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以下圖書只作自學研究自途
戴龙邦之序拳谱
明义理识时务方为俊杰
知进退能屈伸便是英雄
六合自古无双传
多少玄妙在其间
学者若得通神处
尽在动静两字间
序
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理有法,搜苗猕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忘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语不精,反误后
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报,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概纯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忱。云:
王讳飞,字鹏举,河北杨州汤阴人也。王父早卒,侍母最孝,少贫节气优,将略刚毅多谋,家贫求学,尤好左氏春秋,其技勇绝伦超群,当时名将无匹。及长应募于东京,留守宋泽与谈兵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自帅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董门;八千人破曹城十余万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峁八百骑,破金兵于朱仙镇;五百人破金兵十余万。凡有所举,必先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谓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将军难。张俊常问用兵之术于王,王曰:“信、仁、智、勇、严,缺一不可。”平生好贤礼士,博览经书,雅歌投壶,拘拘然书
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为宋深惜之。
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至德),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清康熙癸酉年,科举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
督,致仕归藉。余游至池州(今安徽贵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有十易寒署,先生喜曰:“子武勇成矣。”余回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谈势甚洽,嘱余为序,余不善文,焉能为序。
但见世有勇敢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观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者何也?不得个中真传故也。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之谓也。视近世捉拿勾打,封闭闪展,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其意拳之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落、进退而其妙矣。又需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谓之外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谓之内三合。苟能日就月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乎智之理,会乎智之精,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于天地,充足于太仓,浩渺如沧海,元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学者可不详辨欤!是为序。
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
书于河南洛阳马公书屋
虢筱非校注
本篇采自曹本。董本也有此序。从内容看,此篇系戴氏于池州从曹继武学,艺成返晋途经洛阳时,应同门马学礼之请而为其拳谱所作之序,后移于自抄谱。董本篇末将戴款易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下旬,山西太谷董秀生录于省垣之寄庐。”另李慎泽据传抄本将此序粗加整理,刊发于《精武》年第期(后简称《精武》)。三个版本文字稍有出入。
此序为心意拳最早文字资料之一,然其存疑处有五,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一、序言戴氏拳艺亲受曹继武,然今人考证曹与心意拳无涉,如属实,则戴氏所述有误,然戴氏怎会记错本师姓名?二、序言曹于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然清《圣祖实录》载,并无癸酉一科,曹所中为甲戌科,且授职和主要事迹与序言不合,查康熙一朝另无同姓同名中武科者,所记如即此曹继武者,则曹卒于年,戴生于年,彼此如何授受拳艺?三、形意传人中传抄有《十法摘要》一篇,云系曹继武所撰,且曹于六合真传“得之尤详”,撰摘要“聊以教后进之人”,如系确凿,戴氏作此序为何只字未提及曹法?四、序言姬际可授艺曹继武,然姬卒于年曹生于年其间相距仅十三年,直接授受显然困难,而曹于其《十法摘要》序中却言受自郑师,为姬再传,拳谱作序是一件十分郑重之事,戴氏所述传承上溯仅两代,年代未远,为何有误?五、戴氏得艺,初秘不外传,此序虽为马学礼拳谱而撰,然存于其家传旧谱中,理应不会杜撰史实蒙蔽其后人,那么是否为戴氏后人所撰而假托戴龙邦之名呢?
“蒐苗弥狩”曹本作“搜苗弥狩”,《精武》作“弥蒐獀狩”。按“蒐苗弥狩”古时分别指春、夏、秋、冬四季之猎。“蒐”音搜,“蒐”与“獀”通,二字读音亦同,均指春季之猎。《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郑玄注:“春田为蒐。”“搜”为“獀”之误抄。苗《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注:“夏猎曰苗,正为驱兽之害禾苗者耳,与三时之大猎自不同。”弥,音显。《周礼?春官?肆师》:“弥之曰莅卜来岁之戒。”郑玄注:“秋田为弥”。狩:音受,意指冬季打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阅??????遂以狩田。”
“更有不容率意忘陈者”董本“”更作“”各。《精武》“不容”作“天容”。
“特恐言语不精,反贻后世”。“特”《精武》作“时”。“反贻后世”曹本及《精武》作“贻误后世”。据董本改。
“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精纯,语亦明畅”。据今见史料记载,戴氏作此序前,已有雍正十一年。河南李氏(佚名)作《六合心意拳谱》,雍正十三年新安王自成作《拳论质异序》。戴氏之后有乾隆十九年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汝州马定振为此拳谱作序,由此可见,假托武舟名下的此拳谱,在清初即几经传抄,并多有增益。“语亦明畅”:《精武》作“谱未明畅”,别本作“谱文明畅”。
形意拳的起源,充满了传说付会的色彩,达摩、岳武穆、张三丰都曾被奉为开派祖师,然“代远年湮,传说非一,俱无文献足征,未敢据为信史”(宝显庭语)。此序言是讫今关于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资料,即持岳武穆说然亦不足确信,盖因岳是民族英雄,后人喜喜其忠勇,卯其气节,将拳假托其名,以文流传,此为古拳师惯用手法。对于前辈授受系统,确凿可考者,仅能断自明末姬际可,姬公以前,远绍无据,姬公以后,则世系昭然,多属可信,近世拳家乃多奉姬际可为创始人。
“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忱”,董本作“余爱慕之忱,急录之为志”,语意稍嫌不通。《精武》“忱”作“情”。
“河北相州汤阴人也”。曹本、董本均此,《精武》作“河南汤阴人也”,汤阴宋时隶属河北西路相州,今属河南,显系后人之改。《宋史》载为“相州汤阴人”。此序所记岳飞一段,部分词句直接录自《宋史?岳飞传》其史实来源应亦为该史。
岳飞(—),北宋末年投军,初任秉义郎(下级军官)。高宗时,随宗泽守开封,泽死,从杜充南下。建炎年,金兀朮渡江南进,他移军文德、宜兴,坚决抵抗,次年金兵北撤,飞攻其后队,收复建康。绍兴四年,大破金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绍兴十年,兀朮进兵河南,他出兵反击,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败金军,时高宗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后追谥“武穆”。
“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从曹本、董本。《精武》无此句。《宋史》载“(岳飞)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左氏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故名。
“志”,《精武》作“智”。“匹”,董本作比。
“应募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曰”,曹本及别本均此,但董本作“应募于东京留守,与宗泽谈兵曰”。《精武》“应募”作“应试”。
“孙吴”,古代兵家孙武和吴起的合称,此处借指兵法。
“于南薰门”,曹本原作“南董门”,董本作“与南董门”,据别本及《宋史》载为“南薰门”。此句中“自帅八百人”,《精武》作“自师八百人”显误。
“八千人破曹成等十万众于桂岭”。曹本原作“八千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桂岭”。董本作“八千人破曹需等十余众于桂岭”,《精武》作“八十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极岭”,综合诸本改。“桂岭”,《精武》作作“极岭”另有别本作“峻岭”,《宋史》载为“桂岭”。“曹成”诸本均作“曹城”,然《宋史》载为“曹成”,从《宋史》。
“颖昌”诸本皆作“顺昌”,据宋史改。
“则背蒐八百骑”,董本作“则皆后蒐,八百骑大破金兵于朱仙阵”,“阵”就为“镇”之笔误,且此句断句有误,与后一句误边。
“背蒐”古大将之亲随军,曹本及别本作“背峁”,据《宋史》改。“八百骑”,《精武》作“八百余”。
“破金兵于朱仙镇,五百人破金兵十余万”,曹本在“朱仙镇”后断为“:”,董本则在“五百人”前加“又帅”二字,皆理解和断句有误。《精武》无此句。此段史实,《宋史》载为:“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颖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朮累至,贵将游奕、云将背蒐战于城西,云以骑后八百挺前决战??????兀朮遁去。??????飞进军朱仙镇,距卞京四十五里,与兀朮对田垒而阵,遣骁将以背蒐骑五百奋击,大破之。”
“凡”,董本无此字。《精武》无“凡有所学,必先谋定而后战”一句。
“为”,曹本及别本作“谓”。董本、《精武》作“为”,从之。“语”,《精武》作“言”。
“张俊”,《精武》作“张浚”。张浚与张俊,同为宋高宗时将帅,故易混淆。
“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博览经书”:曹本原作“博览经书”,董本作“博览经典”,据《精武》及《宋史》改。
“雅歌投壶”:形容举止文雅,语出《后汉书?祭遵传》“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古代宴会礼制,也是一种游戏,方法是以盛酒的壶口作目标,用矢投入,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须饮酒。
“而忠愤激烈“,”忠愤“前董本无“而”字。曹本及《精武》均此。“好贤礼士”至“卒以此得祸”几句,系直接采至《宋史》,仅个别字眼稍有出入。
“王当童子时,受业于名师”,曹本原作“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董本作“王当童子时,受业于少林侗大禅师”,《宋史》载:“(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综合二本改。《精武》脱“王”“名”二字。
二十“鲜明其技”,两样本原作“鲜有其技”,《精武》作“鲜有其技也”,董本作“鲜明其技”。“有”与“明”字义上有微妙差别,从上下文义分析,从董本。
“龙峰”,曹本原作“隆丰”,董本、《精武》作“隆风”,《姬氏族谱》载为“龙峰”。隆丰、隆风,当为龙峰之音讹。从《姬氏族谱》。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州人氏,生性豪迈好武,刻苦用功,初精大枪术。姬族谱说他“技勇绝伦,晚年破流冠于村西,手列歼渠魁,人号神枪。”而其手搏之技是否另有传承,虽传说不一,但也传下来的武功,经其手整理裁创,应属事实。姬际可的拳法以心意为主,注重心意的融贯,强调内外的结合,手眼身法必求浑然天成,因此初名“六合心意拳”。
“国初”曹本、董本均作“清初”,不合清人称呼本朝口吻,显系后人之改。《精武》作“国初”。
“终南山”,位于陕西长安附近。文中不一定是确指,可理解陕西一境。
“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董本及《精武》无此句。
“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曹继武《十法摘要》序道:“余幸得学于郑师之门,以接姬老师之传也。”则为姬授郑师,再传曹继武。另据今人考证,曹与心意拳无关,更非该拳传人。“秋蒲”:安徽池州府,今属安徽贵池。
“无人”,董本、《精武》作“时人”,戴氏从池州艺成返晋,途经洛阳时撰此序,谈及曹继武事,理应不会称“时人”。故仍从曹本。
“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记载与史实不合,或是戴氏仅据口述而撰。《清实录》载:曹继武中武状元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武科。另据贵池地方志载:曹中状元后,被授三等侍卫,值禁中。康熙三十六年,随驾征厄鲁,特著勤奋劳,屡被内萱蟒衣酒果之赐。后迁陕西靖远卫副将,长兴安大都督。时汉江暴涨,督军士昼夜巡防,感寒疾,卒年三十六岁。另说曹晚年引退,在池州、洛阳等地传拳,弟子甚多。
“致士归籍”,董本作“到钎归籍”。
“学之十易寒暑”,曹本原作“学有十易寒暑”,董本作“学三十自寒暑”,显系传抄之误。从《精武》改。
“先生曰:子武勇成矣”。“先生喜曰:‘子武勇成矣。’”董本作“先生曰:‘子艺成矣’”,《精武》作“先生曰:‘子勇成矣。’”仍从曹本,去喜字,盖因与戴氏自述本事口吻稍嫌不合。
“余回晋”,董本作“命余回晋”,似非。
“谈艺甚洽,属余为序”,曹本原作“谈艺甚洽,嘱余为序。”董本作“书於谈势甚洽,嘱余为序”。“书於”二字显系传抄多出。戴至洛阳遇同门马学礼,交流所学,据常理推测,更多的是比划拳势,故“艺”“势”二字中从“势”。“嘱”“属”相通,但古文中一般作属,据别本改。
“余不文”,曹本原作“余不善文”,据董本、《精武》改。(对于此句,我个人认为应仍为“余不善文”为妥。“余不善文”是表示自己的谦虚,但绝不是不识字。而“余不文”,则是说纯粹没有文化,是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怎么能写序言呢?——曹文)。
“个中真传”,董本作“个中正真传”,“正”字系误抄。
“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理也”。和,即和顺,为心意拳之要旨,指外在形式与内中神气和顺一体。《心意拳谱》曰:“武式者言其法式和合也,而和合之中智勇备焉。”此句《精武》作“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断句上不一。
“岂世传”,曹本原作“视近世传”,稍似。董本作“而非近世所习”,《形意拳研究》(山西形意拳协会会刊,内部刊物)作“岂近世所习”,均系后人添改。据《精武》改。
“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落进退”,董本作“不外五行、阴阳、起落、进退、动静、虚实”,《精武》排序亦有不同。然从曹本及别本。
“而其妙又须六合”,曹本原作“而其妙矣。又须六合者”,别本作“而其妙矣,又须六合。”从董本、《精武》改。
“六合者,何也?”曹本、《精武》无“何也?”从董本及别本加。
关于“六合”的解释:岳武穆《九要论》作:“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少林拳术中亦有“六合”一说,如梁宝贵《少林寺内外功真传》一书中作:“六合之法:心与身合,身与眼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气与力合,此乃为之六合。”德虔《少林武术气功》作:“六合练身法: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眼合,勇与意合,气与力合??????”可参考。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谓之外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谓之内三合”,董本作“分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如一,称其六合”。从行文上看,不及曹本通顺。仍从曹本,并据董本加“内外如一,称其六合”。《精武》“心与意合,意与气合”作“心与气合,气与力合”,且无“是谓之外三合”“是谓之内三合”“内外如一,称其六合”几句。
“会乎和之精”,曹本原作“会乎智之精”,从董本改。此句《精武》作“得乎知之理,会乎知之情”。
“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此句语出《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塞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另岳武穆《九要论》中亦有此句。“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曹本、董本均作“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语序有所不同。“难测”曹本、董本作“难知”。“无穷”董本作“无穹”非也。“穹”专指磊空。“充实”,曹本“”董本原作充足。“四海”,曹本原作“沧海”,董本作“江海”,系抄误。“眩曜”,曹本原作“元曜”,《精武》作“光曜”,别本作“炫曜”皆非;董本作“眩曜”为是。“眩曜”意为光彩夺目。“眩”通“炫”。上术诸处均据《三国演义》改正。
“学者可不详辨歟。是为序”,《精武》无此句,董本作“是为论”。
四把英雄非等闲五行六合变势难
学者要得真消息全在动静两字间
访友到江边,日升近午天,
伏羲画八卦,诸葛归西川,
乡前男儿孝,城后女子贤。
子规啼哭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东风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意拳目录
斩截、裹挎、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践躜法
一寸——进步也二践——腿灵快也
三钻——缩身也四蹴——束身也
五夹——如剪刀形打也六合——内外合一也
七疾——毒也八正——直也
九胫——摩也十警——警起四稍也
十一起落——起打落也打也十二进退——步也
十三阴阳——气之上下也十四五行——一气也
十五动静——作用也十六虚实——精灵也
寸,是寸身、寸步、寸劲也。前足进,后足跟,后足不进也是空。身在寸发,劲在寸绝;身要寸绝,劲要寸绝,一绝无所不绝,方为之寸也。
践,是腿也。前足虚,后足重,前足顺,后足横,前后明了足步灵。
躜,是身也,缩也。出似吐,回似吞,吞吐明了是龙身。
蹴,是束身也。打人如亲嘴,打人如吃奶,如蛇吸食,上下束而为一也。
夹,是剪形也。两腿行如剪刀,两手形如夹剪也。
合,是内外六合为一也。
疾,是毒也。心要毒,眼要毒,手要毒,三毒具齐,方能敌也。
正,是直也,中也。过阴不及,过阳不力,看斜是正,看正是斜,正中有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方为之正也。
胫,是手摩内五行也,摩胫摩劲,意气响连声。
警,是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有物必落。
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为真起落也。
进退,何为进退,退步高,进步低,不知进退枉学艺。
阴阳,何为阴阳,看阴而变阳,看阳而变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方能成其诀,皆为阴阳之气也。
五行,是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内变乃外变之源,外变为内变之用。
动静,内之动静为本修,自能作用于外也。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于正发未发之间,为之动静也。
虚实,虚是精,实是灵,精灵皆有,方成其虚实。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其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六合拳论
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玄妙在其间;
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
武艺都言无定形,随心变化势无穷;
果能悟得达摩理,打遍天下是真能。
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能擎。雨打尘灰净,风吹雾云拖,熊出洞,虎离窝,勇若穿山越大河。黎正其项,将有所去;虎避其势,将有所取。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知嫩,知实知诈,上下相连。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也枉然。一战要把势来变,闪展腾挪足底随,明这八势就打去,方才算得真武艺。问尔何所据,曰:我的心中有主意。或把或拳,望着就是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若遇人多,我便是三摇两旋。
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斩截反见背,如虎搜山截手炮,俱行如风,鹰捉四平,足下随从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上抢下十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步不胜,必有寒师法之心。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去足不去则枉然,足起手不起也枉然,未起存摘字,未落存坠字,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儿浅。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用兵行诡道,枪扎似射箭,出拳先用气,战毕始刹气,无不取胜。
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大步,位立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车难行。拳打遍身是法,足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人,先用顾法,浑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随机应变。手起足不要望空落,闪战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跟,急连紧追。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横若蛇行拨草,顺若射箭穿林,为其正法。心不勇,手不疾;搐不止,多出拙。三存者不上,心里可悟,原来是本心不明四稍。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气无神变神受;下节不明,动辄跌倾,多出七十二盘跌。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面笑眉喜不动唇,随心防他,必有伶俐之能。知其来意,观其五行,无不可推矣。见识不是随时意,遇事无有不到头。姬寿云:文武古今乃治国强民之大兴,上有益于社稷,下能趋凶避祸,此生不可缺也。
今之武者,专论架势,封闭之法不知,日间了然在目,还可运用,若在黑夜之中,伸手不见手,如何用之?必自误其身,悔何及哉!惟刚之大气,养之有素,而忽然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随左打左,随右打右,不怕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夫于其深察否!
手足法
心要狠,手要毒,眼要奸。眼有鉴察之明,手有拨草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因其不意而击之。两足全凭后足蹬,后足紧接寸步跟。头为一拳,背尾为一拳,膝为一拳,肩为一拳,肘为一拳,把为一拳,胯为一拳,足为一拳。足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胯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交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背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风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莫息力,去意好似卷地风,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精然,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起无形,落无踪,起如蜇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上下左右十四处用法,具不脱丹田之精。丹田久炼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其真。
后足赶前足,前足踩腿弯;前足赶后足,撩阴往里钻。把打把落头手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闭日光。终有千招熟,不如一招精,早知此应验,过后见识浅。手足去似快如风,妙在眼前一寸中,疾上更加疾,打倒过嫌慢。天地交合,云遮日月,武艺相斗,蔽住五行,三起不见,三进不见,踩定中门去打人,如蛇吸食,外示安然,内食精神,见之如妇,岂知如虎,形气与神齐,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形似儒弱之士,犯如猛虎之威,架梁内孔不载重,一称打起千百斤,艺不在多而在精,力不在大而在巧,较勇宜放胆莫虑,虑者寸步难行。血稍发自足心,直上至天门,牙骨肉稍仔细评(品——曹文注),评(品——曹文注)出道理是一通。筋骨一气,要明天地,阴阳一通,百脉皆通。气之复万物皆复,哪见浪迹,何有阻隔乎!
拳以和为始,复以和为终。明天地,知吾之心艺,亦察敌人之虚实,逢强智取,遇弱强攻,彼柔而我刚,彼刚而我柔。目中要不时常轮转,行坐要不时常用心,耳中要不时常报应,语中要不时常调和。调和者何也?万物万事,吉与凶矣。吾有培树之心、育苗之意,奈其人心不知松柏四时常青。牡丹花开虽好,皆一时之艳。松柏虽常绿,何严霜不打,皆因根盛心实。人心若得人心意,竟思之时不回头,武艺但扫世不平,路途结交要小心。夜间须防备,万事莫放松,逢桥须下马,遇波莫先争,一人莫上舟,搬重宜停行,宁走高岗十里远,莫走低凹古路行。未晚先投宿,鸡鸣早为天,黑夜烈风休行路,十人易把一人擒,人若参透这些理,万事有吉并无凶。
武艺古来有三教三不教、三怕三不怕。何谓三教?孝弟忠信者教,有刚柔者教,机谋灵通者教。何谓三不教?贼盗者不教,愚鲁者不教,无义者不教。又有三怕三不怕,何谓三怕?能服尊长者怕,高手有德者怕,耍笑孩童者怕。何谓三不怕?稍长大者不怕,力勇者不怕,艺高者不怕。
十二形练法
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是也。龙有束骨之法,冲天之雄,三曲之才,含蓄之技;虎有扑食之勇,抖毛之威,利爪之疾,掀尾之功;猴有纵山之能,跳涧之技,登枝之巧,闪忽之妙;马有蹟蹄之功,撞涧之勇,穿奔之技,行程之能;鼍有浮水之灵,翻江之力,倒海之劲;鸡有独立之功,欺斗之勇,抖翎之威,抓登之法;鹞有穿林之巧,并翅之法,翻身之技,旋转之能;燕有抄水之巧,展翅之捷,起落无常、转动无息之妙;蛇有曲行之能,拨草之技,首尾相应,蟠缠之灵;(鸟台)有起落之疾,竖尾之才;鹰有利爪之功,察物之敏,捉拿之技,急转之巧;熊有腰膀之劲,竖项之力,封固之技,推山之功。
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总要束身而起,藏身而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论身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歪右斜,往前一直而出,往后一直而落。论步法,寸步、垫步、剪步、践步、快步不可缺。论足法,足起而钻,足落而翻,不钻不翻,以寸为先。肩要催肘,肘要催手,胯要催膝,膝要催足,腰要催肩胯。
五行合一处
远践近钻进合膝,沾身纵力。手起如钢锉,落手似钩竿,磨胫磨劲,意气响连声,心一动浑身俱动,心动如飞剑,肝动舅火焰,肺动成雷声,脾动大力攻,肾动快如风,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起落二字自身平,盖世一字是中身,身似弩弓,拳如药箭,能要不思莫要停,蜇龙未起雷先动,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时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明了四稍永不怕,闭住五行永无凶;明了四稍多一精,明了三节多一力,明了五行多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何为四稍乎?舌为肉稍,牙为骨稍,发为血稍,指为筋稍。浑身毛孔亦为血稍。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手足去似卷地风,出洞入洞紧随身。与人交战须明三前,即眼前、手前、足前是也。眼前宜明虚实奸诈,手前宜明横顺变化,足前宜明闪展腾挪。踩定中门去打人,如蛇吸食,内提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妇,岂知如虎,神不外露,意不外泄,克敌致命,近在眼前。
三拳三棍
三拳者,钻拳、裹拳、践拳是也。钻拳似闪电,裹拳类虎践,践拳似马奔,连环一气演。钻拳无空不入,裹拳无坚不摧,践拳无远不近。三棍者,崩棍、炮棍、反背棍是也。崩棍只要猛,炮棍似风行,反背疾如矢,真乃在其中。
拳棍赞
三拳三棍非寻常,紧阵圆满是正方,
习得若至通神处,武艺之中状元郎。
五行相克
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其性属金,金止于劈;崩拳似箭,有穿林透物之意,其性属木,木止于崩;钻拳似电,有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其性属水,水止于钻;炮拳似炮,犹如暴突之猛,其性属火,火止于炮。
金克木,故劈拳能破崩拳;木克土,故崩拳能破横拳;土克水,故横拳能破钻拳;水克火,故钻拳能破炮拳;火克金,故炮拳能破劈拳。此乃五行相克之义。
五行相生
金能生水,故劈拳能变钻拳;水能生木,故钻拳能变崩拳;木能生火,故崩拳能变炮拳;火能生土,故炮拳能变横拳;土能生金,故横拳能生劈拳。然万物皆生于土,故横拳能变诸拳,此乃五行相生之义。
五绝
五绝者踏、扑、裹、舒、绝是也。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也;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也;舒者,舒展其力也;绝者抖也。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舒要绝,绝要绝,一绝要所不绝也。
内外相见合一家
朱雀玄武南北分,震龙兑虎各东西,戊己之土中宫位,
意为媒引相配成。眼耳口鼻外五行,手足四稍并顶心,
久练内外如一气,迅雷电雨起暴风。拳无拳来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诚心炼养精气神,心死神活活死人,
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固灵根而养性者,修道也。
心仁肝义肺礼肾智脾信
夫将才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悉其劳苦,此谓之仁将;临危无苟色,不为利绕,有死而荣,无生以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特,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其变不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原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秋,善用短兵,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若飞,进则先行,退为后殿,此之谓骑将;气高三军,志高强敌,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贤而不忌,从顺如流,宽而能刚,简而能译,此之谓大将也。
游艺引
盘棍三步岂无因,配合分明天地人,
要把此身高位置,先从本实练精神。
心肝脾肺肾
母指属火为心,食指属木为肝,中指属土为脾,无名指属金为肺,小指属水为肾。心沉,肝吹,脾入,肺凛,肾敌。
用气诀法
眼上翻属阴,阳气落在枕骨上;鼻一绉属阳,阳气落在腭角上。脾气紧,心气沉,肝气一弩落肾终,心沉一气自然成。
武艺虽精窍不通,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术,得艺不可忘传人。
学艺二勤
一曰腿勤,人之学艺均有常师,但如有比吾艺高者,也要不耻而下问,只要诚心求教于人,而人未有不诚心教我者,此乃一处投师百处学艺也。然心不诚,意不坚,尔虞吾诈,言乖意奸,得艺逆师,甚至欺师灭祖,须防尔辈之祸也。
学艺三知
一曰知明手,或比枪、比棍、刀、剑、拳时,真正勇猛知毒,一见之间便退三舍;二曰知明眼,大凡见人比刀、枪、棍剑、拳时,或十目不合,或于十三格言有违,即急为之指点,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三曰知明师,何为明师?乃其于历代刀枪棍剑拳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其理讲究真正有始有终,有本有末,有证有据,不觉使人豁然晓畅,如在梦中苏醒也。
精拳者必精于道,精道者必精于医。
理不通则艺不精,岂能为之明师乎!
马战枪法分劈、对镫、摸揪
头趟,翼德神枪左为先,后留一尺倒坐鞭;二趟,虎牢关外战吕布;三趟,二郎担山换转肩;四趟,崔抒都好汉;五趟,翼德神枪谁敢挡;六趟,万马营中闯大队;七趟,金钢前劄进步枪;八趟,霸王举鼎抖威风,双手先找顶门心;九趟,太公执起钓鱼竿,专等鲤鱼把食馋,鱼儿不识其中意,一枪挑在鬼门关。
六合大枪一套
怀中抱月,崩枪,鹞子扑鹌鹑,狸猫扑鼠,万马营中闯大队,张飞闯帐,群战枪。
云龙拳
青龙摆尾将水戏,匹马立功在当前,巧猱就把桃来取,
速似狂风折柳翻,鹞子出林疾如电,捉擒进退霎时旋,
蛟龙出水云中跃,随心升降变多端,返躬回首登海岸,
狮吼雷声上九天,驾云腾雾骨法变,学此无愧大力仙,
随着观音合掌相,收心敛气站立端。
飞虎拳
跨虎登山似风忙,斜身绕步逞刚强,上挑癸花式,下踢系马桩,喜鹊登枝沿边跃,金鸡独立站中央,霸王举鼎千斤势,童子翻身一炉香,回头再作骑马势,随身变幻自主张。
belongs to SAFACURA