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以下圖書只作自學研究自途
中醫學
--------------------------------------------------------------------------------
姚贞白老中医师,是姚氏行医的第五代,幼承家学,在父荫轩老医师教育下,勤奋熟读经典。既长,游学大江南北,观摩各家流派,丰富自己的医疗科学知识,并不断以理论和实践相印证,重视治病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他行医五十余年,医风朴素,态度和蔼,在医理上有创新,临证疗效显著。
姚老中医是昆明市中医院院长,热爱中医事业。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他曾指导着子女和门人,撰成“巽园医话”及“临床治验录”初稿。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原稿散失。1973年~1977年8月,当他数次中风昏迷,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经抢救治疗好转后,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用回忆口述的方式,由子姚承祖、姚承济执笔,通过长期的努力,完成了这部《医案》初稿。稿成,曾经由昆明医学院姚蓬心同志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1978年4月,在省、市卫生局和市中医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小组由中医师张浩然、葛鸿源、苏藩及姚老医师子女姚克敏、姚承济、姚承祖医师等六人组成。整理时,对每一案例,认真核实、讨论病情,分析医理,酌句修辞,力求体现姚老中医的学术风格。
姚贞白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如“虚痨发热”数案,他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儿特点。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
类上情况,他的辨证观点颇为明晰。他确认“病同证异”的客观病理现实。如对“眩晕”、“脉管炎”、“紫斑”、“黄疸”、“中风”、“霍乱”、“蛔厥与厥阴伤寒”等病之不同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析理精透,法有常变。同时,他强调标、本、缓、急在每症中的规律性,重视初、中及后期治则和方义的机转权变。在各诊次之间,认为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这就必须紧紧地把握着症候机理内在的线索。
他既重治标,更重治本,而又不忘调理善后。以治标为先导,意在清理层次,剖露本质,为治本创造条件,如“咳喘”、“咳嗽痰厥昏睡症”、“烧咳伤阴闭经”等案皆为显例。调理善后,则为固本要着。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科及妇科诸疾。对于逆、难大症,不拘陈法,善作决断。如治李××之“少阴热化证”案,鲁××之“胆结石”案、潘××之“肠梗阻”案、常××之“黄疸臌张(肝硬化)”案、王××之“子痫”、周××之“经闭四年”案等,均化险为夷,获取良效。
本书共收内、妇、儿科九十九例,目录原拟按年代顺序,以便反映姚老医师医疗风格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目录改为按病症分类,另在书后附一按年代的目录索引,供读者参考。这九十九个案例,是姚老中医治验的重要部分,其他诊疗经验俟后出版。每例之后所附之按语大部分是整理小组撰写的,部分按语标明“姚按”,是姚老中医心得体会。医案和按语,简述治疗经验,反映姚老医师的学术思想,公开了一些有效验方,供广大同道参考、借鉴。由于我们水平所限,错漏之处,请读者指正。
《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
1979午5月1日
自 序
我的这部医案是历来治验心得。早在解放前,就想把先辈在长期临证中所医治过的典型病例编撰成一个集子和广大同道交流研究。但在旧社会,祖国医学受尽摧残,整个中医事业处于即将灭亡之境,此愿望迄未实现!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挽救了中医,党的中医政策,空前提高了中医的社会地位和积极性。1964年我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同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在昆期间,曾鼓励我要很好地发掘提高祖国医学遗产,并指示要重视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医药特点,重视来往昆明的国际友人的保健工作,并嘱咐我,要把自己平生和家传的学术经验整理出来,贡献给人民,这就更坚定了我著书的愿望。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身边的手稿和记录散失殆尽,自己也因各种原因数次中风,全身瘫痪,深感党的关怀挽救,不然已失去了生命。
1978年,省、市卫生局党委为我成立了《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从各方面关心我的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现经过整理小组同志们的长期努力,第一部分“医案”已经定稿,就要和广大群众见面了。
在收集、回忆、写作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自己的学识不足,远未达到客观要求,并且书中难免有错误缺点,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九七九年元月姚贞白于病中
伤 寒
太阳阳明证
陈××,男,成人,干部。1964年12月。
初诊:患者出访归国,途经昆明,忽卧病,邀余往诊。
自云因在国外,寒温失宜,至昆又感风寒。症见头疼身困,恶冷发烧,胸闷,脘腹作痛,小便短黄,便稀不爽,日二、三行。诊脉浮紧,两关兼滞,舌红苔黄腻。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不清,食积胃滞。治宜葛根汤加减:
粉葛根12克藿香梗6克烧神曲9克法半夏9克广陈
皮6克 白茯苓12克 炒谷、麦芽备9克 焦山查9克 冲
波蔻4.5克 净竹茹6克 生姜2片 小枣7枚 烧鸡金2个
复诊:服药得汗,寒热已罢,便爽溺黄,胸腹较舒。头眩身困,饮食尚差。脉缓微弦,舌腻退薄。此太阳阳明证罢,表里渐和,但脾胃未调。续拟下方:
藿香梗4.5克 西砂仁6克(冲) 陈皮6克 法半夏9克 茯
苓神12克猪苓片9克炒谷、麦芽各9克甘草3克 净竹
茹6克 烧鸡金1个 小枣7枚
三诊:各症消除,脉和,舌润,唯神倦乏力,消化尚弱。续拟调脾健胃,和中益气,病遂全愈。处方。
苏条参12克 漂白术9克 广木香2.4克 冲砂仁6克 茯
苓神15克 广陈皮6克 甘草3克 竹茹4.5克 荷项2个
小枣7枚
[按]此例取伤寒法,而用药活变,非畏麻桂辛燥,实因人、地之异使然也。
大青龙汤证辨误
何××,男,四十九岁,昆明市人。1939年3月。
初诊:患者年近五旬,初病喘咳痰凝,早晚恶寒。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病不减,夜间烦躁尤甚。一周后,卧床不起,扶送来诊。症见头痛身疼,恶冷,午后热势较甚,无汗。大便秘,小便黄。烦躁不安,脘闷食少。脉象浮紧滑数,舌红,苔黄燥。此系表寒闭束,肺胃伏热不清,治拟大青龙汤加味。处方:
生麻黄6克 桂枝木6克 光杏仁9克 生石膏9克粉
葛根9克 生甘草3克 炒枳壳6克 生姜1片 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后得汗,头疼身痛顿减。恶寒已罢,热势退大半。但咳喘,痰凝带血,鼻衄。唇焦口燥,思冷饮,夜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脉弦滑,舌红苔黄。此表寒已解,伏热外现,肺燥,胃火熏灼。续拟清热、润燥、除烦,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鲜京竹叶50片生石膏24克生麻茸3克光杏仁9克麦
门冬9克天花粉9克炒黄芩6克焦栀子3克淡豆豉
2.4克 白茅根15克净枇杷叶3片鸡金2个(烧) 谷麦芽
各9克(炒)
三诊:上方服二剂,脉转和缓,舌红润。痰血及鼻衄已止,仅有微咳,其余诸症平息。此属病后气弱阴虚,肺胃余热不净,心神不足。宜续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处方:
白元参9克大寸冬9克炒知母6克天花粉9克炒杭
芍9克净杷叶3片炙冬花9克炙紫菀9克生甘草
3克竹茹6克粳米16克广枯络9克
[按]病本太阳伤寒,兼有里热,投桂枝厚朴杏子汤,致表寒未除,引动里热化燥。乃转用大青龙汤治之,表寒解,肺胃伏热外观,再以竹叶石膏汤加栀豉、元麦等方药,清热养阴,使肺胃热除而病瘳。
伤寒痞逆
周××,女,五十二岁,昆明市人。1954年6月。
初诊:病已半月,症见头疼身痛,恶寒发热,胸满胁痛,饮食不思。曾服发表、消导、攻里药,病不解,反结心下。烦躁,干呕频作,便秘溺黄,腹胀且鸣,昼夜呻吟叫号。
诊脉弦滑而数,舌苔薄黄。余谓此属伤寒太阳证,下之过早,而为痞逆。本仲景半夏泻心汤主之。处方:
法半夏12克 党参15克 川干姜9克 云黄连3克(炒冲) 炒
黄芩6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
二诊:药后,呕逆减轻,发热渐退,夜能安卧。尚感胸闷暖气,腹中作鸣,便秘未通,溺短黄。脉细弦带滑,舌苔薄黄。此胸痞渐散,湿邪郁热不清,续用原方加减:
法半夏9克 川干姜6克 黄连3克(炒冲) 炒黄芩3克
党参3克 波蔻6克(冲) 烧鸡金6克 生姜6克 小枣10枚
瓜萎仁9克(冲)
三诊:上方服二剂,呕逆腹鸣已止,胸中痞闷减轻,烧热全退,大便已通,小便清长。能进食,脉转缓和,舌淡润。此痞积散,热清湿化,改拟下方调治:
苏条参12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金石斛9克 云茯
苓12克冲波蔻6克生苡仁12克 生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生姜2片 小枣10枚
[姚按]半夏能和胃止呕,以千姜之辛温开之,芩连之苦寒泄之,参、枣,甘草、甘缓以和之,则痞逆消而胃气复。
妊娠伤寒
李××,女,三十岁,家庭妇女,住本市大兴街。1932年春。
初诊:结婚十年不孕,经余调治,已妊八月。近因感寒,头疼发热,身痛恶冷。服双解散、桂枝汤,恶寒稍减,而现壮热,口苦思饮,便秘、溺赤。胎动不安,入夜烦躁谵语,病情转急重。证见颜面潮红,口唇干燥,前板齿焦,咳嗽痰浓带血,谵妄烦躁不安时。脉象浮、洪、滑、数,重按有力。
舌苔干黄,尖红少津。
此属妊娠伤寒,太阳未罢,转传阳明,肺胃两燔,气津受灼,病情严重,宜防热极风动,痉厥早产。法当清热泻火,兼解肌表,养胃益阴,以护胎元。方宜仲景自虎汤加味治之:
生石膏30克炒知母6克粉葛根9克炒黄芩6克焦栀
子6克 淡豆豉6克 生甘草3克烧鸡金2个白粳米15克
净竹茹6克
三日后复诊:上方已服二剂,脉转弦数而滑。舌苔较退,略布津液。壮热减,神识渐苏,烦躁谵语渐平。咳嗽痰浓仍带血,二便虽通不畅。胎动不安。此太阳症罢,阳明热邪逼胎,阴虚肺燥。续宜清热润肺,益气生津。原方化裁。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生石膏15克 炒知母6克炒黄
芩6克炒杭芍9克 云茯神15克生甘草3克净竹茹6克
冬桑叶9克 白粳米15克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全退,神识已清,咳嗽轻减,痰血已止,二便通畅。能进少量稀粥,自觉精神倦怠。胎动未安,腰酸,时出自汗。脉细弦而滑,舌苔转润。法当养血滋阴、固气安胎。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净杷叶3片 麦门冬9克 当归身12克
炒杭芍9克 菟丝子12克 炒黄芩6克 广桔络9克 桑寄
生12克 生甘草3克 浮小麦15克 小枣10枚
连服五剂,病遂痊愈。足月顺产一子,母子均安。
[按]“有故无殒”虽经有明训,然而临此险证,能明断病机,直驱其邪,实属难能。况邪去正虚,复以养血滋阴,固气安胎。可见,承先启后,策乃万全。
少阴中寒
张××,女,四十岁,四川省人。1939年冬。
初诊:患者系卖饼小商贩,平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
时值冬令严寒,又兼雨雪,因外出营业受寒。上午发病,下午即不能行动,由家属背来就诊。
症见脉象沉细而紧,舌质淡,苔薄白。恶寒发热,神倦纳呆,头疼身痛,四肢厥冷,咳嗽不宣。此属寒入少阴,兼肺胃不清,治宜温经散寒,和胃化痰。拟麻辛附子汤加味治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麻茸6克 细辛2.4克 法半夏6克
广皮6克 炒厚朴9克 生甘草3克 生姜2片 小枣9枚
鸡内金1枚(烧)
二诊:上方服后,夜得微汗,身痛顿减,四肢温暖,烧热恶寒已罢。天明时能进稀粥,咳嗽有痰,咳时胸胁牵痛。
自汗,头眩。脉转缓滑稍弦,舌淡苔白。此少阴寒邪散后,营卫未和,肝,肺气滞,伏风未净,脾胃不足。拟方: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法夏9克 广皮6克 桂枝木6克
茯神12克 炒杭芍9克 炙麻根4.5克 甘草3克 烧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诸症渐愈,脉缓和,舌粉润。饮食增加,惟感睡眠欠安,神疲。乃阳虚脾弱,心神不足之候,以下方调理;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白术12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2克
法半夏9克 广皮6克炙远志6克炙甘草3克烧姜2片
大枣3枚
[按]少阴中寒,麻辛附子汤疗效甚捷。此案兼见肺胃不清,故加和中化痰之品,标本相须,是使用经方灵活化裁突出之点。
少阴中寒伏湿化热(急性肾炎)
丁××,男,二十一岁,高温操作工。1957年6月。
初诊:患者因劳累过度,大汗淋漓,适天气炎热,骤行冷水淋浴,当晚即感身疼,恶冷发烧。次日腰痛尤甚,无汗咳嗽,面足浮,溺短黄。脉沉细而紧,苔白腻。症属汗出水激,邪中少阴,寒湿相搏,玄府郁闭,膀胱气化失司。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2.4克 生麻黄6克 川独
活6克 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生姜2片 小枣7枚
二诊;上方服后,得微汗,烧退,恶寒已罢。腰痛,不能转侧,仍咳,纳呆,溺短,便秘。西医诊断:“急性肾炎”。脉弦滑,舌质红,苔黄腻。此寒邪已解,湿气化热。
法当清热祛湿,通利三焦。处方:
汉防己6克 白茯苓15克 川独活6克桑寄生15克猪苓
片9克 炒泽泻9克川秦艽12克炒续断9克法半夏9克
光杏仁9克木通片9克焦黄柏2.4克伸筋草15克
三诊:上方连服四剂后,咳减,大便通畅,小便清长,腰背肢体困重减轻,思饮食。脉滑缓,苔薄黄。湿热渐化,仍宗上方加减。
生苡仁15克 光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汉防己6克 自茯
苓15克怀牛夕9克川续断9克木通片6克 桑寄生12克
青木香3克芦根12克生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服四剂,食神俱增。咳止,颜面足部浮肿消失,腰痛大减。脉细缓,舌粉润,苔退。湿热已化,肾气未复。拟下方调理:
细生地12克淮山药12克 自茯苓15克粉丹皮6克炒泽
泻9克 山萸肉6克 怀牛夕9克 车前仁9克(布包煨) 桑
寄生12克
上方服将十剂,经西医尿常规复查,全部正常。一月后恢复工作。
[按]高温劳动,消耗汗津,气阴素虚,又兼伏湿,当外寒直中,搏于肾府,投麻辛附子汤,先散其寒,而后阴亏湿气化热。随即顺风转鸵,改行淡渗通利,湿热尽。再拟六味以复肾阴,病旋霍然。
伤寒误治邪陷少阴
杨××,女,十三岁,住昆明市青龙巷。1946年4月。
初诊:患者烧热月余不退,曾服双解散、小柴胡汤、银翘散、加味白虎汤等方药,病势愈趋严重。家属惶恐,深夜冒雨前来约余往诊。
症见神识昏蒙,唇干齿焦。腹泻,下利清谷,小便短少。干呕,肢冷,自汗。脉象沉细而数,舌质淡苔黑润。乃伤寒失于汗下,由表传里,邪陷少阴,症现表热里寒,真阳欲绝之象。急为拟下方救治:
川附片60克(开水先煨透) 川干姜12克 大葱白2个 法半
夏9克 砂仁9克 茯苓12克 上肉桂3克(开水冲兑) 甘
草3克
二诊:上方服后,神识较清,发热渐退,手足转温,仍肠鸣,下利清谷,小便稍长。时作干呕,自汗。脉沉细,舌黑苔减退,此阳回寒散之兆。续用下方:
川附片45克(开水先煨透) 干姜12克 白茯苓12克 上肉桂
3克(开水冲兑) 砂仁6克 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大葱
白2个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全退,汗收厥回,神识清楚。
干呕、下利已止,思饮食。舌转粉润,脉和缓无力。此少阴寒邪散后,阳气已回,脾胃虚弱。再拟下方调理:
米炒党参15克 焦白术12克 茯神15克 砂仁6克 川附
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肉桂3克 广陈皮6克 炙甘草6克
烧生姜2片 大枣3枚
[按]伤寒误治,失其汗下之机,反以凉遏,无异雪上加霜,乃见邪陷少阴,表热里寒之危候!本例执仲景法,投白通化裁,拨霾回阳,反掌收效。
伤寒少阴热化证
李××,男,十八岁,学生,昆明市人。1938年秋初。
初诊:患者烧热月余不退,初期烦渴饮水,继则神识昏蒙,住某医院,诊断为肠伤寒症。经治疗无效,病危笃。家属惶恐,延余诊治。症见高烧、神昏、谵语,溺赤失禁,便下黑色清水,腹部硬满灼热。脉细弱欲绝,舌绛,苔干黄,中心乌黑有裂纹。
此伤寒失于汗下,病入少阴,邪从热化,热结旁流,阴液耗伤,病情危殆!因家属求治情殷,余又详诊其脉,但觉其脉根未绝,尚有生机,考虑再三,勉拟仲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昧,希图挽救。症属重险,慎防不测。处方:
东阿胶30克(化服) 炒黄芩6克炒黄连2.4克 生杭芍30克
焦栀子6克 生大黄9克 生甘草3克 玄明粉9克 鲜鸡
子黄1枚(分三次兑服)
二诊:上方服后,效果不显,家属焦虑,于深夜邀余再往复诊。脉仍微细,舌苔黑裂稍减,但黄厚而干。壮热,神昏,谵语,烦乱不休,循衣摸床,扬手掷足。此仍属黄连阿胶鸡子黄症,邪热未除,故病势不减。续用下方,背水一战。处方:
东阿胶30克(化服) 生地黄30克 生杭芍30克 野黄连3克
焦栀子6克炒黄芩6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玄明
粉9克 细枳实4.5克(炒冲) 鲜鸡子黄1枚(三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后,便下乌黑,中有硬结燥屎多枚,小便有知。神识稍清,谵语烦乱较平,壮热略减。脉转细弦而数,舌苔黄厚而干,中心乌黑逐退。此腑积得通,阴液渐回,心神较安,病趋好转,仍守原意出入。处方:
东阿胶1 8克(化服) 大生地15克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15克 野黄连2.4克 焦栀子6克 炒黄芩4.5克 生
甘草3克鲜鸡子黄1枚(三次兑服) 自粳米30克(煎汤代水煨药)
四诊:上方服后,壮热烦渴轻减,下利已止,神识渐苏,脉弦数,舌红,苔黄厚退薄,有津。但耳听不聪,此病已脱险,真阴未复,续用下方二剂,滋养调理。处方,
东阿胶18克(化服) 大生地15克 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12克 野黄连2.4克 鲜石斛9克 生甘草3克 鲜鸡
子黄1枚(三次兑服) 白粳米30克(煎汤代水煨药)
五诊;脉缓和,舌润,苔退。神识清楚,热净身凉,可纳薄粥,夜能静卧,并可起坐。听觉仍差,形体消瘦,此病已脱险,势趋稳定。仍宜滋养调理。处方:
干地黄18克 京元参9克 生杭芍9克 白茯神15克 金石
斛9克 生苡仁15克 大寸冬9克 生甘草3克 野黄连2.4克
东阿胶15克(化服)
六诊:上方连服三剂,食眠增加,二便正常。已能行走,肌肤润泽,脉缓舌润,病已全瘥,再拟下方调理善后。
干地黄12克 淮山药12克 白茯苓15克 粉丹皮6克 山萸
肉4.5克 炒泽泻9克 金石斛9克 建莲子15克(去心)
上方连进多剂,体力日增,听觉恢复。患者至今健在,与余往来未绝。
[按]少阴热化症,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育阴清热,正法也。本案又兼热结旁流,能于一派危象之中,察其脉根禾绝,而加入承气,急下救阴,逆流挽舟。
厥阴伤寒
陈××,女,三十四岁,昆明市人。1940年3月。
初诊:始因伤食感寒,发热恶冷身痛,经服发散消导之药两剂,虽得微汗不彻,后即气冲上逆撞心,疼痛甚剧,昼夜烦躁不宁。颜面潮红,咽干喉痛,呕吐痰涎甚多,吐甚气即上冲,四肢厥冷,昏厥不省人事,已十余日。屡更数医,或谓汗出未彻,病仍在表,当以汗解,或谓气逆呕吐,此里寒积滞,当再消导宽中和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延余往诊,脉弦细微浮,舌苔黑,边尖俱红。根据临床症状,此系伤寒厥阴症,阴盛格阳,兼有太阳未净表邪,治则当平肝和胃,回厥止呕,急以仲景原方乌梅丸三丸,加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化分次灌服。
二诊:昨方服后,呕吐渐止,气撞心痛较平,仍不时烦躁。肢冷,厥逆,面赤,咽干。脉舌如前。此肝胃稍安,冲气渐平,厥阴伏寒尚盛,格阳于外,改用下方:
当归15克 炒杭芍12克 桂枝9克 附片24克(开水先煨透)
细辛3克 甘草3克 通草3克 法夏9克 云连2.4克 吴
萸3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每服点清酒十余滴为g1)
三诊:上方连服两剂后,呕止厥回,心中冲气疼热由缓解而逐渐消失,烦躁及痰涎亦减,面转黄瘦,稍能饮食。脉转缓和,舌黑全退,苔薄白。此厥阴寒邪已散,肝胃渐调,患者唯感头昏神倦,嗜卧。拟方仍守原意出入;
桂枝9克 当归12克 杭芍9克炒云连3克吴萸3克 党
参9克 法夏9克 砂仁6克 茯神15克 甘草3克 乌
梅3枚 生姜3片 大枣3枚
上方服十余剂而愈。
[姚按]本证是伤寒,误用发表消导,病入厥阴,势已垂危。若因咽痛面赤烦躁,再服清凉,必致于死,即用一般普通方剂或纯用辛温助阳,亦恐难于挽救。余在诊治本病时,根据临床脉症,认为是病入厥阴,势已危殆,急以仲景乌梅丸原方调和肝胃,安中止呕。继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回阳救逆。后以当归建中加人参左金等药加减,使病转危为安,遂获全愈。
蛔 厥
张××,女,四十三岁,昆明市郊区。1939年秋末。
初诊:患者烧热十余日,胸腹胀满疼痛,呕逆不食,泄泻,耳聋。数日前,服汗下剂后,吐蛔三条,泄利更甚,日廿余行,病转剧,深夜约余前往诊治。
症见脉象细弱无力,舌质淡、苔白夹黄、中心干黑。神识昏迷,呼之不应。发热,肢厥,吐蛔,下利清谷。审因辨证,此伤寒,病入厥阴,误服汗下,上热未退,下寒弥增,中焦不运,蛔无阳温,与呕俱出,症属烷厥。急拟乌梅丸方煎服。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3克 桂枝木9克 川干姜
9克炒川椒2.4克炒云连2.4克焦黄柏2.4克全当归12克
上党参12克 烧乌梅lO+
二诊:上方服一剂,神识较清,肢厥转温,吐蛔已止。
但发热,呕逆,不能进食,胸腹时作胀痛,下利清谷仍频。
诊脉虚数,苔黑渐退,仍宗原方加减。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3克 川干姜9克 甘草
3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白茯苓15克 当归12克
炒云连2.4克 炙吴萸4.5克 烧乌梅10个
三诊:上方进二剂,烧热减,下利日仅二、三行。神清,纳少,呕逆及胸腹疼痛已止。脉细而弦,苔黑全退,呈现薄自。此蛔厥已平,土虚木克,再拟温运,扶正祛邪。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党参12克 白茯苓15克 炒杭
芍9克砂仁9克(冲) 北细辛1.5克炙吴萸6克 炒黄连
2.4克 桂枝木6克 生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炒老米12克
四诊:烧热全退,下利已止,思饮食。脉缓和,舌粉润。病势渐愈。继拟归芍六君煎调脾健胃,温养气血。
党参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砂仁6克(冲) 陈皮6克 烧姜2片 大枣5枚 甘草3克
(嘱兼服桂附理中丸十丸,日二次,早、晚各一丸。)
[按]病入厥阴,神昏,吐蛔,发热,肢厥,故名蛔厥。
连进大剂温运回阳,救逆安蛔之剂得效。可与十九案互参,愈证六经理法善变。
温 病
春 温
陈××,女,廿五岁,昆明市人。1939年春。
初诊:烧热多日,脉象虚数,舌绛卷缩难伸,苔黑龟裂。面垢齿焦,神昏谵语,手足抽搐。自汗淋漓不收,二便失禁。此春温坏证,因烧热日久,肝肾阴亏,津枯风动,病情危笃。勉拟下方,急救其阴,希图万一。
生龟板18克 大生地15克黑玄参9克大寸冬9克生杭
芍9克 醋别甲15克野黄连3克生牡蛎12克生甘草3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每服点童便三匙。因患者神昏,服药困难,嘱采用频频滴喂法。
二诊:服药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停,自汗减少。能进少量薄粥,痰凝微咳。脉转虚弦滑数,舌绛能伸,苔黑龟裂已减,仍干燥少津。此风势渐平,阴津未复,伏热未清,再以育阴、生津、化热为治。
东阿胶24克(烊化服) 炙龟板21克醋别甲15克黑玄参9克
野黄连3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广桔络9克生甘草
3克 淡菜5枚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但语言蹇涩。烧退,午后仍潮热。咳嗽自汗,神倦,二便能自约,溺尚黄赤。纳可,脉象滑数,舌红苔黑,龟裂较退,略布津液,续宗前法,嘱服四剂。处方:
大生地2l克醋别甲15克生杭芍9克地骨皮15克炒知
母4.5克广桔络9克茯神木15克 野黄连3克 鲜芦根
30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语言已清,潮热、自汗、咳嗽均减。抽搐全止。思饮食,能起坐,舌红润,黑苔龟裂已退,脉尚滑数。仍用原方加减。
大生地15克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地骨皮12克鲜芦
根21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五诊:服上方后,潮热退,自汗收,咳嗽止,纳谷佳,二便正常。舌红润有津,脉滑微数。症至此已转危为安。续用下方,以善其后。处方:
大生地12克 空沙参12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金石
斛9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茯神木15克 净杷叶3片
广桔络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按]此例春温,因热邪久伏下焦血分,真阴受损,津枯风动,神明失养,病势危殆。此时若妄用追风搜散,必有“阴阳离绝”之虞,而清热泻火,则无济于事。乃本内经“燥者濡之”,“散者收之”,当机立断,应用温病条辨大定风珠以育阴潜阳。方中滇产野黄连,有清心化热解毒之功,童便助三甲引火归原。第次增损,竞奏全功。
大头瘟(温毒)
杨××,男,廿五岁,职员,昆明市人。1938年春。
初诊:患者初病头痛,发热,不恶寒,夜卧烦躁不安。
继而烧热,头痛加剧,口渴思饮,面赤目浮,鼻阻咽干,午后尤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自服苏风丸、银翘散,效果不显。数日后,乍看其人,面目与往日全非,红肿胀大,目细鼻小,呼吸迫促,烧热、饮水不休。诊其脉,洪、大、弦、数。舌绛尖赤,苔黄燥。此风热温毒上干清窍,证属“大头瘟”,急当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处方:
薄荷6克 杭菊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
芩6克 黄连4.5克 甘草3克 生大黄9克 生石膏18克
人中黄6克鲜京竹叶50片
二诊:呼吸较平,烧热饮水烦躁略减,大便已通,小便仍赤。但面目红肿未消,咳嗽有痰。此病势稍退,而温毒尚重,继用原方加减。
薄荷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芩6克 黄
连4.5克 马勃9克 姜蚕9克 甘草3克 生石膏18克 浙
贝母9克(冲)鲜京竹叶50片
三诊:上方服二剂,头、目肿大渐消,面部显露皱纹。
烦热较平,饮水减少。咳嗽痰凝,二使通调。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此风热温毒渐散,拟方:
生石膏18克 滑石9克 寒水石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芦根30克 马勃6克 蝉蜕6克 甘草3克 鲜
京竹叶50#
四诊:上方连服三剂,面目浮肿消退,呈现干枯皱纹。
二便通利,咳嗽已宣,渴饮止。脉细弦滑,舌红,苔较退。
此温毒将净,阴液未复,拟方:
白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川贝母9克(冲) 生石膏15克
马勃6克 蝉蜕3克 连翘6克瓜蒌9克甘草3克
五诊:上方服三剂后,面目红肿全消,皱纹发痒,起皮脱屑。饮食及二便正常,咳嗽亦减。脉仍细弦,舌红润。病势大减,再拟清润调理,病遂全瘥。处方:
细生地12克 京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苓12克杭白
芍各6克 粉丹皮6克 冬桑叶9克 瓜萎壳9克生甘草
3克 绿小豆9克(冲) 丝瓜络9克
[按]伏热甚重,感受时邪,致升降运化失司,温毒壁滞,闭塞清窍,形成此证。治以疏风轻透,开泄上焦,败毒泻火,通导中焦,甘寒生津,清润下焦。随后养阴清络扫毒。
暑 风(乙型脑炎)
李××,男,二十五岁,工人。1958年7月至传染病院会诊。
据云:初起头痛,发热,经中西药物治疗,高热不退。病逾二周,头痛加剧,神昏谵语,手足抽搐,乃入院,诊断:乙型脑炎。
症见壮热昏迷,面红唇焦,息高气促,角弓反张,时发抽搐。大便一周未行,小便失禁。脉洪、大、弦、数,舌绛,苔黄燥而厚腻。症由暑热内陷心胞,气阴受灼,风动痉厥,是属暑温重症。法当清温化热,醒脑熄风。嘱用局方至宝丹一丸水化先服。处方:
生石膏60克(打碎先煎二十分钟) 炒知母9克 霍香4。5克
佩兰叶9克 金银花9克 黑栀子12克 代赭石9克(醋煅)
勾藤9克 桑枝15克 生甘草3克 真犀角4.5克 全蝎2对
金头蜈蚣2条 鲜米泔水二碗同煎。(因吞咽消失采用鼻饲)
二诊:上方昼夜尽剂,抽搐较减,清晨偶有苏醒时。午后仍复高烧,神昏谵语,烦躁。便闭未通,痰鸣。脉洪、弦、滑、数,舌黄腻未退,干燥无津。续加减原方,以遏猖獗之势。
生石膏90克 细生地24克 代赭石12克(醋煅) 金银花9克
佩兰时9克石菖蒲9克醋郁金6克勾藤6克 桑枝24克
犀、羚角各4.5克(磨兑) 全蝎3对 蜈蚣3条 安官牛黄
丸1丸(分次调兑)
三诊:上方连进二剂,神识渐清,其热晨挫午扬。抽搐
已稀,痰鸣减少,频呼头痛。口干,思冷饮。小便有知,大
便仍秘。脉弦滑而数,舌黄腻。虽风势渐平,积热尚重,守
原意出入。处方:
细生地24克 生石膏60克 炒知母9克 金银花9克 醋郁
金6克 代赭石6克 勾藤6克 广木香3克 生大黄9克
生甘草3克 羚角4.5克 安官牛黄丸1丸(分次调服)
四诊:烧热全退,神识已清,吞咽自如,小便能禁,大便畅行。痰声消失,渴饮亦减。自觉头昏神倦,身软乏力。
脉象弦滑,舌质转淡,苔腻退薄。此热化风平,再拟下方连服五剂,后用六味地黄方调理,全愈出院。
细生地1 5克 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神15克炒杭
芍9克 金石斛9克明玉竹9克净杷叶3片黑小豆15克
生甘草3克 生苡仁12克 冬桑叶9克 净竹茹6克
[按]阳明热盛,气津受灼,似当急下存阴一战驱邪,然因暑邪内陷,热极生风,下之过早,必致它变。故先以清心解暑,醒脑熄风正法,继后因势酌行通导,使邪无所据症遂解。几此邪正交争,诸状凶险之际,治疗的先后层次,是要极慎重的。
湿 温
杨××,男,三十六岁,干部。1958年8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者病起头痛发热,自汗,脘闷泛恶,纳呆食少,渴不思饮,大便稀溏,日数行,小便短黄,腹鸣作痞,经住院治疗三周未效。午后高热,体温40℃,烦躁不安,神识模糊。
脉滑数兼弦,舌红尖赤,苔白腻,中心黄燥。症属湿温,系因湿热内盛,胞络受灼,三焦气机不利。法拟芳香苦泄,渗湿除滞,清心化热。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5克 光杏仁9克 佩兰叶9克 炒
云连2.4克炒栀仁3克 醋郁金9克 淡豆豉6克 炒枳
实6克(冲) 飞滑石12克淡竹叶9克炒鸡金6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烧热较退,体温38~39℃。
呕恶已止,脘闷较舒,但有时暖气,腹胀,大便仍溏,小便黄。头重身困,口干纳呆。脉两寸滑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红,苔淡黄腻。续拟清化宣达。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2克 光杏仁9克 飞滑石12克木通
片9克炒厚朴9克白扁豆9克净竹茹6克炒知母6克
佩兰叶9克槟榔片6克 白通草6克 云茯苓12克草果
皮2张(烧后打茸)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续退,体温37—38。c。脘腹痞闷显著减轻,大便微溏,小便转淡。烦躁已平,渐思饮食。脉转滑缓,舌苔薄腻。此热退而湿邪未净之候,再拟清化。处方:
生苡仁12克 云茯苓12克 醋法夏9克 广陈皮6克 波
蔻6克 空沙参9克金石斛9克 白扁豆9克炒厚朴9克
生甘草3克烧鸡金6克炒陈米12克净竹茹6克
四诊:上方服三剂,烧热全退,体温、二便正常。眠可纳增,唯感神疲,自汗恶风,头眩。脉弱缓。舌淡,苔薄白。此湿化脾虚,营卫不足,拟方调理数剂而痊。处方:
苏条参12克炒杭芍9克 桂枝木4.5克 法半夏9克广
陈皮6克 漂白术9克 茯苓神12克 波蔻4.5克 生甘
草3克炒苡仁12克小红枣9枚
[按]湿温为病,性极绵缠。本案宗三仁汤灵活化裁,以芳香苦泄,清化宣达,湿热俱去,立法稳健。
阳明温病
彭××,男,三十二岁,昆明市人。1946年8月。
初诊:初起头痛发烧,身困,烦渴饮水,腹胀胸闷。服辛温发表,汗出而热不退,口燥咽干,烦渴更甚,便秘溺赤。又服西药及灌肠无效,以凉膈散和大、小承气汤,攻消腑实,便仍不通,热势更趋嚣张,渴求冷饮,烦躁谵妄。家属情急,延余往诊。时病已兼旬,腹满胸闷,息高气促。六脉洪大而数,关上硬实,舌苔厚黄而干,中心黑燥,底绛尖赤。此属阳明温病,误汗劫津,屡服消导攻下剂而腑实未通,是因平素肝肾两亏,阴液内耗,烧热缠绵,滓枯肠燥,当以育阴固气,滋血润燥,增水行舟之品以策万全。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煎汤兑服) 海参二条(先煨) 京元参15克
细生地30克 麦门冬15克 当归18克 生大黄9克 元明粉
9克生甘草3克 生姜汁每次兑2茶匙
二诊:上方服后,翌晨,患者腹中忽作雷鸣,并转矢气,旋泻下乌黑如漆之燥屎十余枚,胸腹胀满顿减。呼吸平和,神识已苏。身热,有微汗,尚感头昏神倦,不欲饮食。脉转调匀和缓,舌苔薄黄有津。此下后营卫渐和,气津渐回,改拟益胃汤加昧:
肥沙参15克大寸冬9克 大生地24克金石斛9克广玉
竹15克杭芍药9克 茯苓神15克 生甘草3克 冰糖9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后,诸症悉退,起卧自如,饮食渐佳。
脉和缓,舌润苔薄。仍守上方调理,五剂而瘥。
[姚按]本案患者系沭浴室工人,根据他的临床症症状及脉舌,已经具备了阳明腑实的下症。但是,病已兼旬,屡用消导通下如凉膈散及大、小承气汤及西药灌肠等疗法,均不见效。原因是一:患者平素肝肾两亏,中气不足。二:烧热采旬,阴液消灼,虽用凉膈承气,而芩、召苦寒损正,枳、朴耗气劫津,所以下之不通,通而不畅。三:病已多日,体质素亏,正虚不能运药。如此,病已危殆,若不急下存阴,即难救治。我宗温病治法,以人参益气,当归滋血,海参、生地大剂育阴,硝、黄通下,兑以姜汁,使药不滋腻,直达中下二焦,达到通下之目的,病遂全愈。
冬 温
赵××,男,十二岁,学生,住昆明市。1932年冬。
初诊:患儿平素嗜辛辣香甜,伏热甚重。病经廿余日,初发热而渴,不恶寒,烦喘,其外祖通晓医道,予服银召散、普济散而烧热不退,咳嗽不宣,胸胀便秘,溺短赤,烦躁咽干。继又服双解散、栀豉汤等药,便仍不通,反牡热,腹胀满,呼吸迫促,食不,烦渴更甚。余往诊,时值冬令,患儿周身滚烫如火,息满唇焦,面垢齿燥,神昏谵语。脉数、关上弦硬而实,舌红、苔干黄少津。此冬温重症,因肝肺积热,心火燔灼,又兼阳明腑积不通,三焦壅闭,形成此证。
法当清下,涤荡腑实,预期药后以得战汗为佳,否则亦当鼻衄或发斑疹。姑拟一方,敬备高明酌夺。
生石膏12克杭菊花6克冬桑叶9克生大黄9克细枳
实6克(炒冲) 自通草3克 焦山查9克 飞滑石9克 寒
水石9克 楚薄荷4.5克 鲜京竹叶50片为引
二诊:上方尽剂后,患儿下燥屎十数枚,腥臭异常。烧热较退,神识渐清。咳嗽不宣,痰凝,鼻微衄,身痒,遍体发出芝麻状细粒白痦,扪之拐手。纳呆,喜冷饮,溺尚黄。脉弦数且滑,舌渐润,苔黄腻。此温症得下,发痦且衄,三焦气化渐宣,趋好转之机,续以清宣透达。处方:
金银花6克广连翘6克生石膏9克川贝母6克(冲) 冬
桑叶9克 天花粉9克 大寸冬9克 广桔络6克 生甘草
3克 鸡内金2枚(烧)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 鲜京竹叶
30片为引
三诊:烧热轻减,白痦续出,饮水减少,纳增,二便通畅,鼻仍微衄。咳嗽浙宣,痰凝,耳听失聪。脉弦滑而数,舌转润,苔黄渐退。此伏邪由里达表,营分积热由气分外透,再拟滋阴清热,宣肺化痰之方: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茅根13克 冬桑叶9克 川贝
母6克(冲) 广连翘6克 金银花6克 生甘草3克 竹茹
6克 鸡内金2枝(烧)
四诊:上方连服二剂,烧热甫退,鼻衄止,咳嗽已宣,略出多量浓痰。全身白痦渐退,二便正常。纳佳,脉细弦而滑,舌润苔薄。此伏邪将尽,肺燥余热不清,续用下方:
细生地9克 黑玄参3克 大寸冬9克 吴白芷9克 川贝
母4.5克(冲) 白茯苓12克 金银花6克广连翘6克冬
桑叶9克生甘草3克生苡仁12克鸡内金2枚《烧)
五诊:烧热退净,咳减,痰少。白痦脱屑,积之盈捧,听聪已复。脉象转现和缓,舌红润有津。再用滋养调理之方。
细生地9克 淮山药9克 白茯苓12克 炒杭芍9克 红饭
豆12克(冲) 绿小豆9克(冲) 炒苡仁12克 广桔络6克
净杷叶3片 冬桑叶9克丝瓜络6克生甘草3克
[按]症由腹胀便秘,壮热后又息满唇焦,面垢齿燥,神昏谵语,是病势趋由卫气渐传入营,似当清营透热,惟阳明腑积不通,三焦气化壅闭,故涤荡腑实为当务之急,遂用寒凉通导佐以清心化热,宣达肺气,兼顾其表。药后大便通畅,鼻衄,并且周身发出白痦,因而三焦气化得到枢转,病邪由营转气外透,实属佳兆。后再拟健脾化痰,清络育阴之品,调理善后。
内 科
虚痨烧
周××,男,十三岁,学生,住昆明市财神巷。1930年4月。
初诊:患者病经七、八月,初期畏寒发热,曾按疟疾治疗未减。继见烧热连绵,咳嗽、声嘶、痰血、鼻衄、胸胁牵痛,自汗、盗汗、日燥思饮等症,又杂进寒热补泻之方多剂,病情加剧,奄奄一息,家属焦急,延余诊治。
时见患者卧床不起,精神萎糜,形容憔悴,面赤唇干,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日晡及夜间潮烧、盗汗,食少思饮。大便旬日始一行,小便短赤。脉象乍按弦数,有时反现濡滑且芤。舌干红,如镜面。
此缘病邪久羁少阳,烧热日久,气津两伤,灼及真阴,肺燥胆热,脾弱肝旺,病属虚痨。治当首重枢转,清热润燥,兼固气阴,扶正除邪。拟方;
胆炒柴胡6克醋炒法夏9克酒炒黄芩4-5克 醋炙别甲
12克 醋炒青蒿6克 鲜白茅根30克 大寸冬9克 地骨皮
9克 炒杭芍6克 生甘草3克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另
用粳米60克 煎汤代水煨药。每服兑入梨、藕汁各一匙
二诊:上方服两剂,面赤、潮烧略退,咳嗽、痰血、鼻衄较减,但咳时胸胁牵痛,自汗盗汗未止,便秘、溺黄。口燥未除,思饮,食少。脉弦数而滑,芤象渐减。舌仍干红、如镜面。病势非轻,治则仍守原意。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胆炒柴胡6克 炒杭芍6克 酒炒
知母6克广桔络6克醋炒法夏9克 酒炒黄芩4.5克 醋
炙别甲12克 醋炒青蒿4.5克 地骨皮9克 鲜自茅根30克
小红枣5枚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面赤及脯、夜烧热较退,咳减,痰血、鼻衄已止,自汗盗汗渐收,思饮亦减,声嘶渐宣。食少,形容仍憔悴,大便尚秘,溺仍黄。脉弦滑微数、芤象已无。
舌上渐布津液,微有薄苔。此证得枢机,气津渐回,但病久阴虚,内热难尽,况脾胃失调,肠燥不润。亟宜益气养阴,清热润燥。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空沙参9克 大寸冬9克 干地黄
9克 醋炙别甲9克 银柴胡6克 炒知母4.5克 地骨皮
9克生甘草3克五仁丸一丸、生蜂蜜一匙调服
四诊:上方服三剂,烧热退,便秘亦通,溺黄转淡,自汗盗汗收敛。咳少,声嘶渐复,口中和,思饮食,面色转现苍白,仍消瘦。脉滑缓无力,舌红、苔薄白有津。此属病退,气血两虚,心脾不足,宜再滋养调理。处方:
苏条参6克 空沙参6克 大寸冬9克 全当归12克 炒淮
药9克 炒杭芍6克 广桔络6克地骨皮9克云茯神12克
甜杏仁6克 炙甘草3克 建莲子9克(去心) 炒黑小豆
9克
五诊:上方服三剂后,诸症悉去。饮食日渐增加,精神较振,仅肌肤瘦弱,颜面苍白。病至此,已由险境转入坦途。
赓续下方,调补滋养,病遂全瘥。处方:
苏条参6克 空沙参6克 全当归12g 炒杭芍6克 云茯
神12克 建莲子9克(去心) 炙杷叶3片 炙甘草3克 小
红枣9枚 炒黑小豆9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按]首从少阳枢转和解,抓住病机变化的主要矛盾。方中用胆炒的柴胡,醋炒的半夏、别甲,酒炒的黄芩、知母等品,是别出心裁;以苦辛宣泄,舒运肝胆,佐酸甘化阴,释开合之机,拓除羁伏已久之病邗。后连连扶正,滋润津液气血,遂起沉疴。
阴虚潮烧
郭××,女,二十五岁,昆明市人。1938年秋。
初诊:初病寒热,自服解表剂,恶寒止而热不退,日晡尤甚。复进小柴胡、栀豉、自虎等方,病势有增无减。诊见面黄肌瘦,形容枯槁,食少,喉干口燥,微咳夜烦,午后潮烧。便秘,溺短赤。继询患者,素月经不调,量少色黑。脉象细弦而数,舌质红,苔黄燥少津。症属血虚肺燥,乃木火刑金,阴津受损所致。宜养阴润肺清热以治。处方:
白元参9克 炒知母6克 大寸冬9克 炒杭芍9克 金石
斛9克 白茯神15克 粉丹皮6克 地骨皮9克 细生地12克
银柴胡6克 白薇4.5克竹茹6克 甘草3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口舌较润,潮烧略退,咳嗽痰凝,烦躁自汗。仍宗原意拟方:
细生地12克粉丹皮6克炒杭芍9克茯神木isg白元
参9克大寸冬9克炒知母6克 生甘草3克 枣皮6克
白薇6克川贝母9克净枇杷叶3片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潮烧已退,咳减,痰凝渐涤,神色转佳,二便正常。脉平舌润。此阴复热化,症趋坦途。续用养血育阴,以资巩固。处方:
细生地12克全当归12克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粉丹
皮6克枣皮6克空沙参9克 大寸冬9克 甘草3克
黑豆15克 莲子15克(去心) 净枇杷叶3片
上方服十余剂后,病全愈。月经量亦增加,色转红。乃嘱每月经期前后,照上方配服,增益气血。
[按]以阴血素虚之体受邪,其热非发汗清凉所能解除。
内经云:“阴虚生内热”,热自阴来,须当养阴,阴不回则热亦不去。养阴与清热二法,虽互相关,但各具不同之性质。本案先用养阴以清热,后用滋血以固阴。
虚痨咳烧
金××,女,五十三岁,家住昆明市。1943年。
初诊:患咳,烧数年不瘥,时作时止。余视其形瘦肌消,唇干,颧红,声嘶不扬。询悉孀居多年,操劳过甚,素常极易伤风感冒。病发时胸闷气促,痰凝不爽,且痰中有血丝夹带,潮烧自汗,口中干燥。自述生平不喜辛燥、温补之药,而清热之品已服多剂,罔然无效。所幸者食欲善佳,夜能安卧。
脉象乍取弦滑而数,重候则虚,舌质红,苔白燥少津。
此因过劳,精气有伤,外邪入侵,肺先受病,兼因肝郁化热,木火刑金,久则血弱阴亏娇脏失润,至成虚痨之疾。金匮云:“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此之谓也。亟宜清燥救肺,养肝调理。处方:
炙麻黄根6克 苏梗片9克 光杏仁9克 广桔络6克 京
半夏9克 炒杭芍9克 茯苓神15克 生甘草3克 藕干
4.5克竹茹6克冬瓜子9克(冲) 白茅根12克 净杷叶
2片
二诊:上方三剂,咳嗽略减,气促稍平。余症仍然,便秘溺黄。续用原方化裁。处方: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炒杭芍9克 茯苓神15克 瓜蒌
壳9克光杏仁9克冲苏子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白茅根1 2克 藕干4.5克 浮小麦15克 薏苡仁12克 净杷
叶2片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潮烧、自汗已减,痰中血丝减少。
咳时偶感胁痛,尚觉口干。便秘渐润,溺色转淡。脉细弦而滑,舌红,苔薄较润。仍守原意,酌加滋润之品。处方:
甜桔梗6克川贝母9克 白茅根15克生杭芍9克炙紫
苑9克炙冬花9克瓜萎壳9克大寸冬9克生甘草3克
冬桑叶9克银柴胡9克新鲜梨、藕汁每服调兑各一匙。
四诊:上方续进五剂,潮烧已退,痰血已止,口燥渐除。
时咳嗽,头昏神倦。此燥邪得清,气阴渐调润。再拟下方:
空沙参9克麦门冬9克冲苏子6克光杏仁9克川贝母
9克 炙冬花9克 炒杭芍9克 京半夏9克 广桔络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9克 茯苓神15克 白茅根15克 生苡
仁12克净杷叶2片
五诊:上方服用十剂,诸症消失,脉象转为缓弱,舌苔红润。病势向愈,赓续滋益脾肺,调血养肝。处方:
空沙参9克 自元参9克淮山药12克茯苓神15克京半
夏9克 广桔络6克 炒杭芍9克黑小豆15克净杷叶2片
莲子15克 炙冬花6克 炙甘草3克 二冬羔、雪梨羔,
每服各调兑一小匙为引。
[按]虚痨既成,而肺燥气郁,痰热之势嚣张,攻补皆误。以清燥救肺法出入变化,缓症缓治,看之平淡,行之实难。
烧咳伤阴经闭
李××,女,廿九岁,住昆明市沙朗巷。1936年春。
初诊:病经数月,始因烧热咳嗽,服发散、止咳及敛肺之方而症不减,寒热往来,月经闭止,咳嗽不宣,痰凝。后又复感风寒,头疼身痛,再进滋阴解表及止咳退热剂,仍无效验。
症见两颧发赤,形体消瘦,恶寒、潮烧,头疼身痛,喉干口燥,胸痛。大便秘,小便短黄。月经停闭四月,时感腰楚腹痛。诊脉右浮弦兼滑数,左细弦,尺部沉涩。舌质红,苔黄燥。
此虽烧咳日久,肝肺之阴及气血受损,冲任失调,但少阳证未罢。因本内经“急则治标”法拟和解、宣肺。然后再议调理冲任气血。处方:
醋炒柴胡6克 醋法夏9克 炒黄芩6克 生杭芍9克 楚
薄荷6克 光杏仁9克 苏梗片9克 生甘草3克嫩生姜
2片小红枣11枚 二剂
二诊:右脉弦滑而数,左细弦,尺部滞涩,苔仍黄燥。
恶寒较减,潮烧未退,头目眩晕,余症如前。此病久阴虚,气血两亏,缓图调治,嘱服下方三剂。
醋炙别甲12克 银柴胡9克 醋炒青蒿6克 炒黄芩6克
醋法夏9克 光杏仁6克 苏梗6克 炒知母4.5克 嫩生
姜2片小红枣9个鲜京竹叶20为引
三诊:恶寒已罢,潮烧亦减,两颧仍赤,手足心热,口燥思饮。夜卧不宁,咳嗽痰凝,食少,身软无力,微汗。诊脉右滑数,左细弦。苔黄少津。此少阳之邪渐解,肝肺郁热未清,气弱阴虚。再拟下方:
醋炙别甲12克 银柴胡9克 细生地12克 粉丹皮4.5克
地骨皮9克炒杭芍9克大寸冬9克京半夏9克藕干
3克广桔络9克 净杷叶3片
四诊:上方服三剂。脉细弦,尺弱。舌润苔薄。潮烧退,颧微赤,咳嗽胸痛轻减,痰凝渐化。饮食增加,二便转正常。
唯神倦乏力,经闭未行,腰腹时觉酸痛。此系邪热退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以下方调治。
全当归9克 细生地9克赤芍药9克粉丹皮4.5克地骨
皮9克 炙香附6克 川芎片4.5克 白茯苓12克 桑寄生
12克京半夏9克黑小豆12克净杷叶3片
五诊:上方服五剂,诸症悉退,正气未复,经仍未行。
腰楚,少腹时痛。脉细微弦,两尺仍弱,舌淡苔薄。此冲任两虚,经脉气滞之侯,续宜调达滋养。处方:
生熟地各9克 全当归9克 赤芍药9克 川芎片6克粉
丹皮6克炙香附6克紫丹参9克炒续断9克淮牛夕
6克小红枣9枚净杷叶3片 大寸冬9克
六诊:上方进七、八剂后,经行,量少,色紫黑,腰腹微痛。舌红润,脉弱,续拟调和气血以凑全功。处方:
全当归15克细生地9克炒杭芍9克 白茯苓15克老川
芎6克 粉丹皮6克 空沙参9克生口芪12克炒续断9克
炙香附6克 生甘草3克 小枣7个荷叶顶3个 嘱兼服
十珍香附丸
[按]此例患者,病情复杂,本“急则治其标”之旨,首以枢转少阳为主,柴胡、杏、苏,宣疏清化。继拟滋养肝阴,清热理肺,意再枢托。少阳证罢,血弱阴虚内热,乃重滋血齐阴。潮热全退,即为养血调经,气血冲任得养,经讯复来。
内经云:“仅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妇科机理,错综若斯,在确定其治疗之标本缓急步骤上,必须审慎。
子午潮烧经闭
郑××,女,三十八岁,干部。1970年11月。
初诊:患者病已数月,形体消瘦,呼吸气短,动则喘促,胸胁疼痛,咳嗽痰凝带血。自汗,盗汗,烦躁,夜难入寐。每于子、午时,体温增高,37.5~38。c,手心、足心及两颧烘热。逾时,热如潮退。月经闭止三月。经西医诊断为“肺结核”,多方治疗,其效不显。
诊脉虚滑而数,沉候无力,舌绛,干燥少津。古代医家谓:“虚劳深重者为痨瘵,其形赢败凋敝。”患者因潮烧日久,血虚肺燥,宗气损伤,现痨瘵之征。法当先养阴润肺,化痰止血,继可益气滋血,调达肝脾,循序而进。处方:
醋炙别甲18克 京元参一克 大寸冬9克 醋煅牡蛎12克
地骨皮12克 白茅根30克 炙紫苑9克 炙冬花9克 广桔
络9克 粉丹皮6克 生甘草3克 点梨、藕汁每次各一
匙为引。
二诊:上方服七剂,咯血已减,咳嗽仍频,自汗、盗汗稍敛,食纳略增,渴饮较少,但子午潮热未退。脉舌同前。拟原方化裁。处方:
醋别甲18克 醋青蒿9克 干地黄12克地骨皮15克 白茯
神15克炙冬花9克醋牡蛎15克京半夏9克广桔络9克
生甘草3克 净杷叶3片白茅根15克点梨、藕汁各一
匙。
三诊:上方服七剂,脉虚滑数象渐平,舌绛转红,渐布津液。咯血已止,胸胁痛减,痰凝较涤,自汗、盗汗及潮烧均减。仍以养阴化热,润肺祛痰。处方:
醋别甲15克 干地黄15克 银柴胡9克地骨皮12克 炒杭
芍9克 炙冬花9克粉丹皮6克生甘草3克当归身12克
白薇4.5克 藕干6克净杷叶3片
四诊:上方服十剂,子午潮热大减,自汗、盗汗已收。
胸胁痛止,咳稀痰少,烦躁消除。夜能安卧,食纳增加。但精神尚差,月经未行。脉象细数,舌红润有津。此阴液渐复,肺燥得润,而气血未充,肝脾失调。宜养肝、润肺、调脾为治。处方:
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空沙参9克干地黄12克大寸
冬9克 白茯神15克粉丹皮6克地骨皮12克广桔络9克
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藕干6克
五诊:上方连进五剂,子午潮热及烦躁、自汗、盗汗、胸胁痛、咳嗽等诸症消失。脉转细缓,舌苔红润。但病久,阴伤血耗,肝脾失养,冲任不足,至经闭未行。法当益气调血,滋养冲任。血海充盈,经讯可至。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 空沙参9克 干地
黄129克 苏条参12克粉丹皮6克大寸冬9克桑寄生15克
黑小豆15克 建莲子15克 甘草3克 龟鹿胶各9克(烊化兑
服)
六诊:上方服十五剂后,饮食、睡眠尤佳,面色转华,形体渐丰,已能恢复半日工作。脉和,舌润。经讯未至。此大病后,气血真阴渐复,而冲任血海犹亏。再拟下方调理,至1971年春季,经讯复潮,尔后周期正常,结核症悉未再作。处方:
炙口芪15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苏条
参15克漂白术12克 西砂仁4.5克 粉丹皮6克 白茯神
15克炙香附6克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小红枣11个
[按]久病气血真阴受损,每当子、午阴阳交合之时,邪热相乘,阴不制阳,故现潮烧。热邪耗津,血海干涸,月事闭止。宗气损伤,自汗、盗汗,又复伤阴液。热自阴来,当谧真阴。别甲、元、麦、牡蛎、地黄等皆为滋固肝肾肺阴要药。病退尤虚,再以归、芍、地黄、龟、鹿二胶、参、芪,补其精血,滋益冲任。
虚 痨(童子痨)
董××,男,五岁,住昆明市西郊。时在1940年。
初诊:患儿已病数月,卧床不起,形容枯槁,肌肤消瘦。干咳声嘶,痰中带血。渴饮食少,日晡潮烧,夜间烦躁,自汗盗汗,溺黄便稀。脉虚数无力,左关稍大,右寸兼滑,舌淡红,苔薄少津。病属气弱阴虚,肝旺肺燥,脾不健运,日久症势纠缠。法当养阴清热,润肺、健脾平肝,不宜克散,拟方缓缓调治。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6克 白茯苓9克 地骨皮9克
空沙参9克 炒杭芍6克 京半夏6克 光杏仁6克 炙冬
花6克 生甘草3克 浮小麦9克小红枣7枚
二诊:上方服五剂,潮热盗汗略减,它症同前。脉、舌尚无变化,仍守原意出入。处方: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炒杭芍6克 白茯苓9克 炙冬
花6克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4.5克 炙枇杷叶2片黑
小豆9克甘草3克 炙桑皮4.5克 浮小麦12克 小红枣
9枚 白茅根9克
三诊:上方服用十剂,痰血已止。潮烧、盗汗、咳嗽减轻,它症亦有显著好转。但易怒。脉细弦,舌淡红。是阴虚肺燥渐润,脾弱肝旺。再拟滋阴润肺,健脾平肝。处方。
银柴胡6克 苏条参9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6克 炒杭
芍9克 炙冬花6克 百合6克 浮小麦12克 烧乌梅2个
小红枣7枚
上方连服十余剂,潮热全退,其它症状均渐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面色转润,肌肤浙充,能下床活动,脉弱缓,舌红润。再为拟方,滋养肝脾,调补气血。
苏条参9克空沙参6克广玉竹6克天门冬6克百合
6克淮山药9克 白茯苓9克 炒杭芍9克 京半夏9克
广陈皮6克炙甘草3克莲子9克(去心) 小红枣7枚
[姚按]这种症候,不宜骤用温补,更不可专事寒凉。应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的道理,先用滋润调达,然后平和补益。具体方法就是平肝、润肺,化痰止咳,养阴清热,健脾固中,后再补益气血。对于潮烧,要重视枢转少阳,调和营卫。兼有虫积,则忌“打虫”,宜用“化虫”之方,以免损伤元气。总之,用药不宜过急过猛,须缓缓调治,方能获得预期疗效。
[按]患儿脏腑娇嫩,况因素日少于荣养,感邪之后,治疗失机,其气留连,而致内伤。一脏先病,累及其它,脾弱阴虚,精气受损,而肝旺肺燥,虚热羁缠。形体赢瘦,即民间俗称“童子痨”也,治之难许速效。是案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谨守清润调达,平和补益,乃治虚损之要领.
眩 晕(高血压)
外宾××,男,五十六岁。1956年夏。
初诊:患者形体高大肥胖,颜面赤红,平素嗜烟酒,喜肥甘,因自寒带初来我省参加工程设施,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工作疲劳,用脑过度,近二、三月来,感头目眩晕,四肢麻木作胀,夜眠不安,多梦易醒,时出自汗,食欲不佳,精神疲乏,影响工作。已经找省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200/100毫米汞柱,并确诊系神经性高血压。曾服降压、镇静等药多次未见明显效果。一周后,病情更加严重,耳鸣脑响,心神不安。起则昏眩欲仆,终日恍恍然如坐舟中,极度疲乏,已不能坚持工作。有关单位极为重视,延余前往会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之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辨证:舌质红、苔薄腻,脉象弦滑。证属肝肾不足,阴虚阳方,风火上千,心神不宁,发为眩晕之症。年龄较高,慎防中风,速宜滋阴潜阳,化风舒络,养心安神为治。拟方:
干地黄12克 白茯神15克酸枣皮6克炒泽泻6克粉丹
皮6克炒淮药12克 淮枣仁15克(冲)生石决明9克生龙
骨12克 生杜仲12克 夏枯草6克 荷叶顶3个
嘱尽量控制烟酒腥腻肥甘之物。
二诊:服上方四剂后,血压下降为150/100毫米汞柱,睡眠渐安,自汗收敛,眩晕、耳鸣、脑响等自觉症状豁然若失,且能外出散步。诊脉弦滑而软,舌红润,食欲增加,二便正常。仍以原方加减:
干地黄12克 白茯神15克酸枣皮6克粉丹皮6克炒泽
泻6克 淮枣仁15克(冲) 明天麻9克 石决明9克 桑寄
生15克生龙骨12克生杭芍9克
上方连进八剂,患者血压稳定在130/90毫米汞柱,精神好转,诸症消失,已能恢复工作。
[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叉云;“肝者,罢极之本也”。本麦惠者,由于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火上干,心神不宁,导致眩晕。法拟育阴潜阳,方用六味加生龙骨、石决明。以生杜仲、桑寄生、夏枯草、荷叶顶、宣舒肝肾及脑络,天麻熄风,枣仁养心安神,再佐芍药,配伍丹皮、枣皮,酸敛柔肝。不重寒凉而火自平,不专驱散而风自化,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
肝风虚眩(高血压)
外宾某,男 四十二岁。1964年8月。
初诊:据云平素身体尚可,近来因工作繁重,昼夜书写、审阅文件持续一周之久,未得休息。当工作完成之后,即感头晕、目花
耳鸣,彻夜失眠,心烦食少。经检查,发现电压上压至190/120毫米汞柱。拟定中西医药配合治疗。
中医辨证:机体之肝脏,具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当在较长时间思维、精力、视觉等官能高度集中应用于某一事物之上,由此耗散肝经气血。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又云“久视伤血”。肝脏体阴而用阳,当肝血耗散,肝气失濡,致虚风上逆作眩,遂成“血虚生风”诊脉细弦而数,舌质红,苔薄黄。治则本“急者缓之”之意,滋养肝血,兼佐安镇,平熄虚风。处方:
全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 茯神木15克 大寸冬9克 明天
麻9克 石决明12克炒黑豆15克健莲子15克黑芝麻12克
净竹茹6克 云母石12克(醋煅)(嘱:以玉米须煎汤代水
煨药)
上方浓煎,温服二剂,并配合西药降压、镇静等药治疗。三日后复诊,血压下降至130/90毫米汞柱。患者已能起床活动,头晕、心烦、思饮、便干诸症消除,食眠恢复正常。
脉现和缓,舌质红,苔薄有津。
此属肝血得养,虚风平定,病势向愈。续用滋阴降火丸调理巩固。服法:滋阴降火丸七丸,每日一丸,空腹以温开水送服,连服一周,病痊愈。
[按]正确的治则,来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然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本例肝血耗散,肝气失濡,虚风上逆,干扰清空,而发眩晕。对证投以养血、柔盱、安神、熄风之品,井同西药配合,获效甚捷。
痰阻眩晕(高血压)
李××,女,六十八岁,住某专区。1943年2月。
初诊;患者素体丰腴,喜食腥腻,多痰疾。花甲后,常现面浮、肢体麻木、浮肿。且感胸闷气(目真),痰多泡沫,纳呆,多梦。进而头晕目眩,脑转耳呜,心悸诸症悉增,甚则不能行步。医以归脾养心、朱砂安神,治之不效。再投以八味地黄之类,症候反剧。乃专程至昆,寻余诊治。脉象关上浮大而滑,寸日濡弱,舌质淡胖、苔白腻而滑润。此丹溪所谓“无痰不作眩也。”日常恣食肥甘,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湿聚痰盛。水谷不能化精,肝失所养,风从内生,风痰相助,上扰清空,发为是症。法宜化风宣络,豁痰理气,兼镇逆平肝。处方:
明天麻9克 法半夏9克 自吉力9克 黑芝麻12克 化桔
红6克茯苓神15克 代赭石9克(醋煅) 炒枳壳6克桑
枝15克白檀香4.5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顿觉头目清爽,眩晕得减。咯出风沫痰涎甚多,胸膈舒畅,稍思纳食。仍浮肿、心悸,夜寐不宁。耳呜,神倦,肢体觉麻。脉象滑大较平,风痰渐化。乘势再进下方:
明天麻9克 法半夏9克 生龙齿9克 石决明9克 茯神
木15克 酸枣仁15克 炙远志6克 沙吉力12克 化桔红
4.5克 白檀香4.5克生汁草3克 桑枝木12克荷叶顶2枚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眩晕若失,浮肿消退,痰涎渐少。
行动自如,纳食增加。仍时感肢体麻木,神疲。能眠而梦境尚多。脉缓微滑,舌质淡,苔薄润。此风痰化除,续宜滋血养肝安神之品。处方:
当归身12克 炒杭芍9克 酸枣仁15克 茯苓神15克 明天
麻9克 桑寄生12克 黑芝麻12克 法半夏9克 化桔红
6克 石决明9克 白檀香4.5克 生甘草3克 荷叶顶3枚
嘱服五剂后,配十剂制为丸,早晚各服6克。戒荤腥。
[按]本案紧扣“痰湿”治眩。以祛风豁痰,兼佐柔镇。
风痰既化,再益肾柔肝,养心安神,避辛燥及滋腻。用药从轻灵处下功夫。
血不养肝眩晕
张××,女,四十五岁,干部。1950年。
初诊:生育过多,伤及气血,十多年来,常感头昏眩晕,两眼花雾,耳鸣,食少,夜眠多梦.经候前期,量多,行经则眩晕尤甚,举步欲仆。患者住本市红会医院治疗,并邀余会诊。诊见脉象濡弱沉细,舌质淡红,苔薄润,血压波动在180—140/110—90毫米汞柱之问,血象偏低。此属血不养肝,肝木虚旺,风越于上,发为眩晕,并兼见心脾肾经不足,法宜滋养调理。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煎汤兑服) 大熟地15克 当归身15克 生杭
芍9克 白茯神15克干果杞15克沙吉力12克黑芝麻12克
明天麻6克 法半夏9克 炙甘草3克 荷叶顶3个 龙眼
肉9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觉头眩耳鸣轻减,食眠渐佳。经行二日,量较前减少。脉弱缓,舌粉润。余无它异,续拟下方:
苏条参12克 明玉竹12克 当归身1 5克 炒杭芍9克 炙首
乌15克 黑芝麻12克沙吉力15克干果杞12克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炙甘草3克 黑小豆15克 荷叶顶3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六脉调和,舌红润有津,眩晕诸症悉平。血压稳定,血象正常。为拟下方,嘱其出院后配服,以资巩固。处方;
苏条参15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全当归15克 炒杭
芍9克炙首乌15克沙吉力15克明天麻9克干果杞15克
广陈皮6克茯苓神15克炙甘草3克莲子肉15克龙眼
肉12克 荷叶顶3个
[按]经云:“虚者补之”,此例聿无火邪实热,故能予受纳大剂滋肝补肾、荣养气血之品。
肝肾虚亏眩晕
徐××,男,四十五岁,家住昆明市。1951年。
初诊;深嗜烟酒,劳累过度,四十岁以后,经常头昏眩晕,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酸足软。食欲不振,自汗神倦,站立不稳。曾服中西药,效果不明。体质日衰,求诊于余。症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声音低沉。脉濡弱沉细,两尺尤为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此系肝肾虚亏,水火不济,而为眩晕,法宜滋补治之。处方: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炙首乌15克 沙吉力12克 女贞
子12克大熟地15克 盐巴戟15克生龙齿12克酸枣仁15克
炙甘草3克 西砂仁6克 盐水烘荷叶顶3个为引
二诊:上方连服五剂,精神渐佳,食眠稍有好转。然余症无明显起色,脉仍濡弱沉细。此水火渐济,下元不足,当填精补肾,双调阴阳。处方: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炙首乌15克 大熟地15克 淮山药
12克 大果杞15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西砂仁6克
沙吉力15克 女贞子12克 炙甘草3克 黑小豆24克 荷叶
顶3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头昏、日花、耳鸣等诸症大为好转,面色渐润。脉细弱,舌红有津。病久体赢,拟方增损,缓图调理,熬制膏剂。处方:
龟鹿胶各15克 红人参9克 炙首乌15克 川附片30克 大
果杞15克 沙吉力15克 怀牛夕9克 西砂仁6克炒枣仁
15克 淮山药15克 炙甘草3克 莲子肉15克 桂元15枚
上方十剂一料。服法:早晚各一匙,开水冲服。
[按]下元既亏,阴阳失衡,水火难济。徒尔安镇何益!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投参、附、杞、地、首乌、龙齿、酸枣、巴戟等配有情血肉之品,气味俱厚,久服乙癸得养,精液得滋,神形乃复。
脾虚湿痰眩晕
高××,男,五十五岁,干部。1970年7,月。
初诊:患者体形肥胖,湿痰较重,多年来积劳过度。自1952年起,即感头昏眩晕、耳鸣,如乘舟车,夜卧不安,梦多。有时胸闷、痰凝、欲呕、食少。十多年来,血压波动在180/110毫米汞柱上下。经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服西药并服中药滋补剂,病情不减,近已停止工作,特约余前往会诊。
症见舌苔薄白,微腻,脉象右濡滑,左弦细。余谓此属疲劳过度,心神不宁,又因湿痰凝滞,脾运受损,肝之清阳不升,发为眩晕。法宜淡渗利湿,化痰理气,升清降浊,健脾宁心为治。处方:
法半夏9克 明天麻9克 漂白术9克 白茯苓15克 化桔
红6克淮枣仁15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3克炒枳壳6克
生甘草3克 炒苡仁15克 净秫米15克 荷叶顶2个
二诊:服上方五剂之后,夜卧渐安,血压稍降,头目仍发眩晕,耳鸣腰楚,咯痰较多,二便如常,饮食增加,胸闷已减。左脉稍弦,右仍濡滑。乃脾为湿困,痰凝未涤,清浊升降失司,肝肾不足。嘱须尽量节制肥甘腥腻及动湿生痰之品。续用原方增减:
法半夏9克 明天麻9克漂白术9克 白茯神15克化桔
红6克 光杏仁9克炒苡仁12克生杜仲12克建莲子15克
生甘草3克石决明9克荷叶顶3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诸症均有显著减轻,血压降至150/80毫米汞柱。患者已能适当工作,独自行走,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脉转缓和,舌淡苔润,唯精神尚弱。证属湿痰渐化,心脾功能逐渐恢复,清浊渐分而肝肾未足。可用原方稍佐滋养固脾之品,调理善后。处方:
炙首乌15g 漂白术12克 白茯神15克明天麻9克法半
夏9克 化桔红6克黑小豆15克沙吉力12克生甘草3克
炒苡仁12克荷叶顶3个
[按]脾虚湿痰郁阻引起的眩晕症,临床较多。病的初期,往往辨证不确,或用滋腻,或用强壮,或用温燥,或用寒凉,甚或使用攻下,皆未获效,反致迁绵。固当重视病因病理的特点。此例首用淡渗利湿,化痰理气,升清降浊,以治其标,方中兼以健牌宁心,调达盱肾;继投补益,以固根本。此法可供借鉴。
湿寒泄泻
外宾某,男,四十五岁。1965年6月初诊。自述:腹痛泄泻月余,日三、四行,每痛即有便意,行之不爽,色黄,质稀,检验无异常。食欲渐减,日淡无味,纳谷不香,且食后胸腹饱闷。睡眠欠差,腰酸,耳呜,自汗,下肢浮肿,小便少。服西药,能改善,停药后,症复作。诊见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缓。此由脾胃之阳受损,而肾命之火不足,温运失司,寒湿水邪浮泛阻遏,以致泄利肿满诸症丛生。诊断为脾肾阳虚、寒湿泄泻。治宜温肾健脾燥湿,并佐分利为法。处方:
炙吴萸2.4克黑固脂9克肉蔻霜6克(去油) 炒苍术9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9克(冲) 白茯苓15克
木猪苓9克炒苡仁12克炒老米12克 生姜2片(烧) 大
枣5枚
上方服三剂,大便日一次,成形。肿满、耳鸣、自汗、饱闷、口淡诸症大减。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脉缓而有力,苔腻渐退。方药获效,患者极为欣慰。乃嘱照原方续服三剂,调理善后。
[按]湿邪阴浊,最易伤阳,金鉴有言:“命门无火,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之用,肾气不固,谁复司其闭藏之职”。
此证,寒湿久停不化,而脾肾之阳已伤,故取吴萸、固脂、肉蔻之辜温,暖肝、仆脾、温肾,以治阴邪,并用二苓、二陈、术、姜、枣、砂仁、老未,燥湿渗利,分清化浊。方药投症,泄泻遂得速止。
暑湿协热下痢
夏××,男,卅五岁,干部。1959年。
初诊:因素嗜烟酒,湿热内伏,适当夏秋之交,过食生冷油腻,又感暑邪,发病头痛身疼,恶冷发烧。胸闷不适,欲呕,便泻不畅,一日数行,溺短赤,口燥思饮。曾服发散消导剂,证情不减。继下利赤白,昼夜四、五十行,里急后重,痛楚呻吟。脉浮数,左关弦右关濡。舌红,苔黄燥厚腻。此暑邪内陷,与湿相搏,协热作利。法拟清暑祛湿,理气化滞。处方:
藿香梗6克粉葛根12克炒杭芍9克炒黄芩6克云黄
连4.5克(吴萸水炒) 焦山查9克 炒谷、麦芽各9克 槟
榔9克 广木香3克车前草9克黑木耳9克益元散12克
二诊:服药后,夜得微汗,次日恶寒已罢,发热较退,头身疼痛减轻,胸闷渐舒。下利仍频,红多白少。舌红,苔黄腻少滓。切脉浮濡均减,关仍弦滞。此暑邪得解,湿热积滞未清,续拟下方:
粉葛根12克 藿香梗6克 炒黄连3克 炒黄芩6克 炒大
黄9克 炒杭芍9克 焦楂炭9克 银花炭9克 广木
香3克 炒鸡金6克 黑木耳9克
三诊:服上方后,下利日四、五行,较畅,兼有燥屎数枚。腹痛及里急后重大减。发热退,尚觉口燥思饮。能进稀粥。此湿热将化,积滞已消。脉转细弦,舌红苔薄,续拟下方:
当归尾9克赤白芍各9克 炒黄连3克炒黄芩6克广
木香3克 波蔻6克(冲) 白茯苓12克 红饭豆15克(冲) 车
前仁6克炒鸡金6克 黑木耳9克
四诊:上方连进三剂,下利、腹痛、里急后重等诸症消失。脉细缓,舌淡润,神倦体弱。乃病后气血不足,拟下方调理: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白茯苓12克 金石斛9克 广木
香3克 红饭豆12克(冲) 波蔻6克(冲) 生甘草3克 莲子
肉12克 炒玉米、老米各12克 苏条参12克 炒淮药12克
[按]首重清暑祛湿,理气化滞;继以通导解毒,活血疏调。后病退正虚,用归、芍、条参、淮药、石斛、莲子等品,养益气血及肝脾。
暑热痢(小儿菌痢)
姚× ×,男,五岁。1972年6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儿发热月余不退,下痢赤白粘液,日廿余行。口燥,唇焦,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干呕,咳嗽,小便短赤。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午后体温40—41。c。面色发青:神识昏迷,病情急剧,举行中西会诊。
诊脉浮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质红,苔黄少津。触诊腹满而痛,周身肌肤火热。是盛夏伤暑之势,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咳,静则多言,体若燔炭……”。而暑湿互滞,下注魄门,遂成是证。治则解暑清热,消滞理气。处方:
藿香梗4.5克 粉葛根6克 炒大黄2.4克 炒云连1.5克炒
黄芩4.5克 广木香2.4克炒杭芍6克车前草6克 生甘
草2.4克
二诊:上方服一剂得汗,神识渐清,体温降至38—39。c,下痢减半,腹胀痛均舒,小便短黄,肤热较退,仍咳。脉象弦滞,舌红,苔淡黄。此暑邪得解,胃肠积滞未清,续拟下方:
粉葛根6克 炒云连2.4克 炒黄芩4.5克广木香2.4克 冲
波蔻3克焦山查6克 车前子6克 莱菔子4.5克(炒冲)
苏梗片4.5克 炒赤白芍各4.5克 烧鸡金1枚
三诊:热退神清,体温37—38。C下痢日五、六行,色转黄,小便清长。咳稀,稍能进食。诊脉细弦而滑,舌淡苔薄。续拟下方:
粉葛根4.5克 广木香2.4克 冲波蔻3克 白茯苓9克红
饭豆9克 烧鸡金1枚 云黄连2.4克(吴萸水炒) 炒莱菔
子3克 炒赤白芍各4.5克 广子片4.5克 甘草2.4克
四诊:上方服二剂,下痢全止,大便日一行,化验:痢疾杆菌消失。食眠转佳,余症皆除。脉调、舌润。拟方调理二剂出院。处方:
苏条参9克 漂白术6克 白茯苓9克 炒杭芍6克广木
香2.4克西砂仁3克 生甘草3克 全当归6克 炒玉米、
老米各6克
[按]稚阳之体,暑湿为痢,法拟清解,外疏内畅,药剂轻灵。
风寒夹饮喘咳
孙××,男,三十六岁。1950年7月。
初诊:患者素有喘疾,加感表邪,恶寒发热,咳逆气促,痰吐泡沫。胸满脘闷,时作干呕,不思饮食。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脉象浮紧而兼滑数,舌苔白腻而润。此小青龙证也,自宜辛温解表,化饮降逆,祛痰止咳。处方:
麻黄9克 桂枝9克 光杏仁9克 杭芍9克 法夏9克
北细辛3克 五味3克 陈皮6克 炒厚朴9克 干姜9克
甘草3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寒热解,喘咳大减。脉细弦而滑,舌苔白润。痰多头眩,干呕气逆,小便不利。此表解,饮停于中,当以温阳蠲饮,化痰利湿。处方:
茯苓15克 桂枝9克 白术12克 甘草3克 法夏9克 陈
皮6克厚朴9克杏仁9克生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咳喘已平,心下舒畅,痰少。食增,小便通利。神倦自汗,脉缓舌润。此病退而脾肺不足。
转投六君,以治其源。
苏条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甘草3克 法夏9克
陈皮6克 五味3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按]伤寒论:“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丰病,后乃除其痼疾也。”本案先散表寒,次蠲停饮,后健脾肺,程序井然。
喘 咳(热型、寒型)
刘××,男,七十二岁。1968年春季。
初诊:患者咳嗽多年,秋冬尤甚。去冬因天冷冒寒,引起咳嗽,昼夜不休,进而烦躁喘促,夜难平卧。痰吐黄稠,有时咯血。每日午后即恶寒发烧,口燥思饮,食欲减少,大便秘,小便赤,由子女背负来我院门诊。脉象浮紧,舌黄燥少津。此属阴虚肺燥,风寒伏热。治宜散寒解表,清肺化热。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绒9克杏仁9克 生石膏12克 甘草3克 苏梗9克
炒黄芩6克 桑叶9克 桔梗6克 炒枳壳9克 鸡金2枚
(炒) 竹茹9克
二诊:服昨方得汗,发热渐退,稍可平卧,仍咳嗽喘促,痰凝带血。大便已通,小便尚黄。能略进稀粥。脉象弦滑而数,舌黄有津。证属表寒已解,肺燥、伏热未净,续用元麦白虎汤加味。处方:
白元参9克 麦门冬9克 炒知母6克 生石膏15克 白茅
根15克 冬桑叶9克 川贝母9克 枇杷叶3片 淡竹
叶9克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服二帖后,烧热全退,咳嗽减轻,咯血已止,仍有痰凝。喘促渐平,夜可静卧。饮食增加,二便通利。惟神倦头昏,身软无力。脉细滑,舌淡黄有津。症属病退脾弱阴虚肺燥,续用下方调理四、五剂而愈。处方。
肥沙参9克麦门冬9克炒杭芍9克茯苓神15克炙冬
花9克炙远志6克建莲子15克黑小豆15克炙甘草3克
枇杷叶3片
喘 咳(寒型)
黄××,男,七十岁。某厂矿退休工人。1968年。
初诊:患者病已月余,初起畏寒,身困,头眩,咳嗽,痰吐泡沫,继之咳嗽加重,痰凝气滞,动则胸满喘促,心悸气短,夜不能卧,面、足微浮。大便溏,小便清。曾服中药杏苏饮、二陈汤、麻辛附子汤,用过西药四环素、土霉素、氨茶碱,注射青、链霉素针水,均无效。来我院门诊。诊见舌苔白润,脉浮滑而弦。症属表寒外束。痰饮内滞。治则:温肺散寒,止咳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9克 桂枝9克 法半夏9克 细辛3克 炒杭芍9克
五昧子3克杏仁9克川厚朴6克生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二诊。服前方二剂,咳嗽稍平,白痰仍多,自觉心悸,气短,胸闷,肢冷,恶寒。面足尚浮,夜难入睡,饮食少,二便如前。脉濡滑,苔薄白润。此表寒解后,阳虚脾弱,肺风痰饮未净,拟仿金匮治痰饮法,投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
白茯苓18克 桂枝木9克 白术12克 生甘草3克 法半
夏9克 广陈皮6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上方服两剂,咳已稀,痰涎减,思饮食。但神倦思睡,动则喘促,面足仍现轻度浮肿。脉濡缓,两尺沉细,舌自淡。此属痰饮渐消。老年心肾阳虚作喘,用真武汤加味,服十余剂后,症遂平缓。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 大枣5枚
[姚按]老年咳喘一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必须根据辨证的方法按四诊八纲来分型论治,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上述两例,前者属“热型”,
后者属“寒型”。二位老年病人的脉象、舌苔、证候,在临床上有显著的不同,因而处方用药,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两案寒热不同。立法处方,皆出仲景,又须因人因病制宜。
痰 厥
袁× ×,男,四十六岁。1948年9月。
初诊:咳嗽多日,夜间尤甚。曾服“清燥救肺”“百合固金”等方,反痰凝不爽,质稠牯,色黄白,不易咯出。继而胸闷喘促,睡卧不宁,时有神迷,肢冷,汗出。口唇夹肯,肌肤消瘦,便秘溺赤。脉象沉而细滑,舌质红,苔黄白厚腻。此脾湿痰聚,胆肺伏热,气机壅滞,发为痰厥。治宜豁痰理气,清胆祛湿。处方:
光杏仁9克 陈皮6克 胆炒半夏9克 生苡仁12克甜桔
梗4.5克炒枳壳6克甜葶苈子9克冬瓜仁12克(冲) 竹
茹6克 生甘草3克 全瓜蒌1枚(打碎)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稍减,痰凝未涤。便秘,溺短赤。仍时作惊厥,脉弦滑而数,舌苔黄厚且腻。此湿痰尚重,气机不利,肺失肃降,胆火熏灼。续拟下方;
胆炒半夏9克 化桔红6克 炒知母9克 光杏仁9克 醋
煅青礞石12克 自苏子9克(冲) 甘草3克 甜葶苈子6克
金瓜蒌1枝(打碎) 竹沥二匙(兑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大便畅下,夹粘液风沫甚多。咳嗽轻减,痰凝渐化。患者自感气爽神清。此多日蕴结之痰湿郁热,已得豁达疏通。脉弦、滑均减,舌苔退薄,病趋向愈。
再拟下方,赓续清理:
胆炒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瓜蒌壳9克 光杏仁9克 白
茯苓12克 炙桑皮9克 炒枳壳9克 生苡仁12克净竹茹
6克生甘草3克冬瓜仁9克(冲) 净杷叶2片
[按]湿痰甚重,胆火郁热,误于阴寒收敛,遂致气机壅塞而为厥。治本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精神,投方获效。
咳嗽痰厥昏睡症
郭××,男,四十八岁,干部。1970年]2月。
初诊:患者素体肥胖,且嗜厚味肥甘,数年来体重日增。
痰浊甚多,稍有感冒,即语音重浊,痰凝、呼吸不畅。据述此次始病受寒,咳嗽,胸闷气逆,神昏思睡,不进饮食。诊其脉浮弦且滑,舌苔薄白。症属表寒袭肺,引动湿痰,阻滞气机作咳。当辛温散寒,利气祛痰。处方:
麻茸4.5克 桂枝木6克 光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陈
皮6克 白茯神15克 前胡片6克 炒枳壳6克 甘草3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减而痰凝未豁,胸膈痞鞭不舒,嗳气、干呕时作,但无食臭。终日冲昏嗜睡,呼叫亦不易醒,饮食不思,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此新寒解后,脾胃两虚,内伏痰浊壅滞,气机受阻,心虚神弱,故昏睡不醒。脉浮象减,舌黄腻。续与豁痰降逆之方;
空沙参9克 旋复花9克 代赭石15克 法半夏9克 化桔
红6克 白茯神15克生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竹
沥2匙(凋兑)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咯出大量痰浊,暖气、干呕顿减,咳嗽稀少,胸膈爽利,稍思饮食,但仍嗜睡。大便畅通,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腻退,脉转细滑。此痰凝渐涤,湿邪化燥而心胆有热。改拟清心温胆,除湿化痰之方:
冲生枣仁15克 炒知母6克 白茯神15克 炒冲枳实6克
广陈皮6克 法半夏9克 煅代赭石9克 净竹茹6克生
甘草3克 生姜2片 小枣11枚
上方嘱服十剂,并禁忌肥甘厚味之物,二、三月后,痰化神清,体重减轻,病遂全愈。
[按]痰为病本,新寒为标,故先散寒解表,次降逆豁痰,再清心温胆。
阳虚中风
徐× ×,女,七十五岁,昆明市人。1945年8月。
初诊:湿痰素盛之体,常感头眩、耳呜、肢麻。晨起突然跌仆,不省人事,面白唇青,其孙急延余往诊。患者脉弦大而滑,两尺细弱,四肢逆冷,牙关紧闭。鼻息有鼾,痰声漉漉,口眼歪斜。症属高年阳虚,寒湿内滞,痰厥生风。速用牙皂、细辛、研末吹鼻取嚏,及拟三生饮加味救治。处方:
生附片30克 生川乌15克生南星15克(以上三味同先煨二小时)
法半夏15克广陈皮6克云木香3克
上药浓煎后,每服兑生姜汁一匙为引,灌服。
二诊;上方服后,有倾,吐出风沫痰涎,鼾声痰声减少,神识稍苏,四肢厥逆转温。原方加石菖蒲4.5克、代赭石9克再服。
三诊:上方服后,神智渐清,痰涎已少,略能张口。但言謇舌强,左侧肢体偏瘫。舌苔白腻,脉虚弦而滑。是心胞痰凝渐豁,经络风邪未化,气机不利。再拟下方:
川附片30克(先用开水煨透) 姜南星6克 法半夏9克 朱
茯神18克 嫩桑枝30克 双勾藤9克 石菖蒲4.5克 代赭
石9克云木香4.5克甘草梢3克生姜片15克 大枣3枚
四诊:上方服两剂,神识全苏,痰涎大减,稍能进食,口眼微斜。偶作咳,左侧偏瘫不用。舌如前,脉细弦而滑,两尺较前有力。续用下方温阳化痰祛风,养血舒络,赓连调治。
炙附片30克(用开水先煨透) 姜南星15克法半夏9克 嫩桑
枝15克 茯苓神15克淮牛夕9克炙首乌15克全当归15克
黑芝麻15克云木香9克 广地龙4.5克 稀莶草9克 广
陈皮6克 生甘草3克 生姜片9克 生三七末4.5克 大
枣7枚分次调服。
五诊;上方服十余剂后,渐能扶持缓步,食、眠及二便正常。但左半身仍麻痹不灵,乃属高年血虚,络脉失调,此一时不易全瘥。嘱用上方加倍制为丸剂,每日早晚常服。
[按]老年阳虚,湿寒内伏,痰厥生风,卒然昏仆, 矛
关紧闭,四肢厥逆,病势垂危。先用牙皂,细辛取嚏开闭,
宣通关窍,后以回阳祛风、化痰舒络之大剂三生饮加味化
裁,病莲缓解。而左半身偏瘫,步履迟缓等,是由中风后
阳虚筋络不舒,气血不足所致。此症得转险为夷,实属难
能。
阴虚中风
赵××,男,六十五岁,工人。1970年。
初诊:患者因腰部外伤,住院治疗,尚未全愈。复因牙疼头痛,服止痛剂未减。某晨,突然中风,神识昏蒙,两目直视,呼之不应,喉中痰声漉漉,手足抽搐,口角喁斜。骨科约余会诊。
脉象弦大而滑,牙关紧闭,用竹筷撬开,见舌尖红,苔燥,有龟裂。此老年肝肾不足,外伤后,血弱阴虚中风,气滞痰凝,邪闭心胞,络脉失调,症属危重。治宜化风宣络,芳香开窍,涤痰顺气,镇心安神。先用安官牛黄丸二丸用水化调匀,分次用鼻饲法内服。
午后复诊.症无显著变化,仅喉间痰声稍减,神识仍昏,抽搐时作。小便失禁,大便秘结。牙关微开,
目能闭合。脉象弦大略减,舌苔仍燥,有龟裂。风势未平,痰凝气滞,邪闭心胞,仍属危重。拟用下方;
羚羊角4.5克(磨水兑服)桑枝2.4克代赭石15克 云茯神18寞
全蝎1对 蜈蚣3条 石菖蒲4.5克 冲郁金9克 勾藤6克
甘草梢3克蛇胆陈皮2支宝丹1丸 (上二药分次调入)
三诊:服上方后,神识渐清,呼之能应。目能开闭,口角喁斜较正。喉中痰声已稀,略能饮水下咽。但言蹇舌强,抽搐阵作,肢体强直,难为转侧。微咳,龈肿。小便失禁较减,大便未通。脉象弦滑,舌红,苔黄而燥。此神明渐苏,风邪未化,筋络不舒,气滞痰凝。宜清化疏调。处方: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 桑枝24克 云茯神15克 秦艽9克
勾藤6克 杭菊花6克 全蝎1对 薄荷6克 夏枯草6克
甘草3克 竹茹6克 青木香4.5克蛇胆陈皮2支(调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已清,抽搐渐止。大便通,小便色黄能禁。时咳痰凝。仍言蹇舌强,肢体转动不灵。脉弦滑,舌淡黄有津。此风象渐平,络脉未舒,肝肺燥热。续用下方祛风化痰,舒筋宣络。处方:
秦艽12克桑枝24克青木香4.5克菊花6克 勾藤9克
天竺黄6克甘草3克 蜂房6克 白吉力9克 姜蚕9克
竹茹6克
五诊:上方服二剂,腰痛牙疼减轻,抽搐已停,渐能言语,口眼杅斜消除,肢体较能活动。大便畅通,小便淡黄。
咳嗽痰凝,神倦思睡,肢软无力。脉弦滑均减,舌淡红、苔薄黄而润。此风势已平,阴虚肺燥,络脉未调,心神不足之候。续用下方,养阴舒络,化痰缓调。处方:
白元参9克大寸冬9克怀牛夕9克 青木香4.5克 桑
枝15克 川续断12克杜仲12克 甘草3克京半夏9克(冲)
伸筋草9克
六诊:服上方近十剂,已能起床由家属搀扶慢步行走。
饮食增加,夜卧较宁。腰痛牙疼全止,咳痰稀少,二便正常。唯肢体软弱,头昏乏力。脉转弱缓调匀,舌红润有津。
此病退阴虚,肝肾络脉不强,气血心神未足,宜滋血益阴,安神、舒络,养肝熄风。处方:
炙首乌15克 大熟地15克 淮山药15克 云茯神15克金石
斛9克怀牛夕9克黑芝麻15克粉丹皮6克酸枣皮6克
炒泽泻6克黑小豆15克桑寄生12克甘草梢3克
服数剂后,渐能单独行动,食眠均佳,就出院。嘱可常服上方调理善后。七、八年随访,情况良好,能自行料理生活,并作轻微事务。
[按]老年气血失荣,肝肾阴亏,至为风火湿痰骤袭,急用凉开,祛邪启闭。继投清疏宣化缓调,随后滋益固本。
阴 黄
李××,男,三十一岁,教师,住昆明市。1931年夏来诊。患者自述病经二、三月,因周身黄疸,曾服柴胡平胃、及茵陈蒿汤多剂,效不显。症见面目全身晦黄不荣,肌肤浮肿,四肢冷,自汗淋淋衣被尽染黄色。胸膈痞闷,食少神疲,大便稀溏,小便黄短。脉象濡滞,舌质淡、苔白腻。此属久病,过服苦寒,脾肾之阳受损,运化失司,邪从寒化,呈现阴黄之候。法当温运渗利,兼理气和胃。处方: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茵陈蒿12克 桂枝木9克 云茯
苓30克 西砂仁9克(冲) 广陈皮6克 川干姜9克 炒苡
仁12克 小红枣11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患者面目全身黄疸、浮肿、自汗均减,肢冷转温,胸膈舒畅,小便清长,大便渐干。脉象濡缓,舌白腻退。此阳气渐回,脾运复苏。寒湿未尽,续宜温运渗化。处方: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茵陈蒿12克 云茯苓30克 猪苓
片9克 桂枝木9克炒泽泻9克川干姜9克大红枣5枚
三诊:上方连服四剂,黄疸、浮肿、自汗诸症消失。脉弱缓,舌粉红而润。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病后体虚,脾肾未强。再拟下方调补,数剂而安。
炙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潞党参15克 漂白术12克 茯苓
神15克 西砂仁6克(冲) 广陈皮6克 炒苡仁12克 生甘
草3克 川干姜6克 大红枣3枚
[按]阴黄之侯,立温运渗化,脉象由濡滞而渐缓和,诸症迅退,可以知其为正法。
阳 黄
王××,女,二十八岁,干部。1959年7月。
初诊:病经一月,治疗无效。面目肌肤发黄,鲜明如桔色,浮肿且痒,但无疹点。烧热口苦,食少神倦,头目眩
晕。溺短而赤,大便干结。夜间烦躁,手足灼热,身困体重。脉象眩数有力,舌红苔黄燥。证属阳黄,系由肝胆湿热蕴郁不化,阳明燥结,气分不宣所致。治宜清热化湿,兼佐通利。拟方;
绵茵陈18克 焦栀子9克 焦黄柏6克 生大黄6克 广连
翘6克 红饭豆15克(冲) 芦苇根30克 白通草3克 净竹
茹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大便已通,小便增多,手足心发热轻减。面目及肢体黄染浮肿均渐消退。夜能静卧,可进少量饮食。脉象弦数,舌红、苔薄黄。证属阳明气分宣通,肝胆湿热较化。前方已有效,仍守原意增减:
绵茵陈18克 滑石9克 猪苓9克 木通9克 焦栀子3克
焦黄柏3克芦根30克广连翘6克 自通草3克
三诊:上方连进十剂,小便清长,大便通畅。面目及全身黄染即将退尽,浮肿消失。惟头昏神倦,肢软乏力,自汗,肤痒。脉舌如前。此湿热甫净,脾虚气弱,续拟清化调理之品。处方:
茵陈12克茯苓15克猪苓9克泽泻6克 饭豆15克 苡
仁15克 木通3克 芦根15克 通草3克 竹茹6克
上方服五剂后,脉象调和,舌润苔淡。于前方去茵陈、泽泻、通草,加条参15克、扁豆12克、白术12克,服十五剂,黄染、浮肿诸症全消。睡眠、饮食恢复正常。再以六君善后。翌年受孕怀胎,足月顺产,母子均安。
[按]湿热熏蒸,迫胆汁外溢,发黄鲜明如桔,
虽经多日,其候不变。细参脉症,病属阳黄。针对病机,以茵陈栀子大黄汤加味,阳明宣通,邪无所据。随以茵陈四苓,肝胆清舒,再重调理。
黄 痘(肝硬化)
刘××,男,四十三岁,部队干部。1970年6月。
初诊。患者病经半年以上,初起觉身困头眩,食欲不佳,右胁下隐隐作痛,心烦欲呕。小便黄,大便秘。继则周身及面目出现黄疸,口苦烦躁,食减眠差。入某医院,经多次化验检查,确诊为黄疸性肝炎,已发展为肝硬化。住院治疗数月,黄疸未见消退,反而出现腹水,面足浮肿,胸痞,胁痫,腹胀,饮食日减,小便短涩,大便干燥。夜难入睡。服姜桂术附及理中、四逆汤等药,病情未减,反趋急剧,约余会诊。
脉弦滑而数,重按有力,舌苔黄腻且干。症属湿热发黄[阳黄],肝胆气滞。病势绵缠,治以舒肝利胆,清热化湿。拟茵陈温胆汤加减。处方:
绵茵陈18克败酱草15克鸡骨草30克焦栀子9克炒枳实
9克(冲)净竹茹9克醋法夏9克广陈皮6克广木香4.5克
炒柴胡9克 醋郁金9克(冲) 大腹皮15克 连皮茯苓30克
烧鸡金6克
二诊;前方服五剂后,大便通顺,小便稍多,色尚深黄如浓茶,口苦燥。黄疸未退,胸腹胀满稍减,自觉腹中作鸣,可略进饮食。肢体仍浮肿,入夜烦躁不宁,精神倦怠。
此肝胆气分渐舒,内伏湿热尚重,脾为湿困,运化失调。脉弦滑而数,重按渐软,舌苔薄黄而润,续用原方加减。处方:
绵茵陈15克 茯苓30克猪苓15克炒泽泻9克炒柴胡9克
炒枳实9克(冲) 鸡骨草30克 大腹皮15克 广木香4.5克
净竹茹9克 醋郁金6克 车前子9克(包煨) 烧鸡金6克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后,小便增多,腹水陆续消退,全身已不浮肿,胸痞、胁痛均较前减轻,渐思饮食,夜能静卧,面目尚有轻度发黄,可单独行走来医院门诊。脉象细弦,舌苔淡黄薄腻,是黄疸湿热将化,脾弱肝胆气分渐舒,拟从调达肝脾,清化未尽湿热兼治。方用茵陈四苓散加味:
绵茵陈9克 白术12克 茯苓18克 猪苓9克 炒泽泻9克
广木香3克 西砂仁9克(冲) 法半夏0克 广陈皮6克
苡仁15克 竹茹6克 烧鸡金2枚
上方又连服十数剂,黄疸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睡眠安定,只觉精神体力尚未恢复。续以归芍香砂六君汤:
苏条参16克 白术9克 茯苓18克生甘草3克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广木香2.4克 西
砂仁6克(冲)
服上方调理月余,全愈出院。
[姚按]“黄疸性肝炎”中医没有这个名词,但是祖国医
学文献里有“阳黄”“阴黄”的记载,和现代的“黄痘性肝
炎”都有相同之处。这一病例,从它的临床症状、体征i脉
象、舌诊等各方面的情况看,确系“阳黄”症,所以,我们
根据治阳黄的方法长期给惠者服药,终于治愈。
黄疸臌胀(肝硬化)
常××,男,三十二岁,解放军指挥员。1959年4月。
初诊:患者起病于1956年,因庆功筵豪饮大醉,昏睡一昼夜之久。此后,食欲锐减,形体渐瘦,而自恃体力,不以为患。半年后,又出现右胁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部队医院治疗,因胁痛剧烈,曾注射吗啡数支。后出现黄疸,乃入昆明军区总医院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未克休息,且劳累过度,病复发,于1959年4月二次入院,诊断为“肝硬化”,采取中西合治。据云所服中药,有大剂量桂、附。服后,胸腹烧灼难忍,反而腹胀增大,黄疸加深,病情渐趋恶化。4月30日晚,邀余会诊。
诊见患者全身色如金桔,汗出皆黄,衣被尽染。发高热,(每日持续在40℃左右)腹部胀大如鼓,膨隆高起,不能自视其足。小便短赤不利,大便不畅,烦渴而饮少。脉弦滑数,舌质红黯、苔黄厚腻。此肝脾屡伤,血郁气滞,土困木横,湿热熏蒸,运化疏泄及传导失司,遂发为黄疸臌胀,病势凶险,法当清湿热以疏肝络,消黄疸兼除臌胀。处方:
菌陈15克 炒栀子6克 带皮茯苓24克 猪苓15克 泽泻
9克 枳实6克(炒冲) 醋郁金9克(冲) 焦柏6克 炒厚
朴9克 大腹皮1 5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竹茹6克 芦
根30克
二诊:上方服四剂,体温降至37—38℃之间,黄疸明显消退,烦渴已少,精神好转。但臌胀未消,日夜痛楚。脉弦滑,舌苔黄,厚腻未退。症属黄疸湿热较化,肝脾气机壅滞未舒,运化无权,水邪停留。本当攻逐,但久病脾胃屡伤,用峻猛之品,恐难胜任;若随攻随胀,预后尤为不良!提笔踌躇,忽忆同道鲁绍曾老先生曾谓:“用大蒜煮鲜肉,可消腹水,且不伤正。”因嘱试服用生大蒜120克(去皮)鲜猪肉半斤,同熬粑烂为度,顿服。并处方:
茵陈15克带皮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9克炒枳壳9克
炒厚朴9克 广陈皮6克 大腹皮9克 冲郁金9克 广木
香4.5克 焦柏4.5克 烧鸡金6克 甘草3克
三诊:患者自诉:服上述单方及汤药后,约二时许,脘腹胀闷欲死,心泛欲吐,而强忍之。又二时许,腹中鸣动,随即二便如注。半日共下稀水粪便十三次,后臌胀顿消,如释重负。发热也退净,精神爽适,且知饥索食。诊脉转现弱缓,舌苔退薄。此病退,肝脾未复,续宜调肝扶脾,和胃清化。处方:
茵陈9克 苍术9克 茯苓2.4克 猪苓9克 泽泻6克 苡
仁12克 波寇6克 炒枳壳6克 甘草3克 竹茹6克
烧鸡金6克
四诊:上方服一周,病势稳定,精神好转,食欲旺盛。
脉缓微弦,舌红、苔薄微腻。症候续宜调理,再拟下方:
茯苓15克 猪苓9克 泽泻9克 苍术9克 炒厚朴9克
广木香3克 西砂仁9克 陈皮6克 苡仁12克 甘草3克
竹茹6克 烧鸡金6克 鸡骨草12克
上方化裁出入,治疗约一月,诸症俱消。出院后,改服逍遥、六君类加减,前后二、三年,巩固疗效。因庆再生,与余结成革命友谊,至今往来不绝。
[按]辛劳骤饮,肝脾损伤,血郁气滞,湿热熏蒸,运化、疏泄、及开阖失常,发为黄疸臌胀奇险重症。首用清泻分消之剂,继投辛温通导、扶正驱邪验方,效应如响f此即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及“劳者温之”之意焉。
肿 胀
管××,男,十六岁,学生。1954年7月。
初诊:患者月前因剧烈运动后,外感发热,腰痛,肢软乏力,未加诊治。继则面目及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腰痛加重,精神尤感疲乏,饮食减少,胸腹胀闷,大便稀溏,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炎。
诊见面色苍白,脸足浮肿。脉沉细,左尺兼弦,右关濡弱,舌淡苔薄腻。此系肾虚脾弱,水湿不化,治以温肾固脾,除湿通络,拟方:
茯苓18克 白术12克 桂枝木9克 泽泻9克 猪苓9克
大腹皮9克 广陈皮6克 怀牛夕6克 桑寄生12克 红饭
豆12克 炒苡仁12克生甘草3克车前子0克炒川断9克
二诊:连服上方五剂后,小便增加,面足浮肿渐消,腰痛减轻,精神好转。复感表邪,痰凝作咳。脉两寸微浮,苔腻退薄,此脾胃运化渐复,气虚卫弱,续拟下方:
生口芪12克 防风片6克 白术9克 川独活6克 桑寄片
12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茯苓15克 苡仁12克 桂
枝木6克 生甘草3克 生姜1片 小红枣11枚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表解,卫阳已固,小便清长,便溏转干。面足微浮,偶有腰痛。诊脉沉细而缓,舌粉苔薄,脾阳较振,肾气尚虚,续拟下方调理:
桂枝木4.5克 白术9克 杜仲12克 干地黄12克枣皮4.5克
粉丹皮4.5克 泽泻6克 茯苓15克 炒淮药12克 桑寄
生12克怀牛夕6克生甘草3克
上方服十余剂后,诸症全消,面色转润,嘱常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按]本例由于脾肾两虚所致,运泄无权,水湿留滞,阳气不运,浸瑶肌肤,发为肤胀。方用苓桂术甘加减及五苓等,俾气化而湿无所留。若妄以淡渗利水之品,则气化益衰,致蹈舍本逐末之弊。
肠梗阻
潘××,男,五十五岁,干部。1958年。
初诊:患者平日工作劳累,脾胃较弱。因伤食受寒,而致腹痛,胸闷,呕吐,便秘。服中西药物,症情不减,胸腹胀满更甚。面色青,自汗,呻吟不止。家属即送某医院,诊为急性肠梗阻及肠套叠症。立即施行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仍感腹内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作呕,饮食不下,且有低热。
一周后,病又转剧,院方立刻召集中西医会诊,决定连夜作第二次腹腔手术。虽经二次手术,但病情仍如原状,腹胀胸闷,疼痛不休。面苍白,自汗,大便仍未通,病况危重。中医会诊:症情如上述,脉象沉细而紧,舌质淡,苔白腻。症由脾阳失运,寒湿积滞,气机壅塞,而致腑实。但因正虚,不可峻下攻逐。法当理气温中,和胃宽肠,芳香透达,以资通利。用自拟方七香汤治之。处方:
广藿香6克 伽楠沉香4.5克 广木香6克 真绛香4.5克
白檀香6克 公丁香4.5克 炒小茴香9克 大葱白2寸为引
上方连夜服三煎后,天明,腹中雷鸣,矢气频传。此气机疏通,脾阳已苏,是为佳兆。自觉得矢气后,腹痛减轻,但胀满未除。诊脉沉紧之象稍减而现弦滞,舌白腻,改用下方:
炒枳实6克(冲)炒厚朴9克广藿香6克广木香4.5克伽
楠沉香3克冲白蔻3克炒谷、麦芽各9克 烧鸡金2个
烧生姜2片小枣7个
上方服一剂后,矢气频连。晌午,大便畅下,中有硬结数枚,胸腹胀满顿觉轻舒,疼痛大减,渐思饮食。仍神倦,自汗思睡。脉弱缓,舌淡白有津。此气血双亏,心脾不足。
再用下方调理。嘱慎风寒,节饮食,静养即可康复。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煨兑服) 当归身12克 炒杭芍9克 白茯神
15克 白术9克枣仁15克(冲) 砂仁9克炙远志6克广
木香2.4克 炙甘草6克 大龙眼104- 莲子肉15克
[按]两番手术,中阳衰惫,无能温煦运化传导,故虽腑实胀满,岂可不虑消夺真元而妄行峻下攻逐!贵在洞察症结,本中医的气化原理着手,因症立法,按法制方,独创“七香汤”,枢转气机,宣通六腑,温暖五脏,旋解壅塞之危。继进朴枳等品,腑实畅下。病后正虚,则随用中西药物调养补益而痊。
痛 痹
梁××,女,四十五岁,住昆明市郊区。1952年7月。
初诊:患者务农数十年,风雨寒暑,常在田问。寒湿之邪侵入,伏于筋络腠理,关节时痛。此次先是沭雨受寒,恶冷发烧,头痛项强,身疼。曾服麻黄桂枝等药得汗,热虽退而周身关节疼痛不止。两足痛,浮肿,屈伸不利,行动困难。
复用中西药及药酒揉擦按摩,经月余,疼痛更甚,浮肿加剧,不能行动,乃由家属肩负前来门诊。
症见形体赢瘦,脚肿如脱。脉沉紧而弦,舌质淡,苔白腻。是属寒湿痹于筋脉关节肌肉之间,遂剧痛,不可屈伸。
所谓寒气胜者真痛痹也。拟宗金匮法:以乌头汤加味治之。
处方:
炙川乌30克(开水先煨透) 细辛4.5克 去节麻黄9克 炒白
芍9克 甘草3克 生黄芪18克 怀牛夕9克 桑枝24克
生姜15克 大枣5枚
加用外治法:用好矾石60克加水1500毫升,煎煮令沸,每日浸泡两足二至三次。
二诊:上方连服五剂,患者两足浮肿显著消退,关节肌肉疼痛轻减。由于久病,体虚足软,尚不能起立行动。诊脉紧象已减,尚弦细,舌淡白有滓,苔腻较退。症势缓解,续拟下方为治:
炙川乌18克 川附片1 8克(上二味开水先煨透) 去节麻黄6克
细辛3克 生黄芪15克 全当归12克 炒白芍9克 桂枝木
6克 桑枝18克 苡仁12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 生姜
片9克
续用外治法同前。
三诊:上方连服十余剂,兼用外治法,已能柱杖行走前来就诊,两足浮肿将消失,周身疼痛大减。饮食日增,但身体瘦弱,感精神尚差。诊脉转现弱缓调和,舌白淡。此乃气弱血虚,筋络未强。拟宗崔氏八味丸,调理善后。处方:
干地黄90克 山萸肉30克 炒淮药90克 泽泻60克 云茯
苓90克 粉丹皮60克 川附片120克(开水先煨透) 桂枝60克
全当归90克 白芍60克
以上各昧,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送服。
[按]沐雨爱寒,邪舍脾肾,重感于寒湿之气而发为痛痹。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湿内伏,性粘滞,加以症重体赢,致病缠绵。方用大剂加味乌头汤,温经散寒,以治其标,再拟加味崔氏八味丸,以固其本。标本先后,内外配合,获取卓效.
风湿、闭经、心悸
孙××,女,十七岁,学生,住昆明市。1960年9月。
初诊:患者幼年感受风湿,每当气候转变,或遇寒饮冷,则关节疼痛,迄未彻底治疗,病情逐渐加重。面目肢体出现浮肿,经候不调,常三、四月始一行,色暗红有块状,腹痛腰楚,胸胁不适,常见头晕神倦,食少乏力,
口干溺黄,阵作心悸,夜烦失眠,梦境纷云。经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诊脉沉细微弦,舌边尖红,苔薄白。此属风湿阻络,气血失调,心神不足之候。治宜驱风除湿,调和气血,舒达肝脾。拟方如下:
炒柴胡9克 炒杭芍9克 全当归15克 川芎片6克 炒苍
术9克 川独活6克桑枝木15克桂枝木9克炙香附6克
粉丹皮4.5克 茯苓神12克 生姜2片 小枣11+
二诊:服上方五剂后,诸症稍减,脉弦涪,仍有风湿阻络血虚气滞。续以调经、舒络、除湿。处方:
全当归15克 川芎6克 炒杭芍9克 紫丹参15克 桑枝
木15克 川独活9克 伸筋草15克 粉丹皮4.5克 焦栀
子3克 茯苓15克 生三七4.5克(研细末分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七剂,经汛遂通,腹痛、腰楚减除,面目浮肿渐消,关节痛减,夜能安卧,心悸较平。饮食略增,小便淡黄。脉细弦,舌淡红。此风湿渐化,气血得舒。续拟养心安神、舒筋活络之剂。处方:
柏子仁12克 白檀香3克 全当归12克 茯神木15克桑寄
生15克 川独活6克炙远志6克紫丹参9克炒苍术9克
竹茹4.5克 炒苡仁15克 桂元11个
上方服七剂后,病愈出院。
[按]风湿痹于筋络,血脉凝泣,汛期停滞,而致心悸。
内经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若但见动悸,即纯滋补,心使风湿内闭,后患无穷!方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兼调肝脾。风湿化除,经汛得通,再进养益,心神即安。
消 渴(一)
外宾某,男,四十岁。1959年7月。
初诊:患者世居热带,嗜烟酒,喜冷饮,面色黧黑晦暗,体形胖壅,望而知为湿痰内滞之体。自述染患糖尿病已数年,每日需饮水数十杯,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且溺色黄浊,似油脂浮于其上。但饮食不减,身体愈趋肥胖,化验检查,尿糖血糖均高。多方治疗,效果不显。余往诊时,除见上述病情外,患者且感头眩,身困重,足软无力,口燥思饮,时有痰凝作咳。诊脉弦滑,舌苔干黄。此属消渴日久,脾肾阴虚,胃火内炽,津液不升,湿热痰浊不化。权宜清热化湿,后当“壮水之主”。处方:
粉葛根9克 天花粉9克 白元参9克 麦门冬9克 京半
夏9克川贝母6克(冲) 广桔络9克 生石膏12克(打碎)
淡竹叶6克茯苓12克苡仁12克
二诊:上方服五剂,患者渴饮略少,溺色转淡,次数稍减。舌苔较润,脉仍细弦而滑。时咳嗽,痰凝,夜卧不安。
此消渴渐退,病久阴虚脾弱,湿痰未化,续以上方加减:
白元参9克麦门冬9克 自茯神15克 炒知母6克 粉葛
根9克 天花粉9克鲜芦根18克半夏曲9克广桔络9克
京竹叶30片.净杷叶3片
三诊:上方复进五剂后,患者小便次数尤减,质渐清,色转淡。虽口燥思饮,而量已不多,咳嗽渐稀,尚有痰凝。
夜能入睡,多梦。已能单独下楼散步。自述头眩轻减,肢体较前轻松灵活,壅肿日消。脉弦滑渐平,舌润,苔黄已退。
此消渴症逐渐好转,而脾肾未足,心神不宁。拟方:
枣仁15克(冲) 茯神15克炒知母6克 天花粉9克 粉葛
根9克 金石斛9克广桔络9克炒杭芍9克京半夏9克
鲜芦根15克 净杷叶3片 竹茹6克
四诊:上方续服五剂,饮水大减,已不觉口渴。经化验,尿糖血糖正常。面色由晦暗转现红润。咳少,痰凝渐涤。每夜均能入睡,尚有梦境。舌红润,脉和缓。多年痼疾,一旦减轻,患者心情舒畅,对我国医学深感敬佩。为彻底根治,因拟善后调理之方如下:
干地黄12克淮山药12克茯神15克粉丹皮6克枣皮6克
(炒) 泽泻6克粉葛根9克 天花粉9克 京半夏9克
广桔络9克枣仁15克(冲) 净杷叶3片
某医院赠送该外宾蜜炙六味地黄丸十斤,嘱其每日早晚各服一丸(约9克)。1962年来函,谓病已痊愈,并未复发,特致谢云。
[按]先以清凉甘淡,润燥生津,祛湿化痰,利肺止咳,为其清除体内蕴郁已久之湿热痰浊,使肺、脾、肾之功能改进。因而气机豁达,津液上升,化源资布。继用养心安神,滋益脾肾之法,巩固疗效。
消 渴(二)
陶××,女,三十六岁,某厂工人。1970年3月。
初诊:患者素体丰腴,病经十月,感觉每日口燥咽干,渴欲饮水,每饮必尽数杯,倾刻,小便难禁。昼夜烦躁,食纳不减而精神倦怠,夜眠多梦。鼻干微衄,咳而痰少。已经某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曾以胰岛素及其它药物治疗,效果不明。脉象沉而且数,舌质赤红,苔白燥,微腻少津。证属消渴,系湿热蕴伏中上二焦,阴虚肺燥,脾不化津。治宜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拟方如下:
甜粉葛9克 天花粉9克麦门冬9克 焦栀炭6克生杭
芍9克茯神15克净杷叶3片 淡竹叶9克 炒知母6克
川贝母9克广桔络6克干藕节3个
二诊:上方服五剂,口燥渐润,渴饮较减,鼻衄已止。
口仍干,精神仍倦。小便昼减,夜尚频。时有微咳,痰不多,稍能静卧。脉、舌如前。此病久阴虚,脾弱肺燥,湿热未净,津液不滋。续拟下方:
白元参9克 麦门冬9克 天花粉9克 粉葛根9克 生杭
芍9克 炒知母6克 粉丹皮6克 茯神12克 川贝母9克
冬桑叶9克 净杷叶3片 莲子9克
三诊:上方续服十五剂后,渴饮大减,尿频已稀,咳嗽亦少。偶有痰凝,夜得安卧。面色转现苍黄,形体较前消瘦。脉细,舌红。此是肺胃湿热渐清,脾弱阴虚,肝肾不足之候。续用下方调理二十剂后,诸症遂除。处方:
干地黄12克 淮山药12克 茯神12克 粉丹皮4.5克 山萸
肉6克 泽泻6克 炒杭芍9克 广桔络6克 冬瓜仁9克
净杷叶2片
[按]湿痰之邪内佚化热,脾胃阳亢,食纳不减。而谷入于内,不得化生精微以滋布荣养,于是脏腑为之焦燥。饮水自救,而水直趋于下,故饮一溲一,昼夜不止。
本例首用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继再疏利脾肺,外津益气。后重养血滋阴,增益肝肾。湿热尽,气津复,病遂痊。
淋 浊
周××,女,二十八岁,某厂职工。1969年9月。
初诊:自诉病起月余,腰痛身困,精神疲乏。小便频数量少、混浊、色深黄,灼热刺痛,昼夜数十次,有时仅能溺出数滴。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曾服肾气丸、补中汤,症情加剧。经西医诊断:“尿路感染”。询悉:患者平素性急躁,经候常前行,喜嗜香燥,酷好“油辣椒”。诊脉两关弦滞,尺部细弱,舌赤少苔。此属心胆湿热下注,气化失司,发为淋浊之症。治宜清心凉血,通利膀胱,化热除湿。处方:
细生地12克 赤茯苓15克 赤芍药9克 焦黄柏6克 炒知
母4.5克 川萆薢9克 小木通6克 海金沙9克(布包煨)
广连召翘6克 车前子9克 灯芯1.5克 竹茹6克 炒续
断9克 嘱禁腥辣香燥。
二诊:上方服十剂,溺频减少,量增、色淡,灼痛消失。此心胆湿热渐化,膀胱通利。诊脉微弦,舌转淡润。仍守上方加减,调理巩固。处方。
细生地12克 淮山药12克赤白苓各12克全当归12克粉丹
皮6克 赤白芍各9克木通6克 车前仁9克 川萆薜9克
苡仁15克 红饭豆15克 黄芩4.5克
上方十四昧加五倍量研末,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日三服,开水送下,感冒及腹泻停用。忌食荤腥生冷香辣。
[按]心胆移热于下,故湿热下注而致淋浊,误投提补,更为壅塞,犯了“实实”之戒。法以导赤,清心凉血,兼利湿热,诸症遂平。
石 淋(肾结石)
石××,男,三十四岁,地质队员。1970年8月。
初诊:腰痛数年,时发时止,近来疼痛转剧,日夜烦躁不安,经某医院多次检查,从肾脏造影发现右肾下有包谷大结石一粒,尿短而赤,淋漓不畅,兼有血尿,病情颇急,入院治疗。
脉象沉细而紧,左尺尤甚,舌苔黄燥少津。症见头痛身困,腰部偏左剧痛难忍,呻吟叫号。饮食不下,大便燥结,小便短涩。已三昼夜不能入睡,面黄肌瘦,呈急性痛苦病容。证属肝肾阴虚,湿热滞于腰络,日久未散,凝而成石。
治则:先宜除湿化热,排石利尿,继可养阴固肾。处方:
细生地15克赤芍药9克木通9克萆薢9克赤茯苓2.4克
猪苓9克 瞿麦9克 扁蓄9克 滑石9克 通草6克 海
金沙9克 车前子9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后,脉象如前,舌苔黄燥稍退。仍感腰痛难以转侧,叫号不休,西药针水止痛及镇静利尿剂配合治疗,仍无效果,因再用原方加:
金钱草30克 广地龙9克 川牛夕9克
上方服二剂后,患者于天明时入厕,自觉尿道中有物欲排下,当用手接住,即发现结石随小便而出,一粒如包谷大小,用小瓶装好,给经治人员和同房病员观看。
三诊:自结石排出后,患者痛苦情况若失,只精神倦怠,身困无力而已。诊脉转现弱细缓和,舌苔薄黄,渐思饮食.是晚即能安静入睡。续用下方调理三日出院。处方:
干地黄1 5克 淮山药12克 茯苓15克 粉丹皮6克 山萸
肉6克 泽泻9克 苡仁15克 红饭豆12g 川断9克 桑
寄生12克 甘草2.4克
[姚按]肾结石一症,戒是本着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留者攻之”的精神来治疗的。由于患者通过多次的科学诊断,已经证实是肾结石症。所以,我们在治疗当中,就有了比较可靠的用药根据,使用“通”的方法,把结石排出,因而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阳 痿
张××,男,三十二岁,汽车驾驶员。1962年4月。
初诊:面萎黄而形体消瘦,夜卧不安,入寐多梦,盗汗,大便常秘,小便频数。自述秉赋不足,婚后房劳,渐阳事不举,尚无子女。多方治疗无效,近来更感眩晕耳鸣,腰酸肢软,稍事劳动则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诊脉濡弱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舌淡苔薄。症属下元亏损,精血两虚,宗筋萎软,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拟:
红人参15克 肉蓰蓉15克 盐炒巴戟15克 菟丝子15克 大
果杞15克 黑固脂9克 仙灵脾15克 煅龙骨12克 盐炒砂
仁9克炙甘草3克小红枣10枚煅阳起石15克去心莲
子15克 为配合治疗,嘱宜清心寡欲。
二诊:上方连服十剂,精神体力有所恢复,脉稍起,方已对症,再增有情血肉之品。处方:
红人参15克 嫩鹿茸1.8克(分次调服) 怀牛夕9克 大海
马15克 韭菜子9克 炒益智仁12克 煅阳起石15克 盐巴
戟12克 广锁阳9克 炙甘草3克 肉苁蓉15克 盐炒砂
仁9克北细辛1.5克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精神体力尤见好转,阳事渐兴,饮食增加,眩晕盗汗等症逐渐消失,睡卧较安,脉象和缓较前有力,舌较红润。再拟下方。赓续调治:
白人参9克 肉苁蓉15克 盐巴戟12克 菟丝子12克 怀牛
夕9克 女贞子12克 大果杞12克 桑椹子12克 益智仁12克
西砂仁6克 炙甘草3克 建莲子15克 龙眼肉15克
嘱:上方再服半月后,可以常服参茸补肾丸。年余米告,喜得一子。
[按]秉赋素弱,戕斵太过,乃为致虚之由。内经云:“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又云:“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阳为对立统一之整体,互相依存,相互为用。
若急图以兴奋壮阳,反使阴精亏损。单纯补阴又恐阴益盛而阳益虚。内经云:“阴阳俱不足者,可调以甘药,”方中以有情血肉之品,益肾生精、生阳补气之品,固摄肾阳,因而达到阴平阳密之的!
癫 狂
陈××,男二十五岁,住昆明市。1937年春。
初诊:素体虚弱,痰凝食少,经常失眠,夜多梦,白日心神恍惚。发病前数日,因与家人口角,又受惊恐,出现心神不宁,言语错乱,啼笑无常,夜不能安。时发狂叫,忽弃衣登高,或扬手掷足,不能制止,延余往诊。患者经余婉言劝导后,勉能合作,诊其脉,弦滑而数,舌苔黄腻,边尖俱红。此乃阴虚肝胆气郁,痰邪蒙闭心胞,并挟风热之邪,上扰清空,遂致神明错乱不安,症属癫狂。拟方试服,防生变端。处方:
细枳实6克(炒冲) 醋法夏9克 净竹茹6克 广陈皮6克
醋郁金9克 广栀仁4.5克 淡豆豉4.53g 石菖蒲4.5克醋
煅云母石9克朱衣茯神15克 甘草梢3克 牛黄9克(分
次调服)
二诊:上方进二剂,患者狂象略趋平定。但仍胡言乱语,不避亲疏,有时嚼舌口衄,有时抓手出血。痰凝气逆,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夜间仍烦乱不安。诊脉弦滑稍平,舌苔黄腻较退,边尖仍红。此心胆胞络痰热未清,为求转机,续用下方:
细枳实6克(炒冲) 醋煅青礞石9克 醋法夏9克 广桔
络6克代赭石9克朱茯神15克净竹茹6克石菖蒲4.5克
醋郁金9克甘草梢3克大秦艽9克牛黄清心丸1丸(分
次调服) 琥珀末3克(分次词服)
三诊:上方进三帖后,心神渐宁,狂妄已减,口吐痰沫甚多。大便通畅,小便量增,颜色转清。夜能入睡二、三小时,尚多梦语。自觉头眩身困,肢酸无力,能略进饮食。诊脉弦滑渐平,舌赤转淡,苔薄。此风热痰邪外出,势趋好转。续宜养心安神,清热化痰,开郁利气为治。
枣仁15克(冲) 茯神15克 炒知母6克 川芎片6克 炒枳
壳6克 醋郁金9克(冲) 朱寸冬9克 醋法夏9克 生甘
草3克 净竹茹6克 蛇胆陈皮末2支(分次调服) 琥珀
末3克(分次调服)
四诊:服上方三剂后,神识清楚安定,二便正常。思饮食,身软无力。时出虚汗,仍多梦易醒。脉转缓弱,舌淡润。此风热痰邪俱化,病退阴虚,心神不足,以下方调理。
干地黄12克 白玄参9克大寸冬9克茯神15克枣仁15克
五味子3克生龙齿12克 广木香2.4克 炙远志6克 炙
甘草3克 小红枣9枚 莲子15克去心
[按]此案拳由阴虚痰凝之体,复受激怒,发为狂症,内经云:“衣被不敛,语言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难经云:“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初以温胆汤加栀、豉、菖蒲、牛黄等除风涤痰,清心利窍。继加礞石、赭石、秦艽、珀末及牛黄清心丸等品,药后二便通畅,风热痰邪外出,神识清苏。病除正虚,则以酸枣仁汤及地黄、元麦、龙齿、远志等逐次安神定志,育阴潜阳,调和气血。疗程始终贯以邪气盛则实——当泻;精气夺则虚——当补之理法。
闭经癫狂(精神分裂症)
司××,女,二十四岁,已婚,工人。1972年2月。
初诊:平素急躁易怒,嗜食辛辣,系肝郁脾弱之体。
年来经候失调,前后愆期。又因工作繁忙,连遭意外刺激,自去年秋月起,月经即闭止不通。日间勉可工作,入夜烦躁不安,有时竟彻夜不眠,心神恍惚,渐至悲伤哭泣,忧郁多疑。原单位医院曾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效果不显明,乃由家属扶送我院门诊。其时患者语言错乱,口中詈骂,身体摇晃,坐立不安。脉象沉弦中兼见滞涩,舌绛尖赤,苔薄黄。
症属闭经日久,情志怫郁,心胆受邪,神明错乱。治宜疏肝活血、清心益脾。处方:
全当归15克川芎6克茯神15克 川郁金6克(冲) 炒云
连3克 炙香附6克 粉丹皮4.5克 炒柴胡6克 紫丹
参9克 生甘草3克 白檀香6克 建莲子12克 牛黄清心
丸1丸(水化开,分次兑入药内。)
二诊:上方服二剂后,患者晚间能静卧二、三个小时,醒后仍烦躁不安。心情急躁略见平定,言语错乱稍减。已有饥饿感,但食量仍少。此肝郁浙舒,心脾较调,浮火稍平。
脉现弦滞,舌仍绛红。续用下方:
当归15克 川芎6克 茯神15克 醋郁金6克(冲) 炙香
附6克粉丹皮6克紫丹参9克炒续断9克玄胡索9克
(冲) 石菖蒲3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6克 牛黄清心
丸1丸
三诊:连用上方五剂后,烦乱渐减,入夜能熟睡五、六小时,醒后语言清晰。其形体消瘦,饮食尚少,时感腹胀痛,腰酸楚。此心胆伏热将尽,肝郁脾弱,经脉未调,气不行血,脉仍弦滞,舌红苔薄。再拟下方:
当归15克川芎6克茯神15克 粉丹皮6克 紫丹参9克
郁金9克炙香附6克桃仁6克藏红花4.5克净竹茹6克
建莲子15克
四诊:上方服五剂,腰痛腹胀有加,继则月经来潮,色紫黑,量少有块,乃经闭日久,血瘀气滞。尔后烦躁诸症均消,食增,眠安,脉转平和,舌红苔润。再拟理气活血,滋养肝脾。处方:
楚薄荷4.5克 炒柴胡6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川
芎6克 枣仁15克 茯神15克 紫丹参9克 炙香附6克
西砂仁6克 炒续断9克 桑寄生12克生甘草3克建莲
子15克
三月后随访,月经正常,诸症全愈。
[按]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本案先是经候愆期失调,后来又连遭怫惋,致经闭日久,心胆受邪,神明错乱。治则首重舒解清化,继则续以澄清心胆。三诊兼予行破,最后转重舒调滋养,理法灵活。
不 寐
外宾某,男,四十岁。1964年3月。
初诊:久患失眠之疾,每日午睡及夜间,必服用安眠药方能勉强入睡,然睡而不熟,多梦易醒,甚或彻夜难眠。入睡前又必咯出多量黄白浓痰,而后胸膈舒畅,始能入睡。日常有乏力、气短、自汗、头昏、心烦、口苦或口淡、手足心热、尿频等症。适度假来昆,邀余会诊。诊脉细弦,舌红,苔白腻。此系脾虚湿邪不化,痰热内蕴,心胆受扰。《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法当祛痰除湿,滤胆清热,养心安神。宜日午进温胆涤痰之剂,夜服养心安神之方,标本并治,俾阴阳交合,自能安卧入寐。处方:
一方: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细枳实3克(炒冲) 广化
红6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川贝母6克(冲)光杏仁9竟
瓜萎壳1个(碎)
二方:枣仁15克 茯神15克 川芎6克 炒知母4.5克 柏
子仁9克 炙远志6克 法半夏9克 广桔络9克 浮小
麦16克 小红枣11~/-净杷叶3片夜交藤1 5克生甘草3克
以上二方日、夜服用一周后,患者咯出大量痰浊,渐感神清气爽,胸膈舒畅,睡前已不吐痰。减少或停用安眠药亦能入睡,梦境减少,自汗、头昏诸症渐失。脉象调和,舌红,苔薄自。此痰热、湿邪涤后,心胆安宁。续以第二方加减调治,诸症痊愈。处方:
枣仁15克(冲)茯神15克川芎6克炒知母6克夜交藤15克
广桔络9克荷叶顶3个炙远志6克浮小麦15克炙甘
草3克小枣11枚
[按]日午进温胆涤痰之加味温胆汤,涤痰化浊,以升清阳,夜服安神宁心之加味酸枣仁汤,以(氵必/皿)真阴。气机调畅,阴阳交合,即能安寐。
关 格
郭××,女,三十五岁,干部。
1971年7月于某医院会诊:患者自述患胃疾十余年,每年发作二、三次,无出血史。此次发病半月,先是胸膈胃脘部作胀闷,不思饮食,继则出现呃逆、吞酸、暖气、吞咽不灵,觉食道部如有物梗阻作痛。大便十余日未行,小便短少,睡卧不宁,面色萎黄,日愈消瘦。某医院检查诊断:怀疑食道中有异物。
脉象两关弦细、寸口微浮,舌苔薄腻。前代医家谓;“二便不出谓之关,饮食不下谓之格。”患者二症俱见,是属“关格”之症。治则宽中理气,降逆、疏利,兼以滋润通导。处方:
公丁香4.5克(冲) 柿蒂4.5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波蔻6克 藿香梗4.5克 佩兰叶4.5克 炒枳壳6克 茯
苓15克 代赭石9克 伏龙肝30克(烧红淬水煨药)
每服调兑生蜂蜜二匙、牛奶一匙为引。
二诊:服上方三剂后,觉胸膈渐舒,闷胀、呃逆、吞酸、暖气均显著轻减。大便一次、量少、如羊粪,小便次数稍增,量仍少。能进少许稀粥,喉中梗痛略减,吞咽仍难,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脉舌如前。治则仍守原意。处方:
公丁香4。5克柿蒂4.5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老苏
梗9克藿香梗6克广台乌9克 代赭石9克炒枳壳9克
小红枣11枚
每服用生蜂蜜二匙、牛奶一匙为引。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后,患者胸膈舒畅,吞咽顺利,喉中梗痛消失,能进面条、馒头等食物。大便畅行,小便量增。睡卧安宁,余症皆除。脉细弱和缓,舌红苔润。病渐愈,续用舒肝调胃,理气宽胸健脾。处方:
太子参9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广木香3克 西砂
仁6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生姜2片 甘草3克 小
枣n枚 秫米15克
上方服二剂,病愈出院。嘱往后服用香砂六君丸巩固。
[按]经云:“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病因和机理,究属寒热不清,湿痰不化,肝胃逆气,结于咽膈,人迎部;由是出纳、升降失司,运化、传导失职,气血失养,津液难滋。
本例治以芳香通利,宽中降逆,兼佐滋润,因势利导,取效顺迅。
寒霍乱
苏××,女,五十二岁,昆明市郊区。1941年夏。
初诊:因于田间劳动至午,暑热醋什,渴饮沟水数捧,旋觉腹中雷鸣绞痛,吐泻交作。余时因抗日期间,疏散在乡,患者家属延往救治。症见神识昏蒙,面青唇绀,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诊脉濡微沉细,舌淡白。余谓此寒霍乱也,卒中阴寒,脾阳大伤,脱变之势甚危!急拟下方挽救:
党参15克 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炒苍术12克茯苓15克
合香4.5克 西砂仁9克(冲) 公丁香3克(冲) 上肉桂
6克(冲)(泡水兑服) 煅龙骨12克 炙吴萸4.5克 灶心土
1块(烧红淬水煎药)
二诊:上方急煎后,频频灌服,昼夜尽剂。翌日,神识渐苏。厥回、汗收、吐泻轻减。面仍苍白,尚呃逆,腹鸣。
咏象渐起,舌转淡红。此阳回中虚,胃滞气逆。拟方续以温运:
党参15克 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炒苍术9克 茯苓15克
西砂仁6克法半夏9克 上肉桂6克(泡水兑服) 丁公
香3克(冲) 干姜9克 秫米IS)Z 陈米15克 小枣10枚
三诊:上方服后,胃气渐复,思饮食,并能起坐,脉弱缓,舌粉润。脱危之象已解,现正虚体弱。当温调兼补,数剂而安。处方: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干姜9克 西砂仁9克 上肉桂6克
(冲) (泡水兑服) 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甘草3克 大
枣3枚 炒玉米、老米各12克
按语见下案“热霍乱”。
热霍乱
张××,男,三十四岁,昆明市郊区。1941年夏。
初诊:天暑劳累,坐卧湿地,咨啖冷物。后即心烦,头晕,吐泻暴作,昼夜数十次。而口唇干燥,烦热,溺短,自汗不止,胸中挥霍撩乱。症见思者面赤烦乱,脉象浮滑且数,舌红、苔黄。急索冷饮,呕泻仍频。此热霍乱也,是伤于暑湿,而心胆火灼,故清浊相干,气机逆乱。与前案病同症异。治宜清暑利湿,芳香化浊。处方:
香薷6克 藿香6克 生扁豆12克(冲) 茯苓12克益元
散12克 波蔻9克(冲) 炒谷、麦芽各9克 秫米30克淡
竹叶9克烧鸡金2个
二诊:服上方后,面赤、烦渴、汗出均减。发热较退,呕泻止半。纳呆食少,胸闷腹鸣,小便稍清。脉象滑数,舌苔黄腻。此暑热较解,气化调顺。续拟芳香清化:
藿香6克 粉葛9克 醋法半夏9克益元散12克茯神15克
猪苓片9克 波蔻9克(冲) 佩兰叶9克 秫米30克 烧
鸡金2个车前仁6克净竹茹9克
三诊:汗、渴,烦、热、呕、泻等症均减。脉滑,舌腻微黄。症得药力已效,再以清化。处方:
藿香6克 醋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猪苓片9克 波蔻
6克(冲) 炒扁豆15克(冲) 广陈皮6克 车前子6E
秫米15克 竹茹6克 烧鸡金2个 炒枳壳6克
四诊:上方服二剂 诸症渐熄,思饮食,神疲乏力。脉滑缓,舌微黄。吐泻既多,中气未复。为拟健运调理、滋养之剂而痊。处方:
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片9克 泽泻6克 炒扁豆15克
苏条参15克 寸冬9克 波蔻6克(冲) 广陈皮6克 甘
草3克 炒玉米、老米各12克
[按]霍乱一症,对我国人民之危害,自古而然。历代医家,纷述治验。迄至新中国成立,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斯疾极少流行。
本书二例发生于1941年,当时昆明地方霍乱大流行,死者甚众。
上述两例皆属霍乱,但病同症异,一寒一热。前者为寒霍乱因脾阳大伤,元气欲脱,所以采用回阳救厥;后者为热霍乱,因肝胆火灼,气化逆乱,所以采用芳香化浊等法。两例并皆获效。
肠痈便血
石××,男,六十三岁,住昆明市。1962年8月。
初诊:自诉素嗜烟酒辛辣厚腻,大便下血廿余年,时作时止。近来因饮酒过多,便血大作,每日七、八次,或于便前流血,或无便而尽为鲜血,少腹部隐隐作痛。头晕心慌,面色萎黄微浮,自汗,食纳日减。夜卧不安,多梦,精神倦怠,病发月余,已用各种止血剂均无效应。
脉象细数而芤,舌质红,苔淡黄腻。
《金匮要略》谓:“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此皆由于素嗜烟酒辛辣等物,肠腑湿热积滞甚重之故。治宜首重清化湿热,活血止血。处方:
赤小饭豆18克(冲) 土炒全川当归15克炒赤白芍药各9克
浙贝母9克(冲) 吴白芷9克干地黄15克金银花炭9克
藕节炒炭9克 粉丹皮6克炒地榆炭9克炒黄芩炭6克
二诊:上方眼三剂后,便血渐少,头晕心慌自汗均减。
但每日仍有五、六次先血后便,少腹部时感疼痛。夜卧较宁,食纳稍增,面色尚萎黄。舌上黄苔退薄,诊脉芤象己减,而仍沉数。此因湿热未净,血不归经,再以止血育阴,清化湿热治之。拟方:
东阿胶15克(烊化分次调服) 炒云连3克 冲饭豆15克 当
归15克 炒赤白芍各9克槐花6克炒地榆9克炒枯芩6克
茯神12克 金银花炭15克 干地黄15克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后,大便日二、三行,仅偶有少量鲜血,少腹疼痛渐渐消失。面黄瘦,已不浮。食纳日增,夜可安卧。脉沉弦,舌淡苔薄。症属失血过多,阴虚气弱,肝脾失调,宜滋阴固气养血,赓续调治。处方:
东阿胶15克(烊化分次调服) 干地黄12克 当归15克 炒白
芍12克 茯神15克 苏条参9克 赤小豆12克(冲) 炒槐
花6克炒枯芩4.5克生甘草3克炒苡仁12克广木香1.5克
嘱戒烟酒辛辣。
[按]金匮要略指出:“先便后血为远血”似属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出血一类病症。“先血后便为近血”是直肠肛门痈疡破溃出血。此例患者,因湿热郁结而发生“近血”,治疗即遵金匮:用赤小豆散灵活化裁,止血活血,清化湿热。
后又养阴,健脾调肝,滋益气血。李时珍:“赤小豆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解酒毒,治肿消胀,下利肠澼……。”确具一定疗效。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患者能够遵照医嘱,力戒烟酒及辛辣厚味,杜绝致病原因,故能获彻底治愈。
胃痛吐血
钟××,男,四十三岁,干部。
1965年6月10日深夜,某医院邀余会诊。患者胃病廿余年,近因劳力过猛,即觉胸胃疼痛如针刺,大口吐血,血色暗红,并有黑色块状。自服“云南白药”半小瓶后,即入医院急救。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多方止血无效,拟行手术,而患者要求中医会诊。症见音低息弱,面色皓白,自汗,脉沉细而濇,舌质淡,苔薄白。诊属失血过多,气阴大亏,脾阳不足。若再耽延,恐气随血脱,即难救治。当先止血固摄,拟方:
云南参三七粉9克(分次调兑) 侧柏叶炭9克 陈棕炭9克
炒艾炭9克 炮姜炭9克藕节炭6克 阿胶珠15克
每服点入童便一小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缓缓服后,至翌日中午,大吐血已基本止住,只少量血块夹痰沫吐出,色紫黑。患者精神萎顿,少气懒言,饮食不思,面色苍白。脉象关部仍沉细而涪,两寸浮芤,尺部沉微,舌仍薄白。证属气血两亏,肝脾失调,心神不足。治宜益气荣血,养肝湿脾,兼佐化痰。拟方如下:
吉林红参9克(另煨兑服) 土炒白术12克 茯神18克 东阿
胶18克(烊化分次调兑) 炮姜炭6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侧柏叶炭6克参三七粉4.5克(分次调兑) 生甘草3克(点
童便为引)
三诊:上方连服二剂,吐血停止,能进少量流质,自汗已收,能安卧,胸胃刺痛轻减。自觉头昏神倦无力。脉转缓和,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苔渐润。续用原方加减:
吉林红参9克(五剂后改苏条参15克) 炒白术12克 茯神15克
砂仁6克(冲) 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广陈皮6克炙甘
草3克莲子12克(去心) 龙眼肉9克炮姜4.5克大枣3枚
上方连服十余剂,诸症消失,饮食增加,病愈出院。
[按]本例患者,素有胃病,又因挣伤,发生大吐血不止,脾胃大伤,有气随血脱之危!急当止血固摄。而止血之法,血宜活,不宜结,故方中以三七为主。宜调顺气机,少点童便为引。血渐止,增加益气荣血,养肝温脾之品。继叉养心安神,补益气血,强健脾胃,以善其后。
胃痛便血
陈××,男,六十岁,工人。1970年5月。
初诊:患者胃痛三十年,十年来症状加重。常感胸膈胃脘疼痛胀闷,呃逆吞酸,大便二、三日一行,时呈黑褐色、或便后鲜血。渐至形体极度消瘦,颜面苍白,食纳稀少,自汗,畏寒肢冷,精神萎顿。曾经钡餐检查;证实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便潜盘试验(+)至(++++)不等。因多次治疗无效,特来住院治疗。脉象沉细而紧,舌淡,苔薄白,中心黄腻。此病久阳虚脾弱,寒湿内滞,气血失和,胃络受损。法当温运。处方:
党参15克 土炒白术12克 茯苓12克 法半夏0克 西砂
仁9克 上肉桂6克(兑服) 荜澄茄6克公丁香4.5克(冲)
甘草3克 侧柏叶炭9克 烧鸡金6克 炮姜炭9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胀闷疼痛略减,而现口燥唇干,头昏心慌,气短自汗,夜卧不安,便秘,色褐尤深。诊脉沉细紧而数,舌苔黄燥少津。此中焦寒湿稍化,而上方偏燥,有阴虚热浮之象,改拟下方:
红人参9克(兑服)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土炒白术9克
茯神15克海螵蛸12克(煅) 浙贝母9克(冲) 西砂仁9克
侧柏叶炭9克 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炮姜炭6克
三诊:上方服六剂,口燥渐润,胀痛轻减,食纳较增,头昏、心慌、自汗及夜卧不安,均有好转。便秘,色褐,便后仍有少量鲜血。脉细弦,苔黄已退。此阴经络脉初得调养,脾胃渐运,病久气血阴阳俱虚,续拟黄土汤加减:
干地黄15克 川附片15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 东阿
胶15克(烊化兑服) 炒黄芩6克 全当归12克 灶心土1块
(约120克,捣碎,泡水澄清,取水煎沸,煎煮它药。)
四诊:上方连服十剂,胸胃胀痛由缓解而渐消失,大便转黄,日一行,鲜血止。潜血试验数次,皆为(—)即阴性。纳增眠佳,色润肌丰,脉绥调,舌粉润。余症也全瘥。
出院时,为拟下方,嘱制丸剂常服。处方;
苏条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神30克当归30克炒杭芍2.4克
西砂仁15克 熟地黄炭2.4克 海螵蛸2.4克炙附片30克(开
水先煨透) 炙甘草9克炒枯芩9克
上药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用开水送服。
[按]脾阳既伤,阴络复损,用药过燥,每伤津血;过投阴腻,又碍中焦。二诊用参、术、归、芍、贝等品,性能缓和,易于受纳。后用加味黄土汤,温阳健运,养血益阴,气血双调,其本得治。再用丸剂,善其后。
鼻衄大失血
李××,男,二十五岁,昆明市西郊某厂工人。1971年2月。初诊:患者平日身体强健,食欲旺盛,因烟酒嗜好过多,引起血燥肺热,心胆火灼。时值春令,气候干燥,又食辛辣刺激之物,触动血热,遂发为鼻衄。初起不过鼻中偶然流血,后即大量衄血,杯盈碗盛,无法遏止。急请该厂五官科西医针药并施,且加用手术以纱布填塞鼻腔,而鼻衄改由口腔而出,仍不能止,乃用车将患者载来我院门诊。因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萎黄,饮食不思,头昏,神倦,唇焦口燥,脉象洪滑,舌黄。此属衄血过多,阴虚络燥,心肺热重。
治则先用物理疗法,俾使血随热降,以制其奔腾之势。先将毛巾用冰水浸湿,冷敷于后脑及头颈部(督脉)。再用热水一盆将患者两足浸泡水中。急速煎服下方:
犀角4.5克 生地30克 丹皮6克 赤芍9克 栀子炭9克
藕节炭9克侧柏炭9克 白茅根30克川贝母9克煅酒
淬花蕊石9克
二诊:昨用物理疗法及服上方后,衄血暂止,只少许由痰中咯出,脉洪滑均减,舌黄淡,能略进饮食,二便尚通,再用下方:
犀角4.5克生地炭18克京元参12克麦冬9克 赤芍9克
炒栀子炭6克 丹皮炭6克 川贝母9克 桔络9克 净杷
叶3片 生甘草3克 藕节9克 鲜京竹叶50片
三诊:服上方后,患者鼻衄全止,微咳痰凝,只神倦头昏,肢体困乏。此系病退阴虚肺燥,余热未净之候,改用下方,连服十余剂而愈:
生地炭15克京元参9克麦冬9克生杭芍9克冲川贝
母9克粉丹皮4.5克茯神12克广桔络6克 炙冬花9克
甘草3克藕节5个
[姚按]鼻衄一症,为临症中常见疾病之一,如处理不当,医不及时,轻则失血伤阴,重则大量衄血,引起气随血脱。余尝见农村一老人,因年迈嗜酒,大量鼻衄盈盆,由于抢救不及而死亡。又尝诊一中年妇女,
亦因外伤鼻衄过多,血流如注,已有气随血脱之虞,
虽大剂参附,挽救回生,但此后极度贫血,体质虚弱,经常多病。医学前辈谓:“阳络伤血,血从督脉而出,是谓衄血。阴络伤血,血从冲脉而出,是谓咯血”。此症余根据临床症状,先用物理疗法,上用冰布冷敷,下用沸汤浸足,即内经所谓:“从上引下”之意,此后以大剂犀角地黄汤加减,养阴凉血,滋润化燥,遂告痊愈。
中寒胃痛
外宾某,男,五十岁。1967年8月。
初诊:患者体质素弱,有胃病史,每年夏秋雨湿之际,或工作疲劳过度,或饮食不慎,即易发作。一周前,因感寒发热,经用西药治疗好转,而胃疾复发,吞酸,胀满,隐隐作痛。大便溏薄,日四、五行,量少、色黄绿,便后胀满不减。食少,肢冷,眩晕。病势迁延,邀余会诊。症见患者卧床难起,精神疲惫,四肢乏力,颜面清瘦。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轻取细缓,沉候濡弱。此属寒湿壅遏,脾阳不运,胃肠失和,法当温中散寒,健脾祛湿。拟方如下: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上肉桂4.5克(开水兑服) 炒苍
术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9克 茯苓15克 炒老米15克
生姜1片(烧) 小枣11枚
上方连服五剂,每剂三煎。
二诊:症情显著改善,诊脉细缓有力,舌转红润。大便成形,日一行。吞酸、饱闷、胃部隐痛、肢冷等症均渐消失。能起床行步,思饮食,惟精神欠佳。此中焦寒湿渐化,脾阳渐复,续拟益气健脾,温胃之方;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 生口芪
15克 炒白术9克 西砂仁9克(冲) 法半夏9克 广陈
皮6克烧姜2片 炒老米15克小枣11枚
[按]中焦脾胃,具有受纳、腐熟、蒸腾、运化水谷精微,产生津液、气血、营卫等营养物质的功能。祖国医学将这一系列生理过程喻之为“中焦如沤”的现象。中焦气化失司,产生寒湿,上逆胃脘则疼痛反酸,下注肠问则便溏稀薄,甚而泻利清谷不止。此案对证治疗,投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益气及增强阳能之药,获显效。
肝郁脾湿
李× ×,男,三十五岁,机关干部。1959年4月。
初诊:患者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迁延性肝炎”。证见胁下偏右隐隐作痛,吞酸嗳气,心泛欲呕。口苦,纳少,溺短黄。面足稍浮,目微发黄,潮热,夜卧不宁。脉左细弦,右濡缓,舌质红、苔薄腻。此久病阴虚,气滞湿郁,肝脾失调。治宜解郁、清热、化湿。处方:
炒柴胡9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法半夏9克 广陈
皮6克 云木香3克西砂仁9克醋郁金6克生苡仁15克
烧鸡金6克地骨皮9克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胁痛和吞酸嗳气减轻,溺转淡,目仍黄。余症如前。此湿热渐化,肝气较舒,续以原方化裁。
处方:
醋别甲12克 炒柴胡6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砂仁
9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6克 净竹茹6克 烧鸡金6克
地骨皮9克云木香3克小红枣10个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胁痛止,溺清长,诸症均减。脉调和,舌润苔退。自觉倦怠,乃病退气虚,肝脾不足。拟下方调理:
苏条参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炒杭芍9克 当归9克
法半夏9克炒枣仁12克西砂仁6克云木香3克生苡
仁15克 小红枣11个
上方服一月后,经复查:肝功能已属正常。
[按]木郁土壅,脾为湿困,疏泄无权,运化难复,正气愈虚,故“迁延”有由矣!当此之时,清、补皆非所宜,乃投疏利调养,亦因势灵变之趣也。
肝郁湿热症
赵××,男,三十二岁,人民解放军干部。1961年6月。
初诊:自诉右胁下疼痛半月余,按之疼痛更甚,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大便稀溏,日二、三行,小便短黄。口干苦,思饮,厌油脂肉食,时发寒热。经检查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服药效果不显。症见双目微黄,面色晦滞不荣,精神疲倦。诊脉左弦右滞,舌质红,苔薄黄而腻。此属肝郁气滞,湿热内伏。法当舒肝理气,清热温胆利湿。处方:
炒柴胡6克薄荷6克炒枳实4.5克(冲) 炒杭芍6克
广木香3克 西砂仁6克 广陈皮6克 陈佛手9克芦
根15克鸡骨草15克净竹茹6克烧鸡金6克
二诊:连服上方八剂后,寒热未作,精神渐振,思食,尚厌油腻,胸闷胁痛减轻,口苦思饮渐除。小便清长,大便转干。脉象细弦,舌红,苔腻较退。中医辨证:此肝气渐舒,湿热较化,脾胃有调和之机。续以下方:
炒柴胡6克 炒枳实6克(冲) 醋法夏9克 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茯苓12克云木香3克西砂仁6克芦根12克
净竹茹6克烧鸡金6克陈佛手9克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后,诸症全消,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腻全退,脉象调和。化验:肝功能恢复正常,再拟下方,调理巩固。
炒柴胡6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醋法夏9克 炒枳
壳6克 净竹茹6克云木香3克陈佛手9克生甘草3克
炒玉米、老米各9克
[按]三诊三方,仅以十七味清疏之品,出入增减,而取效顺捷。乃因能够谨守病机,遂“轻可去实”使肝郁湿热消除而病痊。
阳虚里寒胃痛(胃下垂)
周××,女,四十四岁,新疆省某机关干部。1968年6月。
初诊:胃痛多年,时发时止,发则吞酸呕吐,饮食不下,胸膈胀闷,腹中雷鸣,大便稀溏、日数行。体质日渐消瘦,气短自汗,胃部自觉下坠作痛。稍事劳动,则身倦乏力。已在新疆地区中西医诊断及住院治疗,曾经一度好转,后又复发,故远道来昆求治。经西医确诊:胃下垂。患者邀余为之诊治。时值盛夏,而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六脉沉细,濡弱无力,舌淡白。此系病久阳虚里寒,中气不足,肠胃消化不良而引起。治当以温中回阳,健脾益气,和胃止痛,拟方如下: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口芪24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 西砂
仁9克 炒黑固脂9克 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大枣5个
炒玉、老米各15克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患者便溏、腹痛轻减,手足厥冷渐回,可进少量饮食。腹部仍下坠,有时作痛。此脾胃渐调,中阳尚弱,气虚下坠。上方已现略效,故守原意加重剂量以治。处方:
红人参12克 口芪30克 土炒白木12克 茯神15克 川附
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肉桂6克炙升麻4.5克炒柴胡6克
黑固脂9克甘草3克川干姜9克大枣5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后,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脸色转红,腹痛便溏日渐减轻,身冷肢厥渐回暖,只腹中偶然不适,微感下坠。经医院复查,胃部下垂已有显著改善。脉转调和有力,舌苔红润。阳虚及中气下陷之象已渐好转,现属气血不足,冲任两虚,改用温补之剂,嘱其多服调治。处方:
口芪24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菟丝子15克
炒黑固脂9克 白术12克 炙升麻3克鹿胶15克(烊化兑服)
西砂仁6克 炙草6克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干姜9克
大枣5个
四诊:上方服十余剂后,患者身体好转,已能步行数里。腹中亦无下坠感觉,精神充沛,食眠均佳,胃下垂症基本痊愈。特来复诊.要求给予常服方调理,回乡工作。诊脉:两手调和,舌红润,此病症已退,气血渐充,拟用下方嘱服十数剂后,常服补中益气丸以资巩固。处方:
熟地15克秦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6克 党参15克
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草3克 口芪18克 肉桂6克 烧
姜2片大枣5个
[按]此例根据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补中益气之理,并重温中回阳和补血调肝之法,结合患者体质,灵活用药。先以参、术、芪、附、治其虚寒,姜、桂、砂、苓,止痛止泻,固脂濇其虚寒滑脱,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菟丝子、炒玉、老米温肾益胃,甘草、大枣健脾调中。以后配入鹿胶、归、芍、熟地、川芎、补血调肝。似此重视全面、综合论治,易收良效。
肝胆气滞湿热不化(胆囊炎)
张× ×,男,三十六岁,干部。时在1972年。
初诊:患者胁下及胸膈疼痛已数年,西医诊为“慢性胆囊炎”。此病时发时止,发作重时,疼痛难忍,汗出如珠,呕吐酸苦,面黄唇青,饮食不下,夜难安卧。虽多方医治,病情依然。诊脉象左关弦硬,右弦细.舌苔黄白厚腻微干。此属湿热内蕴,胆气郁结,肝木犯胃,病久脾肾两虚,心神不宁。治则先宜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拟柴胡、温胆、左金复方化裁:
炒柴胡9克细枳实6克(炒冲) 广陈皮6克 吴萸4.5克
云连3克(与吴萸同炒) 陈佛手9克 广木香3克 法半
夏9克 茯苓15克 醋郁金9克(冲) 烧鸡金2个
二诊:服上方五剂后,疼痛较减,呕吐已止。舌苔黄腻渐退,口中仍苦。脉左关弦硬较软,右现细弱。稍能进食。
大便间日一行,仍不爽畅,小便短黄。夜卧未安,痛时仍气短汗出。此系肝胆火邪及湿热蕴积日久,鲜易骤化,况脾胃失调,气血两虚。拟下方为治:
炒柴胡6克 醋法夏9克 茯苓15克 当归尾9克 广木
香3克 台乌片6克 炒枳壳9克 净竹茹6克 川栋肉
9克(酒炒) 陈佛手9克 烧鸡金2个 吴萸4.5克 云连
3克二味同炒
三诊:上方服五剂,胸胁胀满疼痛日渐减轻,呼吸舒畅,呕吐心泛全止,口中微苦,能进饮食。大便日一行,小便清长。脉象左弦渐平,右尚细弱,舌淡黄而润。此系肝胆湿热渐化,气机转舒,而因胆病日久,伤及心脾,故夜多幻梦。处方: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炒枣仁15克(冲) 广木
香3克 西砂仁6克 陈佛手9克生甘草3克净竹茹6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烧鸡金1个
四诊:上方服五剂,痛全止,口中和,食增眠加,二便正常。唯气虚神疲,尚多梦境,时仍自汗。脉调,两尺偏弱,舌淡苔薄。此病退正虚,心肾不交,气血未复之候,再服下方调理而愈。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分次兑服) 淮枣仁15克(炒冲) 茯神15克
炒杭芍9克 当归15克 炙远志6 g 广木香2.4克 炙甘
草3克沙吉力9克建莲子15克小红枣9个荷叶顶3个
[按]“胆囊炎”相当于《内经》上的“胆胀”和“肝胀”。盖肝胆相为表里。发病机理,系属湿热内壅,气化郁结。此例病久,正虚而邪实,先用舒通轻导,祛湿化热,后予调肝健脾,养心安神,胆病自愈。
妇 科
调 经
李××,女,二十八岁,教师。1970年。
初诊:患者结婚已五年,不孕,平日月经常前期,五至十日不等。每月经行时,多感腰酸腹痛,经色紫黑有块,量少。头昏神倦,胸胁胀满,易怒烦躁,口干思饮,颜面及手足心午后潮热。脉象弦数有力,舌质红,苔薄黄。证属气血不调,兼有郁热,冲任受病。治宜理气解郁,清经化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
楚薄荷4.5克 炒柴胡9克 当归12克 川芎6克 炒杭
芍9克 粉丹皮6克炒山栀6克广陈皮6克炙香附6克
生甘草3克生姜2片 小枣9个多服数剂
二诊:上方服五剂,月经来潮,日期仍提前三、四天,经色深红而紫,块状已减少,量增多。午后颜面及手足心潮热减轻。口干、思饮、胸闷、善怒,亦有显著好转。仍觉头昏神倦,心烦,梦多易醒,腰腹不时作隐痛。复诊脉象细弦而软,舌苔淡黄而润。此气郁较舒,血热未净,续以加味清经汤(古方两地汤)调治。处方;
干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当归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
粉丹皮6克 茯神15克 炙香附6克 炒续断9克 炒柴
胡6克生甘草3克多服数剂
三诊:上方连服两月,共十余剂,至第三、四月来诊,经期及数量已接近正常,色转正红。腰酸、腹痛、心烦、性躁、眠差多梦等症消失。脉象调和,舌苔红润。拟加味八珍汤调理:
大熟地12克 全当归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白术9克
茯神15克 上党参12克 炙香附6克 粉丹皮4.5克 建莲
子15克生甘草3克
上方每于月经前后服三至五剂。1971年春,来院复诊,已怀孕二月,至冬季分娩,母子均安。
[按]姚老诊治妇科月经病,颇注重调理肝脾气血及冲任。
如本例,先去郁热并舒肝以调顺气机,继则清经养血,至三诊才取气血双补,加入香附、丹皮等品,补而不滞,且补中有清。
经闭四年
周××,女,30岁,思茅专区干部。1958年8月。
初诊:结婚近十年,从未生育,平时月经常过期,量少,色紫黑,有块状,经期当中,感腰酸腹胀。腹中有块,往来流动,胀痛无常。平时头昏神倦,饮食不思,睡卧不宁,夜尿频数,渐至身体孱弱,肌肤消瘦。曾经当地中医多方诊治,或行攻破,或用温补,效果不明。又经西医检查,认为有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可能。注射黄体酮、卵巢素、链霉素等针水,亦未好转。后又改用草药十余次,月经遂闭止不通,迄今已四年余。患者精神极感痛苦,乃专程来昆,往我院治疗。
脉象乍按弦细而紧,重取沉濇无力,舌苔薄腻少津,中医诊断:长期闭经,攻补针药杂投,气血两虚,肝脾受病,冲任损伤,属血症气瘕之候。
先宜滋养冲任,调达肝脾,再行气活血,舒络通经。处方:
苏条参15克 炒柴胡9克 鹿角霜15克 炙别甲15克 当
归15克川芎6克茯神15克 炒杭芍9克 川续断9克
炙香附6克西砂仁6克生甘草3克
二诊:前方服五剂后,腰酸腹胀稍减。仍感头昏,神倦,食欲欠佳,夜卧不宁。腹中痛胀如故,仍无定处。夜尿尚数。此闭经日久,血症气瘕,兼而有之。脉转弦缓,重取细濇,舌仍薄白微腻。续用前方加减:
苏条参15克 当归18克川芎6克炒柴胡9克炙别甲15克
鹿角霜9克 紫丹参9克 炙香附6克 元胡索9克 西砂
仁6克 生甘草3克 炒小茴香6克 荔枝7枚
三诊:上方连服十余帖后,患者腰腹部瘕积未散,有时大如鸡卵,有时缩如蚕豆,忽胀忽消,痛无定处,发无定时。
食眠渐好,大便正常,尿仍频,头尚晕。此服药后,冲任渐得滋养,肝脾较为调和,而体弱气虚,不能行血。脉象弦细,尺部沉渣,舌淡红。续用原方化裁,兼佐通经活血之剂。处方:
苏条参15克炒柴胡6克全当归15克老川芎6克元胡
索9克炙香附6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兑服) 紫丹参9克
郁金6克 川续断9克 粉丹皮6克 生甘草3克 打荔
枝7枚 紫苏叶4.5克
四诊:前方续服十余剂,患者腰腹部有阵发性酸痛,饮食渐思,睡眠尚可。腹中瘕积转动频作,夜尿已减,大便正常。此服药后,肝脾调达,气渐行,血渐活之兆。脉弦而软,舌红苔润。宜趁此时机,宣络通经,行气活血,使经汛早通。拟方:
炒柴胡6克 当归15克川芎6克京三棱9克蓬莪术9克
炙香附6克 元胡索9克 炒川断9克 紫丹参9克 桃仁
泥9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冲兑)红花4.5克每服点清酒少
许为引。
五诊:上方服至第三剂,患者于当日晚间,觉腹中疼痛不休,至午夜时,闭止近五年之月经,忽然来潮,色紫黑,有块者数枚。翌晨,余往查房,闻而为之庆慰,当为复诊;脉息转现柔缓调和,弦象已减,舌如前。余无不适,即为续用下方:
炒柴胡6克 当归15克川芎6克炒杭芍9克炙香附6克
炒荆芥4.5克 紫丹参9克 丹皮6克 川断9克 元胡
索6克 桑寄生12克 生三七粉4.5克(分次冲兑)
六诊:患者连服上方五剂,月经续得畅下,至七、八日乃止。经期中食眠均佳,二便正常。自紫黑血块下后,腹中硬块若失。脉象调和弱缓,舌如前。患者因工作关系,不能在昆耽搁,当为拟常用药方,并嘱常服八珍丸,逍遥散等药,以资巩固。至1960年因公来昆,到院自述,回原单位后常服汤丸方剂,月经均按期而至,并无其它不适云。常服处方:
炒柴胡6克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川芎6克 茯苓12克
白术9克 炙香附6克 粉丹皮6克 西砂仁6克 桑寄
生12克甘草3克生姜2片小枣12枚
[姚按]此证是我医治妇女长期闭经证中比较突出之一例,原因是患者冷热不匀,饮食不节,引起经闭。后经当地中医多人使用攻破温补药物不效,遂形成妇科中的“症瘕”。
我根据内经的论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杯以留止,……月亨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的记载,认为本病虽未到石瘕的“日以益大,状如怀子”程度,但是经闭日久,再发展下去,就更难着手了!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认为攻破过猛,既损伤了冲任,温补杂进,又引起气血壅滞。所以在治疗方面,首先认定治痛“必求其本”,先宜调和冲任,滋养肝脾,如人参、归、芎、鹿角、别甲、香、砂等味,然后再理气活血,宣络通经,如元胡、丹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三七等味,总之,先肯定治疗的程序,再确定逐步的处方用药,最后月经畅通,诸病痊愈。
带 下
李××,女,三十五岁,干部。1969年6月。
初诊:自云生育二胎,近年来患带下,经候常过期,经前七、八日,带下淋漓,每月如是,带色青白如涕状,量多如注。经行则腰酸腹痛,肛门下坠,食欲不振,面色青白,精神疲乏,形体日趋肥胖,服止带丸及单方均无效。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滑。证属脾虚气弱,肝肾带脉不足,水湿不化,下注为带。治则:调摄肝肾,健脾化湿。处方:
炒柴胡9克 生口芪15克 白术12克 炒苍术9克 炙升
麻3克上党参15克 当归15克 西砂仁6克 煅龙骨12克
诃子肉12克炒淮药12克莲须9克臭椿皮9克烧姜2片
小枣11枚
上方连服十五剂,诸症痊愈,嘱用补中益气丸巩固。
[按]方取补中益气、君、完带、秘元,复方化裁.具升阳、健脾、化湿、固摄性能。针对病机,博而不杂。
妊娠恶阻
王××,女,二十六岁,机关干部。1952年6月。
初诊:婚后年余,尚未生育,素有气短、头晕及月经后期(十至十五日)等症。适当暑夏,下乡支农,返家后,即感头昏晕,发热,微恶寒。恶心,吞酸,作呕,不思饮食。
夜卧不宁,时出自汗,腰酸,便秘,经汛二月未潮。诊脉两寸浮滑,左关弦细,两尺弱。舌质淡红、苔白腻。此虽暑症,但寸脉浮中带滑,又兼停经二月,乃妊娠之兆。法宜先清暑邪,调和肝胃,忌克伐升散之品。处方:
霍香梗4.5克 佩兰叶3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净
秫米15克 茯苓12克 生甘草2.4克 竹茹6克 生姜2片
炒老米12克 小枣11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暑邪已解,但呃逆仍频,嗳气,食入即吐。腰楚,诊脉两寸尤动甚,恶阻也。续宜调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
霍香梗6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6克 白
术9克 茯苓12克 净秫米15克 桑寄生12克 云黄连2.4克
生姜汁(炒) 竹茹4.5克小枣1l枚 (嘱少量缓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胃脘渐舒,恶阻大减,可进稀粥,尚感腰楚肢软。脉滑绥,舌淡润。拟用调和肝脾,兼养气血。处方:
当归身9克 苏条参12克 法半夏9克 炒白术9克 西砂
仁6克广陈皮6克桑寄生12克白茯苓12克炒老米15克
秫米15克烧生姜2片小红枣11枚
[按]妊娠恶阻,又兼伤暑,疑似之间,委而能断。此虽妇科常病,但因素禀各异,兼症颇多,临诊尤须审慎。
子 嗽
苏××,女,三十五岁,住昆明郊区。1945年8月。
初诊:生育六胎,又怀孕七月,因冒雨受寒,头疼身痛,咳嗽发烧。服表里双解剂,外邪得汗已解,但咳嗽不止,胎动不安,腰酸腹坠。逾廿日,昼夜均感小便频数,不能制约。已服润肺化痰,理气清热多剂,渐至面足浮肿,寝食不安。脉象滑数,重取无力,舌淡红。细参症情,此子嗽也。乃因气血两虚,冲任不足,肺风不化所致。亟宜滋血固气养胎,化风益肺宁嗽。处方:
肥沙参9克 当归身15克炒杭芍9克淮山药12克化桔
红6克 菟丝子12克桑螵蛸9克黑芝麻12克炙冬花9克
生白术9克 生甘草3克 蜜炙桑叶9克
次诊;上方服二剂,咳嗽减,吐出风沫痰涎,胎动渐安,小便频数渐能控制。尚有轻度面足浮肿,仍腰酸腹坠。
脉滑,舌红苔润。是肺风较化,气血尚虚,冲任未足。续用原方化裁。处方:
龟鹿胶18克(烊化兑服) 阿胶珠12克 肥沙参9克 当归
身15克 炒杭芍9克 菟丝子15克 甜光杏仁9克 炙冬
花6克 桑螵蛸9克 炒芡实12克 炙甘草3克 白果15克
(烧去壳) 小枣12枚
三诊:上方连服七剂,咳嗽渐平,小便正常,浮肿消退,饮食增加,睡眠安定。脉转滑缓调和,舌苔红润,是气血冲任均得调养,胎元亦渐安固。再为拟下方常服,至足月顺产,咳嗽全愈,此后未发。处方:
沙参12克 当归身15克 炒杭芍9克 白术12克 茯神15克
甜光杏仁9克淮山药12克 炙冬花9克 黑小豆15克化
桔红4.5克 炙甘草3克 莲子肉15克 白果15克(烧去壳)
[按]妊娠血虚受寒,表解后,即当本“散者收之”之意,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若单纯一味治咳,仅以润肺、化痰、清热而不顾本体虚实,则后患无穷。
本案法重培元安胎,化风益肺,标本同治。正体现了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辨证观点。
子 痫
王××,女,廿五岁,干部。时间:1969年。
初诊:怀孕八月余,常感头晕目弦,心悸气短,面色潮红,肢体浮肿,手足麻木。经某医院检查为妊娠高血压症。
近数日来,自觉头昏眼花更重,耳鸣,夜卧不安。日前卒然倒扑,不省人事,双目直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口流白沫,手足抽搐,自汗不止。即送某医院抢救后,稍有转机,而抽搐频发不停,神智仍模糊不清,延余前往会诊。脉象弦大而滑,舌苔浮薄微干。证属平素肝肾不足,阴虚阳亢,精不养神,血不荣筋,以致血燥生风,手足抽搐,阳气不潜,上浮而为眩晕昏厥,逆为妊娠子痫重证。治则:宜祛风宣络,养血育阴,潜阳镇逆。方用羚羊勾藤汤加昧: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 双勾藤9克当归15克桑寄生15克
广木香4.5克 细生地12克 炒杭芍9克 茯神15克 云母
石9克(煅) 生石决明12克 生龙骨12克 生甘草3克 竹
茹6克蛇胆陈皮末2支(分次调入)
二诊:上方连服二剂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减,口干思饮,自汗时出。时常悲伤叹息,胸闷暖气。有时烦燥不安,不思食,小便少,大便秘。脉象弦大渐平,舌苔淡黄、微润。此风势渐平,血不养肝,阴虚脏燥之象。除用原方续服外,再拟金匮“甘麦大枣汤”频频灌服。处方:
生甘草15克浮小麦30克大枣5牧
三诊:上二方续服三剂后,神志完全苏醒,抽搐已止。
自觉精神倦怠,身软无力。二便已通,稍能静卧,能进少量饮食。仍有头昏耳鸣、心悸、自汗、胎动等症状。脉息细弦带滑,舌苔薄黄有津。此病退气弱,血衰而不养胎,心神不足之候,续用下方调理:
干地黄15克 当归身15克 炒杭芍12克 炒枣仁15克 茯
神15克 沙吉力15克黑芝麻15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15克
浮小麦18克小红枣12枚广陈皮6克生甘草3克
上方服五剂后,子痫证已不再发,产后痊愈出院。
[姚按]“子痫”在妇科症中病例不多。治疗一面要养血驱风,一面要镇静通络。古代医家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余治疗此一病例,就是本此治则,而收显效。
子 肿
杨××,女,廿八岁,干部。1971年10月。
初诊:妊娠产期已过旬日,夜间烦躁,胎动不安,小便短少,体重骤增,血压高达200/100毫米汞柱,行动迟缓笨拙。近一周来,更觉头眩、眼花、面足浮肿,腰楚腹坠。已住某医院用催产、利尿、降压等药物,症状未减。脉息轻按滑数,重取弱,舌苔薄白有津。此属子肿,系由妊娠血虚,胞脉气滞,水湿遏阻。法当利水消肿,松气滑胎为治。处方:
带皮茯苓24克 大腹皮9克 广陈皮6克 炒枳壳6克 老
苏梗9克 木通9克 当归15克 川芎6克 白通草3克
柞枝木15克 生龟板15克
二诊:上方连用二剂,小便转频,量多,胎动加剧,至第三日清晨,即顺产一孩。产后浮肿减退,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自觉头昏神倦,少腹时痛,恶露量少、有块,色暗红。脉弦缓,舌白润。续拟下方清理:
当归15克 川芎6克 茯苓15克 桃仁4.5克 川红花3克
益母草9克 桑寄生12克黑荆芥4.5克 生甘草3克 红
糖炒山楂9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浮肿全消,恶露已尽,腹痛止,血压稳在130/90毫米汞柱。食眠.二便正常,只精神未复,脉缓和,舌润。再拟下方调理数剂而愈。处方;
生口芪12克 全当归12克 漂白术9克 茯苓15克 广陈
皮6克西砂仁6克淮山药12克生甘草3克小红枣11枚
炒苡仁15克 桑寄生12克
[按]妊娠血虚,水湿遏阻,胞脉气滞,致过期不产,变症丛生。法拟利水消肿,松气滑胎,中加养血之品,为因势利导,标本兼顾,深见气血互用之要领。
滑 胎
苏××,女,二十九岁,某厂职工。1963年。
初诊:患者结婚八年,曾怀孕三次均先期流产。现又妊娠五月,因恶阻,脾胃失调,食少神倦。一日劳累,发生腰楚腹坠,漏红色鲜,胎动不安。且气短,心悸,头晕,泛恶,动则汗出,思睡而不能入寐,小便频数。诊脉寸滑无力,关濡,尺部细微,舌自少津。此因气血两亏,肝肾冲任不固,有滑胎之兆。宜温固气血,调摄冲任。处方:
生口芪24克 当归15克 阿胶珠15克 炒艾炭6克 菟丝
子15克千张纸9克炙甘草3克炮姜炭6克炙升麻2.4克
小红枣11个 煅龙骨12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漏红渐少,夜能安卧,腰楚腹坠已减。胎动未安,气短溺频,自汗眩晕。脉象较前稍起,舌淡润。仍以固气养血,安胎为法。拟方;
苏条参15克 生口芪24克当归15克茯神15克炒白术12克
广陈皮6克炒艾炭6克阿胶珠15克桑寄生15克菟丝
子15克炮姜6克 小红枣11个 枯芩炭2.4克 炙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漏红已止,胎动渐安。余症均减,饮食增加。舌红润,脉滑缓。此冲任胎元调固。续以滋养培补之剂。处方:
黄芪15克 当归身15克炒杭芍9克茯神15克桑寄生15克
菟丝子12克 枯芩2.4克 炒白术9克 炙甘草3克 莲
子15克 桂圆11枚 小红枣11枚
常服上方,病痊愈,足月后,产一女。
[按]肝肾素虚,封藏失职,冲任损伤,致累孕累坠。此乃劳逸失常,且恶阻伤脾,中阳不举。恐胎元所系,复致流产,故玄法重在补气固摄,充实内脏,达安胎之的。
产后胞衣不下
杨××,女,三十岁,昆明市郊区。1941年3月。
初诊:因分娩第六胎时间过长,胎儿下后,流血过多,胞衣留滞,急延余往诊。症见少腹剧痛,面色灰白,汗出淋漓,呼吸迫促。脉芤,舌淡红,苔薄白而腻。此属冲任虚损,气滞血瘀所致。病情危急,速拟下方:
当归30克川芎9克怀牛夕9克瞿麦12克芒硝6克通草6克
浮麦12克 小枣10枚 王不留行9克 点童便一小杯为引
药后一时许,患者自觉腹中绞痛阵作,顷刻,胞衣即下,恶露畅行,腹痛顿减,汗出渐收。得安卧,思饮食。脉仍芤,舌转红润。得宜调理气血,温经化瘀。处方:
当归24克 川芎6克 益母草9克 红糖炒山查9克 桃仁
泥4.5克藏红花3克炒续断9克 生炒蒲黄各4.5克 炮
姜6克小枣10枚
上方服二剂,腹痛渐止,恶露已少,面色转润。脉和缓,舌粉红,再拟调理冲任气血。
生口芪15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茯神15克淮药12克
益母草6克 炒续断9克 桑寄生12克 生甘草3克 炒蒲
黄6克炮姜4.5克小枣10枚
[按]胞衣留滞,症情危急,在黑暗的旧社会,对妇女威胁尤甚。此案冲任既亏,血瘀胞阻,本内经:“留者攻之”,然若纯用攻破,必致气血重伤。因以通导活血、养血,治之获效。此遵经而不泥古也。
产后血瘀腹痛
王××,女,二十四岁。1939年。
初诊:产后旬余,少腹剧痛阵作,拒按,恶露不净,且时下紫黑瘀块。寒热往来,腰楚神倦,自汗头眩,食少,乳汁不下。脉沉细而紧,尺涪,舌淡,苔白腻。证属产后血瘀气滞,冲任受损。法当活血化瘀,舒通经脉,调达肝脾。处方;
当归18克 川芎9克 藏红花2.4克 桃仁泥6克 炙香
附6克生蒲黄6克五灵脂6克炒荆芥6克竹柴胡9克
红糖炒山楂9克 点童便(每次一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服一剂,下紫黑色瘀块甚多,腹中疼痛轻减,寒热渐平。脉细而涩,苔自腻较退。余症同前。此瘀滞渐化,惟肝脾络脉未调。续以下方治之:
竹柴胡6克 当归18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
炒山查9克炙香附6克 茯神12克 藏红花2.4克 生蒲
黄6克炒艾叶6克点童便(为引)
三诊:上方服二剂,寒热全退,恶露将尽,血块已无,腹痛止。思饮食,大便通畅。仍感头眩神倦,腰楚肢软,乳汁未下。脉细缓,舌薄腻,此瘀滞化除后,气弱血虚,冲任未足。拟方:
口芪15克 当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6克 炙香附6克
淮山药15克(炒) 甘草3克炒续断9克桑寄生12克浮
小麦12克 小红枣10枚 生炒蒲黄各4.5克 包谷须一束煎
汤代水煨药
四诊:上方服三剂后,恶露已净。腹痛腰楚全止。乳汁已行,精神渐佳。脉现缓和,舌转红润。但因产后气血冲任尚虚,再拟下方调和滋养:
炙口芪15克 当归15克 党参15克 炒杭芍9克 白术12克
炒淮药12克陈皮6克桑寄生12克西砂仁6克(冲) 炙
甘草3克 烧生姜2片 小枣9枚
[按]此属产后瘀阻胞络又兼寒热之血痛症。治从瘀血着手,投加味失笑散;而于行气活血及消瘀导滞方中引入疏肝和解,使气机枢转,瘀消而病除。
产后血晕
张××,女,三十五岁,家住昆明市。1946年。
初诊:产后三日,恶露不畅,头眩晕,起则欲仆。少腹拘痛,面色苍白夹青。舌淡苔白少津,脉象濡弱无力。此产后血亏肝虚,瘀郁不化,风热上越,发为眩晕。治法如下:
先用打醋汤熏法:用栗炭和铁器烧红,置于盆中,淬好醋,使冒烟,令患者吸入。
内服方:
当归15克 川芎6克 苏木6克 红花2.4克 川续断9克
醋炒荆芥6克 茯神15克黑芝麻15克香白芷6克 荷叶
顶2个 点童便黄酒各半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服一剂,恶露畅行,并下紫黑色瘀块,腹痛渐止,眩晕轻减,夜能安卧。脉转细弦,苔薄白腻。续用下方,清化调理:
醋炒荆芥6克 当归15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茯神15克
黑芝麻15克 炒杭芍9克 法半夏9克 荷叶顶2个 苏
木6克生炒蒲黄各6克 点黄酒(一小匙为引)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眩晕已止,恶露干净,食眠均佳,可哺乳,唯觉身困肢软。脉转平和,舌红润。症属肝虚风热渐化,瘀郁已去,气血不足。续用下方加减调治:
干地黄12克 当归15克炒杭芍9克淮山药12克茯神15克
桑寄生12克炙口芪1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广陈皮6克
荷叶顶2个醋炒荆芥6克
[按]产后亏虚瘀郁而为眩晕,不可骤补。此例以养血活血,清化瘀郁风热之品;先用打醋汤熏法,以其酸辛之气味,疏达旰经,肝气得舒,清升浊降,眩晕立除。
又,姚老医师认为醋炒荆芥具有醒脑、散血分风热,止眩晕之功效。用量可由2.4克至30克据病情酌定。
乳 结
钱××,女,廿四岁,某厂职工。1973年9月。
初诊:患者初产七日,恶露已净,因无哺乳经验,遂致乳汁留滞,乳房胀痛,渐发红肿,右侧硬结有块,昼夜呼痛,手不能触。发寒热,夜烦,口干,便秘,溺短黄。经注射青、链霉素,外敷中草药,效果不显。就诊时,呈痛苦病容,自诉:“右乳部疼痛如鸡啄。”诊脉弦滑而数,舌边、尖俱红,苔薄黄。证属:产后郁热,厥阴,少阳别络不通,发为乳结。治宜疏肝理气,化热,散结,通络。处方:
炒柴胡9克 醋郁金9克(冲) 老川芎6克 天花粉9克
全瓜萎1个(打碎) 吴芷9克 炒桔核9克(冲) 浙贝
母6克(冲)醋煅牡蛎12克蒲公英9克 炒黄芩4.5克 自
通草3克甘草梢3克藕节3个
上方以包谷须煎水煨药。外用芙蓉叶捣汁,加酸醋调匀,外敷乳部。
二诊:上方服二剂,右乳硬结变软,尚感隐痛,可挤出少量乳汁。寒热及烦躁轻减,仍便秘溺短。不思饮食。脉转细弦,舌红苔黄。除外敷乳部外,续以清肝散结,化热润燥为治。处方:
炒柴胡9克 紫苏叶6克 赤芍药9克 吴白芷9克 焦山
查9克 天花粉9克 醋郁金9克(冲) 郁李仁9克(冲)
蒲公英9克炒桔核9克(冲)通草3克全瓜萎1个(打碎)
上方服三剂,便秘已通,烦躁全退,乳部红肿胀痛及硬结消失。乳汁已下,而神疲食少。证属乳结散后,血弱阴虚,肝脾不调,脉象细弦,舌红苔薄。
当归12克 自元参9克寸冬9克炒杭芍9克广陈皮6克
醋炒柴胡4.5克茯神12克 天花粉9克 广木香3克生
甘草3克小红枣11个藕节3个
[按]内经云:“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剐贯膈,少阳之脉其支者,以下胸中贯膈。”恶者产后畏惧哺乳,肝气不舒,热滞厥阴、少阳之别络,乳汁停留,硬结红肿。对证用药,以柴胡、苏叶、郁金和芍药,疏肝理气定痛,以吴芷、牡蛎、桔核散结软坚,以浙贝、黄芩、郁李、瓜蒌、山查和通草,清润通导。再以归、芍、元、麦滋血养阴。
崩 漏
段××,女,四十五岁,农民。1955年7月。
初诊:生育十一胎,年前因经期中劳作过重,挣伤腰腹,流血不止。虽服药治疗,量减而淋漓不净,逾一、二月恒作血崩一次。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头眩神倦,饮食减少,腰腹坠胀隐作刺痛。诊脉芤而尺濇,舌质淡,苔薄腻。此劳伤瘀阻,冲任受损,崩漏日久,气血俱亏,乃属虚中夹实之候。治宜活血化瘀,兼固气血。处方:
阿胶珠18克 炒艾炭9克当归24克川芎9克炒杭芍12克
上党参15克 延胡6克 乌贼骨12克 炒续断9克 炙甘
草3克 生炒蒲黄各4.5克 炮姜9克生三七粉3克(分次调
入)
二诊:上方服二剂,畅下暗黑血块甚多,旋即腰腹疼痛顿减。头眩神倦,食少夜烦,时出自汗,肢冷畏寒。脉转细弱无力,舌淡红,苔薄润。是瘀去而血海空虚,元阳不足,亟宜温补调摄。处方:
龟鹿胶各9克(烊化兑服) 炒白术12克 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当归15克 口芪18克炒杭芍12克煅龙骨12克炒艾炭9克
茯神15克 炙甘草3克 炮姜9克 大枣5个
三诊:上方服三剂,崩漏全止,手足转温,自汗收敛,思饮食。面色皓白,头眩神倦,足软无力。脉濡缓弱细,舌淡红。此冲任虚损,肝脾肾经不足,再拟下方,嘱常服调理。
党参18克 黄芪18克 当归15克 白术12克 果杞12克 炒
杭芍9克 熟地15克 淮药12克 茯神15克 桑寄生12克
砂仁6克炙甘草3克 桂圆12枝(去壳) 莲子15克(去心)
[按]崩漏,因症复杂,古代医家有“澄源”、“止血”、“复旧”之论,尤当明辨。此案虚中夹实,如单重止血,不澄其源,则贻误非浅,临床实有借鉴之益。
热入血室
张××,女,三十岁,家住昆明市郊区。1941年。
初诊:患者发热已六、七日,经汛适来,色黑量少,次日忽断,感腰腹及两胁胀痛。口燥咽干,思饮,头眩神昏,入夜则谵语烦乱。大便闭结已五口,溺赤。此表邪入里化热,阳明燥结,热入血室。治当和解清热,行血通腑。处方:
炒柴胡9克 炒黄芩6克 桃仁泥9克 枳实6克《炒冲)
炒厚朴9克 生大黄6克 川芎6克 当归尾9克 炙香
附6克 通草6克 葱白1个 点童便(一小杯为引)
复诊:上方一剂,月经复行,色黑有块。大便畅下。烧热减退,神识转清,谵语止,尚有微烦。能进食。腰腹胁痛渐减。脉转细弦微数,舌红苔薄黄。此阳明宣通,里热较化,冲任得舒。续宜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处方:
炒柴胡9克 炒黄芩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6克 焦栀子3克 炙香附6克 炒续断9克 藕
节3个
上方连服二剂,经畅行,烧热全退,腰腹胁痛已止。饮食增加,二便正常,夜能静卧。脉象弱缓,舌红润、苔薄白。此病后气血不足,再以调养之方:
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干地黄12克丹皮6克桑寄生15克
炒续断9克 川芎4.5克 茯苓12克 炙香附6克 藕节3个
竹茹4.5克小枣7枚甘草3克
[按]少阳阳明之实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结于血室。当机投桃仁承气汤加柴芩等品,表里兼治,腑浊得下,经断复行,随后则养血益阴。
儿 科
麻 疹
赵××之女,五岁,昆明市人。1940年春季,昆明市麻疹流行甚盛,患儿感受疹毒,壮热咳嗽,声嘶,流涕泪。疹出弥红,遍布全身。继而症情突变,疹色转暗,咳嗽不宣,喘促痰鸣。鼻羽掮动,神识不清,面青唇干,手足抽搐,便秘溺赤。脉弦紧滑数,舌赤红,苔黄燥,指纹青紫,已透三关。此系疹毒内陷,痰浊壅闭,肝肺伏热生风,病势颇危。
急以蛇胆陈皮末一支开水调服,随拟下方:
生麻茸3克 光杏仁6克生石膏12克(冲碎) 冬桑叶4.5克
白桔梗3克 焦山查6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4.5克 牛
黄0.15克(研粉并蛇胆) 陈皮末一支分次调入药内。
二诊:上方服一剂,翌日,抽搐渐止,神识较清,颜面及疹色转红。咳嗽已宣,喉中痰鸣及喘促减少,发声啼哭。
但热未退,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脉弦数,舌红苔黄,指纹退至命关。续拟宣肺清热,祛化风痰。处方:
生麻茸3克生石膏12克光杏仁6克焦山查6克冬桑
叶6克生甘草3克烧鸡金1枚芦苇根9克净竹茹4.5克
炒谷、麦芽各6克 蛇胆陈皮1支(分次调入)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神清,麻疹渐靥,烧热逐退,抽搐停止。咳减痰化,食少,大便通而不畅,溺黄。指纹退至气关,脉弦稍数,舌红润,苔黄。此余毒不清,肝旺肺热胃滞。续用下方清理:
生石膏9克 光杏仁6克 赤芍药4.5克焦查炭6克广连
翘4.5克 冬桑叶4.5克 生甘草3克 炒谷、麦芽各6克
烧鸡金1枚通大海1枚
四诊:麻疹已靥,大便畅通,热退,咳止,能进饮食。
脉细滑,舌苔红润。续拟清化调理。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金银花6克 广连翘6克 冬桑
叶6克 茯苓9克 生白芍6克 川贝母3克(冲) 生甘
草3克竹茹3克 丝瓜络4.5克
[按]1940年仲春,昆明麻疹大盛。此例患儿乃正虚邪实,为麻疹逆症,由风寒闭肺,热毒内盛,火势亢极,故先以蛇胆陈皮镇惊、驱化风痰;随投麻杏石甘汤加真犀黄等品,复透宣达,疹透喘平,不徐不疾,再拟疏理脾胃,并嘱避风寒,调节饮食,遂得康复。
慢惊抽搐
金××,男,三岁,昆明市人。1938年6月。
初诊:泄泻已旬余,色黄绿,质稀薄,日七、八行。呕吐不食,时出自汗。自服参苓白术散等方,无效。继见唇口青,四肢厥冷,又服附子理中汤,病势仍无转机,竟趋垂危,家属急抱负前来诊治。症见颜面及口唇苍白夹青,神迷,肢厥,抽搐阵作。口流白沫,下利不止。舌淡苔白,脉象沉微,指纹隐没。此因久病吐泻,脾阳欲绝,虚寒至极,厥逆生风,当急用加味逐寒荡惊汤挽救。处方:
上肉桂4.5克(冲)(开水兑服)公丁香3克白胡椒1.5克(冲)
川干姜6克 川附片6克(开水先煨透) 荜澄茄3克 炙吴
萸3克灶心土一块(烧红淬开水煎药)
二诊:服上方二剂,抽搐渐平,呕吐减少。下利未止,面色苍白,四肢未温,神迷嗜睡。脉稍起。此里寒较化,而泻久中虚,真阳不足,以前方加减:
上肉桂4.5克(开水兑服) 公丁香2.4克 川附片9克(开
水先煨透) 川干姜6克 西砂仁3克(冲) 炒老米9克
生甘草1.5克 白胡椒1.5克(冲) 烧大枣2枚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抽搐已止,呕泻轻减,四肢转温,神识渐清,发声啼哭。能进少量饮食,但面色仍苍白。
舌淡红,脉象较前有力,指纹显露、色淡青。此真阳渐复,脾虚中弱。续以下方温固调理。
红人参4.5克(另煨分次兑服) 炒白术6克 冲上肉桂3克
(开水兑服) 云茯神6克 川附片9克 西砂仁3克(冲)
川干姜6克 生甘草3克 大枣2枚 嘱服二剂
四诊:患儿症情大见好转,呕泻均止,四肢温暖。食增,面色红润。舌粉红,苔薄,脉象调和。再拟下方调理。
上党参6克 炒白术6克 白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川附
片6克(开水先煨透) 广陈皮3克川干姜6克西砂仁3克
(冲) 大枣2枚炒玉老米各6克
[按]脏腑阴寒至极,惊抽厥逆,故投加味逐寒荡惊汤。此方叠用肉桂、丁香、胡椒、附片、干姜、吴萸等一派温热峻品,直驱脏腑阴霾沉寒,荡惊回阳。患儿服后,阴寒渐散,脾阳复苏,惊定风平,体现了“寒者热之”的治疗大法。
慢惊危症
何××,男,二岁半,昆明市人。1938年秋末。
初诊t烧热廿余日不退,咳嗽喘促,呕吐。腹泻,溺短赤,自汗。面色萎黄,手及足面浮肿。饮食日减,经治疗,其症未见好转。六脉细滑而数,舌苔薄黄微腻,指纹青暗。
症属:少阳阳明合病,表里不清。法当和解消食。处方:
苏条参9克 法半夏6克 广陈皮3克 炒黄芩2.4克 炒
厚朴6克 炒谷芽6克 炒麦芽6克 西砂仁4.5克(冲)
炒柴胡4.5克 生甘草1.5克 净秫米6克生姜1小片 小
枣5枚
二诊:服上方一剂后,症状不减,反现烧热烦躁,哼挣,肢冷,自汗,有时发迷。脉细数而滑,舌苔薄腻,指纹青暗,渐透三关。手足肿,已抽风二次。自服盐蛇散,病势仍重,次日清早,急来复诊。此阳明积滞未化,脾弱肝旺生风,改用消积导滞,祛风定惊之方。
苏条参9克 法半夏6克 广化红3克 茯神木9克 双勾
藤4.5克 云母石6克 炒枳壳4.5克 炒厚朴4.5克 桑枝
木9克净秫米9克 西砂仁6克(冲) 生甘草1.5克烧
鸡金1枚 蛇胆陈皮1支(分三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一剂,虽烧热略减,但肢冷厥逆,自汗不止,手足浮肿。神迷惊啼,抽搐频发,颜面青白。脉虚数无力,舌淡苔白,指纹青暗,透关射甲。此因病久元气日伤,营血亏损,脾虚生风,病势由阳入阴,转化慢惊危症,急拟下方治疗。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炒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生口芪12克 全当归9克 大果杞9克 熟地炭9克
炒枣仁6克(冲) 黑芝麻6克 枣皮3克炮川姜6克 生
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服二剂,患儿厥回肢暖,抽搐惊啼渐平。
热势减退,自汗渐收,能安卧。指纹退至气关,脉细弱,舌转粉润。此元气渐复,病有转机。续以上方加减。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炒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当归0克 生口芪9克 京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6克(冲) 炮川姜4.5克 生甘草3克 小红枣9枚
五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已退,厥回汗收,惊搐全止。
渐思饮食,指纹转红,退至风关,脉弱缓,舌红润。久病气血尚虚,肝脾失调,宜续温暖调和。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漂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茯苓9克 米炒口芪9克 西砂仁3克(冲) 米炒当
归。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小枣9枚
六诊:服上方三剂,各症均减,思饮食,面色红润,时有痰凝做咳。小便清长,大便干,日一行。脉和缓,舌红润。再拟下方调理。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透) 米炒当归9克 米炒党参9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京半夏6克 广陈皮4.5克 炒杭
芍6克 西砂仁4.5克(冲) 建莲子9克 炒苡仁9克 炙
甘草3克小红枣7枚
[按]此例患儿,病久营血亏耗,元气损伤,其症遂不能因和解少阳,消导阳明而解,竟急剧恶化,由阳入阴,转为慢惊危症。观其手足浮,颜面萎黄,脉象虚数,是营血亏耗之象。神迷,厥逆,肢冷,泄泻,自汗不止,是元阳衰微之征。当此病机恶化之关键时刻,单刀直入,使用大剂加味理中地黄汤增损,扶元气,补营血,固本救里,幸挽垂危。
慢惊风
杨××,男,三岁,住昆明市。1969年。
初诊:患儿病经半月,始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经服中西药物,烧热渐退而腹泻不止,呕吐仍频。又进清凉退热剂,反而抽风阵作。延三日,神迷抽搐,面目指甲青暗,指纹青紫,透过三关。且自汗,便溏,呕逆,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微。此因发热后,脾胃虚弱,误服寒凉,伤及中阳,发为慢风之症,急拟下方: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潞党
参9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3克西砂仁3克(冲) 生甘
草2.1克 川干姜4.5克 炒老米6克
二诊:上方服一剂后,神迷未全苏,抽搐尚作,而脉较起,略进饮食,啼声不扬。此脾胃阳虚,惊风未平。用原方加减: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川干姜4.5克 潞党参9克焦白
术9克茯苓9克炒吴萸1.5克西砂仁3克双勾藤2.4克
生甘草3克 炒老米6克烧鸡金1个
三诊:上方进二剂,神识全苏,抽搐、呕泻均止。手足转温,面色转润,爪甲口唇青暗全消,啼声清扬。指纹淡红,退至风关,舌润,脉调。此惊风已平,中阳渐复。仍气虚脾弱,续宜温暖调理。处方:
上党参9克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西砂仁3克 川干
姜4.5克 炒杭芍3克 生甘草3克 大枣2枚 炒玉老米
各6克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上方连进五剂。病痊愈。
[按]烧热呕泻,误进凉遏,致脾虚气弱,阴寒难散。
心阳不振,神明不安,筋脉失濡,遂发抽搐。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方投加味理中,温寒健运,阴霾散,日照当空,病遂愈。
急惊风
刘××,男,三岁,昆明市人。1958年。
患者住某医院,因发烧四日不退,今晨突发抽搐,约余前往会诊。症见面色青紫,神识昏迷,牙关紧闭,喉中痰声漉漉。小便失禁,大便秘。脉象洪数有力,舌尖红,苔黄而干,指纹青紫,透关射甲。此肝阳上亢,痰热壅塞,积滞不化,风动症危。急投下方:
双勾藤4.5克 醋煅云母石6克桑枝12克醋法夏6克姜
蚕3克楚薄荷4.5克焦山查6克甘草梢2.4克竹茹4.5克
炒谷、麦芽各6克蛇胆陈皮二支,牛黄清心丸半丸,两
药分次调服。
二诊:服上方后,发热较退,神识转清,抽风已止,痰声渐消。能张口呼唤,饮水。便通,下粘液宿食等物。脉弦滑,舌苔淡黄。易怒。此风势渐平,肝肺余热未净。处方:
双勾藤4.5克醋煅云母石6克桑枝12克炒白芍6克光
杏仁6克炒青皮3克 炒枳壳4.5克 桑叶6克 芦根9克
甘草3克竹茹4.5克烧鸡金3克 蛇胆陈皮一支分次调
服。
三诊:上方尽剂,神识已清,思饮食,二便正常。脉弦缓,苔薄有津,指纹退至风关。此风平病退,续用健脾养肝,清调互进。处方。
京半夏6克 广桔络4.5克 茯等9克炒杭芍6克 桑叶
4.5克 炒扁豆9克(冲) 炒苡仁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
4.5克小枣5个化红3克
并嘱兼用小儿健脾丸、清肝肥儿丸交替服用, 以善其后。
[按]小儿惊风,多因热毒灼阴,风火妄动,痰热壅滞,上犯心胞,而作抽掣。方用平肝熄风,化痰宣肺,兼调脾胃,配伍灵活。
脾 疳
纳××,男,三岁,住昆明市。1943年。
初诊:患儿初生时因母病,哺乳少,禀赋不足。发热后,叠用寒凉消导,热退而腹胀肠鸣,下利清谷不止,继则纳呆食减,酷嗜瓜果、成酸。病经半年余,症见毛悴色妖,肌肉消瘦。唇白,睑烂,善啼易怒;渴水自汗。便稀溏,溺浊而短。脉象弦数兼细滑,舌质红,苔黄少津。症属脾疳,乃因久病,津液气血受损,脾失运化,肝旺,胃滞有虫,积而成疳。法当调中益气,固脾养肝,和胃清热,化虫消积。处方:
明党参9克 土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炒黄连3克炒白
芍6克 使君子6克 广芦荟1.5克 槟榔片3克 烧乌梅
2个焦查炭6克生甘草3克鲜淘米水二碗代水煎药。
二诊:上方服七、八剂,面色稍润。自汗、腹胀、肠鸣及便溏均减,胃纳渐开。但仍多啼易怒,不时咬甲磨牙。仍见睑烂目涩、鼻干唇白等症。此乃积渐消,疳未除,仍守原方加减。
明党参9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炒杭芍6克 西砂
仁6克 广陈皮6克甜百部6克焦查炭6克槟榔片6克
炙甘草3克 炒苡仁9克 炒陈米9克 小枣7枚 乌梅
炭3枚
三诊:上方服十余剂,患儿毛色转润,目明,肌肤渐充,啼怒、干馋等状渐渐消除,且食纳增进,不再酷好瓜果等物。脉细数,舌苔薄。乃疳积渐消,气血尚虚,续宜滋补。处方:
苏条参9克 当归9克炒杭芍9克 白术9克大熟地9克
淮山药9克 烧乌梅9克 西砂仁6克 炒陈米12克 小
枣7枚
四诊:上方再进十余剂,疳积消,肌肤转丰。脉缓有力,舌苔红润。属配下方制丸剂常服,数月后,病全愈。
苏条参60克 全当归60克 漂白术60克 炙口芪60克 西砂
仁120克 建莲子30克 大熟地30克 大果杞15克 淮山
药60克 白茯苓30克炒苡仁30克炙甘草9克小红枣20枚
[按]首方用四君加黄连、使君、乌梅、槟榔、焦山查、芦荟等味,消积和治疳并进。次诊减消重补。三、四诊疳积消,气血未复,纯以滋补。方药改制丸剂常服,为善后良法。
百 日 咳
李××,男,四岁,住昆明市。1936年冬。
初诊:患儿初病咳嗽无痰,流清涕,不发烧,服疏风止咳剂,时轻时重。月余后,咳嗽加剧,阵作,每咳必数十百声,咳时喉中如水鸡鸣,缩颈握拳,形如“鹭鸶”。伴随呕吐,且痰中带血,微有鼻衄。颜面浮肿,双目赤红。大便秘,溺短黄。诊脉细弦且滑,舌淡苔黄。证因风邪伏于肝肺,气逆胃滞,而为百日咳,古称“痉咳”又名“鹭鸶”咳。或“顿咳”。法当宣肺平肝,降逆和胃。拟方:
麻茸3克醋法夏9克广陈皮4.5克 光杏仁6克 旋覆
花4.5克代赭石6克竹茹3克 白茅根12克 净秫米9克
鸡内金1枚(烧) 服三剂
二诊:脉舌如前,咳时呕吐较减。鼻衄、痰红未止,咳剧颜面紫胀。病势仍重,仍守原意。处方:
炙麻茸3克 代赭石6克 京半夏6克 光杏仁6克 苏梗
片6克 炒杭芍6克白茯苓9克净竹茹6克白茅根12克
生甘草3克
另用草药“羊耳朵朵尖”60克蜜炙,以大半煎汤代水煨药,余另煨作饮料频眼。
三诊:上方连进三剂,咳嗽减轻,鼻衄、痰红、呕吐均止。饮食增加,面浮目赤逐渐消退。脉细且滑,舌润有津,苔薄。病势缓解、气弱阴虚,肝脾肺经不足,续拟滋润健脾。
处方:
空沙参6克大寸冬6克 茯苓9克 川贝母4.5克(冲)
炙紫苑6克 炙冬花6克 生苡仁9克 炒杭芍6克 建莲
子9克 生甘草3克 净杷叶2片 羊耳朵朵尖30克 (用
法同前)
四诊:上方服三剂,咳止,诸症消失。脉和苔润。饮食增加。再拟滋养。处方:
苏条参9克 炒淮药9克 白茯苓9克 广百合6克生苡
仁9克 建莲子9克 小红枣7枚 大寸冬6克
注:羊耳朵朵尖即蜜蒙花尖叶。滇南本草载:“治肝经咳嗽,久咳用之良。”鲜者尤佳。
[按]侧重宣利肺气,灵活配以降逆平肝、和胃化痰、清热止血、健脾养阴。以具酸苦甘润之蜜炙羊耳朵朵尖,入肝祛风,润肺止咳,疗效显著。
乳 蛾
陈××,男,四岁,住昆明市。1948年2月。
初诊:患儿发热恶寒,咳嗽痰凝,咽干喉痛。服疏风、桂枝、双解汤丸及西药,症未减,烧热加剧,频呼喉痛,饮食不能下咽。溺短赤,大便不畅。病情急重。脉象弦、洪、浮、数,舌干黄无津。观其喉部,两侧红肿如蚕蛾大,是“乳蛾”也。并兼咳嗽.粘痰壅阻喉间,漉漉作响,呼吸迫促,音哑。系由肺胃积热,痰浊上壅,肝胆火浮,又感表那。
急针刺手太阴、阳明井穴。继用鸡翎探吐,当即吐出大量粘浊痰液。再以儿茶、冰片、麝香、硼砂、青黛、薄荷各等分研粉吹喉。内服下方:
京元参9克 细生地9克 大寸冬9克粉丹皮4.5克楚薄
荷4.5克川贝母6克大青叶3克炒积壳6克白桔梗3克
竹茹6克 桑叶6克 饶鸡金6克
每服调兑六神丸3粒。
二诊:通过上述治疗,患儿“乳蛾”及红肿消失,寒热全退,饮食增加,二便通畅。但痰少微咳,精神疲倦。此病退阴虚肺燥脾弱,续用下方调理即愈。处方: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京半夏6克 广桔络6克 炒杭
芍6克 白桔梗3克 生冬花6克净杷叶2片苡仁米9克
生甘草3克 白茯苓9克 白扁豆6克 楚薄荷3克(二次为
引)
[按]此症颇急,而数法中的,一诊知病,二诊旋瘳。
风热湿毒发疹
欧阳××,男,四岁。
初诊。患儿系余之外孙,名小虹,平素脾虚湿重,喜食鱼虾香甜。1963年春,时年四岁,全身发疹,新起如米粒,色白微痒.随后变红,痒痛加剧。又感风邪,发热,咳嗽,大便干燥,小便短黄。不思食,喜冷饮,继而疹粒弥增,大如黄豆,昼夜搔痒,不能制止。脉象浮弦,舌红、少苔。此属风热夹湿外窜肌肤,发为湿疹。治以疏风祛湿,清凉扫毒,方拟扁鹊三豆饮加减:
红饭豆9克(冲) 绿小豆9克(冲) 黑小豆9克(冲)
炒荆芥3克 绣防风6克 吴白芷6克 冬桑叶9克 焦山
楂6克 鸡内金1枚(炒) 芦苇根9克金银花6克广连
翘6克
上方服二剂,烧热减退,溺短黄,泡疹未再现,痒痛稍减。脉弦数有力,舌质红。此风热湿毒未净,原方加减再服。处方:
红饭豆9克(冲) 绿小豆9克(冲) 黑小豆9克(冲)
金银花6克 广连翘6克 赤芍药6克 吴白芷6克 炒黄
芩3克 大蝉蜕3克地肤子3克紫地丁3克生甘草3克
上方服三剂后,泡疹渐干,搔痒渐止。舌转淡红,脉细微弦。续以健脾除湿,疏风凉血扫毒之剂调理。处方:
细生地9克 粉丹皮3克 炒淮药9克 白茯苓9克 金银
花4.5克 广连翘4.5克 生苡仁9克 红饭豆9克(冲) 绿
小豆9克(冲) 赤芍药6克 老丝瓜6克 生甘草3克
[按]湿热蕴积,当春令生发之机,兼感风邪,而致此疾。昆明小儿多染之,俗称“昆明疹”。治疗此证,常以扁鹊三豆饮为主,并根据惠儿体质强弱,应用清疏、宣化、扫毒、健脾、凉血、清络、育阴等法,临床颇有效验。
杂 病
胃脘痈
刘××,男,三十五岁,住昆明市卫家巷。1937年秋,患者邀余往诊。据云:病饮症已年余,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骨瘦如柴。脉象弦滑而数,舌苔薄黄微腻。开衣视之,胸下隆起如鼓革,扪之不痛。低热,气促,时发干呕。溺短赤,大便数日一行。余反复思考:是否由于伤寒结胸失治,迁延日久,形成此症,不然何以如此形状?乃贸然投以十枣汤方。即返回询父荫轩公。父云:“此虽属十枣汤症,但日久,正气必虚,恐病不受药,引起其它变证,可遵仲景法,嘱病家将芫花等药改制散剂。用枣汤送服为妥”。余急复往患者家中,告其家属改用此法。处方:
芫花9克 甘遂9克 大戟9克 上三味研为细末,用大
枣十枚煎汤送服,每次四点五克,日三服。
隔日,余往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胸下响动有声,但未吐泻。视之,胸下隆起更甚,状如覆碗,既红且肿,晶莹亮泽,亦无痛楚。适诊脉间,忽听患者胸下“呼”然一声。肿处破一小口,流出脓液,登时盈碗,仍不觉痛。脉转细微柔和。余恐其邪溃正衰,发生虚脱,急命以参汤灌服,并拟下方:
生口芪1 5克 当归9克 炒杭芍9克 吴白芷9克 川
芎6克 淮山药12克 浙贝母9克(冲) 广陈皮6克生甘
草3克
生三七粉每次调兑三分
上方服三剂,溃脓已止,创口愈合。偶觉微痛,脉转缓和,舌淡苔薄。此病邪外溃,气血大虚,脾弱心神不足,络脉失养。故觉神疲,气短自汗,心慌,夜眠不佳。食少肠燥,大便数日一行,小便色黄。再拟下方:
生口芪1 5克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上党参15克 炒枣
仁15克(冲) 炒白术12克 炙远志6克 广木香3克茯神
木15克 西砂仁6克(冲) 生甘草3克 龙眼肉10枚桑寄
生12克 火麻仁12克(冲)
上方调理十余剂,各症轻减。嘱其往后服归脾、十全、八珍丸以资巩固。
[按]关于痈症,内经早有记载与论述。灵枢痈疽篇:“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素问病能篇:“……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等等。
本案患者,由伤寒结胸证失治,病邪凝聚日久,因热化脓,形成此症。初用十枣汤攻逐,迫使脓邪外溃,继则托里排脓,调和气血。后以养心安神,调补气血收工。当中脓溃正虚时,及喂参汤,为应变良策。
阴疽出阳
张××,女,四十二岁,农民。1970年秋。
初诊:右殷胫部疼痛,卧床已三、四月,难转侧,不能行立。余适因秋收义务劳动住其家,询之,家属告日:曾经送往昆市各医院诊查治疗,中、西、草药尽皆服用,并兼针灸、穴位注射及外科敷药,毫无效果。外科因诊断不明,拒绝手术,病遂拖延至今。饮食、体力日减。患部牵连腰部,天候阴雨,疼痛尤剧,呻吟不休。诊脉沉细而紧,舌淡苔白。触诊患部,一片冰凉,肌肉坚硬,无红肿、痈脓。患者二便尚通,经期不调,数月一行。面黄肌瘦,表情痛楚,颜容憔悴。
余思虑再三,认为:此属痹症。经云“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由于局部筋络兼有损伤,气血不通,与邪相结,日久不散,阳气虚弱,邪不得出,转为“阴疽”昆明俗呼“附骨疽”是也。症属难治,且有内陷之机,势不可延,当为速拟固气回阳、散寒活血之阳合汤加减,托毒外出。处方:
生麻黄9克熟地黄15克 京白芥子9克鹿角胶15克(烊化
兑服) 当归15克 上肉桂6克(兑服) 川芎6克 桑寄
生15克 生甘草梢3克
二诊:余因秋收劳动完毕返昆,临行时嘱将上方多服数剂。一月后,患者家属用车推患者至医院复诊,言上方已服八剂,症情有所好转,患部冰凉转温,疼痛轻减,由人扶持已能站立,并可慢步行动。诊脉弦数有力,舌亦转红。饮食增加,心情喜悦。此属气血渐增,寒湿较化,筋络渐舒,症有由阴出阳之势。续宗原意,滋养气血,调和阴阳,舒筋活络,托毒散寒。处方:
生麻黄9克熟地黄15克北细辛3克桂枝木6克鹿角
胶12克京白芥6克(冲) 当归15克川芎6克生口芪30克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甘草3克
三诊:上方服六剂,已能单独柱杖慢步行走,并能蹲下、立起,食增眠安。患部转呈灼热,发红且肿,肿处有核桃大小一枚凸起,按之疼痛,牵及腰部亦痛。脉弦数,舌红润。此阴疽出阳之势明显,不足虑矣。续宜扶正除邪。处方:
生口芪30克 当归15克川芎6克川独活6克桑寄生15克
吴白芷12克 北细辛3克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忍冬
藤15克透骨草12克生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服十剂后,疼痛日减,能单独行走。但患部红肿日加,灼热愈甚。脉弦滑数,舌红、苔薄黄。食眠及二二便正常。此症已由阴出阳,化脓将溃,宜由外科诊治处理,因嘱服下方五剂后,可往外科手术。处方:
生口芪24克 全当归15克 川独活6克 桑寄生15克 吴白
芷9克 忍冬藤12克 透骨草9克 生甘草3克
二、三月后,患者家属来告.经外科最后透视检查,确定为腿部脓肿,施行手术,过程良好。患者已能参加适当生产劳动。
[按]阳气虚弱,阴疽内陷,实堪深虑!治本“寒者热之”,“陷者举之”大法,投“阳和”配伍芪、附、归、芎等峻剂,鼓邪外出、化险为夷。
胃病合并脂瘤
白××,男,五十四岁,干部。1970年5月。
初诊:患者病经十余年,曾由某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症状加重而住我院治疗。症见体困、神倦,饮食日减,面黄肌瘦,眠差。脘腹经常隐痛、胀闷,大便溏,有时色褐黑、带粘液。诊脉沉细而弦,舌质淡,苔白厚腻。此嚆寒湿凝滞,日久不化,脾阳失运,胃络不疏,治以温中散寒、除湿理气。处方: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上党参12克 炒白术12克 白茯
苓12克西砂仁6克(冲) 广陈皮6克 肉桂心3克(开水兑
服) 法半夏9克 生甘草3克 烧姜2片 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十剂之后,脘腹胀闷日渐好转,食纳增加,便溏转干,粘液亦减,色仍褐。两手臂间原有脂瘤数颗,日来突然增多,自掌后至上臂皆布满,形如苡米,约百数粒,扪之楞手,皮色淡红,两臂极感酸胀不适,患者惊恐。因告之曰:此脂瘤也。医宗金鉴——六瘤之一,乃脾运不及,湿邪凝滞皮肉筋脉之间,经络气血不疏而成。诊脉沉细且濇,舌苔白腻。亟宜疏通络脉,理气活血,健脾祛湿之剂。处方:
当归15克川芎6克藏红花3克桑寄生15克紫丹参15克
青木香4.5克炒白术9克茯苓12克 西砂仁6克(冲)
炒苡仁12克 甘草梢3克 生三七粉4.5克(分次词服)
除服上方外,用食盐拌入茴香、木香少许同炒热,淬清酒,用纱布包好,以之热熨两手患部,每日数次。
三诊:服上方又十剂,兼外用热熨法,内外配合,两臂脂瘤大者变小,小者渐散,扪之已不楞手,皮肤光华泽润,脘腹胀痛轻减。纳增,眠佳,大便转黄,粘液亦止。脉细缓,舌苔淡红。再拟方调理:
上党参15克 炒白术12克 当归身12克 西砂仁6克 茯
苓12克 广木香2.4克 紫丹参6克 桑寄生12克 红饭
豆12克 炒苡仁12克 烧生姜2片 大红枣3枚
上方服十五剂,并续外用热熨法,脂瘤消失,胃病痊愈出院。嘱日后常服理中丸、归脾丸。三月后钡餐复查,溃疡未见波动。1973年相逢,身体健康病未复发。
[按]病本在脾。寒湿凝结,阳气不宣,气血郁滞,络脉不畅,故里则脘腹疼痛,运化失司,肠胃不调,表则肌肤筋咏不利,发为脂瘤。治疗始终以健运脾阳,祛化寒湿为主,又灵活巧妙地配合活血、行气、疏通筋脉之法,内外并治,使病得痊。
胆结石
鲁××,男,七十六岁,中医师。1955年7月。
初诊:平时喜啖辛辣厚味及烟酒等物,身体肥胖,湿盛痰多。月前,感精神倦怠,午后寒热往来,胁下痞痛拒按,不思饮食,面目苍黄浮肿,痰凝,胸闷,腹胀,口苦咽干,头眩欲呕。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夜间烦躁,难于入睡。时当夏令暑热,自服香薷饮、六合汤及大、小柴胡等方无效,遂住院治疗。诊断:胆道结石并感染,拟予手术治疗,又恐年老引起它变。
会诊时,症见脉弦数而滑,两关部尤硬劲挺指,舌红,苔黄厚而腻。系属暑热夹湿,邪滞三焦,胆胃失调,气机不利。拟方如下:
茵陈15克 藿香6克 炒枳实9克 陈皮6克 焦山查9克
炒谷芽9克 炒麦芽9克 醋法夏9克 滑石12克 佩兰
叶9克 炒黄连3克 竹茹9克 烧鸡金6克 金钱草18克
瓜蒌1枚
二诊:上方三剂后,寒热渐退,口苦咽干、头眩呕逆等状减轻。唯胸胁痞痛,腹胀未除,纳呆,痰凝,溺短便秘。
脉弦滑带数,两关仍硬,舌黄白相兼,厚腻未退。此暑热较化,阳明燥结、痰湿仍重。法当攻逐邪实,否则养痈贻累,后患无穷。处方。
茵陈15克 炒枳实9克(冲) 金钱草24克 元明粉9克
滑石12克 冲郁金9克 广木香3克 炒黄连3克 烧鸡
金6克 青礞石15克 通草3克 瓜蒌1枚(打)
三诊:患者因见方内有礞石,乃又自加服礞石滚痰丸一包。至夜半,腹中雷鸣,大便畅通,兼下云豆大褐色结石一枚。翌日会诊,察观结石,皆惊奇!自便通石下后,胸胁痞痛顿觉轻松,寒热退,腹胀消。续用下方调养清理。处方:
沙参0克 寸冬9克 金石斛9克 茯神15克 法夏9克
广陈皮6克 苡仁12克冲波蔻6克生扁豆9克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上方服三剂后,改用香砂六君汤调理而病愈出院。
[按]惠者虽年高症重邪实,乃取“留者攻之”遂“通”而痊愈。
放射病
杨××,男,四十二岁,某专区职工医院工作人员。
1970年4月。
初诊:患者在我省某专区职工医院任放射科工作十六年,平日体力强健,虽常在暗室中工作,而食眠均佳,未患过任何重病。自去冬以来,常感头眩神昏,夜寐不宁,失眠多梦,渐至胸闷气短,痰凝呕逆,面目及四肢皆现浮肿,两足尤甚。眼皮及手指有时发抖,溺短便溏,体重减轻。至今春已不能支持工作,经医院检查,血压偏低,兼有贫血现象,白血球低至2800——3000,血红球300Z——320万,血小板7万,血色素8克。曾用过大量维生素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钙等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至今夏浮肿胸闷加剧,起床则头眩,呕吐痰延,食欲不振.夜卧烦躁,乃专程来昆进住我院治疗。脉象濡滑沉细,舌白腻,苔润滑。此乃心阳不足,脾肾两虚,湿滞中焦,痰凝胸痹。
治法拟分三步,先宣胸豁痰,理肺止呕;继可温脾健运,消肿利尿,最后养心固肾,益气补血。拟方如下:
全瓜萎1枚 薤白9克 法半夏9克 桂枝木9克 广陈
皮6克茯苓12克细枳实9克 净秫米12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患者胸膈渐感宽畅,气短痰凝有所减轻。夜卧未宁,起床仍感头眩欲呕,眼睑四肢尚有轻度浮肿,手指及双目不时颤抖。便溏薄,溺短。饮食不思,精神倦怠,行动迟缓。此胸痹较舒,痰凝渐化,湿滞中焦日久脾失健运,水湿有泛滥之虞,脉濡滑而缓,唇白舌润,苔淡薄。拟采第二步疗法,,以温脾健运利水消肿。处方: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炒白术1 2克茯苓24克砂仁6克
(冲) 法半夏9克 桂枝木9克 猪苓9克 泽泻6克
川干姜9克 大枣5枚
三诊:患者连服上方六剂后,小便渐利,大便溏薄已少,面部浮肿有明显消退,能进少量饮食。可以起床缓步行走,虽数百步亦不觉头眩。呕逆已止,只夜间睡卧多梦。脉濡缓,舌白润。此病久心肾阳虚,心神不宁,续用下方调理: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 茯神15克 枣仁16克
(炒) 炙远志6克 法夏9克 砂仁6克(冲) 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莲子lsE(去心) 大枣3枚
四诊:患者住院月余,又将上方连服十余剂,病情日趋好转,面目四肢浮肿消退。小便清长,大便微溏,日一行。
食量增加,夜梦已少,能静卧。肤色转红润,体力精神渐好,虽日行数里亦不觉头目昏眩。咏调和,舌红润。拟用第三步疗法,养心固肾,益气补血。处方;
上党参18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茯神15克 当归
身15克 白术12克 果杞15克 西砂仁6克 生黄芪15克
炙甘草3克 莲子15克(去心) 生姜2片 大枣3枚 桂圆
10枚(去壳)
上方服二十余剂,病愈出院。
[姚按]放射病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种职业病,祖国医学文献,没有这种记载。余在诊治时,只依据患者之临床体征如脉、舌、色等证状。由于患者在暗室中工作多年,阳虚体弱,肺气不宣,有胸痹证状,兼之脾弱胃寒、湿邪凝滞,故常呕吐头眩。日久未愈,食少眠差,引起面目浮肿,精神萎顿。根据辨证施冶,给予对证治疗,取得初步疗效,还不能肯定对本病有确切疗效,观提出来,仅供参考。
阴虚络燥——紫斑
周××,女,五岁,住昆明市某医院。
初诊:患儿发热潮烧二月不退,已住院月余。咳嗽,口鼻衄血,烦躁思饮。大便稀溏,色黑。发现紫斑,以胸背较多,时叫腹痛,病情日渐严重。1960年8月,医院给予输血补液,并邀余会诊。诊脉虚数无力,舌质红降,苔淡黄少津。此系阴虚络燥,血热妄行,而脾弱肝旺肺燥,正虚邪盛。治宜凉血养阴,清热化燥,调肝健脾,舒络益气。处方:
白元参6克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沙参6克 广桔络6克
白茅根12克 赤芍6克 侧柏叶6克 紫草茸4.5克 苡
仁9克 甘草3克 莲子9克 棕炭6克 桑叶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患儿发热较退,口鼻衄血渐止,腹中疼痛轻减,微烦思饮。咳少,溺赤,大便黄褐。紫斑渐消。舌红绛,苔薄黄,脉细数。此血热较化,阴虚肺燥,络脉瘀滞,肝脾未调,续拟下方:
细生地12克 元参9克 麦冬9克 藏红花2.1克 赤芍6克
丹皮4.5克 白茅根0克 紫草3克 桔络6克 冬桑叶6克
莲子12克 藕节3个
三诊:上方服三剂,腹痛消失,大便转黄,溺清,热退衄止,咳稀、烦渴已除。能进食,自呼身痒,紫斑靥散。此血热清化,络脉瘀滞渐散,肝脾调和。脉细徽弦,舌红润有津。续拟下方:
细生地9克 连召6克生淮药9克赤茯苓9克苡仁9克
广桔络6克 金银花6克 绿豆6克 生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进五剂,诸症全消。脉和舌润,食眠均佳,正气汤复。再以下方巩固数剂,痊愈出院。处方:
生地9克 麦冬9克 淮药9克 苡仁9克 茯苓9克 绿
豆9克(冲) 杭芍9克 桔络6克 生甘草3克 丝瓜
络4.5克杷叶2片
[姚按]本案是阴虚络燥,血热妄行导致的小儿紫斑,我采取一面凉血养阴、清热化燥,一面调肝健脾,舒络益气,兼加止血药如白茅根、紫草茸、侧柏叶、红花及棕炭之搦,使病症逐步由稳定而趋向痊愈。
湿毒窜络——紫斑
张××,男,二十八岁,人民解放军战士。1969年5月。
初诊:周身发现散在性紫斑,膝以下斑点密布,日晡足心潮热,遍体骚痒,夜间烦躁尤甚,头昏体困。行走时两足酸胀疼痛无力,且有轻度浮肿。经治疗无效,渐至需人搀扶。面色萎黄,饮食尚可,便秘,溺赤。脉象沉弦而数,舌质紫红,苔黄。症属脾虚血燥,风热湿毒伤络,血不归经,窜于肌表。法当凉血祛风,除湿通络,清热解毒。处方:
苦参9克 防己6克 秦艽12克 粉丹皮6克 赤芍药9克
川红花4.5克 紫草茸6克 金银花9克 广蛇床e克地
夫子9克生甘草3克
外用绣防风二两煎汤早晚薰洗。
二诊:上方连续服八剂,周身散在性紫斑渐散,但两膝下斑点仍密,骚痒未止,它症如前。续用原方,量加重,
细生地15克 木防己6克 细秦艽12克 桑枝15克 苦参
9克 粉丹皮6克 赤芍药9克 木通9克 金银花9克
广连翘9克 川红花4.5克 紫草茸9克 通草3克 丝瓜
络9克 海风藤9克 浙贝母9克(冲) 牛夕9克
外治法同前。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紫斑逐渐稀少,骚痒、潮热、疼痛、浮肿亦渐消失。能单独活动,行走数公里不感疲乏,夜可安卧。饮食增加,面色转润。大便畅通,溺色清淡。脉现缓和,舌苔薄润。此内伏风热湿毒渐化,络脉气机疏通。
续为拟凉血清络,化湿解毒之方常服。
细生地12克 淮山药12克 云茯苓12克 粉丹皮6克 川红
花4.5克 金银花6克 紫地丁9克 生苡仁12克 生甘
草3克冲绿豆9克丝瓜络9克
七一年来信,经服上方三十余剂,病症痊愈。
[按]因风热湿毒浸瑶血络,发为紫斑,治用凉血苦寒解毒寓轻淡清通法。
阻塞性脉管炎
赵××,男,五十三岁,工程技术人员。1968年7月。
初诊:患者平素热爱体育锻炼,经常参加球类比赛。发病前因足部外伤,继则双下肢脉管发炎,色紫红,肿胀疼痛,行动困难。西医诊断:阻塞性脉管炎。言须“截肢”始有希望,而患者拒作手术。遂改服中药附片、姜、桂、及注射川乌、红花等药,症状有增无减,体虚乏力,转余诊治。
脉象六部皆涩,舌红、苔薄腻。症属肝脾肾经不足,风湿凝滞,气不行血,瘀血阻络,经脉损伤。处方:
生口芪15克 当归尾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茯苓15克 紫丹参15克 怀牛夕9克 川红花3克 忍冬藤12克 伸筋草15克
桑枝木15克生苡仁15克红饭豆15克豨莶草9克
千年健9克 生三七3克(冲细调服)
上方连服数十剂后,症情大减,患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后即行动自如,恢复工作。
[按]“脉管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之“脱疽”,本书共三例。此案赵××为“阻塞性脉管炎”,另二案王××及苏××为“血栓性脉管炎”。
(见下页)姚老医师辨证:王案特.占’是热胜于湿,苏案特点是湿胜于热,本案特点是气不行血。
王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消瘀,兼化湿邪。苏案采用祛湿舒筋,活血化热。本案采用助气行血,去瘀除湿,强健筋络。
可见“病同症异”,治则及方药,应灵活变化。
血栓性脉管炎(一)
王××,男,三十五岁,解放军。1968年。
初诊:病经数年,双下肢筋脉曲张变形,红肿疼痛,兼弥漫隐疹,行动困难,便秘溺赤。诊断:血栓性脉管炎。后因治疗无效,约余会诊。脉象弦数有力,舌红,尖赤,苔黄。是属血燥阴虚,风热湿毒滞塞,下肢筋脉受损,瘀血不化,热胜于湿。拟用下方:
细生地15克赤芍药9克土茯苓15克金银花9克忍冬
藤12克焦黄柏3克 木通9克 桑枝木15克 当归尾12克 藏红花3克 紫草茸6克生甘草3克芦根15克苡仁15克 生三七3克(冲细调服)
上方嘱患者在病情无其它变化时连续服用。约服二十剂后,脉转调和,舌赤苔黄退净,患处红肿疼痛及隐疹诸症皆消失。
按语见前案。
血栓性脉管炎(二)
苏××,男,约三十岁,某县缝纫工。1970年夏。
初诊:患者病经三年,症见双下肢足面青紫,筋脉肿胀,疼痛不止。每当气候炎热,病情加剧。曾经数医院中西医诊断治疗,及自服草药,也曾注射针水,均无明显效果。
据西医诊断:血栓性脉管炎。脉象细而濡滞,舌红苔腻,中医辨症:此属肝肾失调,下肢湿热不化,湿胜予热,筋脉气血受损。拟用下方:
霜苍术6克怀牛夕9克 焦黄柏4.5克 当归尾12克 云茯苓15克 桑枝木15克 青木香4.5克 稀莶草9克 伸筋草12克 甘草梢3克 生苡仁15克
红饭豆15克(冲) 生
三七3克(冲细词服)
嘱患者每剂服三、四煎后,用药渣熬汤,薰洗双足患部。
上方连服十五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疼痛肿胀消失。随嘱其保存此方,经常配服,巩固疗效。
belongs to SAFA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