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以下圖書只作自學研究自途

中醫學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95至卷297-癫狂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五

癫狂门

    黄帝素问

     通评虚实论

  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己;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注 脉搏大者,气盛于外;小坚急者,气泄于下。】

     奇病论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注 有所大惊,则气暴上而不下。夫精以养胎而精气并居,母受惊而气上,则子之精气亦逆,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注 语言善恶不避亲疏者,神乱而谵语也。】

     阳明脉解篇

  帝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注 四肢为诸阳之木,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矣。盖阳盛则升,四旁俱盛,故能升高。】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注 阳明之气主肌肉,故热盛于身,身热故弃衣而走也。盖热在外,故不欲衣。】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注 胃络上通于心,阳盛则心神昏乱,故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如热盛于胃,则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盖四肢禀气于胃故也。】

     厥论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注 癫狂走呼,妄言妄见,阳明之脉病也。经气厥逆,故腹满。胃不和,故不得卧。阳明乃燥热之经,其经气上出于面,故面赤而热。】

     气交变大论

  岁火太过,上临少阴少阳,病反谵妄狂越。
  【注 上临少阴少阳,火气更甚,谵妄狂越,热极也。】
  肾脉急甚为骨癫疾。
   【注 肾为阴脏而主骨,阴寒太甚,故为骨癫疾。】

     五常政大论

  赫曦之纪,其病笑狂妄。
   【注 心气实则笑不休狂妄,皆火热之为病也】

     宣明五气论

  邪入于阳则狂,搏阳则为癫疾。

     阴阳类论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癫疾为狂。
   【注 皆交至者,二阴二阳之经气交并而上至于阳明。病在肾者,谓肾气病而精液少,其虚气反上奔也。病气传于阳明,是以骂詈妄行,癫疾为狂。】

     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注 阳盛则狂。阳盛而自为病,故曰并乃狂。】

     至真要大论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注 火者,少阳包络之相火也。】

     脉解篇

  太阳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 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
   【注 狂巅疾者,乃阳气尽甚于上,而阴气从之于下,不得与阳气相和,下虚上实,故使狂巅疾也。】
  阳明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注 阴阳复争者,谓阴阳之气上下相薄,而复交争于外内也。阴阳之气外并于阳,则阳盛而为病矣。阳盛,故使之乘高而歌,弃衣而走也。】

     气厥论

  肝移寒于心,狂鬲中。
   【注 肝为阳脏而木火主气,阳并于阳,故狂。心居膈上,肝处膈下,母子之气上下相通,肝邪上移于心,留于心下,故为鬲中。】

     调经论

  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注 血并于阴则阴盛而血实,心主血脉,故阴盛则惊。气并于阳,则阳盛而气实,阳盛则发狂也。】

     病能论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则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生铁落者,下气疾也。
  【注 巨阳者心之标阳,少阳者肝之表气,皆不动者也。夫阳明乃胃之悍气,故独动而不休。今不动之气反动而大疾,故使人怒狂。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毛脉合精,行气于腑,是食入于阴而长气于阳也。今肝心之气上逆,以致巨阳少阳之动大疾,故夺其食,则阴气衰而阳动息矣。】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肺脉急甚为癫疾。
   【注 肺主清金而畏寒,寒甚则为癫疾,所谓重阴则癫也。】

     本神篇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注 喜乐,心之情也。如喜乐无极则伤肺脏之魄,魄伤则狂。意者心之发,盖喜乐无极,则神亦惮散而不存矣。肺主皮毛,故人皮革焦。】

     经脉篇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注 阳明者午也,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善呻者,阳气郁而欲伸出之。数欠者,阳欲引而上也。颜黑者,阴气加于上也。病至者,病气而至于经脉也。阳明之脉病,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胃络上通于心,故心欲动,阴阳相薄,故欲独闭户牖而居。阳盛则四肢实,实则登高而歌。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阳明之脉下膈属胃络脾,故贲响腹胀。】
  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痫疾。
   【注 阳气者柔则养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则为痔。经络沉以内薄,则为疟。厥逆于下,则为癫为狂。】

     癫狂篇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注 太阴之气主约束,目外角为锐眦,内角为内眦者,乃太阴之气主乎外内之目眦也。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上为外眦,下为内眦者,乃太阳阳明之气,主于上下之目眦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注 齿者骨之余,分肉属骨,是以骨癫疾者,顑齿诸分肉皆满。骨居者,骨肉不相亲也。汗出烦悗者,病在足少阴肾而上及于手少阴心也。呕多沃沫,太阴阳明之气上脱也。气下泄,少阴之气下泄也。阴阳上下离脱,故为不治。】
  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注 阴盛者癫,阳盛者狂。疾发如狂者,阴阳之气并伤,故死不治。】

    扁鹊难经

     辨狂癫证

  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癫

  五藏篇曰: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痰饮篇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中藏经 【汉 华佗】

     癫狂

  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阳之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反在其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寤而不寐者,有不能言而声昧者,各各不同,皆生于六腑也。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济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乐喜好勿违背,亦不可强抑之也。如此从随,则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无不愈耳。
  心风之状,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语言狂妄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青白黄黑赤,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心绝者不可救,过五日即死矣。

    脉诀 【晋 王叔和】

     狂妄之脉

  心脉歌曰: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紧脉歌曰: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源。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杂病生死歌曰:恍惚之病定癫狂,其脉实牢保安吉。寸关尺部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癫狂证治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业,颇习经方,名医要治,备闻之矣。自谓风眩多途,诸家未能必验,至于此术,鄙意偏所究也,少来用之,百无遗策。今年将衰暮,恐奄忽不追,故显明论论以贻于后云尔。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则一。此方疗治,万无不愈,但恐证候不审,或致差违。大都忌食十二属肉。而贲豚为患,发多气急,气急则死不可救。故此一汤是轻重之宜,勿因此便谓非患所治。风眩汤散丸煎,凡有十方。凡人初发,宜急与续命汤也。困急时但度灸穴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灸法次列于后。余业之以来三十余年,所救活者数十百人,无不瘥矣。后人能晓得此方,幸勿参以余术焉。
  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或是蜚虫精灵,手乱目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之。凡占风之家,亦以风为鬼断。
  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癫。
  夫历节风着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古今以来,无问贵贱,往往苦之。此是风之毒害者也,治之虽有汤药,而并不及松膏、松节酒。若羁旅家贫,不可急办者,宜服诸汤,犹胜不治,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
  凡发狂则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皆须备诸火灸,乃得永瘥耳。若或悲泣呻吟者,此为邪非狂,自依邪方治之。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传即为癫狂;邪入于阴,传则为痛喑。阳入于阴病静,阴入于阳病怒。
  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汤心,呕咳吐逆,狂语,汗出如珠,身体厥冷,其脉当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黑者,此是水克火,为大逆,十死不治。
  言音喘急,短气好唾,此为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实则热,热则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而赤口张,饮无时度。此热伤肺,肺化为血,不治,若面赤而鼻不敧,可治也。
  伤寒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之,但以猪苓散一方寸匕服之,当逼与新汲水一升若二升,强饮之,令以指刺喉中吐之,病随手愈。若不能吐者,勿强与水,水停则结心下也,当更以余药吐之。

    活人书 【宋 朱肱】

     伤寒发狂

  此名阳毒也。伤寒病若阳气独盛,阴气暴绝,必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锦文,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或滑促,宜用酸苦之药,令阴气复而大汗解矣。葶苈苦酒汤、阳毒升麻汤、大黄散、栀子仁汤、黑奴丸,可选而用之。太阳病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硬满,下血乃愈。
  发狂有二证,阳毒发狂,蓄血如狂,其外证与脉皆不同。病人烦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脉实,潮热独语,如见鬼状,此阳毒也。病人无表证,不发寒热,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入咽,其脉微而沉,小腹硬满,小便反利,大便必黑,身黄发狂,此血证谛也。大抵伤寒当汗不汗,热蓄在里,热化为血,其人喜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肉争,甚者抵当汤、抵当丸,轻者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须取尽黑物为效。又有火邪发惊狂者,医以火于卧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其人亡阳,烦躁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狂越

  狂者,狂乱而无正定。越者,乖越礼法而失常也。夫外清而内浊,动乱参差,火之体;静顺清朗,准则信平,水之体。由是肾水主志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或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则《素问》之说不同也。经注曰: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喜为心志,故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怒为肝志,火实制金不能平木,故肝实则多怒而为狂。况五志所发皆为热,故狂者五志间发,但怒多尔。凡热于中则多干阳明胃经。经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言。又曰:阳明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或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骂詈不避亲疏。又经曰:热中消中,皆富贵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性缓心和人不可服此二者。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盖服膏粱芳草石药,则热气坚劲疾利而为热中消中,发为癫狂之疾。夫岂癫为重阴者欤?

     骂詈

  言为心之声也。骂詈,言之恶也。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水者内清明而外不彰,器之方员,物之气味,五臭五色,从而不违,静顺信平,润下而善利万物,涤洗浊秽以清净,故上善若水。水火相反,则下愚如火也。火者外明耀而内烦浊,燔焫万物,为赤为热,为苦为焦,以从其已,躁乱参差,炎上而烈害万物,熏燎鲜明以为昏昧。水生于金而复润母燥,火生于木而反害母形。故《易》曰:润万物者莫过乎水。又言离火为戈兵。故火上有水制之,则为既济。水在火下,不能制火,为未济也。是知水善火恶。而今病阳盛阴虚,则水弱火强,制金不能平木,而善去恶发,骂詈不避亲疏,喜笑恚怒而狂,本火热之所生也。平人怒骂亦同。或本心喜而无怒,以为戏弄之骂,亦心火之用也。故怒骂者亦兼心喜骂于人也;怒而恶发可嗔者,内心喜欲怒于人也。
  伤寒发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三一承气汤加当归、姜枣,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候微缓,以三圣散吐之;后用凉膈散、洗心散、黄连解毒汤调之。讝妄发狂,逾垣上屋,赴井投河,皆为阳热极甚,用三一承气合解毒下之。惊悸癫狂,三一承气汤。发狂极甚,投河入井者,三下不通,不可下攻,便当涌之以瓜蒂散,吐出痰涎宿物,一扫而愈;后以甘露饮之类调之。

    明理论 【金 成无己】

     伤寒发狂

  伤寒发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谓其不宁也。《难经》曰:狂之始发也,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阳盛致然。《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脉留薄疾,并乃狂也。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喑。《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脉经》曰: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病源》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即诸经之狂为阳盛也明矣。又阳明之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其所上之处,皆非素所能者,是谓阳邪并于阳明也。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脏,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伤寒至于发狂,为邪热至极也,非大吐下则不能已。又有热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经曰:热入膀胱,其人如狂。谓之如狂,则未至于狂,但卧起不安尔。其或狂言,目反直视,又为肾之绝;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又为失志,死。若此则殆非药石之所及,是为真病焉。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狂言谵语郑声辩

  狂言者,大开目,与人语,语所未尝见之事,即为狂言也。谵语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见常行之事,即为谵语也。郑声者,声战无力,不相接续,造字出于喉中,即郑声也。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癫狂

  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亦有中邪而成此疾者,则以治邪法治之。《原病式》所论尤精,盖为世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是也。大概是热。
  癫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见,经年不愈,心经有损,是为真病。如心经蓄热,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下痰宁志;若癫哭呻吟,为邪所凭,非狂也,烧蚕纸,酒水下方寸匕。
  风癫引胁痛,发则耳鸣,用天门冬去心,日干作末,酒服方寸匕。
  癫证,春治之,入夏自安,宜助心气之药。
  阳虚阴实则癫,阴虚阳实则狂。狂病宜大吐下则除之。

     活套

  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郁而成痰,故为癫痫狂妄之证,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为狂为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于心者为癫为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于肺者为痫为癫,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思伤于脾者为痫为癫为狂,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伤于肾者为癫为痫,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于胆者为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于心胞者为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论癫狂

  《内经》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又曰: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是盖得之于阳气太盛,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而为之耳。此为癫狂之候也。曰癫曰狂,分而言之,亦有异乎?《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则喜属于心,而怒属于肝,乃二脏相火有余之证。《难经》阴阳之说,恐非理也。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狂宜乎下,癫则宜乎安神养血,兼降痰火。虽然,此二证者,若神脱而目瞪如愚痴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或问《内经》有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不食数日而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素所能也。素非所能,因病而不食,反能登非常之处,岂有是哉?曰:《难经》有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又曰:癫多喜而狂多怒。所谓重阳者,三部阴阳脉皆洪盛而牢,故病强健而有力,故名曰狂;谓重阴者,三部阴阳脉皆沉伏而细,故病罢倦而无力,故名曰癫。尝见东阳楼氏一少年病狂,一日天风大作,忽飞上于邑东之塔巅,且歌且哭。其塔实无容步之阶,众皆以为怪。予思龙乃纯阳之物,伏蛰于海内,其身止有鳞甲,且无羽翼,遇阳气升腾之日,则借风云之势而能飞腾,即此义也。奚足为怪哉?

     脉法

  脉大坚疾者癫狂,沉数为痰热。大滑者自已,沉小急疾者死,虚而弦急者死。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入脏则死,入腑则愈。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癫狂

  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不省人事,目瞪不瞬,妄言叫骂,甚则逾垣上屋,裸体打人。当治痰宁心,宜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珍珠末,杂青州白丸子末,浓姜汤调下,吞十四丸;滑石六一汤加珍珠末,白汤调下。
  有病癫人专服四七汤而愈。盖痰迷为癫,气结为痰故也。如健忘,如惊悸,如怔忡五痫,亦宜用此。如癫狂不定,非轻剂所能愈者,宜太乙膏及抱胆丸。

     心风

  心风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无语,时或错乱,有癫之意,不如癫之甚,亦痰气所为也,宜星香散加石菖蒲、人参各半钱,下寿星丸。
  有心经蕴热,发作不常,时烦躁,鼻眼有热气,不能自由,有类心风,稍定复作,参苏饮加石菖蒲一钱。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狂癫辨论

  狂谓妄言妄走也,癫谓僵仆不省也,各自一证。今以狂入脾部,癫入肺部。然经有言狂癫疾者,有言狂互引癫者,又言癫疾为狂者,此则又皆狂癫兼病。今病有妄言妄走,顷时前后僵仆之类,有僵仆后妄见鬼神,半日方已之类,是以癫狂兼病者也。
  狂之为病少卧,少卧则卫独行,阳不行阴,故阳盛阴虚,令昏其神。得睡则卫得入于阴,而阴得卫填不虚,阳无卫助不盛,故阴阳均平而愈矣。
  狂邪癫痫,不欲眠卧,自贤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五脏,下心气,用白雄鸡一只煮熟,五味调和,作羹粥食之。
  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此悲哀伤魂而狂,当温药补魂之阳,仲景方以地黄汤、本事惊气丸之类即是也。
  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以喜乐伤魄而狂,当用凉药补魄之阴,辰砂、郁金、白矾之类是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癫属喜怒无常

  《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余之地。但喜则气散,毕竟谋为不遂郁结不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窍者,叶氏清心丸、金箔镇心丸、朱砂安神丸。心风癫者,牛黄清心丸、追风祛痰丸,虚者加紫河车一具为糊。怒伤肝者,宁神导痰汤、泻清丸、当归龙荟丸。因惊者,抱胆丸、惊气丸。丹溪云:五志之火,郁而成痰,为癫为狂,宜以人事制之。如喜伤心者,以怒解之,以恐胜之;忧伤肺者,以喜胜之,以怒解之。

     狂属膏粱积热

  阳明发狂,见伤寒杂证,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大便闭者,凉膈散加大黄下之。
  膏粱醉饱后发狂者,止用盐汤吐痰即愈,或小调中汤。
  服芳草石药,热气慓悍发狂者,三黄石膏汤加黄连、甘草、青黛、板蓝根,或紫金锭。

     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难经》云: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河间以癫狂一也,皆属痰火。重阴之说非也。但世有发狂一番,妄言妄语,而不成久癫者;又有痴迷颠倒,纵久而不发狂者。故河间合一于前,《难经》分析于后。

     治法

  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癫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则僵仆直视,心常不乐。此阴虚血少,心火不宁,大调中汤主之。不时晕倒者,滋阴宁神汤;言语失伦者,定志丸;悲哭呻吟者,烧蚕退、故纸,酒调二钱,蓖麻仁煎汤常服,可以断根。
  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此心火独盛,阳气有余,神不守舍,痰火壅成使然,小调中汤、三黄丸、控涎丹、单苦参丸。狂则专于下痰降火,癫则兼乎安神养血。经年心经有损者不治。
  视听言动俱妄者,谓之邪祟。甚则能言平生未见闻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气血虚极,神光不足,或挟痰火壅盛,神昏不定,非真有妖邪鬼祟。大概内服伤寒瘟疫条中人中黄丸,照依气血痰汤药为使;或单人中黄服亦好;或单石菖蒲末,猪心血为丸服亦可。有妇人夜梦鬼来交者,定志丸料加赤小豆,水煎服。有妇人月水崩漏过多,血气迷心,或产后恶露上冲,而言语错乱,神志不守者,此血虚神耗也,宜宁神膏,但亦不可纯服补心敛神药。血热者,小柴胡汤加生姜、生地煎服,百余贴即安。血迷心胞,逾墙上屋,歌唱无时者,逍遥散加远志、桃仁、红花、苏木。服后病退,用平胃散,少用厚朴,倍加苍朮、升麻,常服以绝病根。又男子挟瘀血者,陶氏当归活血汤。有卒中尸恶,吐利如霍乱状,或狂谵如醉人,事起心先知其肇,或已死口噤不开者,急用伤寒门追魂汤灌之即醒,外用辟邪丹灌鼻法。

     伤寒发狂

  发狂者,热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昏不定,言动急速,妄辨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墙上屋,不饥不卧,皆因汗下失宜,阳气亢极,阴气暴虚,非大吐下不止。伤寒四五日身热烦躁,不得汗发狂者,表里俱热,三黄石膏汤、双解散。伤寒六七日壮热,胸满便秘,脉实数发狂者,大承气汤加黄连。阳毒暴盛发狂,多干呕,面赤发斑,咽痛,下利黄赤,壮热而不得汗者,葶苈苦酒汤。咽痛吐脓血者,阳毒升麻汤。潮热甚者,栀子仁汤。潮热大便闭者,升麻葛根汤加大黄,或三黄汤。发斑不可下者,草龙胆一味,水煎服。狂走者瓜蒂散吐痰。时行热毒发狂者,黑奴丸,通用水渍法、火劫法、王氏元明粉。凡发狂见阳证阳脉者顺,见阴证阴脉及舌卷囊缩者即死。

     如狂

  有阴盛发躁,欲坐井地如狂者;有火邪,惊惕不安如狂者。然如狂有三证,与阳毒如狂相似,故举言之。
  如狂属瘀血者,脉沉实,多漱水不咽,有无表证,但血蓄下焦,小便自利如狂者;有无表里证,脉数善饥不大便如狂者;有太阳初证,热结下焦如狂者,血自下者即愈。如外未解者桂枝汤、陶氏桂苓饮;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桃仁承气汤;挟血传心脾者,当归活血汤。有太阴身黄,溺濇如狂者,五苓散。此皆如狂,但睡中或欲起行,错言妄语,犹知谏阻,尚可制御,非若发狂势凶,莫能御也。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癫狂有同异之分

  癫狂之病,总为心火所乘,神不守舍,一言尽矣。癫者至高也,火性炎上,正如经云阳气太上则狂癫,狂则孔子所谓狂狷者之狂也。《灵枢经》曰:狂病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故曰狂者进取,志大而言大者也。前谓狂言如有所见,斯得之矣。盖心火暴炽,言语善恶,不避亲疏,此神明之乱也,此之所谓狂也。盖谓火炽之甚,阳气太上,则病人亦乘阳火之上炎,故弃衣而登高,由狂而又癫,此则圣人命名之义而有同中之异耳。

     癫痫辨混同之误

  古方每以癫痫并治出方,乃大误也。盖癫为心病而属实者多,痫为五脏兼病而属虚者多。盖因《灵枢》云:癫痫瘈瘲,不知所苦,后人不察,遂认为一证。殊不知《灵枢》癫痫自以两证而言。不知所苦,皆言不能自知其病之所苦也。《玉机微义》始分别之,而亦未尝白《灵枢》之旨也。

     治法当分

  登高弃衣,引重致远者为癫,乃痰火亢炽之甚而然,治宜降下之剂,滚痰丸之属是也。
  自高辨智,妄语狂言,神明失守为狂,治宜镇心安神,清上之剂,牛黄朱砂丸之属是也。

     心风证治

  心风病,诸书鲜有载之,而多附癫痫门,混同论治。心风虽出于世俗之称,深中病情,诚为切当。古人谓风善行而数变,风痹为不仁。此曰心风者,非若外风入中,甚言其变常无定,恍惚不仁,而心之病诚若风之魔也。此皆七情五志,久逆所生,而与癫痫则又不同矣。癫狂痫证主于火炽,风痰之盛,涎及于心,属实者多。心风则由七情五志,久逆不遂,戴人所谓肝屡谋,胆屡不决,屈无所申,怒无所泄,心之官则思,甚则心血日涸,脾液不行,痰迷心窍,则成心风,属虚者多。治法须以七情相胜,五志遂心,养血豁痰,引神归舍,标本兼治,此疾可愈矣。至若混同癫痫攻治,是谓虚虚而速其死也,噫!
  心风初作,多属虚候。何则?思虑伤脾,则谷气寖少,血液日亏,则心神漫散,神不守舍,卒成心风,故知其始皆属虚也,归脾汤、养心汤、定志丸之类。至于病久,则心志变而美恶不知,无思无虑,饮食如故,杀
  气颇增,病根已固。郁痰不解者,可用子和法治之,随证调理,无不愈也。

     贵贱系难易

  心风病,贵者为难。膏粱素积,耗散良多,一经病作,则正气虚而邪气盛,所以难。贱者为易。素甘淡薄,禀受颇厚,虽是病此,则正气实而邪气轻,所以易。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总论

  《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癫狂者,有言癫痫者,有言风痫者,有言惊痫者,有分癫痫为二门者,迄无定论。究其独言癫者,祖《素问》也;言癫痫,言癫狂者,祖《灵枢》也。要之癫痫狂,大相径庭,非名殊而实一之谓也。《灵枢》虽编癫狂为一门,而形证两具,取治异途,较之于痫,又不侔矣。徐嗣伯曰:大人曰癫,小儿曰痫。亦不然也。《素问》谓癫为母腹中受惊所致,今乃曰小儿无癫可乎?痫病大人每每有之,妇人尤多。今据经文分辨于后。
  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呼心风,此志愿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
  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宁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能,或与人语所未尝见之事,如有邪依附者是也。
  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瘈瘲抽掣,目上视,或口眼喎斜,或口作六畜之声。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六

癫狂门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论证

  癫狂之病,病本不同。狂病之来,狂妄以渐而经久难已;癫病之至,忽然僵仆,而时作时止。狂病常醒,多怒而暴;癫病常昏,多倦而静。由此观之,则其阴阳寒热,自有冰炭之异。故《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义可知也。后世诸家有谓癫狂之病,大概是热,此则未必然也。此其形气脉气,亦自有据,不可不辨察阴阳分而治之。
  癫,即痫也,观《内经》所言癫证甚详,而痫则无辨,即此可知。后世有癫痫、风痫、风癫等名,所指不一,则徒滋惑乱,不必然也。又如《别录》所载五痫,曰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可见癫痫无二,而诸家于癫证之外,又有痫证,诚属牵强,无足凭也。又《千金方》有风痫、惊痫、食痫及阴痫、阳痫之说,皆所当辨。

     论治

  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木火合邪,是诚东方实证也。此其邪乘于心则为神魂不守,邪乘于胃则为暴横刚强,故治此者当以洽火为先,而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若止因火邪而无胀闭热结者,但当清火,宜抽薪饮、黄连解毒汤、三补丸之类主之。若水不制火,而兼心肾微虚者,宜朱砂安神丸,或服蛮煎、二阴煎主之。若阳明火盛者,宜白虎汤、玉泉散之类主之。若心脾受热,叫骂失常而微兼闭结者,宜清心汤、凉膈散、三黄丸、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若因火致痰者,宜清膈饮、抱龙丸、生铁落饮主之,甚者宜滚痰丸。若三焦邪实热甚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若痰饮壅闭,气道不通者,必须先用吐法,并当清其饮食。此治狂之要也。
  癫病多由痰起。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故发则旋晕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腰脊强直,食顷乃苏。此其倏病倏已者,正由气之倏逆倏顺也。故治此者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者而先治之。若火之有无,又当审其脉证而兼为之治也。气滞者,宜排气饮、大和中饮、四磨饮,或牛黄丸、苏合丸、集成润下丸之类主之。痰盛者,宜清膈饮、六安煎、二陈汤、橘皮半夏汤,或抱龙丸、朱砂滚涎丸之类主之。兼痰兼火者,宜清膈饮、朱砂安神丸、丹溪润下丸之类主之。痰逆气滞之甚者,必用吐法,吐后随证调理之。
  癫痫证无火者多。若无火邪,不得妄用凉药,恐伤脾气以致变生他证。且复有阴盛阳衰,及气血暴脱而绝无痰火气逆等病者,则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等汤,或干姜、桂、附之类,皆所必用,不得谓癫痫尽属实邪,而概禁补剂也。若真阴大损,气不归根,而时作时止,昏沉难愈者,必用紫河车丸,方可奏效。其有虚中挟实,微兼痰火不清而病久不愈者,集验龙脑安神丸,最得其宜,随证增减,可为法也。
  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万怪,无所不至,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但察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然此证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凡此诸证,若以大惊猝恐,一时偶伤心胆,而致失神昏乱者,此当以速扶正气为主,宜七福饮,或大补元煎主之。
  小儿无狂证,惟病癫者常有之。凡小儿之病,有从胎气而得者,有从产后受惊而得者。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肝胆夺气,而神不守舍,舍空则正气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乱之。故治小儿之惊痫,必先审正气,然后察其病邪,酌宜治之。诸法俱载小儿门。
  愚按《千金方》论小儿风惊食三痫,陈无择论痫病由于三因之说,虽若切当,然风寒外感自有表证,饮食内伤自有里证,俱未必乱神若此。而癫痫为病,则忽尔昏厥,此其病则专在心经,以及肝胆二脏,又非风寒饮食所能顿病若此者。且风痫之义,本以木邪所属为言,亦非外感之谓。即有外感,或有饮食,亦无非因惊因恐相兼为病耳。若以三因并列之,则有未必然也。

     伤寒发狂

  伤寒发狂,本阳明实热之病。然复有如狂证者,虽似狂而实非狂,此中虚实相反,最宜详辨,不可忽也。凡实热之狂,本属阳明。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邪传入胃腑,热结不解,因而发狂。《内经》阳明脉解篇曰: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其恶火者,热甚则恶火也。其恶人者,以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也。其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数日不食,或逾垣上屋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其弃衣而走者,以热甚于身也。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以阳盛为邪也。又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又曰:邪入于阳则狂。是皆以阳明热邪上乘心肺,故令神志昏乱若此。此阳狂也。然伤寒病至发狂,是为邪热已极,使非峻逐火邪则不能已。故但察其大便鞕结,或腹满而坚,有可攻之证,则宜以大小承气,或凉膈散、六一顺气汤之类下之可也。如无胀满实坚等证,而惟胃火致然者,则但以白虎汤、抽薪饮之类泄去火邪,其病自愈。
  如狂证本非实热发狂,其证亦有轻重。如仲景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又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其血乃愈,抵当汤主之。按此二条以太阳热邪不解,随经入腑,但未至发狂,故曰如狂。此以热搏血分,蓄聚下焦,故宜下也。
  近见伤寒家则别有如狂之证,古人所未及言者。盖或由失志而病,其病在心也;或由悲忧而病,其病在肺也;或由失精而病,其病在肾也;或由劳倦思虑而病,其病在肝脾也。此其本病已伤于内,而寒邪复感于外,则病必随邪而起矣。其证如狂,亦所谓虚狂也。而虚狂之证,必外无黄赤之色,刚暴之气,内无胸腹之结,滑实之脉,虽或不时躁扰,而禁之则止,口多妄诞而声息不壮,或眼见虚空,或惊惶不定,察其上则口无焦渴,察其下则便无鞕结,是皆精气受伤,神魂不守之证,此与阳极为狂者,反如冰炭。而时医不能察,但见错乱便谓阳狂,妄行攻泻,必致杀人。凡治此者,须辨阴阳。其有虚而挟邪者,邪在阳分,则宜补中益气汤之类;邪在阴分,则宜补阴益气煎之类。虚而无邪者,在阳分,则宜四君、八珍、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之类;在阴分,则宜四物、六味、左归饮、一阴煎之类。阴虚挟火者,宜加减一阴煎、二阴煎之类;阳虚挟寒者,宜理中汤、回阳饮、八味汤、右归饮之类等方治之。然大略如此,而变证之异,则有言不能传者。能知意在言表,则知所未言矣。
  凡身有微热,或面赤带黄,或烦躁不宁,欲坐卧于泥水中,然脉则微弱无力,此阴证似阳也,名为阴躁。盖以阳虚于下,则气不归原,故浮散于上而发躁如狂,速当温补其下,命门暖则火有所归,而病当自愈。若医不识此,而误用寒凉者,必死。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癫病治法

  癫痫之证,亦累岁经年而未愈,乃痰入于心窍之间而不能出,喜食炭者,盖心火为痰所迷,不得发泄,炭乃火之余,与心火气味相投,病人食之,其甘如饴也。方用人参一两,南星、鬼箭、柴胡、白芍各三钱,附子、肉桂各一钱,半夏、菖蒲、丹砂末各二钱,先将前药煎汤二碗,分作二服,将丹砂一半调入药中,与病人服之。彼不肯服,即以炭给之,服了与汝炭吃,彼必欣然服之。索炭,也不妨仍与之炭。第二服亦如前法,则彼不若前之欣然,当令人急灌之。不听不妨打之,以动其怒气,怒则肝木火起以生心,反能去痰矣。
  癫痫之病,虽时常食物,肠中有水谷之气,可以养生不死,亦其心之不死也。倘心早死,即无病之人食谷亦亡,况有癫痫之证,吾见其早亡不能待于今日。惟其中心不死,不过痰邪有碍,一时癫痫,其脾胃尤有生气也,故用人参以治心,加附子、菖蒲、肉桂温中以祛邪,加柴胡舒肝平木,加南星、鬼箭、半夏逐痰荡邪,加丹砂定魂镇魄,自然邪气少而正气多也。
  别有治癫之方,亦奇妙。方用柴胡、白芥子各五钱,白芍、半夏、牛胆制过南星、茯神、菖蒲各三钱,附子、人参各一钱,水十碗,煎二碗,先与一碗,服之必倦怠,急再灌一碗,必熟睡。有睡至一二日者,切不可惊醒,如死人一般,任其自醒。醒来病如失,即索饮食,说从前之病,不可即与饮食。饿半日,与之米粥,汤内加人参、陈皮各五分,煎粥与之。再用人参三钱,白朮一两,甘草一钱,茯苓、白芥子各五钱,陈皮五分,水煎与之,彼必欣然自服。服后再睡,亦听其自醒,则永不再发,亦奇妙法也。
  如人病花癫,妇人忽然癫痫,见男子抱住不肯放,此乃思慕男子不可得,忽然得病,如暴风疾雨,罔识羞耻,见男子则为情人也。此肝木枯槁,内火燔盛,脉必弦出寸口,法当用平肝散郁祛邪之味,用柴胡、当归、麦冬、白芥子各五钱,白芍一两,炒栀子、茯神、元参各三钱,甘草、菖蒲各一钱,水煎服。如不肯服,用人灌之,彼必骂詈不休。久之人倦欲卧,卧后醒来,自家羞耻,紧闭房门者三日,少少与之饮食自愈。一剂后,不必更与之药也。
  癫病之生也,多生于脾胃之虚寒;脾胃虚寒,所食水谷不变精而变痰,痰凝胸膈之间,不得化流于心而癫证生矣。苟徒治痰而不补气,未有不速之死者。方用祛癫汤,人参、白芥子各五钱,白朮一两,肉桂、干姜、陈皮各一钱,甘草、菖蒲各五分,半夏三钱,水煎服。此方用人参、白朮专补脾胃,用干姜以祛寒邪,用白芥子、半夏以消顽痰,用甘草、菖蒲以引入心而开窍,自然正气回而邪痰散。一剂神定,再剂神旺,又何癫病之不能愈哉?惟是花癫之证,乃女子思想其人而心邪,然亦因脾胃之寒而邪入也。本方加入白芍一两,柴胡二钱,炒栀子三钱,去肉桂治之,亦最神,一剂而癫止矣。盖柴胡、白芍、炒栀子皆入肝以平木,祛火而散郁,故成此奇功也。

     呆病治法

  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如饥而悠悠如失也,意欲癫而不能,心欲狂而不敢,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坐数日不眠,有时将己身衣服密密缝完,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与人言则无语而神游,背人言则低声而泣诉,与之食则厌薄而不吞,不与食则吞炭而若快。此等证虽有祟凭之,实亦胸腹之中无非痰气,故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然而痰势最盛,呆气最深,若以寻常二陈汤治之,安得获效?方用逐呆仙丹,人参、白芥子、菟丝子各一两,白朮二两,茯神三两,半夏五钱,附子五分,白薇、丹砂各三钱,研末,先将各药煎汤,调丹砂末与半碗。彼不肯服,以炭给之,欣然服矣。又给之又服半碗,然后听其自便,彼必倦怠欲卧矣。乘其睡熟,将其衣服被褥,尽行火化,单留身上所服之衣,另用新被盖之,切不可惊醒。此一睡有睡至数日者,醒来必觅衣而衣无,觅被而被非故物,彼必大哭。然后又以前药与一剂,必不肯服,即给之炭亦断不肯矣。不妨以鞭责之,动其怒气,用有力之人,将前药执而灌之,彼必大怒,已而又睡去矣。此时断须预备新鲜衣服被褥等项,俟其半日即醒,彼见满房俱是亲人,心中恍然如悟,必又大哭不已。诸人当以好言劝之,彼必说出鬼神之事。亲人说幸某人治疗,已将鬼神尽行祛遣,不必再虑,彼听之欣然,而病亦全愈矣。此方之妙,妙在大补心脾,以茯神为君,使痰在心者尽祛之而出,其余消痰之药,又得附子引之无经不入,将遍身上下之痰,尽行祛入膀胱之中而消化矣。白薇、菟丝子皆是安神妙药,而丹砂镇魂定魄,实多奇功,所以用之而奏效也。
  呆病乃郁抑不舒,愤怒而成者有之,羞恚而成者有之。方用人参、柴胡、当归、菖蒲、生枣仁、半夏各一两,白芍四两,甘草、天南星、郁金、神曲各五钱,附子一钱,茯苓三两,水十碗,煎一碗灌之。彼必不肯饮,以双手执其头发,两人拿其左右手,以一人托其下颏,一人将羊角去尖,插入其口,一人以手拿住其头,一人倾药入羊角内灌之。倘或吐出,不妨益妙,以灌完为主。彼必骂詈,少顷,人困欲睡,听其自醒,切勿惊动使醒。自醒来则全愈,惊醒来则半愈矣。此生治之一法也。

     狂病治法

  痰结在胃中,不能吐出,狂言如见鬼状,时发时止,气塞胸膛,以牛肉五斤、水二斗煎汤饮之,至不可食而止。以鹅翎探吐,必大吐,必吐至如块黄色顽痰而后止。若不吐出,再饮之,必以吐尽而止,前病顿失。后以陈皮、茯苓、甘草、白朮汤徐徐饮之,平复如故。
  伤寒发狂,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骂詈呼号,不避亲疏者,去生远矣。仲景以竹叶石膏汤救之,妙矣。盖阳明之火,其势最烈,一发而不可救,非用大剂白虎汤,何能止其燎原之势?而世人畏首畏尾,往往用之而特少其剂,是犹杯水救车薪之焰也。故用石膏,必须至三四两或半斤,一剂煎服,火势始能少退,狂亦可少止也。然石膏性猛,虽善退火,未免损伤胃气,必须与人参兼用为妙。今有一方,用白虎汤之半,而另加药味,方名祛热生胃汤。石膏、元参、麦冬各三两,知母三钱,人参、车前子各五钱,茯苓一两,水煎服。此方石膏、知母以泻胃火,人参以生胃气,元参去浮游之热,麦冬生肺中之阴,茯苓、车前引火下行于膀胱,从小便而出。且火盛者口必渴,口渴必多饮水,吾用此二味以分湿,则水流而火自随水而散矣。方中泻火又不伤气,似胜于白虎汤。一剂而狂定,二剂而口渴减半,三剂而口渴止,火亦息,正不必用四剂也。凡有火热而发狂,或汗如雨下,口渴舌燥,或如芒刺者,以此方投之立效,断不至于死也。
  生治者,乃人未死而若死者,用药以生之也。譬如发狂呆病是也。发狂多是热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骂詈之声,叫喊杀人之语,不绝于口,舌如芒刺,饮水不休,痰色光亮,面如火肿是也。方用石膏半斤,元参一斤,白芥子、半夏各三两,知母、人参、甘草各一两,麦冬五两,竹叶数百片,先用糯米半升煎汤一锅,去其米粒,用汤半锅将前药煎之,取数碗,彼索水时与之饮。随索随与,饮尽必睡。急再用元参一斤,麦冬半斤,煎汤候之。一醒呼水,即以此汤与之,彼必欣然自饮。服完又必大睡,又将滓煎汤候之。醒后再与,彼即不若从前之肯服,亦不必强,听其自然可也。后用熟地、麦冬各三两,元参六两,山茱萸一两,煎二碗与之,一剂必愈,不必再与。此生治之一法也。
  凡人发狂而止骂詈人,不口渴,索饮与之水不饮者,乃寒证之狂也。此得之气郁不舒,怒气不能发泄,其人平日必懦弱不振,今一旦而狂病发作,法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方用人参、茯神各一两,白朮五钱,半夏、南星、附子各一钱,菖蒲三分,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补气而不十分祛痰。盖寒证发狂,与痫证同治,加入附子以消其寒气,菖蒲引入心经,自然下喉熟睡,病如失也。加柴胡一钱,以舒其肝木之郁气,尤易奏效。
  人有终年狂病而不愈者,或拿刀杀人,或见官大骂,亲戚不认,儿女不知,见水则喜,见食则怒,此乃心气之虚,而热邪乘之,痰气侵之也。此等证欲泻火而火在心之中,不可泻也;欲消痰而痰在心之中,不易消也。惟有补脾胃之气,则心自得养,不必祛痰痰自化,不必泻火火自无矣。方名化狂丹,人参、白朮、茯神各一两,附子一分,半夏、菟丝子各三钱,菖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一剂狂定,再剂病痊。此方妙在补心脾胃之三经,而化其痰,不去泻火。盖泻火则心气愈伤,而痰涎愈盛,狂将何止呼?尤妙用附子一分,引补心消痰之剂,直入心中,则气尤易补而痰尤易消也。
  凡人有病发狂,如见鬼状,此乃正气虚而邪气犯之也,似宜正治邪为是。然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其虚,安问其余?此所以急宜固其正气,而少佐以祛痰祛邪之药为妙。如发狂见鬼者,乃虚也。方用人参、白朮各一两,半夏、天南星各三钱,附子一钱,大剂灌之,狂自定矣。
  发狂不知人而不见鬼者,乃热也,不可与前汤。此见鬼为虚而非实热,方用人参同入于祛痰祛邪之药内,乃因其反而反治之也。

    方

  芎藭酒 【《千金方》,下同】  治风乘虚经五脏六腑为癫狂,诸邪病悉主之。
  芎藭 辛夷 天雄 人参 天门冬 柏子仁 磁石 石膏 茵芋 山茱萸 白头翁 桂心 秦艽各三两 松萝 羚羊角 细辛 薯蓣 菖蒲 甘草各二两 云母烧令赤为粉,一两 防风四两
  右二十一味(口父)咀,以酒二斗渍七日,初服二合,渐加至五合,日三。

  续命风引汤 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
  麻黄 芎藭 石膏 人参 防风各三两 桂心 甘草 独活各二两 防己 附子 当归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陈姜三两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酒三升、水一斗合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鸱头丸 治风癫。
  葶苈子 鉛丹 虎掌 乌头 (艹舌)蒌根各三分 甘遂 天雄 蜀椒 大戟各二分 铁精 (艹闾)茹各一两 鸱头一枚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二丸,日三服。
  又方 治狂邪发无常,披发大叫唤,欲杀人,不避水火。
  虎睛 露蜂房 鸱头各一具 枫上寄生五分 石长生十分 茯苓 桂心 防风各三两 独活 甘草 人参 天雄各一两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抱胆丸 【《准绳》,下同】  治男妇一切癫痫风狂,或因惊恐怖畏所致;及妇人产后血虚,惊气入心,并室女经脉通行,惊邪蕴结,累效。
  水银二两 乳香去油细研 朱砂各一两,细研 黑铅一两半
  右将黑铅入铫子内,下水银结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乘热用柳木槌研匀,丸鸡头大,每服一丸,空心,井华水吞下。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一丸可除根。

  五邪汤 治中风神思昏愦,五邪所侵,或歌或哭,或笑或喜或怒,发则无时。
  防风 桂心 白芍药 远志 独活 甘草炙 白朮 人参 秦艽 牡蛎煅 石膏 禹余粮酢淬各二两 雄黄水飞 防风 石菖蒲 茯神 蛇蜕皮炒,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二服。

  九精丸 一名九物牛黄丸。治男子沾鬼魅欲死,所见惊怖欲走,时无休止,邪气不能自绝者。
  牛黄土精,一云火精 龙骨水精 荆实人精 元参元武精 赤石脂朱雀精 玉屑细研,白虎精 曾青苍龙精 空青研,天精 雄黄地精,无石者炒研,各一两
  右九味,名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日三服,以知为度。

  甘遂散 【《得效方》,下同】  一名遂心丹。治癫痫及妇女心风血邪。
  甘遂一钱
  右为末,用猪心取三管血三条,和甘遂多少和之,将心批作二片,入药在内,合之线缚,外用皮纸裹湿,慢火煨熟,或令焦,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将所煨猪心煎汤化下。再服用别猪心亦可。过半日,大便下恶物后,调和胃气。凡此病乍作乍醒者,苏不食,迷痴者,不治。

  泻心汤 治心受积热,谵言发狂,逾墙上屋。
  大黄 黄芩 黄连各五钱
  右銼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服。

  引神归舍丹 治心气,亦治心风。
  生天南星刮去皮取心 朱砂水飞各一两 附子一枚,重七钱已上者,炮去皮脐
  右为末,用猪心血,丸梧子大,如不稠粘,用面糊少许,煎忘忧草根汤下,子午之交,各一服。

  秘方半夏丸 【《集验方》】  治心风狂。张德明传,其内人失心狂数年,服此药而愈,后再作服人参琥珀丸而安。
  半夏一两,用生姜汁煎五十沸,取出,切作块,更煎令熟,焙干为细末 麝香一钱,研 水银半钱 生薄荷一大握,和水银研如泥
  右件药入薄荷泥内,更研千百下,丸如芥子大,每服十五丸,金银汤临卧下,三日再服。

  人参琥珀丸 治癫狂心风。
  人参 琥珀研 茯神 茯苓 石菖蒲节密者 远志各半两,温酒浸半日去心 乳香另研 酸枣仁温酒浸半日,去壳,净纸上炒令香熟 朱砂另研水飞,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酒送下,日再服。如不能饮,枣汤下。可常服。

  宁志丸 【《得效方》】  治心风。
  好朱砂一两,将熟绢一小片,包裹线扎,不用研 獖猪心一枚,竹刀切开,不犯铁,用纸拭去血,入朱砂包于猪心内,再用线缚合
  右再用甜笋壳重裹,麻皮扎定,无灰酒二升,入银器或砂罐内煮,酒尽,去包取出,朱砂另研。将猪心竹刀细切,砂盆内研烂,却入后药末,朱砂、枣肉为丸,留少朱砂为衣,药末须隔日研下,枣肉于煮猪心日绝早煮熟,去皮核取肉四两,入后药:
  人参 白茯苓 当归洗去土及芦 石菖蒲 乳香另研 酸枣仁五两许,汤浸去皮,净仁炒令赤,香熟为度,各半两
  右为末和丸如梧子大,以留下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

  蕊珠丸 治癫狂。
  大猪心一枚,取血 朱砂一两,为末 青靛花一匙
  右先将青靛花、猪心血一处同研,次以朱砂末共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任下,不拘时。

  天门冬煎 治风癫。
  天门冬十斤,汤浸去心 生地黄肥净者,三十斤
  右二味,安木臼内,捣一二千杵,取其汁,再入温汤,更捣,又取其汁,不论几次,直待二药无味方止,以文武火熬成膏子,盛磁器内,每服一匙,温酒化下,不拘时,日进三服。

  生铁落饮。
  生铁四十斤,入火烧赤,砧上锻之,有花出如兰如蛾、纷纷堕地者,名铁落,用水二斗,煮取一斗,入后药 石膏三两 龙脑研 白茯苓 防风各一两半 元参 秦艽各一两
  右为粗散,入铁汁中,煎取五斤,去滓,入竹沥一升和匀,温服二合,无时,日五服。

  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退潮热,利咽膈,止烦渴。
  铁粉 海金砂 天竺黄各一两 脑子半钱 金银箔各二十片 生麝香一钱 人参 轻粉 真犀角各二钱 朱砂五钱
  右为末,水丸,朱砂为衣,共丸作六百丸。每一丸至五丸,痰盛潮热,薄荷砂糖生葛自然汁井水下。狂言谵语,涎壅膈上,地龙三两,薄荷及砂糖水研。心神不宁,金银箔薄荷汤化下。

  来苏膏瑞竹堂 治远年近日风痫,心病,风狂,中风,涎沫潮闭,牙关不开,及破伤风搐。
  皂角一两,肥大不蛀者,去皮弦
  右将皂角切碎,用浆水一大碗,春秋浸三四日,冬七日,夏一二日,揉开取净浸透皂角汁入银器,或砂锅内,用文武火熬,用新柳条槐枝搅,熬似膏药取出,摊于夹纸上,阴干收顿,如遇病人,取手掌大一片,用温浆化在盏内,用小竹管盛药水,将病人扶坐定,头微抬起,以药吹入左右鼻孔内。良久,扶起,涎出为验。要欲涎止,将温盐汤令病人服一二口,便止。忌鸡鱼生硬湿面。

  洗心散河间 治风壅涎盛,心经积热,口苦唇燥,眼濇多泪,大便秘结,小便赤濇。
  白朮一两半 麻黄和节 当归 荆芥穗 芍药 甘草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两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薄荷叶七片 水煎服。为末,茶清调亦可。

  宁志膏 【《本事方》】  治癫狂心恙。
  人参 酸枣仁各一两 辰砂五钱 乳香二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予族弟缘兵火失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亲旧传去,服之皆验。

  灵苑辰砂散 洽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
  辰砂一两 酸枣仁微炒 乳香各半两
  右,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服,温酒调作一盏,调之令顿饮。如饮酒素少人,但以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三两日,令家人潜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不可惊触使觉,待其自醒,即神魂定矣。万一惊寤,不可复治。吴正肃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寐五日方醒,遂瘥。

  祛风一醉散 治阳厥气逆,多怒而狂。
  朱砂水飞,半两 曼陀罗花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若醉便卧,勿令惊觉为佳。有痰者,先服胜金丸。一方加乳香二钱,依前法服之。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言,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 防风各三钱 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水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 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牛黄膏 【河间,下同】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三钱 脑子 甘草各一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皂角子大,新汲水化下。

  人参散 治心脏风邪,有如鬼语,闷乱恍惚。
  龙齿研,一两 人参 赤茯苓 石菖蒲 鬼箭 犀角屑,各七钱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茯神散 治心脏风邪,见鬼妄语,有所见闻,心悸恍惚。
  茯神 远志 黄连 砂仁各半两 石菖蒲 人参 羚羊角屑,各七钱半 赤小豆四十九粒 甘草二钱半,炙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金箔丸 治心脏风邪,恍惚狂言,意志不定。
  金箔二百片 腻粉半两
  右用新小铛子,中先布金箔,逐重用粉隔之,然后下牛乳一小盏,用文火煎至乳尽,金箔如泥,即于火上焙干,研为末,蒸饼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食后新汲水下。

  镇心丸 治心风狂言多惊,迷闷恍惚。
  牛黄研 铁粉研 铅霜各七钱半研 朱砂飞 龙脑研 龙胆草 天竺黄研 远志 生干地黄各半两 金箔五十片 人参 茯神去木 犀角屑,各一两
  右为细末,入另研药和匀,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七丸,煎竹叶汤送下,不拘时。

  五苓散仲景 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以此主之。
  泽泻一两一分 桂枝去皮,二分 猪苓去皮 茯苓 白朮各三分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补心丹华佗 治因惊失心,或因思虑过当,心气不宁,狂言妄语,叫呼奔走。
  朱砂 雄黄各一分,并研 白附子一钱,为末
  右拌匀,以猪心血丸如梧桐子大,更别以朱砂为衣,每服二丸,临卧用人参菖蒲汤下。常服一粒,能安魂魄,补心气,镇神灵。

  控涎丹 【《良方》,下同】  治痰迷心窍,狂言谵语,如有所见。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微炒,各等分
  右为末,姜糊丸,每用姜汤下十丸,食后临卧服。

  牛黄泻心汤 治心经邪热,狂言妄语,心神不安。
  脑子另研 牛黄另研 朱砂另研,各一钱半 大黄生,一两
  右各研为细末,和匀再研,每服三钱,凉生姜蜜水调下。

  薯蓣丸 【《千金方》,下同】  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
  薯蓣二十八分 生甘草二十分 鹿角胶 大豆黄卷 桂心各七分 干地黄 神曲 当归 人参各十分 麦门冬 防风 黄芩 芍药 白朮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 芎藭各五分 白蔹 干姜各三分 大枣一百枚,取膏
  右二十二味为末,合白蜜枣膏丸如弹丸,先食服一丸,日三。

  雄雌丸 治风癫失性,颠倒欲死。
  雄黄 雌黄 真珠各一两 铅二两,熬令成屑 丹砂一分 水银八分
  右六味为末,以蜜捣三万杵,丸如胡豆,先食服二丸,日二,稍加,以知为度。
  又方 治百二十种风癫痫惊狂,发即吐沫,不识人者,四月五月宜服之。
  紫石英 芍药 龙骨一作黄芩 青石脂 白藓皮 麻黄去节 当归 甘草 (艹舌)蒌根 桂心 人参各二两 牡蛎三两 大黄五两
  右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分作七颗。每以大枣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一颗大枣汁中,煎取一升,去滓顿服,相去七日一服,服讫即瘥。

  白金丸 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包络心窍者。
  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米糊为丸,每服五十丸,水送下。

  寿星丸 【《济生方》】  治因病惊忧,涎留心胞,精神不守,谵言妄语,不得安卧
  生天南星一斤 琥珀别研,一两 朱砂水飞,二两
  右为细末和匀,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菉豆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候,用人参石菖蒲煎汤送下,淡姜汤亦得。若心气狂甚,入铁艳粉一两。

  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结者乃可攻之,宜用此药。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 甘草炙 芒硝各二两 桃仁去皮尖双仁者,五十个,捶碎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下硝煎化,温服,以微利为度,未利再服。

  抵当丸 治畜血如狂。
  水蛭熬去子,杵碎。水蛭再生,为害尤甚,须銼断,以石灰同炒过,再熬 蝱虫去翅足熬,各五个 桃仁四个,去皮尖 大黄三分,去皮净
  右捣筛只为一丸,以水一大白盏,煎至七分,顿服。晬时当下血,不下更作之。或銼如麻豆大,作二服,以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名抵当汤。

  葶苈苦酒汤 治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阳毒发狂。
  苦酒一升半,米醋也 生艾汁半升,无生艾,煮熟艾汁,或艾根捣汁 葶苈杵,熬膏,一合
  右,煎取七合,作三服。

  阳毒升麻汤 治伤寒一二日变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下利,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喉咽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也。
  升麻二分 犀角屑 射干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分
  右銼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饮一盏,食顷再服。温覆手足出汗,汗出则解,不解重作。

  大黄散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
  川大黄一两,半切 桂心三分 甘草炙微赤 桃仁二十一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微黄 木通切 大腹皮切,各一两 川芒硝二两
  右件捣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栀子仁汤 治阳毒发狂。
  栀子仁 大青 知母 赤芍药各一两 升麻 黄芩 石膏 杏仁浸去皮尖,麸炒微黄,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半两,炙赤銼
  右件捣为粗末,每服抄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三一承气汤 治伤寒杂证,腹满咽干,烦渴讝妄,狂癫,一切实热。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各半两 甘草一两
  右銼如麻豆大,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内硝煎数沸,去滓服。

  黄连解毒汤 治伤寒杂病,狂躁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内甚,俗妄传为阴毒者。
  黄连 黄蘗 黄芩 大栀子各半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称半两,水一茶盏,煎至四分,绞去滓,温服。

  加减小续命汤 【《纲目》,下同】  治中风,或歌或哭或笑语,无所不及。
  麻黄三两 人参 白朮土炒 桂枝各二两 当归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研 芎藭酒洗 白芍酒炒 甘草炙 黄芩酒炒 防己各八钱
  右为末,每三钱,水煎服。

  一醉膏 治心恙。
  无灰酒二碗 香油四两和匀,用杨柳枝二十条,逐条搅一二百下,候香油与酒相入成膏,煎至八分灌之,熟睡则醒,或吐下即安矣。

  当归承气汤 治阳厥狂癫。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芒硝七钱
  右銼如麻豆大,每二两,水一大碗,姜五片,枣十枚,煎至一半,去渣热温服。若阳狂奔走,骂詈不知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大黄芒硝去胃中实热,当归补血益阴,甘草缓中;加姜枣者,胃属土,此引入胃中也。经所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以大利为度,微缓以瓜蒂散,入防风末、藜芦末吐之,其病立安。后用调心散、洗心散、凉膈散、解毒汤等调之。

  鹊石散 治伤寒发狂,弃衣奔走,逾墙上屋。
  黄连 寒水石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候冷调下

  防风黄连汤 治伤寒,心风狂妄者。
  黄连 大黄 防风 远志 茯神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两,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 【仲景,下同】  治伤寒,阳证发狂。
  大黄三两,清酒浸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干姜附子汤 治伤寒,阴证发狂。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二白丸 【《元戎》】  治痰涎为病患,以致癫痫狂妄,惊悸等证。
  白矾一两 轻粉一字,或半钱,量虚实加减
  右用生蒸饼剂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轻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小儿如黍米大。

  碧霞丹 【《局方》,下同】  治痰涎壅塞,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癫痫狂妄等证。
  石绿半两,水飞九度 附子尖 川乌头尖 蝎梢各二十个
  右为末,入石绿合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更以温酒半合饮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以他药治之。如口噤者,斡开灌之。

  牛黄清心丸 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癫狂,语言讝妄,虚烦少睡,甚至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等证。
  羚羊角 麝香 龙脑各一两 人参 神曲炒 蒲黄炒,各二两半 白茯苓 牛黄研 柴胡 桔梗各一两二钱 川芎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黄另研,各一两二钱半 防风 白朮 白芍 麦门冬 黄芩 当归去头,各一两半 阿胶炒 干姜炒 白蔹各七钱半 雄黄水飞,八钱 甘草銼,五两 山药炒,七两 大豆黄卷炒 肉桂去皮,各一两七钱半 金箔一千四百片 大枣一百个,蒸黑,去皮核研膏 犀角未二两
  右除枣、杏仁、金箔外,牛黄、龙脑、麝香、雄黄四味研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炼蜜入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温水化下。

  宁志化痰汤陈白野方 治癫狂,心虚痰盛之证。
  胆星 半夏制 陈皮 茯苓 天麻 人参 黄连姜汁炒 酸枣仁 石菖蒲各一钱
  右銼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服;再服清心养血汤。

  清心养血汤 治心虚癫狂。
  人参 白朮 茯神 远志 枣仁炒 川芎 生地黄各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右銼一剂,加龙眼五个,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河车丸 【《医鉴》,下同】  治久患心风癫,气血两虚之证。
  紫河车不拘几个,焙极干
  右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酒下。

  开迷散 治妇人癫疾,歌唱无时,逾垣上屋,乃营血逆于心胞所致。
  当归 白朮炒 白芍药 苏木 红花各一钱 柴胡 白茯苓各八分 甘草炙,七钱 桃仁 远志 生地黄各一钱五分
  右銼,生姜煎服;或用此方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癫狂,风疾暴发之证。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麻黄不去节 薄荷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 滑石二钱四分 白朮 山栀仁 荆芥各二分 甘草炙,一钱
  右(口父)咀,生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祛风至宝丹 治癫痫。
  防风 薄荷叶 荆芥穗 羌活 独活 连翘 黄芩 黄蘗 黄连 栀子仁 全蝎 天麻 细辛 枳实 桔梗 大黄 芒硝 生地黄 石膏 甘草各一两 盐梅肉五十个 赤芍 干葛 细茶各一两半 麻黄三钱,临证酌用
  右药俱用温水洗,火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丸,无时细嚼,并临时茶酒任下。如血虚,加芎、归各一两。气虚,加人参、白朮各一两。

  郁金丸 【《良方》】  治失心及心恙风。
  郁金七两 白矾三两
  右为细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汤水任下,不拘时服。有患癫狂数年者,服之皆愈。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经忧戚,痰络于心窍所致也。

  黄石散杨氏家藏 治心风发狂。
  狗肝一具,批开 黄丹 硝石各二钱半
  右二味,研匀掺在肝内,用麻缚定,水一升,煮熟细嚼,以本汁送下。

  清心汤 治心受热邪,狂言叫骂,动履失常。
  黄连 黄芩 薄荷 连翘 栀子仁 甘草 大黄 芒硝各等分
  右,水盏半,竹叶十个,煎八分,温服。

  抱胆丸 治男女一切癫狂风痫,及妇人产后惊风入心,室女经行惊气蕴结,顿服此药屡效
  朱砂二两 黑铅两半 乳香细研 水银各一两
  右将铅入铫内,下水银结成砂子,下乳香,乘热用柳木槌擂匀,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空心,井华水下。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则安。再进一丸除根。

  五胆丸 治癫狂风痫妄走。
  羊胆 猪胆 狗胆 鸡胆 鲤鱼胆各一枚,倾汁作一处 蛇黄五两煅红,食胆汁尽为度
  右为末,另以胆汁和丸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食后以磨刀汁吞下;或用末,以磨刀水调服。

  夺命丹 治癫痫痰盛。
  青蒙石每两用火硝一两和,同炼如金色
  研末,每服一钱,薄荷自然汁加蜜调下,良久,其药自裹痰下坠。甚者三服愈。

  牛黄丸 治癫狂、风癫、心风,邪气惊心,神不守舍,时发无常,仆地吐涎,不自知觉。
  牛黄 珍珠 麝香 水银各五分 朱砂 龙齿各另研 犀角 琥珀各二钱 人参 茯苓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各四钱 防风 黄芩 知母 龙胆草 石菖蒲 全蝎 芍药 甘草各半两 露蜂房三钱 金银箔各七十片
  右除另研药外,余为细末,共和匀,入炼蜜和捣千杵,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临夜,新竹叶汤下。

  乌巴丸 治癫狂热结,乱叫不止。
  乌梅五个 巴豆五粒,去油成粉
  二味同研,粥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大人三五丸,临卧白汤送。谅下三四行,白粥止之。

  正心汤 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风妄言妄笑,不知所苦。
  人参 茯神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各一钱 羚羊角镑 甘草炙 枣仁炒研 远志各八分
  右(口父)咀,水二盏,莲子七枚,煎七分,去渣,入羚羊角末、麝香一分和匀,食后临卧服。

  清心丸 治心受邪气,精神恍惚,狂言呼叫,睡卧不安。
  人参 生地黄酒洗 郁金 天麻各一钱 朱砂 牛胆南星各二钱
  右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人参汤下。

  金银定志汤 治心风失志,妄行妄语。
  当归酒浸 人参 益智各一钱 甘草 茯神 石菖蒲各七分 五味子十五粒 琥珀另研 羚羊角镑,各五分
  右以琥珀、羚羊角另放,余水二盏,金银各一两,同煎至八分,去滓,入珀、角二末,调匀服。

  琥珀茯苓膏 治精神失守,渐成心风。
  人参一两 陈皮半两 当归二两,酒浸銼,三味熬稀膏一碗 白茯苓二两,为末 琥珀半两,另为末
  右将人参膏,加琥珀、茯苓末调匀。如稠甚,加蜜汁调之得所。每服二三匙,嚼咽下,不时,临卧服亦妙。

  归神丹 【《百一选方》】  治一切惊忧,思虑多忘,心气不足,癫痫狂乱。
  獖猪心二个,切,入大朱砂二两 灯心三两,在内,麻扎石器煮一复时
  取砂为末,以茯神末二两,酒打薄糊丸桐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至二十五丸,麦门冬汤下,甚者乳香人参汤下。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下同】  治气血大坏,精神失守,癫狂等证。
  人参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茱萸一钱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当归 枸杞各二三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大和中饮 治饮食留滞积聚,癫狂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 麦芽各二钱 厚朴 泽泻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七福饮 凡癫狂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各随宜 当归二三钱 杏仁二钱 白朮炒,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远志三五分,制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二阴煎 治心经有热,惊狂失志,多言多笑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 麦冬各二三钱 枣仁炒,二钱 白茯苓 元参 木通各一钱半 黄连一二钱 甘草一钱
  水二锺,灯草二十根,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

  六安煎 治痰滞气逆,癫狂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弱不用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服。

  排气饮 治气逆癫狂等证。
  陈皮 藿香 枳壳各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 木香七分或一钱 香附 泽泻 乌药各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热服。

  抽薪饮 治诸凡癫狂,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 枳壳 泽泻各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

  清膈煎 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癫狂等证。
  陈皮钱半 贝母二三钱,微敲破 胆星一二钱 海石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木通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

  服蛮煎 此方性味极轻极清,善入心肝二脏,行滞气,开郁结,通神明,养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 麦门冬 芍药 石菖蒲 石斛 丹皮 茯神各二钱 陈皮一钱 木通 知母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服。

  玉泉散 一名一六甘露散。治阳明内热,癫狂等证。
  生石膏六两 粉甘草一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七

癫狂门

     单方

  凡狂癫,谬乱不识人:伏龙肝末,水服方寸匕,每日三服。 【《千金方》】

  失心风疾:水银一两,藕节八个,研成砂子,丸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经验方】

  病笑不休:沧盐煅赤研,入河水煎沸啜之,探吐热痰数升,即愈。 【《儒门事亲》】

  卒发癫狂:葶苈一升,捣三千杵,取白犬血和丸麻子大,酒服一丸,三服取瘥。 【《肘后方》】

  风癫发作则吐,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暴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秘要》】

  癫痫风疾:九节菖蒲,不闻鸡犬声者,去毛,木臼捣末,以黑獖猪心一个批开,砂罐煮汤,调服三钱,每日三服。【《正传》】

  风癫百病:麻子四升,水一升,猛火煮令芽生,去渣煎取二升,空心服之。或发或不发,或多言语,勿怪之,但令人摩手足,须臾即定。凡进三剂无不愈。【《千金方》】

  风痰癫疾:茶芽、栀子各一两,煎浓汁一碗服,良久即吐。 【《摘元方》】

  风癫:用地黄三十斤,天门冬十斤,二味捣取汁,作煎,服之瘥。 【《千金方》,下同】
  又方:莨菪子三升捣筛,酒一斗,渍半日绞去滓,汤中煎,令可丸。先食服如小豆二丸,加至如梧子二丸,以知为度。额上手中从文理中赤起,是知也。无此候更服。病日发者三日愈,间日发者十日愈,五日发者二十日愈,半岁发者一月愈。

  狂邪风癫,不避水火:苦参五斤,蜜和丸如酸枣大,每服十丸,薄荷汤化下。 【《纲目》】
  又方:令患人着地仰卧,以冷水终日淋其面,良。

  癫痫瘈瘲:飞鸱头二枚、铅丹一斤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剧者夜一,稍加之。【《千金方》】

  风狂歌笑,行走不休:用豭猪肉一斤,煮熟切脍,和酱食,或羹粥炒任服之。 【《心镜》】

  风疾恍惚,心烦腹痛,或时闷绝复苏:以青羚羊角屑微炒为末,无时温酒服一钱。 【《圣惠方》】

  凡狂发欲走,或自高贵称神,或悲泣呻吟,此为邪祟。以蚕纸烧灰,酒水任下方寸匕。亦可治风癫。【《肘后方》】

  久癫失志,气血虚弱者:用河车治净,烂煮食之。 【经验方】

  伤寒发狂,逾垣上屋:寒水石二钱、黄连一钱为末,煎甘草冷服,名鹊石散。 【《本事方》】

  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糕丸弹子大,蜜水磨下。【《集验方》】

  伤寒发狂,惊怖恍惚:用撒法郎二分,水一盏,浸一夕服之。天方国人所传。 【《医林集要》】

  癫狂邪疾:防葵研末,温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瞤及小不仁为效。 【《肘后方》】

  卒发狂癫:烧自经死绳末,水服三指撮,陈蒲煮汁服亦佳。 【藏器】

  伤寒发狂,烦躁热极:吞生鸡子一枚,效。 【《食鉴》】

  伤寒时气温病六七日,热气发狂,见鬼欲走:取白狗从背破取血,乘热摊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亦活。无白犬,但纯色者亦可。【《肘后方》】

  热病发狂,奔走似癫,如见鬼神,久不得汗,及不知人事者:以人中黄入大罐内,以泥固济煅半日,去火毒研末,新汲水服三钱,未退再服。【《斗门方》】

  大热狂渴:干陈人屎为末,于阴地净黄土中作五六寸小坑,将末三两匙,于坑中以新汲水调匀,良久澄清,细细与饮即解,世俗谓之地清。【寇宗奭《衍义》】

  人魄:镇心安神魄,定惊怖癫狂,磨水服之。 【时珍】

  胞衣水:主治狂言妄语,头上无故发竖,虚痞等证,天行热病,饮之立效。 【藏器】

  乌头、附子尖为末,茶服半钱,吐风痰癫痫。 【时珍】

  狐肉羹:洽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积冷,蛊毒寒热诸病。用狐肉一片,及五脏治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京中以羊骨汁鲫鱼代豉汁,亦妙。【《心镜》】

  银屑:主治热狂惊悸发痫,水磨服之,功胜紫雪。 【《开宝》】

  吐癫狂方:此方可代瓜蒂三圣散之属。凡邪实上焦,或痰或食,或气逆不通等证,皆可以此吐之。用萝卜子捣碎,以温汤和搅,取淡汤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即有吐不尽者,亦必从下行矣。
  又法:萝卜子为末,温水调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又法:用盐少许,于热锅中炒红色,乃入以水,煮至将滚未滚之际,搅匀,试其滋味稍淡,乃可饮之。每用半碗,渐次增饮,自然发吐,以去病为度而止。

  癫风:用鲤鱼一尾,制净切成块,以明矾四两为末,腌二日,煎吃,其疾必愈。
  又方:以铁浆服之。

  癫狂大叫奔走:用虾蟆一只,去腹中物,洗净,将肠胃复入腹中,入罐固济煅红,土掩定,隔夜取出,入麝香一分,同研极细,每服一钱新汲水下。

  暴狂:以朱砂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次。

    针灸

  《素问》曰: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止。[病止:原作「病已止」,据《素问 长刺节论》改。]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灵枢》曰: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之:原作「其」,据《灵枢 癫狂》改。],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志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
  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
  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之,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甲乙经》曰: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其不呕沫,本神及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阳溪、外丘、当上脘旁五分、通谷、金门、承筋、合阳主之。合阳在委中下二寸。
  癫疾,上星主之,先取譩嘻,后取天牖、风池。
  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顖会主之。
  癫疾,狂走瘈瘲,摇头,口喎戾,颈强,强间主之。
  癫疾,瘈瘲狂走,颈项痛,后顶主之。后顶在项后一寸五分。
  癫疾,骨酸眩狂,瘈瘲,口噤 【《千金》作喉噤】 羊鸣,刺脑户。
  癫疾,僵仆目妄见,恍惚不乐,狂走瘈瘲,络却主之。
  癫疾大瘦,脑空主之。
  癫疾,僵仆狂疟,完骨及风池主之。
  癫疾互引,天柱主之。
  癫疾,怒欲杀人 【《千金》又云瘈瘲身热狂走,谵语见鬼,】 身柱主之。
  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筋俞主之。
  癫疾发如狂走者,面皮厚敦敦不治,虚则头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长强主之。
  癫疾,憎风时振寒,不得言,得寒益甚,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瘈瘲,泣出,死不知人,肺俞主之。
  癫疾,憎风时振寒,不得言,得寒益甚,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瘈瘲,泣出,死不知人,肺俞主之。
  癫疾互引,水沟及龂交主之。
  癫疾狂,瘈瘲眩仆,癫疾喑不能言,羊鸣沫出,听宫主之。
  癫疾互引,口喎喘悸者,大迎主之;及取阳明太阴,候手足变血而止。
  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
  癫疾多言,耳鸣口僻,颊肿,实则聋龋,喉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虚则痹,膈俞、偏历主之。
  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温溜主之,在腕后五寸。
  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瘈瘲,曲池主之。
  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热病汗不出,狂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病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
  癫疾,吐血沫出,羊鸣,戾颈,天井主之,在肘后。
  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前谷主之。
  狂互癫疾数发,后溪主之。
  狂癫疾,阳谷及筑宾、通谷主之。
  癫疾狂多,善食善笑,不发于外,烦心,渴,商丘主之。
  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
  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
  狂癫,阴谷主之。
  癫疾,发寒热,欠,烦满悲泣出,解溪[解溪:原作「解谷」,据《甲乙》卷十一阳厥大惊发狂痫改。]主之。
  癫疾互引,僵仆,申脉主之。先取阴蹺,后取京骨、头上五行;目反上视,若赤痛从内眦始,复下半寸各三痏,左取右,右取左。
  寒厥癫疾,噤吤、瘈瘲、惊狂,阳交主之。
  癫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
  身痛狂善行,癫疾,束骨主之,补诸阳。
  癫疾,僵仆转筋,仆参主之。
  癫疾,目(目巟)(目巟),鼽衄,昆仑主之。
  癫狂疾体痛,飞扬主之。
  癫疾反折,委中主之。
  短气,心痹,悲怒,逆气,怒狂易,鱼际主之。
  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
  身热狂走,讝语见鬼,瘈瘲,身柱主之。
  狂妄言怒,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
  狂歌妄言怒,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
  狂易,鱼际、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
  狂言,太渊主之。
  狂言笑见鬼,取之阳溪,及手足阳明太阴。
  狂疾,掖门主之;又侠溪、丘墟、光明主之。
  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痹,中渚主之。
  狂仆,温溜主之。
  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
  狂易见鬼与火,解溪主之。
  《千金方》曰:解溪、阳蹺主癫疾。
  脑户、听会、风府、听宫、翳风,主骨酸眩狂,瘈瘲口噤,喉鸣沫出,喑不能言。
  臑会、申脉,主癫疾凑气。
  五处、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脊强反折,瘈瘲,癫疾,头痛。
  尺泽、然谷,主癫疾,手臂不得上头。
  曲池、少泽,主瘈瘲癫疾。
  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温留、仆参,主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
  筋缩、曲骨、阴谷、行间,主惊痫,狂走,癫疾。
  完骨,主癫疾僵仆,狂疟。
  天井、小海,主癫疾,羊痫吐舌,羊鸣,戾颈。
  天冲,主头痛,癫疾互引,数惊悸。
  风池、听会、复溜,主寒热,癫仆。
  脑空、束骨,主癫疾大瘦,头痛。
  风府、昆仑、束骨,主癫疾,大瘦头痛。
  攒竹、小海、后顶、强间,主痫发瘈瘲,狂走不得卧,心中烦。
  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端便灸之。凡五处也。故画图法,以丹注所灸五处,各百壮。削竹皮为度,胜绳也。
  卒癫,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 【《千金翼》云当尿孔上是穴。】
  又 灸阴茎头三壮。
  又 灸足大趾上聚毛中七壮。
  又 灸囊下缝二七壮。
  又 灸两乳头三壮。
  又 灸督脉三十壮,三报。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又 灸天窻、百会,各渐灸三百壮,炷惟小作。
  又 灸耳上发际各五十壮。
  仓公法: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
  狂走掣瘲,灸玉枕上三寸;一法,顶后一寸,灸百壮。
  狂走癫疾,灸顶后二寸十二壮。
  狂邪鬼语,灸天窻九壮。
  狂走癫疾,灸大幽百壮。
  狂言恍惚,灸天枢百壮。
  狂走癫痫,灸季肋端三十壮。
  狂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
  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
  狂癫风痫,吐舌,灸胃脘百壮,不针。
  狂邪发无常,披发大呼,欲杀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语,灸间使三十壮。穴在腕后五寸臂上两骨间。
  狂走喜怒悲泣,灸臣觉 【亦作巨搅。】 随年壮。穴在背上甲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一捻之痛者是也。【骨芒疑膏肓。】
  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 【前作天窻九壮】
  悲泣鬼语,灸天府五十壮。
  悲泣邪语,鬼忙歌哭,灸慈门五十壮。
  狂邪惊痫病,灸承命三十壮。穴在内踝后上行三寸动脉上。 【亦灸惊狂走。】
  狂癫风惊,厥逆心烦,灸巨阳五十壮。
  狂癫鬼语,灸足太阳四十壮。
  狂走,惊恍惚,灸足阳明三十壮。
  狂癫痫易疾,灸足少阳,随年壮。
  狂走,癫厥如死人,灸足大趾三毛中九壮。 【《千金翼》云灸大敦。】
  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穴在阳明下五分。
  狂癫惊走风,恍惚嗔喜,骂笑歌哭鬼语,悉灸脑户、风池、手阳明太阳太阴、足阳明阳蹺少阳太阴、阴蹺足跟,皆随年壮。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两吻边燕口处赤白际各一壮。
  又 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立,以笔正注当下已卧卵核上灸之,勿令近前中卵核,恐害阳气也。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神鬼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
  又 灸两肘内屈中五壮。
  又 灸背胛中间三壮,报灸之。仓公法神效。
  卒狂言鬼语,以甑带急合缚两手大指,便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火俱起,各七壮。须臾鬼自道姓名,乞去,徐徐问之,乃解其手焉。
  风府、肺腧,主狂走,欲自杀。
  络却、听会、身柱,主狂走瘈瘲。
  天柱、临泣,主狂易多言不休,目上反。
  支正、鱼际、合谷、少海、曲池、腕骨,主狂言惊恐。
  温留、掖门、京骨,主狂仆。
  神门、阳谷,主笑若狂。
  阳溪、阳谷,主吐舌,戾颈,妄言。
  巨阙、筑宾,主狂易,妄言怒骂。
  冲阳、丰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下廉、丘墟,主狂言非常。
  劳宫、大陵,主风热善怒,心中悲喜,思慕欷歔,喜笑不止。
  风府、昆仑、束骨,主狂易多言不休。
  《丹溪心法》曰:卒狂言鬼语,针大拇指甲下,即止。
  《医学纲目》曰:秦承祖灸鬼法,狐魅神邪癫狂诸病,并小儿惊痫:两手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着,其疾不愈,神效难量。此法累用累效。
  狂发怒,欲杀人,见鬼,灸明堂、身柱、后溪。身柱在三椎节下间。
  呆痴,刺神门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补后泻。又后溪,补生泻成。
  又法:太锺。
  失志,呆痴,取神门、中冲、鬼服、鸠尾、百会。
  心闷不已,取支沟。
  伤寒发热,不识尊卑,取曲池、绝骨、百劳、涌泉。
  《本草纲目》曰:癫痫诸风,熟艾于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岁灸之。

    导引

  《保生秘要》曰:风病导引法,先念背而通至四肢,又从四肢转骨轮处,想火烧之,风气结处折开环转推散。
  癫狂导引法:先将手把他手尺部拿住,又将手把他手中指之脉通心者,以指甲掐之,后又把他心头推开痰出,至神定时,教他念脐守之,久久复心头推开,分两边下谷道去。

    医案

  《千金方》曰:唐相国寺僧允惠患癫疾失心,经半年,遍服名医药不效。僧俗兄潘氏家富,召孙思邈疗之。孙曰: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也。潘曰:但告投药,报恩不忘。孙曰:有咸物但与师吃,待渴却来道。夜分僧果渴。孙至,遂求温酒一角,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潘谢孙,问其治法。孙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又正肃吴公少时,心病,服前方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儒门事亲》曰: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洪大如絙绳,断之曰:口为飞门,胃为贲门。曰口者,胃之上源也。鼻者足阳明经起于鼻交頞之中,旁约太阳,下循鼻柱,交人中,环唇下交承浆,故其病如是。夫徭役烦扰,便属火化,火乘阳明经,故发狂。故经言阳明之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又况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而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心火磅礡,遂乘阳明经。然胃本属土而肝属木,胆属相火,火随木气而入胃,故暴发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次。《内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良谓此也。又以调胃承气汤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血水与瘀血相杂而下数升,取之乃康。以通圣散调其后。

  项关令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人大笑。次日又作角抵,又大笑。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病妇索其食而一尝之。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夫医贵有才,无才何足应变无穷?

  一男子落马发狂,起则目瞪狂言,不识亲疏,弃衣而走,骂詈涌出,气力加倍,三五人不能执缚,烧符作醮,问鬼跳巫,殊不知顾。丹砂、牛黄、犀、珠、脑、麝备尝,赀财散去,室中萧然,不远二百里而求戴人一往。戴人以车轮埋之地中,约高二丈许,上安之中等车轮,其辋上罄一穴,如作盆之状,缚狂病人于其上,使之伏卧,以软裀衬之。又令一人于下坐机一枚,以棒搅之,转千百遭,病人吐出青黄涎沫一二斗许,绕车轮数匝。病人曰:我不能任,可解我下。从其言而解之。索凉水,与之冰水,饮数升,狂方罢矣。

  一狂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厥,阳并乃狂。《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阳为腑,阴为脏。非阳热而阴寒也,热并于阳则狂,狂则生寒;并于阴则癫,癫则死。《内经》曰:足阳明实则狂,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无所不为,是热之极也。以调胃承气大作汤下数十行,三五日复上涌一二升,三五日又复下之。凡五六十日,下百余行,吐亦七八度。如吐时暖室置火,以助其热而汗少解,数汗方平。

  《丹溪心法》曰:外弟岁一日醉饱后,乱言妄语,妄见,询之系伊亡兄附体,言生前事甚的。乃叔在边叱之曰:非邪,食腥与酒太过,痰所为耳。灌盐汤一大碗,吐痰一二升,汗因大作,困睡一宵而安。

  金氏妇壮年,暑月赴筵,妇乃姑询其坐次失序,遂赧然自愧,因成此病,言语失伦,其中又多间一句,曰奴奴不是,脉皆数而弦。余曰:此非邪,乃病也。但与补脾清热导痰,数日当自安。其家不信,邀数巫者喷水而咒之,旬余而死。或问曰:病非邪而邪治之,何遽至于死?余曰:暑月赴宴,外境蒸热。辛辣适口,内境郁热。而况旧有积痰,加之愧闷,其痰与热,何可胜言!今乃惊以法尺,是惊其神而血不宁也;喷以法水,是实其体密其肤,使汗不得泄也。汗不泄则蒸热内燔,血不得宁则阴消而阳不能独立也,不死何俟!或曰:《外台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废乎?予曰:移精变气,乃小术耳,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然符水惟膈上热痰,一呷凉水,胃热得之,岂不清快?亦可取安。若内伤而虚,与冬受严寒,符水下咽,必冰胃而致害。彼郁热在里,热邪在表,须以汗解,卒得清冷,肤腠固密,热何由解?必致内攻阴阳离散,血气乖争,去死为近。

  《卫生宝鉴》曰:甲寅岁四月,予随斡耳朵行至界河里住,丑厮兀闽病五七日,发狂乱,弃衣而走,呼叫不避亲疏,手执潼乳与人饮,时人皆言风魔了。巫师祷之,不愈反剧。上闻,命予治之。脉得六至,数日不得大便,渴饮潼乳。予思北地高寒,腠理致密,病伤寒者少。然北地此时乍寒乍热,因此触冒寒邪,失于解利,因转属阳明证,胃实谵语,又食羊肉以助其热,两热相合,是谓重阳者狂,阳胜宜下,急以大承气汤一两半加黄连二钱,水煎服之。是夜下利数行,燥屎二十余块,得汗而解。翌日再往视之,身凉脉静,众人皆喜,曰:罗谦甫医好风魔也。由此见用伤寒非杂病之比,六经不同,传变各异。诊之而疑,不知病源,互相侮谤。呜呼!嗜利贪名,耻于学问,此病何日而愈耶?

  《医学纲目》曰:浙江一妇人癫狂不止,医以瓜蒂半两为末,每一钱重,井华水调满一盏投之,随得大吐。吐后熟睡,勿令惊动,自此无恙。

  许氏病阳厥狂怒,骂詈不避亲疏,或哭或歌,六脉举按无力,身表如冰,若发即叫呼声高。洁古云:夺食则已,因不与之食。予用大承气汤下之,得脏腑渣秽数升,狂稍宁。数日复发,复下。如此五七次,行大便数斗,疾瘥,身温脉生,良愈。此易老夺食之法也。

  戊申年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惊气丸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

  提辖张载阳,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惊气丸方,不终剂而愈。

  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惊气丸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

  《古今医鉴》曰:一女子年十五,因气恼,患语言颠倒,欲咬人打物,偷藏东西,时哭时笑,心怕胆小,饮食不知饥饱,身体发热,以防风通圣散加生地黄、牡丹皮,二服即安。

  《万病回春》曰:一妇人发狂,弃衣而走,逾垣上屋,不识亲疏,狂言妄语,人拿不住,诸医措手,余令家人将凉水乱泼,不记数,须臾倒仆。诊其脉,六部俱弦数有力,乃热极生风也。用防风通圣散加生地黄、黄连、桃仁、红花、牡丹皮,三剂而安。后服祛风至宝丹,全愈。

  《薛氏医案》曰:一仆人五月间病热,口干唇干,谵语,诊其脉细而迟,用四君子汤加黄芪、当归、芍药、熟附子,进一服,热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诊其脉如旧,仍增附子,进一大服,遂汗出而热退,脉还四至矣。应天王治中遍身发黄,妄言如狂,苦于胸痛,手不可近。此中焦蓄血为患,用桃仁承气汤一剂,下瘀血而愈。

  太守朱阳山弟,下部畜血发狂,用抵当汤而愈。

  《证治准绳》曰:滑伯仁治一僧病发狂谵妄,视人皆为鬼,诊其脉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搏。曰:此得之阳明胃实。《素问》云:阳明主内,其经血气俱多,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骂。遂以三化汤三四下,复进以清火之剂即愈。

  一人方饭间,坐甫定,即掬炉中火杂饭猛噬,且喃喃骂人。令左右掖而脉之,皆弦直上下行,而左手寸口尤浮滑,盖风痰留心胞证也。法当涌其痰而凝其神,涌出痰沫四五升,即熟睡,次日乃寤,寤则病已去矣。

 

回主頁

belongs to SAFA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