗽,日久伤及精气,故于滋补中兼化痰。
又 久嗽汗出,诸药不效。用宁肺散。
粟壳(一两六钱,醋炒) 炙乌梅肉(四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下午开水调服。朝服金水六君子丸四钱,开水送下。
张 十年前三疟之后,盗汗常出,阴津大伤。去秋咳嗽气升,
痰中带血。至今行动气喘,内热多汗,食少无力,脉虚细数,劳损根深。
四君子汤加五味子、熟地、焦六曲、粟壳、紫石英、熟附子、黄 、白芍、麦冬。
又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虚不能纳气,气反上逆而喘。
痰饮留中,加以汗出阳虚,咳血阴虚,内热食少,肺肾虚劳之候。
四君子汤加麦冬、紫石英、熟附子、丹皮、大熟地、半夏、白芍、沉香、五味子、粟壳、乌梅。
渊按∶夺血毋汗,夺汗毋血。血,阴也;汗,亦阴也。何以
言阴虚阳虚?盖汗出为阳气失卫,咳血为阴火所迫,故有阴阳之分。
又 盗汗气喘,咳嗽脉细。精气两虚,舍补摄肺肾之外,更
将何法以治!景岳云∶大虚之症即微补尚难见效,而况于不补乎?
前方加归身、牡蛎、龙骨、黄 。
姚 咳嗽将及一年,阴阳之气各造其偏。阳虚则外寒,阴虚
生内热。夏令湿热用事,迩日寒暄不调,脾胃伤戕,恐致成劳,毋忽!
沙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黄 川贝 苡仁 沙苑子 玉竹 枇杷叶
又 脉数未退,阴虚未复。咳嗽不止,肺气日虚。夏暑将临,病尚未稳,仍宜小心安养为要。
大生地 生洋参 麦冬 川贝 玉竹 五味子 黄 沙参 茯苓 枇杷露
唐 七旬有六之年,面色红润,脉形坚搏,外似有余,里实
不足。屡患咳嗽,娇脏暗伤。本月初旬微感风温,咳嗽又
作。舌苔薄白,底有裂纹,饮食略减。风温久恋,劫胃津,灼肺阴。不可再投辛散,当以甘润生津。
花粉 沙参 玉竹 麦冬 苡仁 杏仁 川贝 桑叶
李 咳嗽喉痒,痰或稀或浓,浓则腥臭。脉象右弦而滑,左弦小数。肝经有郁勃之热,肺家有胶粘之痰。
此痰为火郁而臭,并非肺痈可比。当以平肝开郁,参清金化痰。
沙参 橘红 苏子 杏仁 石决明 川贝 茯苓 丹皮 蛤壳 枇杷叶 陈海蜇(漂淡) 地栗
许 咳嗽面白为金伤,脉数而洪属虚火,是脉克色而火胜金也。夏至一阴生,正属火令,为剥极则
复之际。倘若剥而不复,颇有火灼金销之虑。
党参 黄 炙甘草 茯苓 怀山药 麦冬 沙参 五味子 紫菀 陈皮
此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紫菀。夫四君去术加黄 、山药、陈皮,亦名六君,在《医方集解》中。
王 暑风从背俞而内薄于肺,湿热从胃脉而上注于肺,外内合邪,其气并于胸中,气不得通,因而上逆,
气升作咳。舌苔薄白,口腻不渴,治属饮家。
半夏 陈皮 枳壳 马兜铃 杏仁 射干 通草 冬瓜子 枇杷叶
渊按∶宜佐开泄暑风之药一二味,如香薷、苏梗之类。
阙 体弱素亏,频年屡患咳嗽。今春产后悲伤,咳嗽复作,背寒内热,气逆痰多,脉虚数,大便溏。延
今百日,病成蓐劳。按产后血舍空虚,八脉之气先伤于下,加以悲哀伤肺,咳嗽震动,
冲脉之气上逆。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阳维为病苦寒热。频进疏风清热,脾胃再伤,以致腹痛便溏,食
减无味,斯皆见咳治咳之弊。越人谓上损及脾,下损过胃,俱属难治。姑拟通补奇经,
镇摄冲脉,复入扶脾理肺。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大熟地(砂仁炒炭) 当归(小茴三分拌炒) 紫石英 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白茯苓 川贝 牛膝(盐水炒)
张 稚龄形瘦色黄,痰多食少,昼日微咳,夜寐则喉中 吼有声。病已半载,性畏服药。此脾虚湿
热蒸痰阻肺也。商用药枣法。
人参 炙甘草 冬术 茯苓 制川朴 苍术 宋半夏 陈皮 川贝 榧子
上药各研末,和一处。用好大枣一百枚,去核,将药末纳入枣中,以线扎好。每枣一枚大约纳药二分
为准。再用甜葶苈一两,河水两大碗,用枣煮,候枣软熟,不可太烂,取出,晒干。
候饥时,将枣细嚼一枚。一日可用五、六枚。余枣汤去葶苈,将汤煎浓至一茶杯,分三次先温服。
此平胃、六君子汤加川贝、榧子也。制法极好。治脾虚湿热
蒸痰阻肺,喉中痰多者,从葛可久白凤膏化出,颇有巧意。服之遂愈。
渊按∶心思巧妙,触发后学不少。
毕 劳心苦志,耗损营阴。阴虚生内热,热胜则风动,由是心悸少寐,头眩咳嗽,晡热朝凉,种种病情,
相因而至。前议甘凉生津,微苦泄热,服后热减咳稀,原得小效。而或谓外感,改
投辛散,杂入消导苦寒,以致咳频汗多。犹云邪未尽达,再欲发
汗。大言不惭,岂非痴人说梦耶!余今仍用甘凉,窃恐见此方者,又訾议于后也。呵呵!
沙参 玉竹 麦冬 地骨皮 茯苓 川贝 豆衣 茯神 钟乳石 悉尼肉 红枣
奚 风邪袭肺,肺气失宣。一月以来咳嗽,上引头痛,乃振动肝胆之阳也。幸胃旺能食,邪未延及
于中。第久恋于肺者,势必渐化为热。乃咳而喉痛、音哑,肺阴为热耗矣。宣风散热,润
肺化痰,是其治法。然非数剂所能治。盖风入肺系,祛之亦不易也。
牛蒡子 马兜铃 川贝 桔梗 杏仁 生甘草 海浮石 蛤壳 阿胶 桑叶 枇杷叶
另∶蛤粉一两,青黛二钱,蝉蜕七分,共三味,研为细末。分七服,药汁调下,每日一服。
肺阴已伤,引动肝阳,咳作头痛,青蛤散颇合。皂荚子不可用,恐劫液也。
戴 五脏皆有咳,总不离乎肺。肺为娇脏,不耐邪侵,感寒则咳,受热则咳,初起微有寒热,必夹
表邪。邪恋肺虚,脉形空大。前方降气化痰,保肺涤饮,俱无少效。据云得汗则身体轻
快,想由肺气虽虚,留邪未尽。补虚而兼化邪,亦一法也。用钱氏法。
牛蒡子(元米炒) 马兜铃 杏仁 阿胶(蛤粉炒) 苏子 桑白皮
款冬花 炙甘草 茯苓 桑叶 枇杷叶
沈 脉虚软而似数,内伤虚弱奚疑!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受邪,其病则实。咳嗽虽由外感,而
实则因于气虚。以为风寒固不可,以为虚损未必可。玉竹饮子主之。
玉竹 杏仁 苏子 桑白皮 款冬花 旋复花 沙参(元米炒) 象贝 橘红 枇杷叶
岑 烦劳疲极则伤肝,肝伤则气逆而上迫,为胁痛,为咳嗽。
秦氏所谓先胁痛而后咳者,肝伤肺也。治法不在肺而在于肝。夏令将临,恐有失血之虞。
旋复花 桃仁炭 杏仁 川贝 苏子 冬瓜子 黑山栀 丹皮 郁金 苡仁 枇杷露
祝 咳嗽夜重,风寒伤于肺,劳碌伤于肾。肾气上逆,故重咳于夜也。
前胡 杏仁 象贝 橘红 半夏 旋复花 紫菀 茯苓 沉香 沙苑子
渊按∶治风寒则可矣,治肾虚则未也。
某 咳嗽白痰味咸,是肾虚水泛为痰也。小便黄,阴虚内热。
初起虽有风寒,日久亦从热化,而元气渐虚矣。今从肺肾图治。
沙参 玉竹 橘红 甜杏仁 茯苓 川贝 紫菀 蛤壳 金狗脊 十大功劳
平 病起伤风咳嗽,邪留肺系。久咳伤阴,火起于肾,上冲于心,心中热痒则咳甚而肤热,迨火降则热亦
退而稍平。其所以发热者,由于阴虚也。惟胃纳甚少,滋阴之药不宜过,当以金土
水三脏皆调。立夏在前,冀其热减为妙。
大生地(蛤粉拌捣) 阿胶(米粉拌炒) 怀山药 炙甘草 川贝 五味
子茯苓 牛蒡子 丹皮(炒焦) 橘红 紫菀 枇杷叶
仁渊曰∶咳嗽一证,最为难治。外感固不可擅用清滋,即内伤之咳,亦未可擅用冬、地,须察其病因在
何脏腑而施治。疗久咳必先顾其胃气,未有胃不顺而咳可愈者。经谓∶十二经皆有
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则肺寒。肺寒则内外
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言外感之咳,从感寒饮寒而起,邪由皮毛而内合于肺,
或散或温或凉,从肺主治。其饮热受热者,亦可隅反。若内伤之咳,则五脏十二经皆有,断不可专治其肺。
盖咳在肺,所以致咳不在肺。五脏六腑苟有一气之逆,触动肺气,即能作咳。医经
旨“聚于胃、关于肺”二语,深得咳嗽要言。夫胃有五窍,如闾里门户。水谷入胃,渣滓由下脘传小肠,水
液即从旁窍而出,传布三焦,由中焦蒸化,至上焦为津液,渗下焦为便溺。今脏腑之
气失顺,逆击于肺作咳,胃窍之水饮不能尽化津液,聚于上脘而为痰涎,寒则痰稀,热则痰浓。前人论脾乃
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今读西国医书,谓咳痰不从肺出,即从胃脘而来。证以经
文“聚于胃、关于肺”二语,始知前人所论非是。按前贤论咳嗽
者甚多,至“聚于胃”三字,从未论及,岂《内经》此言漫无着落耶?今得西医剖视之书,益见《内经》
之精。至何脏何腑之逆,虚实之辨,当详参脉证。经文于此尤为精细,不难按证用药。
兹集外感内伤为一编,读者宜细绎之,勿混治也。



<目录>卷之四

疝气门

属性:某 先天不足,肾气虚寒,膀胱失化,肾囊胀大,疝气上攻,呕吐不止。防其发厥。
肉桂 金铃子 乌药 巴戟肉 胡芦巴 半夏 吴茱萸 泽泻 小茴香 荔枝核
又末药方∶
棉子肉(四两,炒) 小茴香(二两,盐水炒) 糯米(半升,炒黄)
共研末,砂糖调服。
渊按∶水盛凌土之象,须崇土御水为主。
曾 嗜酒之人多湿,湿注下焦而成 疝,肿胀久而不已,虑其变酿囊痈、湿漏等疾,是属淹缠。
萆 橘核 桃仁 茯苓 焦白术 海藻(洗清) 昆布(洗清) 泽
泻延胡索 川黄柏 川楝子(炒打) 通草
附丸方∶
金铃子(一两,炒打) 萆 (一两,炒) 茯苓(一两,烘) 泽泻(一两,炒
)防己(一两) 焦山栀(一两) 白术(八钱,炒) 黑白丑(各二钱,炒) 黄柏(五钱,
炒) 川连(三钱,吴萸二钱煎汁,炒) 苡仁(一两,炒) 茅术(八钱,米泔水浸)
昆布(一两,洗淡,炒) 橘核(一两,炒,打) 海藻(五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用老丝瓜筋三两,砂仁三钱,通草三钱,煎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秦 湿热素盛,下注小肠厥阴之络,囊肿,胯筋胀痛,小有寒热已经匝月。拟泄肝络,兼通小肠。
金铃子散加柴胡、青皮、穿山甲、全蝎、龙胆草、枳壳、山楂肉、黑山栀、沉香、吴茱萸、橘核。
又 疝本属寒,久则化热。其热为标,其寒为本。当标本兼治。
金铃子散加木香、乌药、吴茱萸、橘核、小茴香、车前子、川黄柏、枸杞子、胡芦巴。
吴 子和论七疝,都隶于肝。近因远行劳倦,奔走伤筋,元气下陷,其疝益大。盖筋者,肝之合也。睾
丸者,筋之所聚也。大凡治疝不越辛温苦泄,然劳碌气陷者,苦泄则气益陷。今先举
其陷下之气,稍佐辛温,是亦标本兼治之法。
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茴香、延胡、全蝎、木香。
又丸方∶
党参 白术 茯苓 吴茱萸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淡苁蓉
上药研末,用荔枝半斤,去壳煮烂,取肉捣烂,另将核炙脆,研末,连前药末共捣成丸。朝暮用盐花汤
送下三钱。
周 中气不足,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胯凹肾囊之间,每逢劳碌必发疝气攻痛,兼有寒热。前用搜络方法,
未获效验。今用补中益气汤加搜络清里之药。
补中益气汤去黄 、炙草,加黄柏、茴香、全蝎、吴茱萸、黑山栀、川楝子、橘核、丝瓜络。
又药酒方∶
枸杞子 沙苑子 茴香 仙茅 川楝子 熟地 菟丝子 吴茱萸 杜仲 巴戟肉 党参
烧酒十斤浸,夏五冬十日饮,勿醉。
王 肝经久有湿热,伏于下焦经络之中。疝气交春而发,夏甚秋衰,至冬而平。发时每有寒热,是属湿
火无疑,断非寒疝可比。去冬迄今患疟,兼以咳嗽,舌底红裂而苔黄 ,此疟邪湿热
伤阴之象。法以养阴化痰、和胃泄肝为治。
制首乌 鳖甲 陈皮 杏仁 桃仁 川楝子 青皮 延胡
川贝 沙参 红枣 生姜
仁渊曰∶古人谓七疝都隶于肝,以少腹前阴皆厥阴经脉部位故也。湿热寒邪袭郁厥少而成疝,此言诚是。
然余谓病标在肝,病本在脾肾。盖厥阴风木,寄体在土,滋灌赖水。苟日暄雨
润燥湿得宜,欣欣向荣,何疝之有?惟水寒土湿,木失其荣,藏舍空而经络虚,始寒湿、热湿之邪乘虚袭入;
邪郁不化,木不条达,愈郁愈横,于是将军之性猝发难遏,其气不得升达,横塞本
位经脉之间而作疝也。所以不涉他部者,他脏尚不虚耳。冲心则死,亦以心阳大虚,寒邪得以直犯君主耳。
气体实而标邪盛者,其治尚易;惟积年累月,邪虽不重,而脏真大虚,一切苦寒辛通
之药,未可径施,施亦未必效验,最为难疗。若治疝都用辛通温散入方者,不独散其寒,亦所以通其气耳。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之谓乎!



<目录>卷之四

遗精淋浊门

属性:严 淋浊三年不止,肾虚湿热不化。阴头碎痒,筋骨微疼。六味补肾,能化湿热。耐心久服,莫计效迟。
大生地 怀山药 茯苓 山萸肉 五味子 麦冬 益智仁 丹皮 泽泻 湘莲肉
须 精浊连年不断,兼有血块淋漓。肝肾大虚,八脉无以固
摄,湿热混乱不清。舌苔白腻。法当脾肾双补,固摄下焦。
怀山药 茯苓 菟丝子 阿胶(赤石脂炒) 血余炭 五味子 杜仲 沙苑子 金樱子 莲须 旱莲草
渊按∶肝肾八脉之虚,由湿浊混淆,精血频下。若不先清湿
热以宁相火,徒事补肾固精,所谓不清其源而欲塞其流,能乎否乎?
顾 遗精无梦为肾虚,咳嗽寒热乃风邪,腹胀纳少兼肝气。
此三者当先何治?曰∶咳嗽盗汗出,不宜治肺;肝气横,不宜伐肝;然则治其肾乎?
六味丸去泽泻,加陈皮、白芍、沉香、牡蛎、芡实、湘莲肉。
又 遗精属肾,不寐属心。心火刑金则咳,心阳下陷则遗。阴虚则盗汗,肝虚则结瘕。法当交济坎离。
大生地 远志 芡实 茯苓 白芍 党参 龙齿 枣仁 怀
山药 龟板 六神曲 麦冬 牡蛎 五味子 丹皮 建莲肉
丁 水窍精窍,异路同门,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常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若水窍为败精瘀浊
阻塞不通,则湿热不泄。病已二载,颇服滋补,使湿热败浊漫无出路,致下焦浊气上攻及胃,时时嗳气,腹中不
和,二便不爽,失下行为顺之理。诊脉细肢寒,肾阳与胃阳不布。法宜通阳渗湿,益肾化浊。
补故纸 韭菜子 茯苓 萆 小茴香 菟丝子
又 症势仍然,前方加减。
照前方加桂枝、白芍、龙齿、牡蛎。
又 杂药乱投,诸病不除,中气早戕,故腹中不和,大便不畅。至于本病清浊淆混,亦脾虚湿热所致。
萆 益智仁 半夏 陈皮 党参 黄柏 石菖蒲 乌药 砂仁
又 九窍不和,肠胃病也。胃以下行为顺,肠以传导为职。
肠胃失司,则嗳气,肠鸣,头眩,大便难,小溲混浊,肛门溺窍皆痒。
白术 苦参 茯苓 陈皮 香附 泽泻 六神曲 桃仁 火麻仁 槟榔 青皮 茵 草
又 湿热浊邪,混入清气之中,无路可出,外则肌肤生瘰,如粟且痒;上则头眩;下则溺窍后阴俱痒,
精浊时流,大便艰涩。三焦俱受其邪,虚实混淆之病也。疏泄浊邪从下而出,复入交济坎离,虚实同治。
朝服控涎丹十四粒,陈皮汤送下。暮服磁朱丸三钱,沙苑子
汤下。
渊按∶借控涎丹以泻中焦湿热痰浊,磁朱丸以交济坎离,可谓善于腾挪。
王 病起膏淋,变为石淋,今又成血淋矣。盖肾虚精不藏聚,湿热相火蒸灼,致精化为浊,浊凝成块;
阴伤日久,血亦下注,故见血块也。填补阴髓以化湿热,法当滑涩兼施。
大熟地 阿胶 龟板 天冬 血余炭 芡实 秋石 沙苑子 冬葵子 韭菜子(炒) 湘莲肉
李 北门之 得守,则阳气固;坤土之阳得运,则湿浊化。湿浊化则精旺,阳气固则精守。所嫌肌肉
尽削。夫肌肉,犹城垣也;元气,犹主宰也。城垣倾颓,主宰困穷,然则非大补元气不可。
大熟地 西党参 冬术 枸杞子 浓杜仲 麦冬 怀山药 淡苁蓉 当归 半夏 陈皮 茯苓 谷芽
萧 据述病情多系情怀郁勃,肝肾下虚。小溲频数澄脚,遍体机关骨节不利,头面觉麻。此由阴液内亏,
风阳绕络,源泉不足,膀胱不化使然。养阴液以熄风阳,救源泉以通气化,又须怡情安养,庶几可瘳。
大生地 二冬 龟板 沙苑子 五味子 川断 茯神 沙参 覆盆子 家韭子
渊按∶既从七情郁结而来,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致肾关不固,似宜心肾兼治。
张 男子十四发身太早,保真不固,究竟外丰内亏,不时内
热,身倦乏力,恐其延成劳损。培补先天,兼理后天,尤宜自知爱惜为上。
党参 大熟地 怀山药 丹皮 茯苓 陈皮 沙苑子 苡仁 杜仲 金狗脊
薛 左尺极细,寸关微而似数,右三部俱弦滑。下有遗精暗疾,肛门痒而出水;上则头眩耳鸣,舌苔粉
白。以脉合症,肾阴下亏,湿热相火下淫上混,清窍为之蒙闭。法当补肾之阴而清相
火,清金和胃,分利膀胱以化湿热。
萆 大生地(蛤粉炒) 知母 泽泻 龟板 麦冬 黄柏 赤苓 半夏 丹皮 牡蛎 怀山药
又丸方∶
大生地(砂仁、陈酒拌蒸) 冬术(土炒) 黄连(盐水炒) 苦参 天麻 怀
山药 丹皮(盐水炒) 川芎 芡实 龟板(酥炙) 牡蛎( ) 泽泻(盐水炒)
黄柏(盐水炒) 知母(盐水炒) 半夏 萆 (盐水炒) 赤苓 麦冬(元米炒)
上药为末,用建莲粉四两,神曲四两,煮糊捣丸。
渊按∶此方治肾虚湿热遗精极妙,然须胃纳尚旺者。若谷食式微,连、柏等苦寒宜斟酌。
高 淋浊而兼遗滑,耳聋目花。肝肾大虚,不宜渗利,法当固摄。
沙苑子 怀山药 补故纸 茯神 家韭子 芡实 龙骨 牡蛎 朝暮服威喜丸三钱。
渊按∶纯属虚象,宜加熟地、山茱萸。
蒋 肾藏精,肝藏血,膀胱主疏泄,故前阴一物也,而有二窍。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常泄,相
火常宁。若房事过度,则相火旺而精血不藏,混入水窍,为血淋窍痛焉。
大生地 元精石 丹皮 龟板 五味子 川黄柏 血余炭 沙参 知母 麦冬 茯苓 阿胶
高 脉细固属阴虚,若下垂尺泽,是相火下淫,故精血下
流,小溲便数,溺窍疼痛,大便干结也。补养肾阴,兼清相火为法。
大生地 龟板 黄柏 大黄(酒炒) 木通 小蓟炭 阿胶(蒲黄炒)
焦山栀 甘草梢 知母 茯苓 元明粉 车前子 牛膝
陈 遗精无梦,不特阴虚,阳亦衰矣;干咳无痰,不特肺虚,胃亦弱矣。补精纳气,温煦真阳,治其肾
也;补土生金,清肃高源,治其肺也。若夫救本之图,在于息心无妄。无妄二字所
该者广,心君镇定,自无震撼之虞。
大熟地 党参 五味子 枸杞子 茯神 菟丝子 龙骨 沙苑子 怀山药 牡蛎 龟板 丹皮 杜仲 芡实
华 病由丧子忧怒抑郁,肝火亢甚,小溲淋浊,渐至遗精,一载有余,日无虚度。今年新正,左少腹睾丸
气上攻胸,心神狂乱,龈血目青,皆肝火亢盛莫制也。经云∶肾主闭藏,肝司疏
泄。二脏皆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心为君火,君不制相,相火妄动,虽不交会,亦暗流走泄矣。当制
肝之亢,益肾之虚,宗越人东实西虚、泻南补北例。
川连 焦山栀 延胡索 鲜生地 赤苓 沙参 川楝子 知母 黄柏 龟板 芡实
另当归龙荟丸一钱,开水送下。
附丸方∶
川连(盐水炒) 苦参 白术(米泔浸,晒) 牡蛎
共研末,用雄猪肚一枚,将药末纳入肚中,以线扎好,用水酒各半煎烂,将酒药末共捣,如嫌烂,加建
莲粉拌干作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张 操觚莲幕,形逸心劳。肾水下亏不能上承于心,心阳内亢而反下趋于肾,即坎离之不交也。不交则
诸病生,由是而下为淋浊尿血,宗筋绊痛;上为眩晕咳嗽,心中震跃,诊脉左小右大,
内伤虚症何疑!今远道初归,跋涉劳顿,且拟和平补益,庶无畸重畸轻之病。
马料豆 甘草梢 茯神 怀山药 麦冬 建莲肉 沙参 红枣 鲜藕 枇杷叶
又 心阴耗损,君不制相,相火妄动,强阳常举,精浊时流,肛门气坠,大便溏薄,心中嘈辣,干嗽
无痰。右脉空大,两尺皆虚。法宜补心阴以制相火,益肾气以固元精。
西洋参 黄柏 五味子 知母 牡蛎 大生地 龟板 麦冬
另补故纸盐水炒,韭菜子盐水炒,研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
渊按∶相火旺而肾阴亏极矣。二味为丸,专助肾阳,恐与此证不合。
包 劳碌气虚,湿热随之下陷。淋浊初起觉痛,今而不疼,但觉气坠,小便频数,色黄而混浊不清。仿
东垣补脾胃、去湿浊、泻阴火、升清阳方法。
黄 (盐水炒) 柴胡 升麻 沙参 茯苓 芡实 萆 黄柏 知母 灯心 食盐(冲服一捻)
仁渊曰∶遗精、淋、浊,古人每连类称之,其实三者因不同、病不同、治亦不同,未可一概论也。夫遗精
乃精关之病,少年者多起于意淫,或色欲过度;中年者或由用心太过,心火不能下交,致肾精下溜,不梦
而泄,甚则不寐亦泄,亦有湿热阻中,致肝木升阳之气不能上达,郁陷于至阴之下,蒸煽精关而病。古
人以有梦无梦分虚实,未必尽然。大抵从湿热来者多实,从意淫多欲、用心太过来者多虚。惟同一虚也,须
分阴虚阳虚及阴阳两虚、虚中夹实。今世医治此多不效者,由未辨明阴阳虚实,一味以补肾固精了事,及病者
未能养心寡欲耳。盖相火妄动致遗精,肾阳不能固摄亦致遗精。试观古方,其义自明。若淋症全由膀胱
溺窍为患,虽分五证,半由湿热而来,前人辨之甚详。即劳淋、虚淋,或从色欲起见,乃败精阻于溺管,溺
管伤损,或淋久膀胱气虚,致肾亦虚,乃由标及本,由腑及脏,非病起于肾也。至浊
证则肾与膀胱脏腑兼病,然脏病多而腑病少。小便短赤,塞而不通者,为膀胱湿热;小便清通,脓浊时流者,
为肾虚精不固。浊色黄浓为虚热,色白而清为虚寒。小便清通,但短数,时时欲便,
亦属肾气虚寒。前人于淋、浊二证,不甚分别,都以为湿热。余
少时执其说而治之,多不验。今阅历有年,始知淋属膀胱溺窍,浊属肾脏精窍。浊证虽有夹湿热,兼膀胱
病者,总属脏多腑少,脏主腑宾。俟湿热清而小便畅,即专益气固精;若阳气虚者,佐扶阳升阳。盖浊征大
都色欲时忍精不泄,精管受伤,致精关不固,肾液与阴精同下,病久则阴伤及阳,阳不摄阴耳。前案
兼病俱多,方亦不能一例,读者神而明之。



<目录>卷之四

痉厥门

属性:陈 呕恶数日,止而发痉,每日必三五次。此肝逆犯胃,聚
液成痰,内风阳气弛张,痰亦从之为患。拟以和胃熄风。
羚羊角 钩钩 半夏 陈皮 黑山栀 石决明 池菊花 元参 竹茹
又 痉厥日数发,口噤不能言,而心中了了,病不在心而在肝。夫心为君主,肝为将军。当其气火风相煽
之际,一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则君主虽明,安能遽禁其强暴哉!况胃为心
子,胃家之痰与肝家之风相助为虐,舌红碎痛,一派炎炎之势莫遏。欲化胃痰,先清肝火。
羚羊角 大生地 犀角 茯苓 生山栀 天竺黄 石决明 元参 钩钩 金箔 枣仁(川连炒
)竹油(冲服) 姜汁(冲服)
钱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生甘草(一斤,研末) 红枣(一斤)
煮烂,去皮核,与甘草打和为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此人并无表证,又不内热,一月数十痉,服此二料即愈。
仁渊曰∶胃虚生痰,肝旺生火,火煽其痰,胃不能御,必至上逆而为呕吐。吐极而胃益虚,肝益强,不
至风动痉厥不已。夫所谓胃虚者,胃之降气不顺也;肝旺者,肝之郁热上升也。气逆化火,呼之为肝风、肝
火、肝气者,以肝属巽木,为生风生火之脏,其性急暴,为将军之官,凡逆升之气都主于肝故也。治以凉
降者,以秋金之气,逆折其春木之太过也。夫痉厥之证,不止呕吐一端。若痉厥为木旺贼土,霍乱多有之。外
如温邪液涸,中风痰阻关窍,小儿痰热蒙蔽。吴鞠通有《痉因质疑》,论《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谓
“湿”字乃“风”字之误。余谓风不得痰,尚不至痉,《内经》“湿”字当作“痰”字解者甚多。然痰
不得风,亦不为痉。大抵风火痰三者相因为患。今时痉厥与螈 不分。夫痉则角弓反张,戛齿吐沫;螈
则筋络抽掣,四指搐捻。痉乃风火痰交煽,闭其机关,多实证;螈 则液涸血
空,经络失养,多虚证。补泻不同,治法大异,不可不详辨之。



<目录>卷之四

杂病门

属性:某 风邪入络。
小续命汤。
此症病后一日数次不能言语。只要自己捏肩背,即可渐渐而言也。
某 久虚不能统血,并不能转运其气,是以便血时作,而又腹微满也。吐出之痰结硬,此为老痰,乃湿
热所结,法当兼理。
四物汤去川芎,加党参、冬术、怀山药、陈皮、龟板、蛤壳、荸荠、海蜇。
渊按∶不统血,不转运其气,腹微满,皆脾虚也。
某 久病之躯,去冬常患火升。交春木旺,肝胆升,阳无制,倏忽寒热,头面红肿,延及四肢, 热痒痛,
殆即所谓游火、游风之类欤!匝月以来,肿势大减。四五日前偶然裸体伤
风,遂增咳嗽,音哑痰多,口干舌白,续发寒热,胃气从此不醒,元气愈觉难支。风火交煽,痰浊复甚;阴
津消涸,阳不潜藏。清火养阴,计非不善,抑恐滋则碍脾;化痰扶正,势所必
需,又恐燥则伤液。法取轻灵,立方但求无过。
北沙参 知母 鲜生地 蛤壳 蝉衣 海浮石 豆卷 青果 海蛰 地栗 百合
另珠粉,朝晨用燕窝汤下三分。
上方《金匮》百合知母地黄汤合《本事》神效雪羹,取其清火化痰,不伤脾胃;生津养液,不碍痰湿。
酌古参今,归于平正。
袁 疡脓之后,气血必虚。奔走烈日之中,汗出招风,风与热毒舍于皮肤脉络之间。至秋凉气外束,
热郁于皮中,遂觉遍体瘙痒,几及两月。近来面色带黑而浮,少腹略满。据云奇痒之时,唇舌俱麻,是外风引
动内风也。经云∶面肿曰风。夫风行必燥,木胜克土,此症现为风癞,久防腹满,理势所必然也。
羚羊角 秦艽 地骨皮 陈皮 通草 北沙参 丹皮 苡仁 黄 防风
又洗方∶
紫背浮萍 杜牛膝 侧柏叶 巴豆壳
煎汤洗。
渊按∶面黑腹满,乃脾肾两虚见症。
又 古有风癞一症,周身瘙痒。拟用《千金》法。
生石膏 防风 麻黄 茯苓 生甘草 白术 鲜生地 百部
沈 肾为欠,胃虚亦欠。欠之一症,属肾胃二经。大抵阳气欲升,阴气欲降。肾虚则阳欲升而迟,胃
虚则阴欲降而缓。故《内经》曰∶阴阳相引,故数欠。此兼胸背多汗,足跟时胀。气血两亏,法当兼顾。
西党参 归身 黄 冬术 茯神 大熟地 枸杞子 麦冬 川石斛 蛤壳
胡 脉软无力属气虚,便溏食少属脾虚,干咳无痰属肺虚,时觉口苦属心热移脾也。宜十补一清。
四君子汤加川连、防风、怀山药、陈皮,泽泻、六神曲、
砂仁。
潘 年近六旬,天癸久去而反频来,是谓脱营。脱营者,元气极虚不能固摄,血从外脱也。又名下竭,
故腰痛如折。下竭者必上厥,故面赤、火升、发热也。血属阴,阴虚则阳亢,故脉弦
硬无情。其脉愈数,其阴愈虚。夏令一交,阳亢无制,恐致水涸龙飞,难为力矣。
阿胶(赤石脂拌炒) 牡蛎 海参 线鱼胶(米粉炒) 元精石 沙苑子
贡菜(洗淡) 猪腰子(酒洗) 茯神 龟板胶(余粮石拌炒) 生洋参(元米炒)
朝服震灵丹二钱,暮服威喜丸二钱。
渊按∶吴鞠通法也。妙以咸降有情之物补下焦精血。
舒 乳房属胃,乳汁血之所化。无孩子而乳房膨胀,亦下乳汁,非血之有余,乃不循其道为月水,反随肝
气上入乳房,变为乳汁,非细故矣。夫血,犹水也;气,犹风也。血随气行,如水得风而作波澜也。然则顺其
气而使下行,如风回波转,不必参堵截之法,涩其源而止其流。噫!可与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元精石 赤石脂 紫石英 牡蛎 乌药 寒水石 郁李仁 大生地 白芍 茯神 归身 焦麦芽
某 茹素精枯液涸,更兼便血伤阴。去冬骨骱疼酸,今又心悬如坠,时或口不能言,心中恐怖,必大声
惊叫而后醒。此风阳内扰,震动君主,火溢冲激也。病出于肝,关于心,乘于脾,故
又腹胀也。拟养阴柔肝而熄风阳,佐安神和中。久病宜缓调,又宜常服膏滋方。
大生地(八两) 茯神(三两) 陈皮(一两五钱) 炙甘草(一两) 归身(二两,
炒) 天冬(二两,去心) 柏子仁(三两,炒研) 沙苑子(三两) 龙齿(三两, )
枣仁(三两,炒研) 洋参(三两) 枸杞子(三两) 石决明(六两, ) 焦六曲(三两)
红枣(四两) 桂圆肉(四两) 五味子(一两五钱,炒,研) 牡蛎(三两, )
上药煎浓汁,用川贝末二两,莲心粉二两,白密四两,收膏。朝暮开水冲服一羹杓。
渊按∶精血两枯,肝燥火动,故见证如是。
某 《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内经》曰∶两精相搏为之神,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为精。是知男女
媾精,必神气交而后生育也。若精神不足之体,或临事而兴已阑,或对垒而戈忽
倒。虽有蓝田实难种玉。滋阴补阳各造其偏,揠苗助长日就枯耗。然则如何而后可?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得春
气者多生,得冬气者多寂。欲补其精,先养其神。欲养其神,先补其气。而必兼壮其胆,胆为甲木春生之气也。
神为阳光,气为阳气。阴津者,犹甘露也。阳和气至,甘露滋之,草木欣欣向荣,生意源源不
息。人身一小天地也,岂犹子嗣为然哉?若徒切切于子嗣,百忧
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药之不灵?
西党参 冬术 茯神 炙甘草 桔梗 酸枣仁 黄 远志 苦参 牡蛎 怀山药
猪胆汁为丸,每日开水送下三钱。
渊按,抵得一篇求子论。惟胆汁恐苦寒伤胃太甚。



<目录>卷之四

妇人门

属性:王 经来半月不止,有紫血块,少腹疼痛,气坠阴门,诊脉
沉涩,下午恶寒。阳陷入阴,营虚失守。法以升阳收摄其阴。
党参 熟地 黄 升麻 归身 阿胶(蒲黄炒) 冬术 白芍 柴胡 淡芩 血余炭
陆 营分有热,则经至而淋漓;卫分有寒,则脉小而迟缓。
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经至而舌苔反布,胸无痞闷,是胃阳虚而无气以化浊也。拟醒胃阳以摄脾阴为法。
归芍六君子加神曲。
又 经行过多,血气两衰,肝肾失固,丽翁所论包括尽矣。
然治病之道,有相机从事之权。夫舌白多痰,胃有浊也。咽干色红,阴虚而火浮也。脉细迟缓,中气不足也。
考古人肾虚有痰浊者,金水六君煎;气虚而上有浮火者,生脉四君子。合而参之,似觉不可擅易,还祈晒政。
大熟地 半夏 五味子 归身炭 陈皮 于术 茯苓 麦冬 人参 谷芽 建莲肉
又 肝肾与脾胃同治,经漏仍然不止。左脉稍觉有力,原得归、地之功;右脉更觉细微,脾气虚衰不振。
许学士谓补肾不如补脾,盖谓脾胃虚者言之。今心跳食少,心脾不足可知。经血如
漏卮不息,冲任不得不固;腹中微痛,气虚且滞,不得不补,不得不通。仿黑归脾法。
熟地炭 黄 (炒焦) 茯神 枣仁 白芍 广木香 归身炭 冬术 人参 陈皮 炙草
渊按∶既云固冲任,而无固冲任之药。仍用归脾,恐漏仍不止。古人治崩漏急证,自有专方,如血余、棕
炭、百草霜、倒挂尘等,殊有效验。且脉小迟缓,其漏未必属热,或脾肾阳虚,不
能固摄其血,尤非固而兼温不效,未可见血即以为热也。
张 营血不足,经事愆期。肝气有余,瘀凝停滞。心荡头眩,腹鸣胀满,是其征也。胀满能食,病在肝而
不在脾。拟舒肝化瘀、和营养阴方法。
金铃子 吴茱萸 当归 延胡索 陈皮 沙苑子 茯苓 香附 大麦芽 青皮
曹 经事来多去少,似崩非崩,是血虚有热也。所谓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用白薇汤加阿胶主之。
女贞子 白薇 阿胶(米粉炒) 淡芩炭(醋炒) 黄柏 沙苑子(盐水炒) 白芍 莲心 归身炭 旱莲草
奚 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肝气郁则营血失藏,脾气弱则生源不足。腹中结瘕,肝气所结也。
经事先期,肝血失藏也。饮食少纳,脾气弱也。便后带血,脾失统也。气弱血虚,宜
乎不孕矣。调补肝脾,则冲任充足,自然有孕。
西党参 大熟地 冬术(人乳拌) 白芍 香附(醋炒) 杜仲(盐水炒)
茯神(辰砂拌) 菟丝子 归身 木香 川断 艾叶炭 阿胶(米粉炒) 乌贼骨
丁 经事参前而色淡,淡则为虚,参前属热,是血虚而有热也。
四物汤加香附、阿胶、党参、冬术、丹皮、炮姜炭、玫瑰花。
渊按∶佐炮姜以行四物之滞,非温经也,可谓得旨。
朱 痛而经来,肝气横也。经事参前,血分热也。色黑有瘀,和而化之可也。
金铃子 延胡索 香附 当归 丹皮 山楂肉 泽兰叶 白芍 木香 茯苓 砂仁
陆 营虚发热,瘀阻经停。心中若嘈,饮食厌纳,时吐酸水,是脾胃不足而夹痰饮者也。夫心生血,脾统
血,肝藏血,胃为气血之总司。调治之方,以和脾胃为第一。脾胃健则营血自生,停饮自运,瘀凝自化。
半夏 陈皮 川连(吴萸炒) 茯神(辰砂拌) 桃仁 旋复花 新绛 丹参 野蔷薇花 白扁豆
孙 经期一载不来,大便时常秘结,每月胸中不舒数日,此肝血虚而胃气不和也。理气之方,不在平肝
而在养血;和胃之法,不在破气而在补气。气血充而肝胃自和矣。
西党参 熟地(砂仁拌) 枣仁 陈皮 归身 制半夏 丹参 于术(人乳拌炒) 茯苓 白
芍沙苑子 橘饼 谷芽
又 肝肾素亏,气郁,胃气不舒,脾阴不足。饮食知味而不能多进,经事不来,二便时常不利,肩膝酸
疼,舌苔或黄或白,此有湿热夹杂其中。补养气血之方虽稳当,然无理气化浊之品,未能奏效。今拟一方,以观验否。
制首乌 怀山药 枣仁 牛膝 焦山栀 柏子仁 茅术炭 陈皮 半夏 建莲肉
常服苡仁、红枣煮食。
某 经停,少腹痛,小溲淋塞有血缕。此肝火与瘀凝交阻,当通而导之。
龙胆草 小蓟炭 车前子 丹皮 桃仁 大黄(酒炒) 冬葵子 海金砂 延胡 焦山栀
徐 咽干干咳,全由津液之亏;内热经停,已见虚劳之候。设欲生津降火以养其阴,而饮食减少者适以伤
脾。计惟调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复其真阴之不足。盖津液生成于水谷,水谷转输于脾胃,舍此别无良法也。
白扁豆 茯苓 白芍 玉竹 炙甘草 怀山药 苡仁 金石斛 玫瑰花 枇杷叶
陆 惊恐饥饱劳碌,内伤气血。血凝气滞,经停不来,已及八月。内热食少,虑成干血劳损。
肉桂(一钱二分) 桃仁(二钱三分) 川断(一钱) 麝香(五厘) 当归(二钱五分)
大黄(醋炒,一钱三分) 砂仁(四分) 牛膝(酒炒,三钱) 乳香(去油,五分)
没药(一钱) 五灵脂(醋炒,钱半)
共研细末,分五服。每日一服,陈酒送下。
渊按∶此调经散加减法,颇得古人遗意,元气可支者用之。
徐 经行后奔走急路,冷粥疗饥,少腹疼痛连腰胁,兼及前
阴。此肝肾受伤,又被寒侵而热郁也。经云∶远行则阳气内伐,
热舍于肾。冷粥入胃,则热郁不得伸,故痛也。遵寒热错杂例,兼腹痛治法。
川连(酒炒) 炮姜炭 桂枝 白芍(吴萸三分煎汁,炒) 木通 全当
归香附 山楂炭 焦山栀 旋复花 新绛屑
王 经后少腹痛连腰股,肛门气坠,大便不通,小便赤涩热痛。拟宣肝经之郁热,通络脉之凝涩。
柴胡 川楝子 焦山栀 郁李仁 延胡索 新绛 旋复花 归尾 龙胆草 青葱管
渊按∶此经未尽而行房过度所致,乃经血乘虚入络,冲任入脉受伤也。
张 形壮,面色紫黑,经事或数月或数十日而后来,来亦色淡不多。今经行后少腹攻痛,痛在左则左股
酸而无力,痛在右亦如之。兼有淋带如膏,此瘀凝化浊,冲任失调也。通络泄浊治之。
五灵脂 香附 丹参 金铃子 延胡 当归尾 冬葵子 吴茱萸 旋复花 新绛 青葱管
何 漏下淋沥不断,少腹板痛,微寒微热,口渴不欲饮。此有瘀血着于脐下,拟化瘀生新法。
小生地 当归 丹参 桃仁泥 泽泻 延胡 旋复花 柴胡 大黄炭(酒炒) 地鳖虫(酒浸)
又 漏下淋漓,少腹板痛。化瘀和营,未能奏效。食少无力,微寒微热。治在肝脾,缓之调之。
柴胡 当归 丹参 茯苓 泽泻 赤芍 白术 香附 地鳖虫 山楂炭
某 寒热无序,脉促数,下有淋带,上则心跳,又少腹痛,大便坚,面色萎黄,血瘀之候也。虑延劳损。
大生地 桃仁 茯苓 冬葵子 当归 柏子仁 丹参 白芍
豆衣 玫瑰花
王 向有淋带,月前血崩,崩止淋滞不断,少腹板痛,脉象细数,身发
寒热,脾胃大虚。此血瘀未尽,复兼肝气夹寒也。法当通补。
鲜生地渣(姜汁炒焦) 当归炭 荆芥炭 杜仲 陈皮 生姜渣(鲜地汁炒焦) 香附炭(醋炒) 香谷芽
渊按∶鲜地、生姜互炒,名交加散,能通瘀调气,和寒热,而不伤血耗气,女科之妙方也。
陈 经行作呕,血虚肝旺也。呕止而腹中结块,经事四、五月不来,当脐跳动,疑为有孕。恐其不然,
想由瘀凝气聚与痰涎互结成块耳。《内经》肠覃、石瘕二证,状如怀子,病根皆在乎
血。虽不敢大攻,当气血兼理,仿妇科正元散法。
党参 白术 川芎 茯苓 陈皮 半夏 当归 砂仁 木香 枳壳 香附
有孕无孕,最难辨别。此症断乎非孕。服此二十余帖,至八九月而经始行。
李 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事初起不来,状如怀子。以后来而略少,但腹渐大,三载有余。尚疑
有孕,岂非痴人说梦耶?《内经》谓肠覃、石瘕皆腹大如怀子,石瘕则月事不来,肠覃则
月事仍来,而提其要曰∶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夫岂徒有虚文而无斯症哉!余曾见过下红白垢污如猪油
粉皮样者无数,调理得宜,亦有愈者。藉曰不然,则天下尽有高才博学之医,就有道而正焉,无烦余之多赘也。
大黄 虫丸每朝三十粒,炒大麦芽泡汤送下。
苏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此段经衣冠文物指石瘕一症,由于寒气瘀凝夹阻而成。今腹痛泄泻食少,脾胃虚
寒,肝木横逆,病延半载,元气已衰,理脾胃,兼温中下,尚恐莫及。备候主裁。
肉桂 冬术(土炒) 陈皮 木香 金铃子 诃子 茯苓 干姜 泽泻 延胡索 生熟谷芽
吴《内经》有石瘕、石水之证,多属阳气不布,水道阻塞。少腹有块坚硬者为石瘕,水气上攻而腹满者为
石水。此症初起小便不利,今反小便不禁,而腹渐胀满,是石水之象。考古石水治法,不越通阳利水,浅则
治膀胱,深则治肾,久则治脾。兹以一方备采。
四苓散去猪苓,加大腹皮、陈皮、川朴、桑白皮、乌药、桂枝、鸡内金。朝服肾气丸三钱。
仁渊曰∶妇科首重调经。夫经乃心血与肾液相合而成,为天一之真水,故名天癸;按月而下,犹月魄之有
盈虚,故名月信;不差时日,犹海水之有潮汐,故名月潮。夫月也,潮也,癸也,皆阴类也。然月魄不得日光
丽照则不明,潮汐不得阳气鼓荡则不盛,其质虽阴,其用则阳。妇人经水之盛衰,亦犹是耳。叶天士
云∶妇女以心脾为立命之本,心生血,脾统血,心气旺则阴血自足,脾气盛则统驭有权,无愆期崩塞之病。今
世医调经,动曰冲任八脉,皆言末而忘其本耳。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在女科原
不可不讲,而经水之所以盛衰通塞,其根源不在乎是。《内经》言奇经之于十二经,犹江河之于沟渠也。江河
充足,沟渠自盈溢。可知江河不充足,则沟渠涸竭窒塞矣。又可知江河充足,沟
渠偶有不通不足,欲通之足之亦甚易矣。能知此理,断不以通瘀养血套剂了事。即带下一证,虽有阴虚、湿热
之辨,亦莫非心脾之气不通不化而来。即 瘕、癖疝、鬼胎、肠覃等疾,虽由痰凝血滞,风寒闭塞,肝胆生阳
不能布化,其因甚多,其根亦莫非心脾郁结所致。盖男子用阳而体阴,女手用阴而体阳。男子以肾为
先天,女子以心为先天。心阳足则脾阳亦旺,阳生阴长,血气充沛,乃宜男之兆。若心阳不振,则脾阳亦弱,
肝木生生之气少布,饮食少化,聚湿生饮,肝气郁陷而逆升,为气撑饱胀,为脘痛作
呕,或错经妄行而鼻衄,或脾气下陷而崩漏,或风寒瘀污客于子门冲任,为鬼胎、石瘕,种种病情,
相引而至。盖有形之病皆属阴邪,大抵阳气不化而生,断非通瘀行血所能了事也。



<目录>卷之四

产后门

属性:丁 因疟小产,瘀凝未尽,冲任受伤,少腹结瘕,上攻疼痛,大便常溏,内热不已,迄今半载。不渴不
嗽,病在下焦。通补冲任、和营化瘀,不越产后治例,与阴亏劳损有歧。
当归(小茴香炒) 川楝子 延胡 香附 肉桂心(研,冲) 白芍(吴萸炒) 紫石英 砂仁 茺蔚子 玫瑰花
渊按∶从疟而起,脾气先伤,大便常溏,即其征据,徒治下焦血分无益。
又 产后蓐劳,已经八月。内热瘕痛,病在冲任。
当归(酒炒) 白芍(桂枝三分炒) 桃仁泥 丹参 党参 炒丹皮 豆衣 广皮 玫瑰花
张 寒气客于下焦,瘀凝停于小腹中央,乃膀胱之部也。寒气瘀凝,阻塞胞门,膀胱阳气失化,以致
癃闭。产后八日而小溲不通,脉细肢寒,腹中觉冷,恐其气逆上攻发厥。法以温通下焦,化瘀利水。
全当归(八钱) 川芎(四钱) 山楂炭(五钱) 炮姜(五分) 桃仁(三钱) 车前子(五钱)
益母草汤、陈酒各一碗煎药。另研桂心五分,血珀五分,甘遂三分,为末,药汁调下。
渊按∶从生化汤加通瘀祛寒药,可法。
又 小溲癃闭已通,恶露瘀凝未下,少腹板痛。再以温通。
肉桂 延胡索 红花 桃仁 丹参 归尾 山楂炭 牛膝 炮姜炭 冬葵子 两头尖 车前子
张 产后营虚发热,已经数月。多汗心跳,营阴大亏也。
大熟地 党参 黄 茯神 归身 酸枣仁 冬术 陈皮
玉竹 白芍 砂仁
某 产后营虚,内热日久,近感风邪,发热更甚,胸闷心跳。气滞血亏,显然可见。
香豆豉(炒) 黄 防风 全当归 白芍 白术 枣仁 茯神 玉竹 桑叶
渊按∶虚多邪少,从补营方中加轻散药一二味,即可祛邪。重加发散,邪转不服,反多变证。
赵 病后小产,产后感邪咳嗽,寒热似疟。服解散疏和药五六剂,邪退未尽,夜犹微热。然头晕心跳,
寐则惊惕,虚象见矣。拟养营化邪法。
四物汤合二贤,加苏子、苏梗、苏叶、川贝、杏仁、枳壳、茯苓、款冬花。
用三苏、二贤、四物,意在泄血分之风,和血中之气。加化痰止咳药,佐使之耳。
又 补肺阿胶合金水六君,去半夏,加川贝、款冬花。
某 左脉细数,营阴亏也;右脉细软,脾气虚也。
产后不能安息,反加劳碌,气血伤而不复,致身常内热,心荡若嘈,久延虑成劳损。人参养营汤加减。
党参 大熟地 冬术 白术 丹参 香附 远志(甘草汤制) 砂仁 归身(酒炒) 陈皮 茯神 枣仁
孙 前年小产,恶露数日即止,因而腹中作痛结块,心神妄乱,言语如癫。此谓血风病也。胞络下
连血海,上系心包,血凝动火,火炽生风,故见诸症。诊脉弦搏,肝阳有上亢之象,防加
吐血。为治之法,当以化瘀为先,清火化痰为佐。
川贝 赤苓 丹参 蒲黄炭 五灵脂 川连 香附 延胡 焦山栀 茺蔚子
另∶回生丹一粒,开水化服。
渊按∶血风病有数种,此因产后瘀凝而得,病在冲任血海,上及心包,不脱产后着笔。
毛 产后腹痛,一载有余。营虚木郁,脾胃受戕。时作恶心,时吐酸水。用《千金》当归建中汤法。
当归 炮姜炭 炙甘草 肉桂 川椒 白芍(吴萸炒) 橘饼 南枣
又 前投建中法,腹痛已止。复因经行之后,劳碌受寒,腹中又痛,加以晡热,饮食减少,舌苔干白。
此属血虚肝郁,脾虚木横。用归脾法加减。
黄 党参 冬术 茯苓 砂仁 炮姜 木香 陈皮 归身 白芍(吴萸炒) 橘饼
胡 小产半月,感邪发热,又遭惊恐,冲任受伤,少腹胀痛,白带淋浊,眼花口苦,腰膝拘挛。证
逾半月,饮食不纳,虑其昏厥。姑仿南阳以浊攻浊法,兼达邪化瘀,备商。
淡豆豉 白前 泽兰叶 延胡索 焦山栀 当归 丹参 焦楂肉 竹茹 交加散 两头尖
另∶旧裤裆一方,烧灰存性,药汁调下。
渊按∶此名烧裤散,仲圣治阴阳易病。
章 先痉厥半日而后产,产后厥仍不醒,痉仍不止,恶露稀少,汤水不能纳,纳则仍复吐出,面赤身温,
脉洪而荒。肝风炽张,营虚气耗,虚阳外越,冷汗遂出,恐其厥而不返,奈何奈何!姑拟一方,希冀万一。
肉桂(五分) 当归(三钱)
煎汤冲童便一杯,化下回生丹一丸。
渊按∶脉荒者,乱也。究属杜撰。虚风挟痰上逆,化痰降火,冲入童便最妙。
又 前方勉灌三分之一,恶露稍多,面赤稍退,脉大稍软,
而厥仍不醒,舌色灰黄,时沃涎沫,两日饮食不进。营虚气滞,
胃虚浊泛。必得温通化浊,以冀阳回厥醒为妙。
肉桂 炮姜 半夏 全当归 丹参 山楂肉 陈皮 茯苓 紫石英 童便(冲入)
又 厥醒进粥半盏,诸无所苦,惟周身疼痛,不能转侧。舌苔白,口不渴。拟温养气血,兼和胃气。
肉桂 炮姜 黄 半夏 当归 丹参 茯苓 陈皮 桑枝
丁 产后瘀凝未尽,新血不生,身热日久,少腹疼痛,小
溲淋浊,带下血筋。此肝经郁热,兼夹瘀凝为患,殊非小恙。姑拟泄肝、化瘀、和营为法。
鲜地渣(姜汁拌,炒焦) 金铃子 延胡索 丹参 焦山栀 生姜
渣(鲜地汁拌,炒焦) 龙胆草 当归 赤苓 甘草梢 青葱管 新绛屑
范 产未盈月操作,猝遇大雨淋身,水寒之气自毛窍而入于骨节,内舍于肾,外达太阳、阳明,是以始
病腰疼,继而上攻头痛,遍体机关不利也。脉沉而寒热,寐少而恐惧,纳少而恶心,邪
气留连于胃肾。据云头痛甚则汗出,太阳之表虚矣。用许学士法。
香豆豉 牛蒡子 豆卷 杜仲 磁石 本 白芷 川芎 金狗脊 赤苓 半夏 甘菊花
渊按∶太阳表虚,风药未免太过,况得之产后乎!
又 前投益肾通经,和胃泄湿,头项腰脊之痛原有松机。今产后两月有余,经水适来,而心跳恐惧,
是营气虚而不摄也。拟和营止痛,仍佐理胃泄湿。
党参 桂枝 秦艽 枣仁 杜仲 豆卷 半夏 赤苓 苡仁 金狗脊 归身 陈皮 桑枝(酒炒)
又 产后营虚,雨湿寒气袭入,经络机关不利。前投宣通养
血两法,俱无少效。虽头痛略松,而右半之腿臂转增痛热。犹幸
脾胃稍旺。今恶风、发热、口干,是寒湿渐化为热矣。拟疏泄湿热以通经络,再议。
羚羊角 丹参 防风 秦艽 苡仁 陈皮 羌活 丝瓜络 防己 当归 白芷 木通 桑枝 忍冬藤
王 产未百日,骨蒸发热,淹延匝月,热势渐加,迄今五十日矣。诊左寸关轻取虚小,中按之数,重按数
而且坚,知其热在阴中,心肝之火独亢;右寸关虚软而数,则知脾肺气虚;两尺皆虚,肾阴亏也。阴虚阳盛,
热气熏于胸中,蒸动水谷之湿上泛,故舌苔反见浊浓耳。耳鸣而聋者,肾虚肝阳上逆也。据述服参、 则热
势愈甚,投胶、地则胃气益惫。节近清明,地中阳气大泄,阴虚阳亢莫制,恐其交夏加剧。刻下用药,以
脾胃为要。土旺四季各十八日,清明节后土气司权,趁此培土,冀其脾胃渐醒,饮食渐加,
佐以清金平木,必须热退为妙。
北沙参 地骨皮 丹皮 归身 怀山药 白扁豆 茯苓 白芍 生熟谷芽 白蔷薇露
仁渊曰∶产后病最难治,最多变证,难以殚述。朱丹溪云∶产后以大补为主,虽有别证,从未治之。此
言虽是,亦未可泥。有少壮之妇素体不虚,或兼外感六淫,内阻瘀滞,当见证治证。
若执产后须补之论,不但本病不退,势必转增他变。盖新产百脉虽虚,感邪则实,急去其邪,即所以养其
正也。倘遇可攻可下之证,即白虎、承气不为过。胎前亦然。惟下笔切宜仔细,未可率意轻忽。心中须念此
产后虚体,若一击而中,便与轻松调理。果是纯虚,自当大补,补之有方,不可集几味养血套剂便为了事。
再者,胎前温药宜慎,产后凉药宜慎。谚云∶胎前一把火,产后一块冰。虽未尽然,却也不差。
盖胎前多实,实者多热,产后多虚,虚者多寒,理固然也。



<目录>卷之四

幼科门

属性:李 胎惊之病,得之于母腹胎孕之后,其母有所大惊,气应
于胎,惊气入肝,故数月婴孩即有胎惊之患,往往不能愈。姑拟
一方备采。
羚羊角 天竺黄 陈胆星 石菖蒲 大黄
共研末。或竹油或钩钩汤调服五分。
许 音哑喘咳,痰声 咯。风痰袭肺,肺胀夹惊险候。
麻黄 杏仁 射干 桔梗 桑白皮 菖蒲 枳壳 前胡 白前 紫菀 白萝卜汁(冲服)
朱 痧后夹积,移热于大肠。腹中热痛,每交寅卯二时则痛甚。拟开肺金之郁,仿丹溪论参越桃意。
高良姜 桔梗 川连 通草 滑石 焦山栀 山楂炭 焦六曲 砂仁
又 痧后腹痛,甚于黎明。阳气为阴寒凝遏,欲升而不得
升,故痛甚于黎明也。前用温寒并进见效,今仍前法加减。
桂枝 炮姜 吴茱萸 木香 延胡索 香附 山楂炭 花槟榔 赤苓 焦山栀 白蔻仁
方 痧后肺火不清,移热于大肠之络。腹痛便溏,手腕内外肿痛。防发痧毒。治以清解。
升麻 葛根 赤芍 焦山栀 甘草 高良姜 丹皮 桔梗 忍冬藤
渊按∶此方非夷所思。庸者必与清肺健脾、化积解毒套剂矣。
又 前方已效,轻减其制。
防风 焦楂肉 银花 砂仁 桔梗 甘草 陈皮 赤芍
仁渊曰∶幼儿不能明告病情,脉亦难凭,虽以一指按寸口,惟得浮沉迟数大略而已,故称哑科。四诊
只得其二,惟察声望色,询之乳母,得其梗概,最为难看。而难中亦有易焉。易者何?乃
三因之中绝少内因,大都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而已。即有内伤,
亦因病致虚,非七情六欲因虚致病者可比。苟仔细详审,不难得其要领。近世风气之最坏者,莫若挑惊。不
问外感内伤,概以惊风呼之,非推即挑,继以牛黄、脑、麝香开之药。明理之家亦蹈此
习,不知冤杀多少婴儿矣。夫惊病偶亦有之,儿体脆弱,魂魄未坚,猝见异言异服及奇怪之物,惊恐惶骇,此
必有因。须将惊风二字拆开,惊自惊,风自风,断不可混治。夫惊乃惊骇受病,风
为温热所化,或感触风邪,治判天渊。喻氏云∶幼科与大方一理,苟请伤寒名家视之,断无错误。此乃见道之
言。夫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幼儿病热者多,病寒者少,由阴气未充,生阳正旺,化火尤易耳。为父母者,每
未寒先衣,未饥先食,食不化即变为痰,痰与风热相并,最易痉厥,俗医即呼为惊风,病家亦认为惊
风,非一日矣。吾愿同志大发慈悲,相与挽此颓风,功德无量。



<目录>卷之四

外疡门

属性:吴 足大趾属厥阴肝经,太阴脾经由此起。今足大趾干烂,乃肝经血枯,脾经湿热也。延及数月,防
成脱疽。兼上唇麻木,亦脾虚风动。殊非易治。
萆 当归 牛膝 枸杞子 苡仁 丹参 川断 茯苓 桑枝
孙 痧回热减,温邪初退之余,咽喉反腐,虚火又从而起。良由久患喉痹,阴虚火亢,热淫摇动,亢焰
复张。用方最宜加谨,过清恐伤脾胃,早滋恐恋余邪。姑拟甘凉平调肺胃,冀其上焦清肃。
鲜石斛 大贝母 元参 生甘草 丹皮 沙参 羚羊角 扁豆 豆衣 悉尼
刘 偏脑疽自右延及于左,三候有余。偏右穿溃脓少,偏左
木肿未腐,头顶平塌,根脚散蔓。此气虚不能引血化腐成脓,托
毒外出,高年殊虑内陷。至舌苔白腻,大便闭结,在疡科指为火毒内闭,湿热上蕴,而用内疏黄连等法。阅倪
先生方案,谓内夹杂气,邪伏膜原,引用达原、三消数剂,异想超出寻常。今大便已通,舌苔稍化,然右脉
软弱,胃气残惫,疡不甚肿,色不甚红,深恐阳变为阴。大凡外疡起发脓腐,须赖元气承载。所谓元气
者,卫外捍御之气、胃中冲和之气、三焦升降之气也。亏则脓腐不克根据期,从此生变。故黄 为外疡托毒之
圣药,即兼别症,再参他方。古法有攻补兼施、补泻同用者。拙见欲托毒,必扶正。
生黄 当归 赤苓 陈皮 藿梗 法半夏 香附 谷芽
又 脑疽将四候,起发脓俱迟。欲问真消息,阴阳各半推。阳多方是吉,阴长便生危。顶不高兮根不束,
皮不腐兮脓不足。凡此皆因气血衰,顺逆安危有结局。乃若疮流鲜血,即为变陷之
端;况夫年逾六旬,尤宜加谨为要。兹当补托,佐以疏通。补其正而托其毒,疏其气而通其壅。俾胀
满宽而加谷,期阳毒化而收功。聊以解嘲,非敢说梦。
黄 当归 制僵蚕 皂角刺 陈皮 川朴 赤苓 法半夏 香附
某 暑邪热毒,走入营中。遍身紫黑烂斑,鼻血龈腐。此发斑牙疳之险症也。倘至壮热神昏,不可挽矣。
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连翘、鲜石斛、黑山栀、银花、淡黄芩、芦根。
某 疟久阴伤,项发痰核,头倾不举,腹中有块。年逾二八,天癸未通。虑延劳损。
大生地 制首乌 茯苓 丹皮 怀山药 软柴胡 白芍 当归 陈皮 十大功劳
某 肝经郁火,乘犯阳明,牙龈痒痛出血而发牙疳。舌红碎裂,头眩心烦,营阴内亏。而纳谷气撑,
又属脾气虚也。犹喜大便燥结,可用清滋,先平其炎上之火。
羚羊角 鲜生地 鲜石斛 元参 麦冬 茯苓 石决明 女贞子 枣仁
某 阴亏火亢,绕颈生痰,寒热似疟,而实非疟也。少阴水
亏不能涵木,少阳火亢更来灼金,金木交战,乃生寒热,饮食少,脾胃弱,虑延劳损。
六味地黄汤加牡蛎、党参、麦冬、柴胡、白芍、五味子。
某 结喉痈生于咽喉之上,视之不见,胀塞不通,汤水难
进,极为险重。急以化痰宣窍、开通肺气方法。
射干 牛蒡子 僵蚕 薄荷 荆芥 桔梗 山豆根 贯仲 生甘草 茅柴根
洲按∶吹喉之药必不可缺。
某 对口生疽,足根发疔,此二处皆属太阳膀胱之络。湿热内聚,风热外侵,勿得轻视。
羌活 防风 连翘 归尾 萆 乳香 没药 土贝母 银花 甘草梢 桑枝
某 牙龈渗脓,二载不愈。此属牙漏,肾虚胃有湿热所致。
六味丸(三钱) 资生丸(二钱)
相和。每朝服四钱,淡盐汤送下。
某 马脾风极重险症,危生倏忽。姑与牛黄夺命散。
大黄(生切,四钱) 槟榔(一钱五分) 黑牵牛(三钱)
共研末。分二服,白萝卜汁温调服。
某 肺痈咳吐脓痰,肺叶已伤,势属重候。
羚羊角 冬瓜子 桔梗 葶苈子 苡仁 生甘草 桃仁泥
野茭根 川石斛 芦根
又 痰臭虽减,咳嗽未除。
羚羊角 川贝母 杏仁 苡仁 桃仁 桔梗 苏子 甘草 冬瓜子 芦根 野茭根
张 怒则肝气逆而血苑于上,章门结块硬痛,寒热脉数,小便短少。症属肝痈,防其内溃咳吐脓血而剧。
紫菀 郁金 新绛 柴胡 天花粉 桃仁 旋复花 当归 穿山甲 忍冬藤 降香 青葱管
缪 病起微寒微热,右肋章门穴酸疼。两月后痛处略肿,食少便溏,面浮足肿,腰脊酸痛。脉附骨极细
而锐。此脾家有湿热瘀伤,症属脾痈。日久正虚胃弱,恐其不克支持。
党参 炙甘草 陈皮 白术 川朴 木香 吴茱萸 干姜 当归 川芎 白芍 六神曲 茯苓 肉果 砂仁
敷方∶
官桂 吴茱萸 干姜 川乌 生半夏 独活 乳香 没药 南星 白芥子 当归(各一钱,研末)
用陈酒干面调和,炖温,敷痛处。
某 盘肠痈腹痛已久,二三日来骤然胀满,连及腰胁,小便
茎中亦痛,势已有脓。拟用牡丹汤排脓逐毒,从大肠导下之。所虑饮食极少,胃气不克支持耳。
丹皮 桃仁 皂角刺 冬瓜子 红花 大黄(制) 延胡索 广橘皮 山楂肉 赤苓 归尾
又 盘肠痈已成脓,不得不从大肠导下之法。
生黄 皂角刺 归尾 桃仁 红花 土贝母 金银花 甘草 丹皮 山甲片 冬瓜子 广皮
又 肠内痈脓将足,脉细食少。治以托里,冀其外溃为妙。
黄 银花 穿山甲 肉桂 当归 赤苓 泽泻 皂角刺 苡仁 广皮 血珀屑
许 寒气入于厥阴,湿热随经下注。睾丸肿胀,少腹结硬肿痛。防成缩脚小肠痈重症。
川楝子 吴茱萸 枳壳 归尾 焦楂肉 橘核 小茴香 萆 焦黑栀 葱白头
某 环跳臀股之间,从前曾患外疡。今戽水伤筋,受水寒之
气袭筋骨之中,臀股胯凹腓 酸痛,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气坠尻酸。病在太阳、少阴二经,防发附骨阴疽。
六味地黄汤去山药,加细辛、麻仁、独活、川熟附。
另∶东垣资肾丸二钱,开水送下。
渊按∶辛、独二味,发少阴之寒从太阳而散,佐附子以温之,六味以补之泄之。
任 湿热伏邪内蕴,引动宿毒,遍发广痘,亦曰广风。恐其肢节酸强,殊难速效。
防风 当归 赤芍 皂荚子 银花 天花粉 连翘 甘草 陈皮 土茯苓
许 肾岩翻花,在法不治。怡情安养,带疾延年。
鲜首乌 马料豆 银花 生甘草
朝服六味丸三钱,淡盐花汤送。
刘 肾俞漫肿色白,脉虚微热,此肾俞发也。属三阴亏损,湿热入络,气血凝滞而生。最为淹缠。姑与消散法。
当归 防风 杜仲 秦艽 金狗脊 丹参 广皮 萆 独活 胡桃肉 桑枝
胡 胃脘生痈,脉虚形瘦。初起寒热,延今四十余日,晨必
泄泻无度。是中气大虚,不胜攻消之任也。今与内托法。倘仍作泻,则难矣。
党参 木香 法半夏 茯苓 枳壳 砂仁 当归 冬术 干
姜陈皮
某 面颧毒乃阳明郁火所结,今已穿溃,孔如豆大。虽比颧骨疽较轻,然收功亦迟。须忌一
切发风动火之物。
羚羊角 白芷 茯苓 土贝母 广皮 党参 连翘 丹皮 银花 甘草
刘 平日豪饮,胃湿必甚。去冬龈肿咳嗽,仍不节饮,以致
音哑龈腐,蔓延及唇,此沿牙毒也。虽非牙岩之比,然亦不易收功。
甘露饮去甘草、天冬,加赤苓、黄芩、鸡距子、葛根、蝉衣、茅柴根。
渊按∶阳明湿火所致。
陆 本原不足,兼挟风温。发热,颈间结核成痰。二十余
日,不红,不肿,不消散,亦不作脓,属半虚半实。慎柔方有良法,用四君子加牛蒡子,世所未知,余曾验过。
四君子加牛蒡子、象贝母、桑叶。
渊按∶四君补虚,佐蒡、贝以消风痰,桑叶清肺通络。从补虚中想出祛邪之法,心思灵敏。
又 昨用慎柔方,是托散法。服下若汗出热退,则数剂可
消。若汗不出,仍发热,则数剂成脓,且易溃敛。
前方加钩钩。
又 三岁孩童,但哺乳汁,不进谷食,脾胃虚弱可知。颈结痰核而有寒热,必挟风温,属半虚半实。
今将一月,热退复热,其块不消,不作脓,大便溏,脾胃不足,气血两虚。
党参 冬术 陈皮 荆芥 黄 归身 防风 葛根 砂仁 桑叶
周 立斋云∶外疡经久不消散,亦不作脓,气虚也。徒用攻消,恐无所益。
黄 党参 防风 归身 泽兰叶 穿山甲 僵蚕 丹参 广皮 桑枝
朱 结毒穿破不敛,在于当额眉棱,俱属阳明部位。已及半载,当养气血以化毒。
大熟地 党参 川芎 皂荚子 茯苓 土贝母 黄 当归 生甘草 银花 土茯苓
陈 本体阴亏,四月间湿热成疡,溃脓而愈。愈后正虚,肝
风升动,眩晕跌仆,以致腿股环跳受伤,漫肿色白,而生附骨痰疽。今二便阻塞,少腹胀满,将有肠痈之变。
忍冬藤 丹皮 桃仁 延胡索 鲜首乌 车前子 归身 牛膝 血珀(五分,研末,药汁调下)
某 湿热积聚,阻于少阳。病起发热,便少腹偏右板痛,足屈不伸,小肠痈也。身热不止,防其成脓。
甘草 桔梗 枳壳 苏梗 赤苓 土贝母 砂仁 延胡索 焦楂肉 川楝子 泽兰叶
许 肝胆郁火,凝结成痰。腮颊硬肿,牙关不开,此骨槽痰也。脉象郁涩,气失利畅,药力不易见效。
柴胡 黑山栀 香附 秦艽 制僵蚕 石决明 土贝母 丹皮 桑叶 郁金 骨碎补 刺蒺藜 钩钩
某 鼓槌多骨流痰,脓孔甚多,手掌及腕皆肿硬,而色紫不
痛。已出过多骨,出骨之处已敛,而余外仍肿。此风毒湿热锢结手经。延来五月,收功不易。
当归 防风 苡仁 丹皮 连翘 广皮 生甘草 红花 桑枝
另蜣 虫炙五钱,研末,掺。
汪 《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指少阴君火合少
阳相火上逆而为病也。病由内生,非关外感风温,故治之不易速
效。养阴降火化痰,每相须为法。惟嫌脉息太细,系素禀六阴,
真阳不足。然清药亦宜酌用,恐阴未足而阳先伤耳。慎之。
沙参 石决明 白扁豆 元参 怀山药 蛤壳 川石斛 生甘草 茯苓 川贝 桔梗
另∶元明粉一钱,朱砂五厘,冰片二分,研细末,吹。
某 肾主骨,膝者,骨之溪谷也。肾虚则骨髓空,而寒湿乘之,两足跟痛及于膝。久而不已,
防成鹤膝风痹。
大熟地 萆 苡仁 牛膝 桂枝 枸杞子 川断 防风 独活
另∶虎潜丸,每朝三钱。
某 心火与湿热交结而成痰核。上则舌下,中则脘间,下则阴头,皆结小核如棉子。此皆火郁之所致。
川连(二钱,酒炒) 陈皮(一两,盐水炒) 甘遂(三钱,面包煨,去心) 半夏
(一两五钱) 茯苓(二两) 泽泻(一两) 蛤壳(二两,研粉) 红芽大戟(三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朝一钱,开水送下。
渊按∶直捣其巢,非胆识兼优不能。然虚者未可漫试。
某 风毒内攻入脑,走入耳窍,疼痛出脓,脓出不爽,盘及
耳后颈间硬肿不消,此盘耳痈也。已延两月,症无头面,牙关不痛,恐滋蔓骨槽等变,殊非易治。
羚羊角 元参 磁石 甘菊花 细生地 牛蒡子 制僵蚕 菖蒲 钩钩 葱白头
某 舌根边僵木不痛,已经数月,防变舌疳。此属心脾郁
火。治以清养营阴,稍参苦降。
鲜生地 川连 元参 丹参 麦冬 生甘草 丹皮 桔梗
又 川连(三分) 蒲黄(一钱) 冰片(二分) 五灵脂(一钱) 人中白(四分, )
上味共研细末,吹舌根。
吴 暑热蒸迫,心火暴甚。喉舌肿痛,及今旬日,势防成
脓。用凉膈散加犀、羚,解上焦以泄君火之燔。
牛蒡子 犀角 连翘 焦山栀 生军(水浸) 大贝母 元明粉 竹叶 芦根 薄荷
又 消管丸。
胡黄连(一两) 刺 皮(一两,炙) 象牙屑(一两) 五倍子(一两,炙) 蟾
酥(酒化,三钱) 陈硬明角灯(二两,炙)
上药为末,炼蜜丸。用上好雄精三钱,泛上为衣。每朝三钱,金银花汤送下。
渊按∶方极佳。惟蟾酥大毒走窜之品,每日服分余,未知可否。减半则稳当矣。此治外症久而成管者。
某 足丫碎烂,南方湿热之常病也。患者甚多。今足趾碎
烂,掌心皮浓而燥,非徒湿热,血亦枯矣。经云∶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碎烂不愈,恐成
风湿。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祛湿先治脾,脾旺湿自绝。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制首乌 丹参 当归 防风 苡仁 怀山药 茯苓 萆 草 红枣 三角胡麻
周 咳吐臭痰,已延三月。脉数而虚,其阴已伤。面白无华,饮食渐减,肺失所恃,防成肺痿。
沙参 黄 麦冬 白芨 茯苓 元参 大生地 杏仁 百合 芦根尖
又 咳痰腥臭,面色青晦,脉数而虚,纳谷大减。此木火乘金,金伤及土,脏气克贼,恐延不治。
北沙参 桑白皮 麦冬 苡仁 茯苓 白扁豆 野茭根 橘红 紫菀 元参 芦根尖
杨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厥阴也;一阳者,少阳
也。相火寄于肝胆,君火一动,相火随炽,上炎灼金,痹喉之症作矣。
鲜生地 元参 麦冬 焦山栀 大生地 石决明 沙参 桔梗 生甘草 豆衣 梨肉
王 寒痰凝阻,颊车不利,高而肿硬,色白不红。此属阴寒骨槽,与色红身热者不同。
大熟地 麻黄 桂枝 秦艽 防风 制僵蚕 当归 白芥子
赵 脾虚湿热入络,两手指节手腕皆木肿。此乃鼓槌流痰,不易速愈。
黄 白术 防风 秦艽 川贝母 当归 茯苓
冯 脐风由乎脾肾湿热而成。今腹痛便泄,先运其中。
白术 赤芍 茯苓 陈皮 木香 当归 六神曲 龙齿 砂仁
某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体肥湿胜之人,卫恒虚冷,营多
盛热。故肥人当暑,往往肌肤常冷,而易生外疡也。疡发背脊三候,内脓已结,外腐未透。营中之火极炽,
卫弱失于敷布,不能引血化腐,载毒外出,渐显内陷之机,颇为可虑。非温不能助卫
阳以鼓舞,非清不能解营热以化毒。经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此法是矣。
黄 (附子煎汁,炒) 鲜生地 穿山甲 地丁草 连翘 皂角刺 制僵蚕 金银花
另以三角风熏。
渊按∶三角风未详是否三角胡麻。
赵 咽喉肿及上 ,的属喉痈。汤水难咽,痰多便闭。症交
四日,邪火炽张。秀翁主以清化涤痰,极是。鄙意竟用凉膈散通彻表里,尤为简净。仍候裁正。
凉膈散加牛蒡子、桔梗、芦根。
仁渊曰∶欲为疡科名家,须多读内科方书。盖外科之难治,在内伤阴证。然亦不外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八字。能明此八字,生死难易,胸中自然了了。夫人身营卫,环周不息,一有壅逆,即
肿硬作痛,而生外疡。外科书分五善七恶,以定吉凶,无非在阴阳两字推求。谓五善不宜少四,七恶不宜
有三。阳多即吉,阴盛即凶。若善恶兼见,可死可生,是在善治者得治则生,失治则死。
即奇怪之证,方书师传所未及,苟学问精深,定其六经部位,审
其阴阳虚实,生死吉凶,胸中自有把握。而膏丹敷掺之药,宜不
吝金钱,诚心虔制,自可应手取效。盖有形迹可求,较内科有捉摸耳。若手法刀法须有师传,否
恐动手便错,及至回头,其人已吃亏不小矣。

 

回主頁

belongs to SAFA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